["贞观之治"]导学案 - 范文中心

["贞观之治"]导学案

06/02

第2课 “贞观之治”

1.熟记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2.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简单评价,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4.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1.唐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朝陷于瓦解。618年, 隋炀帝 在 江都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建立: 618 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 长安 ,建立唐朝。李渊就是 唐高祖 。

(3)李世民即位: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他就是 唐太宗 ,年号 贞观 。

2.“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①唐太宗吸取 隋亡 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②政府要 轻徭薄赋 ,发展生产。③皇帝要 勤于政事 ,善听正确意见。④大臣要 廉洁奉公 ,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①经济上:唐太宗重视 发展生产 ,减轻农民的 赋税劳役 ;同时注意 “戒奢从简” 。 ②政治上:下令 合并州县 ,革除 “民少吏多” 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③用人上:唐太宗注意 任用贤才 和 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 房玄龄 和善断大事的 杜如晦 做宰相,人称 “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 魏征 。 *想一想: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3)治世局面的形成:贞观年间,政治比较 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贞观之治” 。

*

3.女皇武则天

(1)称帝:武则天本是 唐高宗 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周 ,是我国历史上 唯一 的女皇帝。

(2)政绩: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 农业生产 、 选拔贤才 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提示:可以从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措施和“贞观之治”的表现来回答。)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保住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百姓能生存下去。为此,他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①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②唐太宗大力精简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提高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③兴办学校,发展科举,为一般地主阶级提供了做官的途径,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唐太宗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开明政策和措施,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探究问题二】关于唐太宗李世民,人们曾这样评价他,“一位智勇兼备的统帅,一位兼听纳谏的君主”,那你如何评价唐太宗?(提示:可以从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表现等方面来回答。)

唐太宗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并且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亲身经历了隋末严峻的阶级斗争的洗礼,吸取隋末农民起义的严重教训,他认识到:国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这种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探究问题三】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武则天呢?(提示:可以从武则天称帝、采取的措施和出现的结果等方面来总结她的功绩,还要看到她的过失,从正反两方面回答此题。)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大周圣神皇帝。在其统治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继续得到发展。人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当然,武则天也有独裁、专制的一面,但总的来说,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见《导学测评》P2


相关内容

  • 七年级历史贞观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贞观之治 [课标内容]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①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 ...
  • 第2课.贞观之治 导学案
    第2课 贞观之治 序号:2 一.导学目标: (一).玄武门之变 1.唐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定都长安. 2.玄武门之变: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李世民就是唐太宗.627年,李世民改国号为&q ...
  •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 自主学习 (- )填空 1.唐太宗即位时间是年. 2.唐太宗治国措施: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改善系,开放对外交流. 3.唐太宗用人原则: 4唐太宗政治特色. 5 二 展示交流 1 列举, 唐太宗说: ...
  • 唐朝历史作业
    <唐律疏议>: 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永徽元年,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修<永徽律>,翌年颁行.三年,又令长孙无忌等对<永徽律>的精神实质和律文逐条逐句进行疏证解 ...
  • 长孙无忌--历任尚书仆射.司空,改任司徒
    长孙无忌--历任尚书仆射.司空,改任司徒 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省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1]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从小"该博文史".617年,李渊起兵 ...
  • [开元盛世]说课稿
    <开元盛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开元之治>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开元之治"."盛世经济的繁荣" ...
  • 隋唐五代时期 讲义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 从189年到589年,近四百年的分裂,统一于隋,隋唐时期上承南北 朝,下启宋辽金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589-907年统一期.755年 安史之乱为转折点. 一.隋朝--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建立隋王朝的杨坚,出身华阴( ...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课堂教学设计参考模版 科 目 设 计 者 学校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 课 题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型 授课日期 一.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 ...
  • 七年级下册一单元历史复习资料
    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杨坚(隋文帝)在581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于589年灭陈,南北回归统一. 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人)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隋炀帝于605年开通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