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 范文中心

第十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09/10

第十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知识目标:

1、了解遗传、生理成熟、家庭教养、学校教育、社会传媒基本概念。

2、熟悉和掌握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的影响。

技能目标:

1、在熟悉和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生理成熟因素的基础上为学前

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2、在熟悉和掌握家庭教养、学校教育和社会传媒等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学前儿童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生活环境。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物质前提 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由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遗传因素则是指由先天继承的、与生俱来的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生理成熟是指生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体各器官的成长与变化。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与过程,同时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大脑的发育上,身体素质和大脑发育是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没有这个物质前提,任何心理都无从产生,如儿童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动作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动作发展又为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遗传和生理成熟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遗传和生理成熟的不同是造成学前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孩子在其出生时就已经具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基因,存在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如果4个月大的婴儿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境报以弓背、踢腿或哭闹的行为反应,那么到2岁时他们通常表现得胆小、拘谨,性格比较内向。而如果4个月大的婴儿对同样的反应报以轻松的微笑,那么到2岁时他们表现得通常大胆、合群、好交际。

行为遗传学家用“遗传力”来说明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遗传所起的重要决定作用。遗传力是指不同遗传基因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度,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多大程度上归功于遗传。如智力的遗传力为50,但这并不说明50%的智力来自于遗传,而是说明可观察到的变异的50%可归于遗传的影响。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遗传和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实际上,遗传和环境对于心理发展同样重要,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奠定了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环境作用于并塑造了遗传所赋予的生物前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设想有两个婴儿其中一个在遗传上更具有吸引力、更合群、更随和,而另一个在这些方面都不及前者。再进一步假定,第一个婴儿比第二个婴儿得到更多的关爱与照顾,因而成长为较热情、友善的人。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天生更友善的这个儿童更多地寻求各种活动,结交朋友,由此又进一步促进其社会自信心。

是什么导致他们具有这样的人格差异呢?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个体人格的百分之X 取决于基因,百分之Y 取决于经验,因为遗传和经验都不能单独起作用。受基因影响的特质会引起其他显著的反应。

因此,从受孕时开始,人就是基因和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基因会影响他人对我们做出反应的方式。生理外表有着各自的社会结果。要问基因和经验哪一个更重要,就想询问开车时发动机和方向盘哪一个更重要一样。要问人格更多是基因的产物还是环境的产物,就像问水的湿度更多取决于水中的氢还是氧一样,就像问土地的不同面积更多的是取决于其长度还是宽度一样,因此人的心理发展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请不要认为天性和教养互不相容,要记住教养要经由天性得以实现。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

一、家庭教养

家庭教养,特别是父母的教养对于学箭儿童的影响是最直接且最为重要的。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在教育抚养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教养情感与态度的综合体现。父母的教养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一旦形成不易发生改变,不随家庭情境的改变而改变,且教养观念在家庭教养方式中占有核心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养行为和教养情感与态度。

对于家庭教养类型的划分,目前学术界最为接受的划分类型就是鲍姆林德等人(1991年) 提出的家庭教养类型理论。他们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包括权威型、 专制型、放任自流型和漠不关心型这四种类型。

(一)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父母表现:在这种家庭中父母处于平等地位,相互之间互相尊重,经常进行平等的交流协商。他们对于孩子表现出热情和爱心,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且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鼓励他们参加家庭的决策,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个性。

影响:在学前期,权威型教养方式下,幼儿情绪愉悦,性格活泼;女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强,男孩子友善合作性高;高水平的自尊和自我控制能力。青春期:高水平的自尊;社会和道德意识高;学业成就高;人际关系和谐。

(二)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父母表现:父母往往表现出缺乏热情的情感反应,很少考虑儿童自身的愿望和要求;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横加限制,要求孩子无条件地遵循有关的规则,如果违反规则,父母就会采取强硬措施,有的甚至动用暴力。

影响:童年期:幼儿存在焦虑、退缩和抑郁的特征;男孩子易怒并伴随攻击性,女孩子依赖性强,面对挑战采取回避的态度。青春期:心理适应能力不如权威型,学业成绩平平,但较放任自由型和漠不关心好。

(三)放任自流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父母表现:父母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做出决策时就把自主权交与孩子,让孩子随意实施决定。这样的教养方式是将孩子视为花朵,不对孩子提出任何的要求也不进行适时的管教。教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不按时睡觉父母不会阻挠,他们说话伤人,激怒他人父母也不会制止。这类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大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管教缺乏信心的无奈感。

影响:童年期:冲动、反抗和叛逆;对成人既苛刻又依赖;责任心差,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同伴间合作意识差。青春期:低劣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业成绩;容易误入歧途,如沉迷网游、犯罪、吸毒。

(四)漠不关心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父母表现:父母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的要求和控制,亲子间交往甚少,父母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关注与了解,对孩子的一切行为举止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给孩子一种被忽视的感觉。

影响:童年期:依恋行为、认知、游戏以及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存在缺陷,攻击性强。青春期:为人冷漠、孤僻,不爱交谈;低劣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业成

绩;容易误入歧途,如沉迷网游、犯罪、吸毒。

二、学校教育

(一)教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期望都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发展。

①教师的教育观念会影响到儿童的发展。幼儿园虽然也有一些正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总起来还是以游戏活动为主,所以教师拥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实施开放化的教育,把儿童看作是积极活动的主体,扮演温和权威的服务者的角色,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儿童个性适时对儿童给予引导。

②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儿童的影响。由于儿童具有好模仿的特点,教师作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他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儿童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热爱幼儿、胸怀坦荡、作风民主、真诚坦率、和蔼可亲、善良幽默、自信自强、耐心自制,这些都应该成为教师的重要良好品质,这会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

③教师的期望。儿童特别容易受暗示,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都会让儿童产生丰富的联想,并且温暖儿童很长时间。教师形成对儿童的期望后,会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言语或非言语的线索将其传递给儿童,儿童同时感受到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并且儿童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因此,教师积极的期望可以让儿童感受到良好的暗示,让儿童更积极快乐地成长。

(二)同伴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如果说儿童与成人的关系更多反映在照顾、保护、指导上,那么儿童与同伴的关系则主要表现为交流、陪伴和游戏上。在幼儿园中,儿童与同伴的交往机会增多,交往的质量与种

类也不断发生变化,年龄小的儿童关注的更多的是游戏玩耍带给他们的快乐,而大一些的儿童则更为关注共同兴趣、支持与信任。随着儿童与同伴交往的增多,儿童在游戏中开始懂得合作与交流,懂得遵守游戏的规则,并且能够逐渐理解他人的行为意图,并推断他人直接表露出来的思想情感,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这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幼儿园与家长的合作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幼儿教育应关注父母的参与,幼儿园应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以下手段鼓励家长积极参与:①培养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个人关系;②指导家长对儿童进行家庭教育;③构架少数民族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文化桥梁;④通过各种家庭作业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⑤将家长纳入学校基本规划和管理之中,确保他们与幼儿园教育目标一致。

喜欢与不喜欢上幼儿园

案例描述:丁丁特别兴奋,一整天都很高兴,回到家后兴奋地跟妈妈说:“妈妈,妈妈,今天我吃饭特别乖,吃饭的时候老师夸我吃饭吃得可千净了! ”妈妈听了也特别高兴。连着几天丁丁都情绪都很高涨,每天去幼儿园都是快快乐乐的。突然有一天,丁丁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了。”妈妈听了有些惊讶,就问丁丁:“前几天你不是特别喜欢上幼儿园么,今天怎么不想去了呢? ”丁丁招着小嘴说,“昨天我不小心把水洒了,老师批评了我,我不想去了。”

案例分析:以上案例中孩子前后行为的不一致,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影响。老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语言可以让孩子高兴好长时间,并喜欢去幼儿园,而教师一句无意的批评可能会让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因此幼儿园的教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积极的表扬与暗示,让孩子在赏识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社会传媒

社会文化主要是通过社会传媒对人们产生影响,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电视这一重要传媒了。有调查表明,学前儿童平均每周看电视的时间超过21小时,超过1/3的2一7岁儿童的父母报告说,电视在他们家占用“最多时间”。而学龄前儿童每天仅花费约45分钟进行阅读。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加拿大一个小镇上的居民进行研究,研究者让从来没有看过电视的小镇上的学龄阶段的儿童收看了两年的电视,然后对其进行测验,并与以前的情况加以比较,发现他们在看了两年电视后,阅读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衰退,而其性别意识及游戏中的言语和身体攻击有所上升。另外,由于收看电视节目,青

少年参加社区活动的时间急剧下降。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夸大电视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消极作用,电视在儿童的认知以及社会发展中起着一定积极作用的。例如,电视可以发展儿童的电视阅读能力。电视有其独特的传递信息的编码方式,电视阅读能力就是儿童对电视编码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学前儿童的电视阅读能力是随着年龄不断发展的,最初儿童只是对电视上鲜艳、具体、形象、活动的影响感兴趣,这有利于其感知觉的发展。随后开始对电视节目的一些信息有选择、有策略地加以分析处理,这有利于其信息记忆能力的发展,但年幼的儿童还很难判断电视节目中内容的真实性,有时孩子看到电视上想吃的冰激凌可能会到电视屏幕上去舔并且到电视后面去找,一直到4岁他们才能区别电视中的形象与生活中事物并判断其真实性。

那如何让电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呢?

(1)控制学前儿童看电视时间

(2)鼓励儿童收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

(3)将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儿童每天的生活联系


相关内容

  • [幼儿园语言教育专题]课程作业评讲
    <幼儿园语言教育专题>课程作业评讲(1) 责任教师张莉 <幼儿园语言教育专题>作业评讲(1)主要针对<幼儿园语言教育专题>平时作业(1) (教材第一.二章语言功能篇的内容)中的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评讲. ...
  •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小抄
    名词解释: 1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其特殊的需要包括:特殊的教育场所.特殊的教育方法.受过特殊教育训练的教育者和教学手段等. 2训练中心模式是指在固定的场所内有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专业人 ...
  •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是学前教育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特点.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与实践特性,理解音乐 ...
  • [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 1. 学前教育: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P2 2. 学前公共教育:是指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 ...
  •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历年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
  • 课程论名词解释
    1.学科课程:把有价值的知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科目或学科,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育目标.这些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构成形式,重视知识及其逻辑组织的课程,就是通常所说的学科课程. 2.课程即经验:20世纪课程改革最有吸引力的课程定义 ...
  • [0399]学前游戏论复习资料自考
    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1. 游戏的生物生本质观的基本观点: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 2. 社会性本质观:(1)此观点由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
  •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育纲要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 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本<教育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 ...
  • 20**年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共六套 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2.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 ...
  • 幼儿园保育与教育
    幼儿园保育与教育 第一章 幼儿园保育与教育概要 一.幼儿园保教结合的含义 1.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原则."保"就是保护幼儿的健康."教"即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这是按照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