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南豫剧唱腔与音乐 - 范文中心

浅谈河南豫剧唱腔与音乐

11/23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河南豫剧具有浓郁的中原特色,不论是流布于黄河两岸、中原周边、大江南北、祖国边陲、宝岛台湾,这一共性非常鲜明。豫剧这朵梨园奇葩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革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日臻完美,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艺术上有成就的个行当的演员。  豫剧的音乐属于梆子声腔系统,是板腔体格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等因素的影响,在音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现在基本上统称为“豫东调”与“豫西调”。“豫东调”唱腔主音为“5”,以中州音韵和商丘、开封的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假嗓(二本腔),声音高细,花腔较多,具有激昂、豪放、明朗、花俏的特点,“豫西调”唱腔主音为“1”,以中州音韵和洛阳语音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用真嗓(大本腔),声大腔圆,哭腔较多,起特点是粗犷、浑厚、悲壮、深沉。这两大腔系在豫剧早期发展过程中,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占各的地盘,各有各的市场,到了30年代开始有了交流。建国后,党号召清除“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豫剧才有了新的发展。以上是过去按其流布的不同地区,按传统分类分成了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豫西调。另外也有按其唱腔音乐及演唱音区的不同,而将前面三类统归豫东调,俗称“上五音”。与这些相对应的是演唱的音区较低的豫西调,俗称“下五音”。现在,河南豫剧基本上实现了几个地域流派的大融合,演员在演唱时会根据剧情和人物的需要而采用不同的演唱风格。  在豫剧唱腔中,豫东调和祥符调用同样的调高,唱腔的某些局部常有向上方五度旋宫,多落在“5上”,豫西调唱腔的某些局部常有向下方五度旋宫,多落在“1”。豫剧的传统唱法中,男角女角基本上是同腔同调,豫东调演唱多用假嗓,豫西调则多用真嗓,净角多用“炸音”。过去,豫东调和豫西调均有一种翻八度以假声行腔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赝腔”或“讴”。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板类有四种,即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二八板在豫剧的四大板类中表现力最强,变化最丰富。除二八板这个基本板式外,还可分为慢二八板、中二八板、二八连板、快二八板、紧二八板、紧打慢唱等板式。二八板是因由两个八板(八小节)组成的一个乐段,循环反复使用而得名。随着表现内容的不断丰富,这种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如今的二八板结合了豫东调、豫西调两大流派的唱法而构成,一板一眼24拍,可构成上百句的大唱段,主要用于叙事。又可据剧情和人物感情变化的需要有不同变化,既能表现明快、爽朗、喜悦,也能表现急切、紧张和激愤、悲痛的情景。此外二八板还派生出了呱哒嘴、狗撕咬、乱弹、垛板、搬板凳等。  河南豫剧一代宗师、马派艺术创始人马金凤善用二八板,例如她的代表剧目《对花枪》中的“老身家住南阳地”和《穆桂英挂帅》中的“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等大段唱腔都运用了清脆明快、丰富多变的“二八板式”。  慢板类有慢板、金钩挂、反金钩挂、迎风等板式,一般为四、四拍的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于中眼而落于板上。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音豫东调和豫西调有所不同。慢板是豫剧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前奏过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有“六梆”、“四梆”、“导四梆”和“迎风一梆”等。慢板的起腔形式又分整板和散板两种。整板起的称为“头句腔”,散板起的是将第一句(上句)唱“栽板”或“大板起”,从第二句(下句)进入慢板。慢板中普通上下句的基本结构是将一句唱腔分为两个分句,中间有个小过门,全句唱腔之后,随句尾落音有一个“八梆”跟腔过门(也可以减少为四梆或完全省略)。慢板的行腔除上述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外,还有通过局部的变化而产生出来的多种花腔。上句有“头句腔”、“三句腔”,下句有“单过板”、“双过板”等。慢板的收腔又称“锁板”,基本结构与普通的下句相同,只是收腔时速度大多渐慢,并随着收腔尾音有一个简短的过门。慢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大,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不同而用快、中、慢的速度。河南豫剧一代宗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在《三哭殿》中的唱段“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和河南豫剧一代宗师、常派艺术创始人常香玉在《花木兰》中的唱段“这几日老爹爹疾病好转”等都是慢板中的最为精彩的典型代表唱腔音乐。  流水板亦为豫剧常用的板类之一,可分为流水板、慢流水板、快流水板、流水连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据需要作不同速度的变化。曲调比较自由灵活,旋律流畅,节奏跳荡,既适用于表现欢快活泼的情景,也适用于表现压抑、忧伤的情感。它还派生出垛板、两锣钻子等。它的主要特征是旋律中跨小节的切分节奏特别多,无论是唱腔的起落,还是唱腔旋律中的起伏、转折,大多出现在眼位上。流水板的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5”或“1”音,在普通的上下句结构中,随着唱腔尾句的落音,一般都有跟腔过门。其前奏过门与二八板基本相同,只是起板簧头不同。流水板的起腔和收腔形式繁多。流水板类重点附属性板式主要有流水连板和两锣赞子等。河南豫剧一代宗师、桑派艺术创始人桑振君在《投衙》一句中多用流水板来叙事与抒情。  非板,无板无眼,节奏自由,属于散板类。此外,还有滚白、栽板、叫板等。又有“哭韵”、“行韵”、“绝韵”三种格式。“哭韵”表现悲痛、哀怨的情感;“行韵”多用于吐诉叙述,“绝韵”适用于表现果断、激昂的情感。一般用飞板的唱段都较短,四、六、八句即转入其他板式。河南豫剧一代宗师、陈派艺术创始人陈素真和崔派艺术创始人崔兰田等都善用非板来塑造角色的音乐形象,堪称典范。  以上四大板类的唱词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如二八板中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为基础,飞板中的滚白即为有唱有白的散文体句式。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它的唱腔流畅,节奏鲜明,近几年来,演员多以真声演唱,所以一般都能做到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于为观众听清。加之表演细腻,真切感人,文辞通俗易解,故一跃而成为梆子腔系中最吸引观众的剧种。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及甘肃、青海、天津、吉林、江苏、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区,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在此,我要提及的是我们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十多年来,通过不同的形式,把我们河南豫剧普及到天涯海角,让豫剧这朵艺苑奇葩更加香艳更加光大。  以上所述,是我在学习、研究豫剧源流及音乐唱腔方面的一点认识和体会,诚望专家及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相关内容

  • 中国戏剧及名角
    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种类* 北京--京剧.昆曲.北京曲剧 天津--京剧.评剧 河北--评剧.河北梆子.丝弦.老调 哈哈腔.乱弹.平调落子.二人台.唐剧.武安傩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 山西--晋剧.北路梆子.蒲剧.耍 ...
  • 中国+世界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分为五部分,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和民间器乐.一.民歌 [民歌是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一般认为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
  • 我们一起走进六十
    我们一起走进六十----郑大附中 七三届同学2015.5.16返校聚会联谊会 主持词 (音乐<春节序曲>),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女:郭玲 男:谷新平 (女)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女.男)大家下午好! (女) ...
  •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案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案 高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 2.通过欣赏,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和初步了解京剧. 教学过程: ...
  • 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之差异
    论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之差异 摘要:由于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了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之间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中国戏曲和西洋歌剧即为最典型的代表.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舞台艺术表现之间既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又存在着"质"的 ...
  • 金元散曲般涉调套曲及曲牌源流考
    作者:陈文革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04期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871(2016)02-0042-11 作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重大疑难问题,燕乐二十八调曾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有学者认 ...
  • 中国戏剧五大剧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1,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 ...
  • 略论豫南皮影戏在地方传统文化认同中的作用
    摘要:以罗山皮影戏为典型代表的豫南皮影戏是一种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地域文化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工艺.造型特征.演唱技法等均具有保存地方特色文化艺术样式的作用.作为民间文化载体,其关联的民间仪式及信仰具有映射与存留地方传统文化的效果, ...
  • 浅谈中国京剧与日本歌舞伎的对比
    摘要:在戏剧舞台上,中国的京剧与日本的歌舞伎这两种传统戏剧的舞台形式,既反映了亚洲文化共性的一面,又体现着各自文化的个性精髓.通过比较其风格特征,寻找艺术发展的规律,是研究戏剧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京剧;歌舞伎;中国儒学;艺术风貌 在亚洲国 ...
  • [阿里山纪行]
    广洋湖镇中心初中初二语文(上)导学案 第 周 第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主备: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 题]<阿里山纪行> [学习目标]1.了解移步换景描绘阿里山迷人风光的写法,领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2.学习并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