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范文中心

浅谈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09/27

浅谈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摘 要: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其作品爱国主义感情深厚而执着。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两千年来一直给后世以巨大的激励和鼓舞,屈原也因此成为不朽的爱国典范。楚辞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积极顽强的斗争精神给一切追求光明坚持正义的人士以精神上的鼓励;二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自觉运用,“楚辞”的参差灵活的体裁以及“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方法都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散文和诗歌创作。从屈原之后,中国诗歌开始了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楚辞》作为第一部个人创作的诗歌集,对后世文人心态的确定与赋的形式都有重要影响。它那恢宏瑰丽的锦绣文章,像一缕永恒的精

神血脉,穿超千年时空,涌动在代代文人心中。怀才不遇的贾谊、“发愤著书”的司马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旷世独立的李白、描摹社会百态的曹雪芹,还有现代的郭沫若,无不受屈原的作品精神的浸润。李白曾吟诗道:“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关键词:楚辞;后世文学;浪漫主义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有文明古国之称的中国,在文学方面成就辉煌,为世人瞩目。纵观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无论是春秋时的《诗经》、秦汉时的辞赋,还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以时代标名。这说明它们不是某一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而“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楚辞”则独树一帜,恰恰是以产地命名的。楚辞是楚地的歌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在楚地民歌和巫

歌乐舞的直接哺育下,借鉴神话的表现手法而形成的。楚辞是南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是继《诗经》四言体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楚国大诗人屈原。

屈原与楚辞的出现,开始了我国诗歌史上《诗经》以后的第二个重要时期。屈原以前的文学作品,譬如《诗经》在流传过程中虽然经过诸多修订,但大体上仍保留着纯朴、自然的本来面目,从中可以看出集体生活的情景,群众创作的智慧。而楚辞则基本上是由屈原一个人所创造的,它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并把楚地原有民歌从内容到形式都提高了一步,创造出一种崭新文学体裁——骚体。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楚辞》收诗25篇左右,其中绝大部分

为屈原所作,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其中《离骚》是屈原得代表作,其基本内容有:对理想的追求;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其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和独特的风格: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洁高大、血肉丰满、具有鲜明个性与伟大名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具有划时代意义;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有很大的突破,既选取了当时楚地民歌的形式,又借鉴了当时蓬勃发展的新体散文笔法,强化了诗的表现力,同时又采用了大量方言口语,使诗的语言生动、形式活泼;比兴夸饰与神话传说的广泛运用,使其具有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从此以后,“骚”与“诗”并称,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艺术丰碑。

楚辞及其作者因思想内容的深

刻和艺术表现上的巨大成就,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心雕龙·辨骚篇》概括楚辞对后代的影响:“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是颇能说明典范作品的多方面影响的。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试论述之。

首先是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其作品的爱国主义感情深厚而执着。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虽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两千年来一直给后世以巨大的启发和鼓舞,屈原也因此成了一个不朽的爱国典范。汉初,遭遇和屈原极相似的贾谊,在赴长沙任太傅途中经过湘水,凭吊屈原自沉殉国的地方,怀古伤今,写下了《吊屈原赋》,对屈原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无尽的哀思。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引刘安语称誉屈原“与日月争光,可也”,并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精神自勉,“就极刑

而无愠色”,在身心受到巨大摧残的情况下,隐忍苟活,发愤著书,几十年的心血终于结晶成为传世名作《史记》,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司马迁艰辛的写作过程和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屈原灵魂的再现、精神的闪光。另外,还有多少离谗忧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屈原的精神,表达了对屈原无限敬仰之情。李白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他认为屈原是永远不朽、流芳百代的。杜甫作诗有“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的主张,他的诗歌渗透着爱国主义思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的喜怒哀乐全系于祖国命运的盛衰起伏。著名的“三吏”、“三别”也是爱国主义诗篇。杜甫是屈原精神的真正继承者。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宋代爱

国主义文学,继承和发扬了由屈原到杜甫的爱国主义传统,他们的作品慷慨激昂、感天动地,是时代的最强音。从汉唐到明清,悼骚、感骚、拟骚之作不胜枚举,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屈原其人其作的影响。明末清初的爱国诗人王夫之的《楚辞通释》,也借注解楚辞作品表达他对明代覆亡的悲痛心情。现代文学巨匠鲁迅、郭沫若对屈原也是无比钦慕、推崇备至的。鲁迅认为屈赋“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文章,乃甚在‘三百篇’以上”(《汉文学史纲要》)。他甚至将屈原的辞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自己作品题记。郭老写过十多篇屈原研究论文,对屈原评骘极高,其剧作《屈原》更是体现了对屈原的崇高敬意。

其次,楚辞卓越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开端,它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我国文学创作

的艺术表现力,尤其是对诗歌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风”、“骚”成为古人对诗歌提出的两个最高标准,两千多年来一直体现着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流派。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古朴的四言格局,或六字一句或七字一名,或长或短、或散或骈,不受字数限制,也不囿于固有的韵律,独创了一种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新体式,是诗歌形体上的一次解放。楚辞作为一种新兴文学体裁在屈原手中圆熟并达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长。”宋玉的《九辨》就是刻意学习屈原、继承屈原衣钵的突出例证。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等以下作赋者凡66家,771篇,又杂赋12家,233篇,其后经东汉、三国、六朝、唐、宋,楚辞屈赋的直接影响的对象是在汉代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特定的

文化氛围中应运而生的汉赋。

汉代的赋不论是抒发作者政治

见解和身世感慨的骚体赋,还是以描写都邑繁华、宫苑富丽、物产丰饶、汉天子的声色犬马来歌颂在国威势、美化皇帝功业,专以铺采为能事的散体大赋,以及反映现实、讥讽时事、咏物述怀的抒情小赋,从内容到形式以及表现手法都是上承楚辞衣钵的拟骚之作。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扬雄的《羽猎赋》、《长杨赋》、班固的《两都赋》、《幽通赋》、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张衡的《鹦鹉赋》以及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等等,无不与楚辞一脉相承,而且有的赋文对后世宫怨诗的创作也有启发作用。

楚辞不仅对汉赋影响深刻,对建安诗赋也有一定影响。位居“七子”之首的王粲,他的《登楼赋》情景交融,具有浓郁诗意。在表现手法和语

言特色上都颇具楚、汉辞赋之遗风。朱熹引晁补之说“盖魏赋极此矣!”堪与“三曹”、“七子”相比肩的女作家蔡琰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就是仿《离骚》之作,字字血、声声泪,对不幸命运发出了呼天抢地的控诉,诗情汹涌,感人至深.

在赋的体制外,楚辞“寄情以

物”、“托物以讽”的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也有极大的影响。例如张衡的《四愁诗》,曹植的《七步诗》、《美女篇》,阮籍与左思的《咏怀》,陈子昂的《感遇》,杜甫的《佳人》等都深受屈辞作派的影响。不仅如此,楚辞的民歌因素对后人的创作也大有裨益。中唐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引言》里说“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风联歌‘竹枝’,聆其言„„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则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之附于末„„”刘氏的

诗歌创作能够从民间文学里发现新的源泉并获得巨大成就,是不折不扣受益于屈原的。

实际上,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更多的是以浪漫主义手法“衣被词人”的,其大胆而绮丽的幻想与夸张对后来许多浪漫主义的名篇佳作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李白、李贺以及今人郭沫若的诗歌,《西游记》、《牡丹亭》等小说戏曲更是和屈原的作品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就连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时楚霸王项羽听到四面楚歌而发出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呐喊也不例外,古风犹存。

总之,楚辞和它的伟大作家屈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是罕与匹俦的。它所开创的浪漫主义创作道路,千百年来一直是并且永远是一切优秀作家通往理想境界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鲁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20.

[2]范文澜.>[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罗宗强,陈洪.>[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4]付长友,孙凯,《诗学篇章与蕴含》,解放军外国语学报,2003.

[5]谢永红,《捕捉诗歌中的隐含信息》,湖南教育,1999.

[6]赵雪华,《诗歌的语篇隐含分析》,东北师范大学。

题目: 浅谈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姓名:李正林

指导教师:蔡朝东(云南省演讲协会会长)

完成日期:2008年4月

通讯地址: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普洱镇桐梓完小

邮编:655700

本人联系电话:[1**********]


相关内容

  •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 学习先秦文学(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 •1,注意文学史和作品相结合,以史为线,而以阅读作品为主. •2,知人论世,做到明史.明人而后知文. •3,培养研究型学习的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先秦文学总论 •先秦" ...
  • 古代文学 考试题答案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大一上) 一.二:成句默写.成段默写(40分) 三.名词解释(2道,共10分) (作者+内容+语言风格+思想+地位/别人对它的评价,150字左右) 1.<战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 ...
  • 第六节 宋玉等其他楚辞作家
    一般说来,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极少是单独出现在世间的.同样,我们也不应把创造楚辞的功绩,完全归于屈原一人.不仅楚国民间文学的基础非常重要,而且,部分归于屈原名下的诗篇究竟是否屈原所作,毕竟还是有争论的.只不过对屈原同时代人的情况,已经无从探知. ...
  • 汉赋渊源论
    作者:刘慧晏 东方论坛 1998年07期 汉代赋作有骚体赋.散大赋和小赋.在三者中,能代表汉代文学特色的是散大赋,能代表汉家帝国气象的也是散大赋.汉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大交融.大交汇的时代.汉赋,特别是散大赋如同汉代其他文化式样一样,在文化上 ...
  • [宗经]与[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作者:詹福瑞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5年04期 <文心雕龙>的前五篇是书的总论,<宗经>为总论之一.<文心雕龙·序志>篇说:"盖文心之作,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 ...
  • 古诗词常识题目
    文学常识题 问: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它收录的诗作共有多少首? 答案:<诗经>:(305首) 问:<诗经>产生的时代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战国中叶,对吗? 答案:不对,应为"下至春秋中叶" ...
  • 论[诗经]中反兴运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摘 要: 关于<诗经>中的兴,历来解说分歧众多.兴表现形式多样,除了明兴.暗兴.正兴外,还存在较多的反兴.后人在诗歌创作中继承并发扬了这一艺术传统,体现出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是<诗经>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 ...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 ...
  • 楚酒文化源远流长 一壶浊酒显文化
    楚酒历史文化 据<楚辞>记载,古人饮酒有两种饮法,一种是汁滓一起饮用,另一种是除其糟而存其汁,仅喝其汁水,此汁水称"镵". 关于楚酒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上曾有这样的描述:古时候一宿(即一个晚上)所谓薄,厚薄的薄 ...
  • 古诗知识竞赛题0
    高一级古代诗歌知识竞赛200题 1.<蜀道难>中既像是描写蜀道野兽凶猛,又像是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是哪四句?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2.<咏怀古迹>中写了哪位古人?王昭君. 3.杜甫诗中有&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