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 - 范文中心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

12/18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打开科学之门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①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②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③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④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2、能力目标: 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 乳类。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教学准备: 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 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提问:图片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 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 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 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 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 第 1 幅——木叶虫 第3幅——竹节虫 第2幅——花螳螂(若虫) 第4幅——枯叶螳螂

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 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三、这是什么? 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 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 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 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来

延伸观察的尺度和范围。 四、“白雾”从哪里来? 导入:出示冰棍。 提问:仔细观察冰棍周围,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 仔细观察冰棍周围的“白雾”, 你认为这些“白雾”是从哪里来? 讨论: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白雾”是从哪里来。 “白雾”从哪里来? “白雾”从哪里来?是以学生们经常能够见得到的冰棍周围的白雾现象 作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测。从而引出要想知道自己猜 测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的结论。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质疑:你有什么方法能证明你的猜想? 交流:学生汇报方法,

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确定解决的方案。 活动:学生进行验证实验。 归纳:你的猜想正确吗?讲讲你的理由。 目的: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五、纸锅也能烧水吗?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质疑:你有什么方法能证明你的猜想? 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确定解决的方案。

活动:学生进行验证实验。 归纳:你的猜想正确吗?讲讲你的理由。 目的: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探访生物王国

寻找生命

1、了解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在周围事物中初步认识生命。 2、知道什么是生物,了解生物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观察、记录、整理的能力。 2、学习分类、比较的方法。 3、培养认真探究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感受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3、懂得尊重他人,不随便打扰他人。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并介绍组内成员分工(包括记录、保管找到的物体、代表 小组交流、分工合作等)。

2、工具:放大镜、小铲子、镊子、塑料袋、小瓶子、小桶等若干。 3、探究评价表。 三、探究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本课探究问题 1、在《打开科学之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科学家们是怎 样研究科学的,还知道了在玩的时候也有科学。今天,我们就来像科学家们 那样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体。 2、揭示课题:寻找生命(板书)。交代本课探究任务。 (二)指导探究,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1、活动 1:草地里有什么? (1)探究准备 谈话:在我们学校的草地里你曾发现有什么? 学生结合学校的生活经验猜想。 讨论交流:进入草地观察寻找东西时要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提示学生要团结协作、注意安全、爱护花 草等。) 学习放大镜、镊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小组长领取工具(放大镜、小铲子、镊子、塑料袋、小瓶子、小桶等)。 (2)探究活动 教师与学生一起在草地里进行探究活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

(3)探究的整理 小组讨论:小组找的东西中哪些东西有生命,哪些东西没有生命?为什 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 (要求讨论是声音要适中,不要影响其他小组的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完成记录表。 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要求畅所欲言。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说出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什么是生物。 并板书:生命 非生命

2、活动 2:我知道的生物 (1)谈话激趣:通过刚才的

探究,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动物、植物 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你见过屏幕上的这些生物吗?你能说说它 们的名字吗? (2)投影片一出示课本中的十二中生物图片,让学生观察。指名说说它 们的名字,学生边说教师边点击这种生物的名称。 (3)说说这些生物中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物。 (4)课件二出示一些课本以外的动物、植物,让学生欣赏,感受生物的 生命力。 (5)把你认识的生物的名字写在课本第十二页的表中,并分类。学生填 好后交流。 (三)探究评价

1、小组长按组内人数领评价表,并分发。 2、学生填表,教师巡堂指导。 3、填好后上交评价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就像一位位小科学家一样运用了观察、分类、比较的方法, 研究了身边的物体,初步认识了生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随时 随地的学习科学、研究科学,为科学领域开拓一片新天地。

第二课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红番茄

1.通过观察能认出植物的一些主要组成部分,并知道叶子的形状是多种 多样的; 2、认识番茄的果实,了解番茄果实的内部结构。 3、认识番茄的种子,知道番茄是靠种子来繁殖的。 (二)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和实验记录的能力。 2、培养学生操作解剖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由表及里对番茄进行观察。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事物。

教学难点:解剖红番茄,并认识它的内剖结构。 教学准备: 1、教具:番茄图片、实物、课件,有关资料。 2、学具:每人带番茄 4 只、碟子、小刀,收集番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融情入境,问题激趣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老师把学生带到了学校的植物园 (挂图)。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番茄是什么样子的? 生:红红的。 生:圆圆的。 师:都是红红的,圆圆的吗? 生:我见妈妈买回来的番茄带有一些青色。 生:我也见过绿色的番茄,那是没有长大的。 师:你们看见过生长着的番茄吗?我们的植物园里也种植了番茄,你们 发现了吗? 二.任务驱动,初试体验 师:今天老师想让大家认真观察一下番茄是由那几个部分组成的,并试 一试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好吗? 生:好。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观察。约 5 分钟后,集中学生开始汇报。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番茄有花,还有叶子。 生:我发现番茄还有根。 师:根在那里? 生:在泥土里。 师:你是怎样看到的? 生:我拨开泥土看到一点点。 师:我们平常吃的番茄其实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呢? 生:

果实。 师: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花、叶子和果实都是长在藤上的。 师:藤? 生:枝。 师: 其实同学们所说的藤或者枝在植物学上都称为植物的茎, 知道了吗? 生:知道。 师:那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番茄是由那几部分组成的? 生:番茄有茎、花、根、叶和果。 师:观察和表述要有一定的顺序,可以从下往上,或者从外到里。 生:番茄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组成的。

三.观察进阶,能力提升 师:刚才大家认真地观察了整株番茄的组成,下面老师要求同学们对番 茄的叶子进行观察,你们打算从那几方面对叶子进行观察呢? 生:颜色,形状。 生:看看里面的纹。 师:你指的纹是叶子的叶脉吗? 生:是的。 生:还可以比较叶子的大小。 师:怎样比较呢?我们能把叶子摘下来吗? 生:不行! 师:那如何进行比较呢? 生:可以量一量叶子的长度。 师:大家都说的很好,我们在观察番茄叶子的时候可以选择一种不同种 类的叶子进行对比,我建议大家可以选择玉米的叶子。记住,要随时记录你 们观察到的东西。 学生开始进行观察。这次学生观察得更加仔细了,记录的方法也多了, 有的写下来,有的利用了老师发的表格,还有的画了下来。 师:谁来说说观察的结果? 生:我发现了番茄的叶子有绿色的也有黄色的。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有的叶子长得很好,有的叶子已经开始干了,我发现叶子是从边上 开始干的。 师:大家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番茄的叶子有大的也有小的。 师:呵呵,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番茄会长大的。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试种番茄,看一看叶子到底是怎样的变化的。 生:番茄的叶子比玉米的叶子要小多了。 生:老师,我还发现番茄的叶子边缘有角的,不是平滑的, 生:玉米叶子比较滑。 师:观察得真仔细。 生:我觉得番茄的叶子象手掌, 生:我看玉米的叶子象拱桥。 师:形容得真形象,好美的叶子啊。 生:番茄的叶子象枫叶。 师:你见过的叶子真多。 生:番茄叶子的叶脉是交叉的,玉米叶子的叶脉是不交叉的。 师:说的好。 生:我还发现番茄叶子上面长有毛。 五.自由研究,知识拓展

师:刚才大家观察了番茄的叶子,发现了番茄叶子的很多秘密,自然界 中叶子的种类很多,各种叶子都各自有很多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在我们的 植物园里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叶子进行观察,和番茄的叶子进行对比,并做 好观察记录。 学生分散活动。学生观察的范围很广,有的学生发现含羞草一碰就缩起 来了,就兴奋的玩了来;有的跑道水生植物的养殖区对睡莲仔细观察了起

来, 还对植物可以生长在水中感到了很大的兴趣;有的同学发现仙人掌是没有叶 子的,兴致勃勃的问老师;有的同学一次观察多种的植物,专门对植物的形 状作起了研究。当老师看到学生观察得差不多的时候,召集学生进行汇报。 师:大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叶子啊,其实大自然中拥有比我们植物园更 多的叶子,不同的植物也各有不同。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利用观 察这种本领,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和大家一起分享。刚才还有很多同学没有 时间把自己的观察记录说出来,我想请同学们把刚才观察记录都贴到后面的 黑板上,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 生:好。 学生把观察记录贴在黑板上。

第3课

一、教学目标:

小白兔

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 2、能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

3、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的多样性。 2、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 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二、教学准备:各种标本、动物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动物? 2、它们生活在哪里? 3、为什么称它们为动物? 二、新课 1、揭题:“小白兔” 2、观察书本第 21 页,你见过这些动物吗? 3、它们叫什么名字?生活在哪里? 4、小游戏:猜一猜,它是什么?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小朋友可以提问,但答案只有是与不是,谁在最少 的提问中,猜出是什么动物,那么他就赢了。例如书本第 15 页中的兔子、乌 龟、牛等。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讲的非常好,这些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还有许

多不同之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 5、找出狗和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有四条腿。(2)都有两只耳朵。 (3)都能繁殖后代。 (4)都要吃东西„„ 不同点:(1)吃的食物不一样。(2)大小不一样。(3)奔跑的速度不 一样。(4)各自的作用不一样„„

第二单元

第4课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水的形态、性质和特点。 2、知道水的重要性。 二、探究能力目标:

走进水世界

清清的水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获取新知识及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 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简单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整理探究资料——表达与交流”的探究活动过程,认识水的性质及 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把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与科学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学 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发挥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猜想、探究,

从而找出水 的性质及特点。 教学过程: 1、以创设情景开始,激发兴趣,呈现新知。 本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地球仪转动时你看到更多的是什么颜色? 接着提出问题,合作讨论,作出猜想: (1) 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蓝色”指的是什么呢?换成绿色或其它颜 色行吗? (2) 地球上没有水, 看上去还是蓝色的吗?试想想, 如果地球上没有水, 将会是什么模样? (3)大家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有什么性质 和特点? 让学生自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强化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 了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 二、任务驱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看书中插图) 波波、琪琪、方方和冬冬一起到浅海湾划船。他们玩了很久,波波觉得 口渴了,伸手勺起海水正想喝,只见琪琪急忙说:“波波,不要喝,海水不 能喝!”方方听了,很纳闷,说:“海水很清澈,为啥不能喝呢?” 同学们,大家想解开这个谜吗?有谁可以解释一下呢?好,下面我们就

来解开以上几个谜团。 三、新课导学:研究水的性质及特点 (一)探究活动一:看一看、闻一闻、辨一辨 同学们,实验桌上放着三杯物品,标号是 1、2、3,分别装有白酒、白 醋、纯水,请同学们想一下,用肉眼能分辨出纯水来吗?(学生摇头,纷纷 表示因它们颜色一样而不能用肉眼分辨出来) 1、那么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有部分学生说是白色,有部分学生说无 颜色,意见不一) 2、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牛奶和椰汁让学生观察这两种物品的颜色,并与刚 才的三种物品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纯水是无颜色的 3、 大家来看老师的这瓶矿泉水, 透过瓶子, 我们可以看到对面的物体吗? (能)这说明什么?从而得出结论:纯水是透明的(板书) 4、我们用肉眼分辨不出纯水,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小组讨论后,代表 作答) 生 1:我们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找出白酒和白醋,剩下的那杯就是纯水。 生 2:我还可以喝一点点,尝一尝,有酸味的是白醋,有酒味的是白酒, 剩下的那杯就是纯水。„„ 5、据学生所答,老师强调:为了安全,我们做实验时,禁止把鼻子凑到 容器口去闻气味,更不允许品尝实验用品,那么谁有更好的办法呢? 6、学生作答:我们可以把手伸到容器口,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

气,把物品的气味扇到自己的鼻孔,用鼻子闻此空气。远远地闻,这样就可 以分辨了。(老师立即作出肯定,并说这种办法叫“扇闻法”) 7、学生分组活动,分辨纯水。 8、请你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结合刚才的实验,告诉大家,纯水是什 么味道的? 9、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纯水是无气味、无味道的 (二) 探究活动二:给水变个样 1、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我们用手捧起水, 水会怎么样?说明水是怎样的?(学生实验后作答,得出结果:水是流动的) 2、 水究竟是什么模样的?有没有固定的形状?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 (学生讨论后交流) 3、同学们的分析都有道理,下面我们验证一下,分组来做一个游戏:玩 水球。怎样玩水球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复述强调)玩水球时,各 组组长拿起桌子上的气球,放进盆子里装水,注意不要装太满,然后把气球 的口扎实,最后组员轮流玩水球,挤压气球,使它不断改变形状。玩的时候 注意不要用力太大,以免把气球弄破,我们边玩边观察,体会水的形状变化。 4、学生活动毕,各组同学汇报交流, 得出实验结果: 水没有固定的样子, 它随气球的样子变化而变化。 (三)探究活动三:给水定模样 1、让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如果把水倒进不同形状

的容器,会变成什么样子呢?(生猜想) 2、让学生代表出来做实验, 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容器里,观察水的形 状变化,验证猜想,得出实验结果: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倒进什么样的容 器就会变成容器的样子。 3、刚才我们为什么能把水倒进容器?进一步说明水可以怎么样?(可以 流动) 4、通过刚才玩水球和给水定模样的活动,我们来找一找水还有哪些特 点?(学生发言)教师加以概括并板书: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的物体叫做液体。 5、进一步完善板书:纯水是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四)探究活动四:找同类 1、师出示幻灯片(白酒、白醋、纯水、牛奶、椰汁、盐、糖、油、小石 子、泥、茶叶、清水),找出哪些物体是液体?把它们放在一起。(学生活 动,老师巡视) 2、学生汇报交流。 3、生活拓展: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是液体, 看谁的知识最丰富, 举出例子来。(学生举例,同学互评) (五)探究活动五:(回顾驱动页,解开方方的谜团) 讨论:白酒、白醋都是无色透明的,它们和纯水有什么不同? 1、分组讨论。

2、个别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3、小结:白酒、白醋用肉眼看起来和纯水是一样的,但它们中都比纯水 多了一些物质,只是这些物质已经均匀分布有水中,被水溶解了,用肉眼根 本看不出来。关于“溶解”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去看书、问家长,先来了解 一下,待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探究,好吗? 4、讨论:海水很清澈,它与纯水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海水不能喝呢?

刚上课时,个别同学已经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通过本 节课的探究,现在请同学们补充自己的不同见解。 5、学生纷纷发言。 6、教师小结:海水虽然看起来清澈透明,但是,海水里面却含有许多其 他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钙、氯化钾等物质,这些物质直 接进入人的身体内将对人产生不利的作用,所以,不能饮用海水。 四、提出新问题,拓展新生活。(为下一节课“往水里加点东西”的探 究作准备) 请同学们回去研究一下,做做实验,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能被水溶 解?猜想一下:茶叶会溶解吗?想个办法证明你的想法。

第5课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

生命之水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 作用。(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 记录纸。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 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 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揭单元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不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认识植物体内有水。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 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 机等等。 (2)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3) 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 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营养。 3.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学生新闻记者 P37 上的内容并完成书上的作业。 4.观察植物每天“喝”多少水? (1) 按照要求完成该项实验 (2)把实验结果记在 P39 的表格中。

第三单元

第6课

认识空气

看不见的空气

教学目标:1、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它物质一样,能够占 据空间,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2、学生通过试验发现用同样大的力量压缩空气和水,空气可以被压缩, 而水占据空间的多少不会发生变化, 让学生明白空气的体积是会发生变化的。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

学重点:认识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与水的体积的异同。 教具准备:4 个水槽,4 个玻璃杯,注射器,4 根吸管,大米,报纸,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2、说说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石子占据瓶的位置,水就升高了。) 3、师说明:石子、水能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 体是不是也占据空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活动探究 1、出示 1 只空杯子,然后倒满米。问:它的空间在哪里?还能倒米吗? (1)学生回答 (2)师述:杯子里不能继续倒米,它的空间已经被米占满了, 这说明 物体的空间是一定的。 2、出示第二只杯子,然后向杯里倒水,说说它的空间被谁占领了? (1)学生回答 (2)师述并板书:水占据空间 3、出示第三只空杯,它的空间被谁占领了? (1)学生回答:空气 (2)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3) 师问: 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空间被空气占住, 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师演示:把纸团塞进空杯,然后倒放进水槽,观察纸湿了没有?

继续把纸团塞进空杯,把杯倾斜放进水槽,你看到什么? 师述:没有看到气泡纸是干的,看到冒泡泡纸就湿了,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述:杯子里的空气是一定的,当我们把杯子倾斜放进 水槽里面一部份 空气变成泡泡跑出来,水就进到杯子里,纸就是湿了。 4、 把装满水的杯子倒立水槽, 瓶口不离开水面, 怎样把杯子里的水吸空。 (1)分小组做实验 (2)教师巡视 提问:哪个小组完成了任务,说说是怎么做的? 生:用吸管吹 师:看到哪些现象? 生:冒泡泡,空气占据瓶的空间,水就出来了, (3)师小结:瓶的空间是一定的,空气占据瓶的空间,水就出来了, 5、比较空气和水的体积的异同。 (1)把两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 力向下压活塞,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空气推得动,手一松活塞反退回来了。水推不动 (2)师述:是啊!同学们回答非常正确,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注 射器里的空气可以被压缩,体积可以改变;水推不动,体积不会改变。 (3)学生填写课本第 80 页的空白。 三、巩固新知

1、师演示装了半瓶洗发水的瓶,说说它的空间被谁占领了?为什么用手 按一下水就出来了? 2、谁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这种现象。 3、说说生活中利用压缩空气的事例。

第7课

教学目标:

离不开的空气

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 生命的必需

条件,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2、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体会运用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3、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 全世界的重要性,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保护空气、珍惜生命的 情感、态度与保护环境价值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人、动植物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 必需条件。 2、难点: (1)教学中教师能否关注学生生成性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学生能否真正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进而明白生命的意义。 教具准备: 1、为学生每人印制一张心跳次数记录表,或学生自己仿照教材上的样式 自己制作一张记录表;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压缩空气调查记录纸和小钟表。

2、教师准备比较大的挂钟一个。 3、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关于人、动物、植物和空气关系的资料,包括文字 资料、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猜谜语: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课件) 2、师: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讨论空气和我 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板书课题: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课件) 3、师:谁能找一找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空气? [通过猜谜,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我们离不开空气。 1、看看我们的呼吸有什么规律? (1)用手放在鼻前感受呼吸。 (2)游戏:测定我们每分钟呼吸多少次? 教师出示挂钟,学生正常状态下进行呼吸,统计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并 记在记录单上。 (3)向上纵跳 20 次后立刻测定自己一分钟呼吸多少次?填写在记录单 上,汇报。 (4)两次测定,你有什么新发现?这说明了什么? 使学生认识我们在平静和运动时都需要呼吸空气,平静的时候呼吸的次

数少,活动的时候呼吸次数多。这说明我们的活动需要空气,活动越剧烈需 要的空气越多。 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学生能够自己说出来,如果不行,老师要讲解,或 让学生看课文中的“资料与拓展”。 2、做憋气比赛游戏。 如果生活中我们离开了空气会怎么样呢? (1)学生两人一组比一比,看谁能不呼吸,看谁憋气的时间长?(不能 超过一分钟) 教师提醒学生这个游戏的目的是感受一下不呼吸的滋味,如果感到不舒 服时就停止,不要硬撑着憋气。 (2)谈谈比赛时的感受。 (3)讨论游戏对我们的启发:我们没有空气能活下去吗?空气到底与我 们有多重要?(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亡,无论我们到什 么地方,我们都需要空气。 3、推测:潜

水员在水中为什么要带上氧气瓶? 三.运用所收集的资料,讨论动物、植物和空气的关系,讨论人类和空气 的其他关系。 在自然界,除了我们人类需要空气,那么其他的生物呢?(结合学生自 己的调查)

1、漫画告诉我们什么? 结合漫画插图小组讨论交流: (1)在自然界里,我们和动物、植物是什么关系? (2)我们和动物、植物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能生活得好? (3)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 2、讨论: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 3、讨论:植物、昆虫、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 4、讨论:人们在哪些方面利用了压缩空气? 以上讨论不要有过高的要求,只要引导学生拿着自己收集的资料和调查 记录表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让他们各自充分说出自己的一些认识就可以了。 5、小结:你们收集的资料真详细, 说得也真好,不仅我们人类需要空气,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需要空气。 6、空气对我们很重要,那么空气被污染了怎么办?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 存在着空气污染呢? 四.举办展览会。 这里可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这节课上学生已有的资料,在课内举 办展览会。二是提出新的问题,如教材的最后一个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收 集资料,课后专门举办一次展览会。 五.空气单元的小结。 1、 阅读本单元的"阅读与拓展", 谈谈已经知道了空气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

2、通过收集资料和阅读教材上的材料,你有哪些新的想法和打算?受到 什么启发?

第四单元

第8课

[教学目标]

从岩石到土壤

坚硬的岩石

1.情感目标:保持与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的欲望。 2.能力目标:能通过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初步认识岩石。 3.知识目标:根据自己对岩石的认识进行简单观察研究和分类,并进一 步了解科学上的分类和初步了解岩石的用途。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观察及使用简单的工具初步认识岩石,并进行 简单分类。 [教学准备] 1. 教师:岩石标本、实验表格、铁钉、放大镜。 2.学生:采集各种岩石标本并洗干净,记好采集地点,搜集有关岩石的 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投影片展示在生活中应用的岩石。 仔细观察得出答案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课题,学生更感兴趣。 2、认识过程 ①感受大自然的岩石 观察:哪些地方有岩石;哪些地方岩石最多? 针对学生的实际,加强学生感性认知,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 ②小组内展览并讨论岩石的内容 把课前收集了一些岩石标本,在小组内展览。小组讨论:要研究岩石的 什么?怎样去研究? 老师在这里只起一

个引导性的作用,让学生自提出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③观察研究岩石 安排小组实验,提供实验工具。 分小组进行观察研究并作好记录、汇报等。 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总结,学会一些简单的研究方法。 3、深入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给石头分类 小组分类并汇报、评价。 这是对观察研究的一个总结。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对学习进行小结。

第9课

一、教学目标:

松软的土壤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知道土壤是由水、空气、砂、粘土以及腐殖 质等主要成分组成,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协作进行实验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科 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挖土壤、观察土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 三、课前准备: 生每人带一把小锹,师采集一些不同的泥土、准备一次性塑料杯(每生一 只)、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穿过森林,越过田野,足下的泥土可曾吸引了你的注意?岩石和 土壤,是对亲密的好兄弟,可植物却总爱把根扎入土壤里?土壤是我们地球 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我们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土壤有着密切的 关系。 (板书课题:第九课 松软的土壤) (二)自主合作,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土壤里有什么? 谈话:我们要研究土壤,怎么研究呢?学校哪些地方有土?老师准备带

你们去校园挖土,在挖土之前,请你猜想一下,预计我们能挖到些什么? 生猜想,师板书:砂、树叶、蜗牛、蚯蚓、铁、粘土等 (活动 1) (老师带领学生去校园的某一个地方) 师:给你们的时间是 10 分钟,提前完成任务的同学,就回到教室和黑板 上的对照一下,看看哪些是你挖到的,哪些是你没挖到的。(提示注意安全) 下面我们就开始挖土,用手中的小锹,只要挖一杯土就行了,注意不仅 要把预计到的东西挖回来,还要把那些没预计到的也要挖回来。 师:我们进行了课外土壤考察活动,采回了土壤的样品,现在谁来说一 说什么是土壤? 生:(略) 师:请大家观察自己采集的土壤,想一想,你还想知道与土壤有关的哪 些问题 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师: 很好! 大家提出了想知道土壤为什么能生长植物?土壤里含有什么? 为什么土壤里植物长得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先研究土壤里究竟有什么? 也就是土壤的成分。(板书:土壤的成分) 老师拿出课前采集到的各种泥土,引导学生对土壤试着从颜色、气味、 粗细等几个概念来对土壤进行比较(如摸、嗅、看等 )

小组之间比较一下,土壤与土壤之间是否相同?师及时出示各种不同颜

色的土壤图片,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填入课本 66 页表中。 (三)实践应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出本课时要突破的问题: (1)土壤里是否含有水? (2)土壤里是否也含有空气? (3)土壤里含有砂和粘土吗? (4)土壤中还有其它成分吗? 1.分析土壤里含有水。 师:根据你们的经验,你认为土壤里含有水吗?你怎样知道的? 生:土壤里含有水,我从„„(以下举实例)。 师:大家都从土壤里潮湿的这一现象(板书)推断出土壤里含有水(板 书),很好,大家既注意现象,又从现象中思考出结论。 2.实验分析土壤里含有空气。 师:刚才,我们知道土壤里含有水。也就是说水是土壤的一种成分。土 壤的成分还有什么? 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也就是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看到土壤里还含 有什么吗?(相互议论,打算怎么做?那样做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议论实验的设计) 师:现在请同学们都说一说自己的设想。 生:(汇报各自的设计方案)

师:(归纳学生的设计,同时清楚地讲述实验步骤和要求) (活动 2) 生:(分组实验) 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情况) 师:现在,请汇报一下你怎么做的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你想这些现 象说明了什么? 师:我把土块放入盛着水的杯子中,看到有许多小气泡从土块中冒出来, 慢慢升到水面,从冒气泡的现象是否能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 师:许多同学的实验都设计得很好,而且有的观察得很仔细,大家都看 到了冒气泡(板书),并且从冒气泡这一现象,分析得出土壤里含有空气(板 书) 3.分析土壤里含有砂和粘土。 师:现在请大家用手慢慢地捻一捻土壤,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生:(捻过之后)好像一粒一粒的。 师:这叫颗粒。土壤里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生: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硬。 师:这些不一样的颗粒各是些什么?能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吗?那样我们 就能清楚它们各是什么。 生:用筛子筛,细的落下,粗的留在上面; 生:用手捡;

生:用风吹; 生:„„ 师:大家想的都有道理,不过现在这里只有杯子、水、玻璃棒,你能用 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分开它们吗?议一议。 生:(相互议论) 师:(考虑到学生困难后)可以这样做(以下讲解实验方法和要求), 请大家做一做,可仿照课本 68 页的实验,把土壤放入盛水的杯子中用玻璃捧 搅拌。 (活动 3) 生:(分组实验。) 师:大家做得都很认真,现在需要把杯子静置一段时间,让土壤在水中 沉降,看一看土壤是

怎样沉降的。 师:都看到沉降过程吗?请说说你看到的沉降过程。 生:略 师:对照一下你们的实验,说一说实验结果,沉降物大致可为几层?各 层是什么? 生:讨论 师:大致分两层,下层是砂,上层是细土。 师:请大家捻一捻上层的土,有什么感觉。 生:粘粘糊糊的。

师:这土叫粘土(板书)。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看到了土壤放在水中搅 拌均匀,静置沉降后,大致分成两层,上层是粘土,下层是砂(板书),这 说明了粘土和砂也是土壤的成分。 (活动 4) 4.分析土壤中的腐殖质成分。 师:通过几个实验,我们共同分析出土壤里含有水、空气、粘土和砂。 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新的实验──用酒精灯加热土壤,也可以分析出土 壤成分。 师:现在由老师操作——用锡纸包住泥土在酒精灯上加热。 师:点燃酒精灯加热土壤时,请注意发生了哪些现象?老师进行实验学 生观察。 师:现在实验暂停,灭掉酒精灯,请大家说说都观察和体验到哪些现象? 生:我看到土壤加热后冒出烟; 生:我闻到一股烧糊的气味; 生:我看到土壤颜色变了; 生:„„ 师:好,看到土壤加热后冒烟(板书)有一股烧糊的气味(板书),从 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师:我们知道土壤里的水、空气、砂、粘土一般是不会燃烧的,那么, 还有什么东西会燃烧呢?土壤中都长有许多植物,植物的枝叶枯死后,落在

土壤里,最后又变成腐殖质 师:腐殖质(板书)是土壤的重要成分。腐殖质越多,土壤就越肥沃 师:土壤中除了水、空气、粘土、砂、腐殖质外,还有其他成分。所以 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物质,它是由水、空气、粘土、砂、腐殖质等构成的。 (四)巩固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分析,知道了土壤的成分是哪些?知道了什么 是松软的土壤?谁能说一说。 生:(略) (五)总结 师:这是这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大家学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讨论得 也很激烈,并且还提出了好多问题。通过学习了土壤成分,我们知道了土壤 为什么能生长植物。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怎样从实验现象去思考,得到实验 结论,这个实验分析用途也很大,许多科学家都在运用它,我们今后也要继 续学习它,运用它。课后,老师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和小组的力量 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相关内容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何青青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 ...
  • 三年级上册科技教案
    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并不多,主要是了解一些玩具中的科学奥秘,让学生参加许多有趣的科技活动.通过做玩具.制标本.玩游戏.探奥秘等,让学生从中感受科学.体验科学.其实,就是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你留心观察,积极参与,相信你的学 ...
  • 劳技课教案(五年级上册)
    花边书签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花边书签的制作,培养学生圆形图片的设计装饰能力 和图文的巧妙配置能力: 2. 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收到一束熏陶,享受创造的愉悦. 二. 教学过程 1. 看一看 出示花边书签,正面是一幅图画,背面是一段激 ...
  • 二年级数学下册我锻炼我健康教案青岛版
    我锻炼我健康 --统 计 一.教学目标: 1.以在教师引领下的数学活动为基础,指导与帮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学习与生活快乐. 2.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统计活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渗透"统 ...
  •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例]教案
    教科书第95-96页的内容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九的第1.3.5.6.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 ...
  • 二年级上册品德教案1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全册教案(未来版 第一单元 我们的课余生活 第一课 多彩的课间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我们的课余生活,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 2.用多种方式表现课余生活,增强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用多种方式表现课余生活,增强保 ...
  • 小学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最新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 信息技术教案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嫌狭窄,学生对于网络都比较好奇,本学期在继续激发学生学 ...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
  •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济宁市文昌阁小学 课程类型:基础课型 授课时数:68课时 授课教师:陈争艳.陈慧.张绪丽.郑春梅 [课程总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结合具体实例探索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 ...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 教学设计 蒋艳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