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赏析 - 范文中心

[将进酒]赏析

12/18

  【摘 要】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本文从文章整体、名句、情感、李白与酒等方面进行赏析。

  【关键词】将进酒;诗词;赏析

  

  一、整体把握

  (一)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千金散尽还复来”),写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但又表现出对理想和事业的自信。作品起笔即感叹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人很快就会由年轻变为衰老。因时光流失快,人生也是瞬息,所以不要辜负良辰美景,有兴致的时候应该及时饮酒尽情行乐。但是笔锋一转,“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虽然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之词,但不难看出,诗人一方面并不甘心就在这种及时行乐中虚度自己短暂的一生,他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第二部分(从“烹羊宰牛且为乐”至“惟有饮者留其名”),写痛饮狂歌,但又表现出不慕功名富贵,愤世嫉俗的精神。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前一句表现出诗人不慕富贵,藐视功名利禄;后一句将“古来圣贤”与“饮者”做比,进一步否定了功名与富贵,在痛饮狂歌之中表现出一种“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气概。

  第三部分(从“陈王昔时宴平乐”至篇末),写要以尽情饮酒来消散心中的忧愁,同时又表现了在黑暗现实中的苦闷。诗人不惜一切代价买酒痛饮的情状与气概,更能看出其心中愁苦至极。诗人以一个“愁” 字结束全篇,更加有力地突现了作品的主题。

  (二)两处用典:

  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

  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三)三种主要心态: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自信之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愉悦之心。(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愤懑不平之心。(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二、名句赏析

  名句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诫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

  名句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赏析: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

   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写《行路难》,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时候,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

  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名句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意指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那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的生活。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三、情感赏析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一)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二)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三)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四)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开头四句写悲。

  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渲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四、李白与酒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借酒解愁,酒酣赋诗,慷慨悲歌,抒发胸中郁闷,酒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嗜酒反映着李白的失意人生,纵观李白的一生,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然而道家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


相关内容

  • 郭沫若诗集-专题研究
    郭沫若的诗<浪淘沙>赏析 郭沫若的诗<浪淘沙>赏析 浪淘沙(看溜冰) 郭沫若 雪浪锁云燕,水面横天,刀鞋对对剪冰船.人似流星飞过去,快活无边. 举目尽青年,争著先鞭,<逍遥游>又入新篇.地上乐园今实现,转 ...
  • 春天的诗词100首诗歌
    1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 ...
  • 写春天最唯美的100首古诗
    写春天最唯美的100首古诗(附赏析) 2017-03-12 班主任研究会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白居易醉心于江南春色,<忆江南>传世于今:苏轼感怀身世际遇,借春光抒写<蝶恋花>: ...
  • 如何赏析文章的美点和亮点
    作者:监利县大兴中学 李方模  时间:2007-1-31 18:04:4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571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对7-9年级的"阅读"中明确提到:"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 ...
  •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 [考点分析] 从中考题的诗歌赏析题来看, 所考诗歌都是课内教读的诗歌, 考查点主要是: 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意义的理 ...
  •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全诗原文及赏析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出自清代袁枚的<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相关翻译 写翻译 马嵬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 在人间也 ...
  • 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振华中学语文组 高新区文教局组织的这次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了各校教研组的教研成果.从这三节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
  • 中国美术赏析第三章(雕塑)教案
    学 校 教 案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复习前课所学--(展示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 2.课前思考--展示本节课所赏析的作品,让学生思考分析其显示的精神生活世界以及体现的艺术审美特质. 3.总结学生所答,概述本节课 ...
  • 红高粱选段赏析
    <红高粱>选段赏析 原文: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 译文:Gripping tightly to Commander Yu's coat, he nearly flew down the path on chur ...
  •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全诗赏析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出自唐代颜仁郁的<农家>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全屏 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 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到田里去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