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子"无为"思想 - 范文中心

浅析老子"无为"思想

03/21

  摘要:“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也是流传至今的中国哲学精华,本文从老子所写《道德经》入手,研析其中“无为”的内容和内涵,并分析这种“无为”的思想对世人形成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以及对世人处世观的形成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无为 处世观 道德经  成书于2500年前的老子所著《道德经》是人类认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哲学体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奠基性的经典著作,世称“千精妙”,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毋庸置疑,当首推《道德经》。其精炼的九九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洋洋洒洒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中国近代伟大作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更有这样的评论:“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这一部经久不衰的哲学著作无疑给国人的处世哲学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中国历史上对之进行超越的著作可谓少之又少。  一、老子无为哲学的时代背景  老子生卒年不可考,只知是在晚周,与孔子同时而略长于孔子,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他留给后人惟一的著作是《老子》即《道德经》。老子倾向于消极,以宁静退守态度自处,出世而隐遁。政治上则主张无为而治,政简刑轻,和平无争。  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是无休止的兼并战争,人民流离失所,统治阶级内部则以虚伪的礼仪掩盖争权夺利的事实。对这一切的目睹身受,引起老子对统治阶层的反感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从而提出他”小国寡民”的理想蓝图。在他设计的这个理想国里,人民安居乐业,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战争和掠夺,充满了平等自由、淳朴真诚的气息。  老子的无为哲学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反对。在”过度有为”的情况下,人的思想活动变得僵化,只有解除不必要的枷锁,以无为来矫正世俗之弊,人们才能回归心灵的乌托邦,回到一个合于道的境界。  二、老子无为思想的内涵  老子无为思想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抱朴守真。  万物皆须循道而行。人是万物之一,所以人、地、天都要依“法道”而行。老子的人生哲学是“自然无为”。表现于修养上,即是抱朴守真,也就是保持内在纯真质朴的本性而不妄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教我们追求的是如同婴儿般的质朴。德性深厚的人,就象襁褓中的婴儿。他要人守住内在的真诚,不追逐外在的声誉,不受外在世俗的困扰。唯有修养至此,人才可永保平安,永得幸福。  (二)清利寡欲。  老子要我们追求反璞归真的常道,不受外界的诱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人一旦有私、有欲,就容易受外界诱惑走向反面。“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钱财为身外之物,谁也不能永远拥有它们,即使得到了,也未必能长久享受。“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名誉和生命什么更重要?生命和财富什么价值更高?另外老子叫人有所节制,不要过份贪求。  (三)无知守愚。  一般人总爱表现个人智巧,耍聪明,以为不如此不能表现自己的高明。老子认为“智慧出,有大伪。”过分展露自己的才智,则必心力憔悴,甚至为人利用而危害社会。所以“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处事的人,能顺自然而行,所以不留一点痕迹。善于说话的人,能够沉默寡言,所以没有一点过失。  (四)致虚守静。  要达到无为,致虚是必然的要求。“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人的心灵本来是虚明寂静的,但往往为私欲所蔽而昏昧紊乱。只有“致虚”才能使心空虚无知,唯有“守静”才能去除欲念,使心体回复本性的清明寂静,不被纷杂的外物所扰,才能悟道和修道。以静制动,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五)无私不争。  老子的无为是法天地的无私,法自然,如江河大海之不争、善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之所以能为百川流注汇聚之处,由于它善于处下游。“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从天地能否长生之理,推而论圣人能身先身存之道,说明无为而所不为,无私而能永存。老子的无私之私与不争之争,正是他对“无为而无不为”的推衍,圣贤之私,并非一己之小私;所争的,也非世俗之争,而是争全人类的福祉。  (六)以弱胜强。  老子主张柔弱,并非追求柔弱本身,而是“柔弱胜刚强”,“柔弱者生之徒”,大树坚强,但易招风而折;小草柔弱,却能久长保存。换言之,柔弱是手段,刚强才是目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老子又用水来证明了弱胜强的道理。只看到表面的刚强就认为是强,殊不知柔弱中也有强的因素在,而柔弱又可以克刚强。所以人只要把握着“弱”,才能获得真正的“强”。  (七)绝巧弃胜。  圣智、仁义、巧利是人世间“有为”之事,老子深恶痛绝,因为一切的机巧、偷盗、伤害自然之事皆由此出。他认为人民一旦有了知识,就容易利用善巧狡诈来胡作非为而难以控制,所以老子有一种特殊的愚民思想。“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意思是说: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不是使世人越来越聪明,而是使世人越来越愚朴。世人所以难管理,就因为人的智能诡诈多端。所以若以人的智能治理国家,必然祸国殃民;若不以人的智能治理国家,则是国家的福气。  (八)察兆知几。  无为虽然能治疗政治上过度有为的毛病,但是预防胜于治疗,若能在事情未起之时便加以预防,不仅能去除麻烦,亦收事半功倍之效。“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种防微杜渐的功夫,可以说是无为的积极表现,也是确保无为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建平.从“有为”到“无为”——对老子“无为”思想的认识[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2]赵艳婷.天道无为人道无为——解读老子“无为”之义[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9,(02).  [3]潘莎.老子“无为”思想刍议[J].中外企业家,2009,(08).


相关内容

  • 老子和庄子的比较
    老子和庄子的比较 张京华(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一.直觉认识论 道家与儒家二家在先秦时期即同显于世,汉魏以后又同在 道家以老庄并称,有益有害.益处是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大师,有重要著述传世,在学说的许多方面都相一致,因而二人的学说可 ...
  • 论老子的_无为_思想对当今治国之鉴
    2008年2月第8卷第1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WuxiInstituteofCommerce Feb,2008Vol.8No.1 论老子的"无为"思想对当今治国之鉴 蓝佩玲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 ...
  • 浅论道家老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论道家老子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摘要]道家的产生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 老子构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围绕着这个思想体系又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范畴和 ...
  • 关于老子[道德经]的政治思想的研究
    关于老子<道德经>的政治思想的研究 摘要:老子的政治思想是其哲学思想在政治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因此自始自终贯穿着老子的"道"的理念.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一系列"圣人"治国的 ...
  • 论无为_有为与不为
    第18卷第4期 2003年11月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CH ANG SH A UNI VERSITY OF E LECTRIC POWER (S OCI A L SCIE NCE ) V ol . 18N ...
  •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 前些日子与朋友小聚,正好听朋友介绍<道德经>,心血来潮,就趁业余时间拜读了老子的<道德经>.开始还难以走进,慢慢地,却有了一种拨云见雾,柳暗花明之感.老子以他博大精深的见解,以他虚怀若谷 ...
  • [道德经]名言选译讲解
    <道德经>名言选译讲解 给大家介绍一些老子的名言.为什么要学习老子名言呢?我们先来了解以下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 ...
  • 道家_道教自然主义哲学及生态伦理思想_秦永红
    第十六卷第四期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116 No142001年10月 JOURNALOFCHUXIONGNORMALUNIVERSITY Oct12001 道家.道教自然主义哲学及生态伦理思想 秦永红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
  •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作者:楼宇烈 [2001-10-12 15:49:59]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 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 ...
  • 文献综述-道家
    道家思想发展综述 摘要:道家自创始以来,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影响了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作为儒.释.道三大思想之一的道家在各个方面的影响都对有体现. 关键字:无为而治.清静无为.人生哲学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其思想学说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