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菇开发利用 - 范文中心

红菇开发利用

05/27

红菇的开发利用简介

2010-03-16 来源:互联网

以下文章由农业资料网收集整理,如需更多红菇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文献资料,请参阅红菇的开发利用文献集(w012301),该技术专辑收集汇编了近年来技术工作者在该技术领域发表的科技文献和申报的国家专利说明书全文,包括详细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一、红菇

中文名称:红菇

拉丁学名:Russula sp. (正红菇是个新种)

俗名别名:正红菇、真红菇、大红菇、红椎菌、大红菌、大朱菇 分类:真菌植物门、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

型 态特征:菌盖宽4—9厘米,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下凹,幼时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色深红至暗(黑)红,边缘较淡呈深红色,盖缘常见细横纹。菌肉白色, 厚,常被虫吃。味道及气味好。菌褶白色,老后变为乳黄色,近盖缘处可带红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间具横脉。菌柄长3.5—5厘米,粗0.5—2厘 米,白色,一侧或基部带浅珊瑚红色,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中实或松软。孢子印白色或极淡的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有小疣,7.5—9×7.3—8.1微 米。囊状体近梭形,51—85×8—13微米。

生态习性:夏秋季林中地上群生或单生。是一种和楮、栲等树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

产地:辽宁、江苏、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二、红菇的栽培技术

红 菇是一类大型菌根真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红菇目、红菇科,别名大红菌、鳞盖红菇、大红菇、美丽红菇,是一种野生名贵稀有的食用菌,夏秋季节群生或单 生于林中腐殖土上。红菇营养丰富,口感脆嫩,味道鲜美,有生血、补血、补肾、壮阳等药用功效。红菇生长需要依存一定的生态环境,植被、土壤和气候条件等都 会直接影响其生长和出菇。栽培技术如下:

1.袋栽

待料袋温度降至28℃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红菇菌种接入袋内的培养基上, 并做好棉塞封口。每瓶 750毫升的菌种可接种25~30袋。接种后移入23~25℃

的室内发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骤增。 发菌培养通常30天左右。待菌丝发满袋后,将菌袋搬到野外荫棚内脱袋,采取卧式排放于事先经过消毒处理的棚内畦床上,并覆盖腐殖土3~5厘米。畦床四周用 泥土封盖,让菌筒在畦床内继续发菌培养。

2.床栽

将发酵料铺于荫棚的畦床上,料厚15~18厘米,分三层播种,即畦面先铺一 层料,播一层菌种,继续铺一层料,再播一层菌种,然后再盖一层料,形成三层料二层种。一般每平方米用干料10公斤,菌种量占料量的10%。播种后整平料 面,稍加压实,然后在畦床上方加罩塑料膜防雨棚。待菌丝吃料2/3时,覆土3~5厘米。但应注意通风,保持畦床空气新鲜,以利菌丝发育。

3.出菇管理

当 菌袋进入野外畦床排场后,在管理上应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土壤含水量应不低于35%,野外地栽靠土壤润湿,一般不必喷水,如果气候干燥,土面发白时可喷水保 湿,但不可渗入料中,以免菌丝霉烂。覆土后20天左右即可出菇,这时温度应保持在23~26℃,晴天每天喷水1~2次,当菌丝爬上覆土层并布满畦面时,应 喷1次透水,并进行人为温差刺激,干湿交替,促进菌丝纽结形成原基,并分化成菇蕾。菇棚内要实行“三分阳、七分阴”的花花光照,光照强度为500勒克斯。 子实体发育阶段每天上午揭膜通风并喷水1次,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菇棚内保持空气新鲜。子实体形成期温度保持在23~28℃。野生红菇出菇期正值炎 夏高温季节,多生长在密林之下,地表温度比空间低3~5℃。因此,人工栽培红菇出菇期遇到炎夏高温时,应采取喷水降低空气温度,畦沟蓄水降低地温,加厚棚 顶遮盖物,控制外界热源,人为创造适宜的出菇环境。出菇阶段如果发现杂菌污染,应及时挖除受害部位,并撒上石灰粉,1~2天后再覆盖新土,同时加强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

三、红菇野外栽培

(1)栽培季节

红菇属于中温偏高型的菌类,野生多出现在夏季。其菌丝生长20-25℃均可,出菇23-28℃最佳。人工栽培季节为春接种,夏出菇。通常以5月接种,菌丝培养45-50天,6月下旬至7月长菇。红菇菌种生产应按栽培接种期,提前70天进行原种和栽培种制作。

(2)培养料配制

黄豆秆48%、花生壳20%、棉籽壳19%、麦麸10%、过磷酸钙1%、碳酸钙2%,料与水比例为1:1.3,pH5.8-6.5,主要用于熟料。

棉籽壳90%、麦麸5%、石灰2%、过磷酸钙1.5%、碳酸钙1%、尿素0.5%,适用于发酵料。

红 菇栽培分熟料袋栽和发酵料床栽,两种栽培方式不同,培养料制作也有别:熟料栽培按照配方一或二,将料拌匀,含水量掌握60%左右,然后装入折幅17厘米 ×(33-3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内,经高压灭菌,冷却接种(按常规操作);发酵料床栽:按照配方三或四,将培养料混合拌匀,集中成堆发酵处理。料堆高 0.8米,宽1米,长度视场地而定,堆料后盖膜保湿,发酵时间5-7天。料温达65℃时开始翻堆,发酵期翻堆2次。

(3)接种培养

袋栽:待料袋温度降至28℃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红菇菌种接入袋内的培养基上,并做好棉塞封口。每瓶750毫升的菌种可接25-30袋。按种后移入

23-25℃ 室内发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骤增。发菌培养通常30天左右。待菌丝发满装后,将菌袋搬到野外阴棚内脱袋, 采取卧式排放于事先经过消毒处理的棚内畦床上,并覆盖腐殖土3-5厘米。畦床四周泥土封盖,让菌筒在畦床内继续发菌培养。

床栽:将发酵料铺 于阴棚的畦床上,料厚15-18厘米,分3层播种,像竹堆料播种一样。即畦面先铺一层料,播上菌种,继续铺一层料,播一层种,然后再盖一层料,形成3层料 2层土。一般每平方米用干料10公斤,菌种量占料量的10%,播种后整平料面,稍加压实。然后在畦床上方加罩塑料膜防雨棚。待菌丝吃料2/3时,覆土 3-5厘米。但注意通风,保持畦床空气新鲜,有利菌丝发育。

(4)出菇管理

土壤含水量不低35%,野外地栽靠土壤湿润,土面 发白时可喷水保湿,但不可渗入料中,以免菌丝霉烂。覆土后一般20天左右即可出菇,此时温度掌握23-26℃,晴天每天喷水1-2次,当菌丝爬上覆土层并 布满畦面时,应喷1次重水,并进行人工温差刺激,干湿交替,促进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并分化成菇蕾。菇棚内要"三分阳、七分阴"光照,光照度一般500勒克 斯。子实体发育阶段每天上午揭膜通风,并结合喷水1次,空间相对湿度保持90%为适。菇棚内空气新鲜。子实体形成期温度掌握23-28℃范围,野生红菇长 菇期正值炎夏高温季节,多生长密林之下,地表温度比空间低3-5℃。为此人工栽培遇到炎夏长菇高温时,应采取喷水降低空间温度,畦沟水调低地温,加厚棚顶 遮盖,抵制外界热源,人为创造适宜长菇环境。

(5)采收加工

红菇子实体成熟标志为菌盖伸展,中间略凹,色泽艳红,即可连根拔出,采收后可鲜品应市或阳光晒干、机械脱水烘干成商品菇。

四、红菇的加工和开发

(一)红菇子实体中的营养及功能性成分

红 菇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菇多糖、多种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还含有多种脂肪酸、甾醇等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功能性成分。革质红菇中含有l7种氨基酸, 氨基酸总含量为26.53%。而且含有Zn、Fe、si、Cu、Mn、Ni、Cr等7种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正红菇含有l6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 酸的54.4%,多糖含量为2.74%,含有油酸和亚油酸等多种脂肪酸。蓝黄红菇、苦红菇和正红菇中也发现了具有抗癌和增强免疫活性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

多数红菇因为含有特有的挥发性成分而具有特有的菇香味。正红菇发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烃类、酯类、酸类和杂环衍生物,其中一些成分是连翘、鱼腥草、木贼麻黄等草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具有平喘、祛痰、清热、解毒、抑菌之功效。

红菇的菇多糖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足高血脂病人的理想药物。民问广为流传红菇具有治疗妇女产后贫血的功效,研究证明红菇的热水浸提液对治疗小鼠失血性贫血确实有显著作用,红菇补血功能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

(二)红菇保健品工业发展前景广阔

红 菇中含有红菇多糖,麦角甾醇和一些珍稀脂类、酸类等功能性成分,具有降胆固醇、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癌、抗肿瘤等功能。可以通过不同溶剂萃取这些高级有机化 合物来生产具有相应保健功能的红菇保健品。与合成抗肿瘤药物相比,红菇保健品药用效果良好且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另外,由于红菇具有治疗失血性贫血的功能, 有望开发出新一代的补血产品。

红菇菌丝体发酵产物具有与红菇类似的宜人菇香,这种香味保留到加工后的食用菌保健产品中,将更加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菌 丝体发酵产物中各营养成分受不同培养基配方、不同培养条件及培养时间的调控,因此可以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成分或者改变培养条件来获得含某种活性成分较 高的菌丝体发酵产物,从而生产出不同保健功能的食用菌保健品。具体如何通过人工调控来提高红菇菌丝体中某活性成分的含量,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总之,红菇保健品潜在的市场价值是非常巨大的,生产出高质量和信得过的红菇保健品,将会为我国乃至世界的保健品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红菇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夏、秋季群生于阔叶林地上,分布于云南、福建、江西、广西等省,福建省闽西北地域为多。属外生菌根菌,目前还无法进行人工栽培。

从2006年起,三明市食用菌手艺推广坐结合大田县食用菌手艺推广坐和大加强红菇林地 加快菌根资源开发-红菇具有什么营养田八峰天然菌业合做社正

在大田县春风农场进行人工推进红菇增殖手艺试验,颠末几年的试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红菇增殖发 展的手艺。2010年,正在市食用菌坐的鞭策下,泰宁、永安、尤溪、明溪、等县先后也起头进行红菇林地增殖试验。目前,全市已成立了8个示范点,都取得了 不错的成效。

红菇素有“菇中之王”、“山中珍品”之美称,其风味奇特,喷鼻馥爽口,系天然养分佳品。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成分, 还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医治腰腿酸痛、贫血、养分不良和产妇出血过多等疾病,还具有添加机体免疫力和抗癌等做用,经常食用,可使人皮肤细润,精神兴旺, 益寿延年。

加强红菇林地 加快菌根资源开发-红菇具有什么营养,红菇是三明市出名的野生食用菌。据统计,2011年全市有红菇等野生食用菌上市产量近70吨,产值约4100万元, 各县(市、区)均有分布,明溪县为最多,总产量近10吨。特别是我市的正红菇品系分布广,质量优,属上乘产物,产量也居全省前列。 我市红菇野生资本丰硕,红菇林地管护开辟是一件新事物,需要有各级带领的注沉和支撑,我们应充实操纵红菇山林天然劣势出产“林下食用菌”,为农平易近增收斥地新路子。

红菇具有什么养分2007年7月,我市成立了首家“大田八峰天然菌业合做社”,实行红菇林地运营“六同一”法子,即同一山林管护、同一财政分派、同一采 菇加工、同一烘烤进仓、同一品牌包拆、同一对外发卖。通过这些手艺处置,红菇山林获得无效管护,产量、质量较着提高,使“春风红菇”倍受青睐,价钱每斤从 几十元卖到上千元,2800多亩年产量也从过去的600公斤添加到近2700公斤,增加了4.5倍,村平易近收入人均利润达到3100多元,户均利润达到 16000多元。

生长条件

生长条件

1、营养条件

闽北红菇是木腐型菇类,但其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

2、温度条件

闽北红菇属中高温菌类,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0-32℃,最适25-28℃;子实体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为25-30℃,最适是26-28℃,低于20℃和高于35℃子实体不发生。

3、水分(湿度)条件

属喜湿菌类,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6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90%为宜。

4光照条件

菌丝阶段不需光,子实体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现在的科学枝术还没办法人工种植!!科学家还在实验中,因为红菇的生长条件要求非常的高

5、空气条件

菌丝生长对空气要求不高,但子实体分化和生长则需要充足的氧气,通气不良会导致子实体盖小、柄长。

习性

.红菇的时间和地点

红菇生长时间发生在每年的农历4月15月~5月15日及8月15~9月15日约2个月时间,即1年2茬,有的年份受连续干旱或雨水影响,可前后推移10左右,出菇地点相对固定,俗称“菇位”、“菇场”等。

根 据实地考察并结合对当地采菇农民的调查,发现气候条件对红菇生长影响很大,主要影响出菇时间和产量。红菇子实体产生前必须有一段较长气,接着是连续几天的 晴雨交替,形成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然后菌丝扭结成子实体,子实体从米粒大小长成菇蕾并平展菌盖只需2~3d时间。温度与正红菇生长有着密切的关日数的晴 暖天系

2.红菇生长气候条件

,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出菇,在阔叶林中出菇的最适气温是25~27°。而湿度是正红菇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即水分是正红菇子实体产生的关键因素,每年夏秋 季降雨到一定程度后,林间空气湿度达到80%~100%、土壤含水量达到40%以上,出菇量急增,相反,雨量少,出菇量就少,干旱年份正红菇菌丝几乎没有 产生子实体。因此,土壤含水量高是出菇的首要条件。

促进红菇翻倍长

根外移根培植法,促进林下红菇翻倍长

每年农历中元节,外商、国内野生菌经销商,高度云集于广西玉林地区博白县浪当乡与浦北县龙门镇。因这两个地区自然分布有数十万亩天然的红椎林区,亦是广西野生红菇的主要产区。

红菇属于根生菌,目前沿未能人工化种植,但可以采用红椎树根外移根培植法,扩大半野生化红菇模式的方法促进子实体的生产。 何为根外移根法

?

当 地菇农是这样处理的,将红椎树葡状生长的根茎(直径在4厘米以上)切断,弯折后再覆土,务求对每一株红椎树根进行4~6个处理,因切断后的根茎尚有毛根扎 根于土壤中,根茎是处于半活、半死亡的状态,根内的树液,仍足够满足红菇菌丝与子实体对水分的需求。切断旧根,还可促进新根的分蘖。

博白县与浦北县属丘陵山区县,森林资源丰富,460多万亩林地中生长着松、杉、椎、桉等用材林和八角、荔枝、龙眼和柑橘等经济林木。在林力发展林下经济,以生态经营促进生态创收的思路下,博白县与浦北县的红菇产业和林下半野生红菇栽培产业不仅规模得到扩大,产业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也为当地农民开辟出一条红火火的致富路。2009年,玉林市管辖的这二个县,全年采收鲜红菇33.1万公斤,农民直接增加收入1.2亿元。

看着自己承包林里,一片片红菇冒出的生长势头,平黄村委红山村民小组吴永左喜笑颜开,他说自己所承包的十亩红椎林地里,采用根外移根培植法管理后,每年采集到的红菇收入就接近8万多元了!户均销售红菇收入接近7万多元。

鉴于红菇目前还不能实现人工培育的事实,博白县与浦北县将红椎母树林划入生态公益林,并与农户签订《公益林管护合同》,每年按国家政策规定发给林农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而农民停止对红椎母树林的一切经营性采伐。

以前砍树的农民不再追求砍伐的一次性效益,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保护椎林和改善椎林生态环境中,在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引

导下,他们懂得了如何去营造更有利于红菇孢子体繁生的适生环境,使之成为大自然“培养基”,提高红菇的野生产量。在浪当乡与龙门镇,林农们自发成立了红菇产业协会,以协会为纽带组织千家万户管护红椎林,龙门镇还在组建了龙升红菇有限公司,注册“龙升”商标,开展红菇收购、销售业务。2009年,全镇红菇产量达250吨,农民收入1亿元,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户就有1200多户。 编后语: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获得红椎母树,移植到相应纬度扩种造新的红椎林,再于上述两个县红菇采收盛期,采购部分鲜品红菇悬挂于新红椎林,让红菇孢子自然落床、扎生于新红椎林里,是否会出现新的红菇产地呢?欢迎大家参与讨论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栽培技术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是一种野生名贵稀有的珍菇,受到市场青睐。自然分布于辽宁、江西、福建、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 林中腐殖地上。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药用功效。在福建闽南地区妇女分娩,必食红菇补充营养;在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

栽培季节

红菇属于中温偏高型的菌类,野生多出现在夏季。其菌丝生长温度为20~25℃,出菇适温为23~28℃。人工栽培季节为春接种,夏出菇。通常在5月接种,菌丝培养45~50天,6月下旬至7月长菇。红菇菌种生产应按栽培接种期,提前70天进行原种和栽培种制作。

原料选择

红菇属于草腐土生菌类,主要以分解粪、草有机质作为主要营养进行繁衍。野生红菇子实体发生于林中潮湿、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上;基质均为腐烂秸 秆、杂草、树叶及畜粪。根据其生长发育所需条件,栽培原料应为富含纤维素的农作物秸秆,如棉籽壳、棉花秆、甘蔗渣、黄豆秆、玉米芯、玉米秆、高粱秆以及芦 苇、斑茅、象草、节芒等。

培养料配制

红菇对养分要求比较丰富,应采取合理配方的培养基,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下面介绍几组配方。

配方1:棉籽壳86%、麦麸8.5%、石灰2%、碳酸钙1%、过磷酸钙2%、尿素0.5%。

配方2:黄豆秆48%、花生壳20%、棉籽壳19%、麦麸10%、过磷酸钙1%、碳酸钙2%。料与水比例为1∶1.3,pH5.8~6.5(以下同)。 上述2种配方主要用于熟料。

配方3:棉籽壳90%、麦麸5%、石灰2%、过磷酸钙1.5%、碳酸钙1%、尿素0.5%。

配方4:芦苇50%、杂木屑16%、棉籽壳30%、石灰1.5%、过磷酸钙2%、硫酸镁0.5%。 上述2种配方适用于发酵料。

红菇栽培分熟料袋栽和发酵料床栽,两种栽培方式不同,培养料制作也有区别:熟料栽培按照配方1或2,将培养料拌匀,含水量掌握在60%左右,然后装入折幅17×33~35cm的聚丙稀塑料袋内,经高压灭菌,冷却接种(按常规操作);发酵料床栽按照配方3或4,将培养料混合拌匀,集中成堆发酵处理。料堆高0.8m,宽1m,长度视场地而定,堆料后盖膜保湿,发酵5~7天。料温达到65℃时开始翻堆,发酵期翻堆2~3次。

接种培养

栽培方式不同,接种培养方法也不同。

1、袋栽:待料袋温度降至28℃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红菇菌种接入袋内的培养基上,并做好棉塞封口。每瓶750mL的菌种可接25~30袋。 接种后移入23~25℃的室内发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以下,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聚增。发菌培养通常30天左右。待菌丝发满袋 后,将菌袋搬到野外荫棚内脱袋,采取卧式排放于事先经过消毒处理的棚内畦床上,并覆盖腐殖土3~5cm。畦床四周泥土封盖,让菌筒在畦床内继续发菌培养。

2、床栽:将发酵料铺于荫棚的畦床上,料厚15~18cm,分3层播种,即畦面先铺一层料,播一层菌种,继续铺一层料,再播一层菌种,然后再盖 一层料,形成3层料2层种。一般每平方米用干料10kg,菌种量占料量的10%。播种后整平料面,稍加压实。然后在畦床上方加罩塑料膜防雨棚。待菌丝吃料 2/3时,覆土3~5cm。但注意通风,保持畦床空气新鲜,有利菌丝发育。 出菇管理

当菌袋进入野外畦床排场后,在管理上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土壤含水量不低于35%,野外地栽靠土壤润湿,一般不必喷水,如果气候干燥,土面发白时 可喷水保湿,但不可渗入料中,以免菌丝霉烂。覆土后20天左右即可出菇,此时温度保持在23~26℃,晴天每天喷水1~2次,当菌丝爬上覆土层并布满畦面 时,应喷1次透水,并进行人为温差刺激,干湿交替,促进菌丝纽结形成原基,并分化成菇蕾。菇棚内要实行“三分阳、七分阴”的花花光照,光照度为 500lx。

子实体发育阶段每天上午揭膜通风,并进行喷水1次,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90%。菇棚内空气新鲜。子实体形成期温度保持在23~28℃,野生红 菇出菇期正值炎夏高温季节,多生长于密林之下,地表温度比空间低3~5℃。为此,人工栽培遇到炎夏出菇高温时,应采取喷水降低空间温度,畦沟蓄水降低地 温,加厚棚顶遮盖物,控制外界热源,人为创造适宜的出菇环境。出菇阶段如果发现杂菌污染,应及时挖除受害部位,并撒上石灰粉,1~2天后再覆盖新土,并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采收加工

红菇子实体成熟标志为菌盖伸展,中间略凹,色泽艳红,即可连根拔出,采收后可鲜品应市或阳光晒干、机械脱水烘干成商品

本网常用计量单位符号 1、时间:d(天)、h(小时)、min(分)、s(秒)。 2、长度:

222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 3、面积:m(平方米)、667m(亩)、hm(公顷)。

4、体积:m3(立方米)、L(升)、ml(毫升)、μl(微升)。 5、质量:t(吨)、kg(公斤 千克)、g(克)、mg(毫克)、μg(微克)。 6、浓度:mg/L、mg/kg(ppm,1×10)。 -6

技术二

红菇,又名美丽红菇、鳞盖红菇。它是一种野生稀有菇品,分布于辽宁、江苏、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每年夏秋季群生或单生于林中腐殖地上。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药用功效。在福建闽南地区,妇女分娩时必食红菇补充营养;在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我国食用菌科研部门进行人工驯化栽培,获得成功。

栽培季节

红菇属于中温偏高型的菌类,野生红菇多发生于夏季。其菌丝生长20℃~25℃均适,出菇23℃~28℃均可,栽培季节为春接种,夏出菇。通常5月接种,菌丝培养45~50天,6月下旬至7月长菇,提前70天进行原种和栽培种制作。 原料选择

红菇属于草腐土生菌类,主要以分解粪、草有机质作为主要营养进行繁衍。野生红菇子实体多生于林中潮湿、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上。基质均为腐烂秸 秆、杂草、树叶及畜粪。红菇的栽培原料以富含纤维素的农作物秸秆为宜,如棉籽壳、棉花秆、甘蔗渣、黄豆秸、玉米芯、玉米秆、高粱秆以及山上芦苇、斑茅、象 草、节芒等野草均可利用。

培养料配制

红菇对养分要求较多,以配制合成培养料为宜。下面介绍几组配方,供选用。 配方一:棉籽壳86%,麦麸8.5%,石灰2%,碳酸钙1%,过磷酸钙2%,

尿素0.5%。

配方二:黄豆秸48%,花生壳20%,棉籽壳19%,麦麸10%,过磷酸钙1%,碳酸钙2%,料水比例为1:1.3。

配方三:棉籽壳90%,麦麸6%,石灰1%,过磷酸钙1.5%,碳酸钙1%,尿素0.5%,料水比例为1:1.3。

配方四:芦苇50%,杂木屑16%,棉籽壳30%,石灰1.5%,过磷酸钙2%,硫酸镁0.5%。料水比例为1:1.3。

配方一、二主要用于熟料袋栽,配方三、四适用于发酵料床栽。

栽培方式

红菇栽培分熟料袋栽和发酵料床栽,两种栽培方式不同,培养料制作也有别:熟料栽培按照配方一或二,将培养料拌匀,含水量掌握在60%左右,然后装入17×33~35厘米聚丙烯塑料袋内,经高压灭菌,冷却接种(按常规要求)。发酵料床栽:按照配方三或四,将培养料混合拌匀,集中成堆发酵处理。料堆高0.8米,宽1米,长度视场地而定,堆料后盖膜保湿,发酵时间5~7天,料温达到65℃时开始翻堆,中间翻堆2~3次。

接种培养

栽培方式不同,接种培养方法有别。袋栽:待料袋温度降至28℃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红菇菌种接入袋内的培养基上, 并做好棉塞封口。接种后移入23℃~25℃的室内发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骤增。发菌培养通常30天左右。 待菌丝发满袋后,将菌袋搬到野外荫棚内脱袋,采取卧式排放于事先经过消毒处理的棚内畦床上,并覆盖腐殖土3~5厘米。畦床四周用泥土封盖,让菌筒在畦床内 继续发菌培养。床栽:将发酵料铺于畦床内,料厚15~18厘米,分3层播种,即畦面先铺一层料,播上菌种,继续铺一层料,播一层种,然后再盖一层料,形成 3层料2层种。一般每平方米用干料10千克,菌种量占料量的10%,播种后整平料面,稍加压实。然后在畦床上方拱罩薄膜防雨。待菌丝吃料2/3时,覆土3~5厘米。但要注意通风,使畦床空气保持新鲜,以利菌丝发育。

出菇管理

当菌袋进入野外畦床排场后,在管理上应保持覆土的湿润。土壤含水量不低于20%,野外地栽靠土壤湿润,一般不必喷水,如气候干燥,土面发白时可 喷水保湿,但不可渗入料中,以免菌丝霉烂。覆土后一般20天左右即可出菇,此时温度掌握在23℃~26℃范围,并进行人为变温差刺激,干湿交替,促进菌丝 扭结形成原基,分化成菇蕾。菇棚内要“三分阳、七分阴”,子实体发育阶段每天上午揭膜通风,并结合喷水1次,空间相对湿度保持90%为适。菇棚内保持空气 新鲜。温度掌握在23℃~28℃范围。

出菇期正值炎夏高温季节,野生红菇多生长密林之下,温度比空间低。为此人工栽培遇高温时,应采取喷水降低空间温度,畦沟蓄水调低地温,加厚棚顶遮盖物,抵制外界热源,人为创造适宜长菇环境。出菇阶段如果发现杂菌污染,应

及时挖掉受害部位,并撒上石灰粉,1~2天后再覆盖新土,并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采收加工

红菇子实体成熟标志为菌盖伸展中间略凹,色泽艳红,即可连根拔出,采收后可鲜品应市,或阳光晒干或机械脱水烘干成商品。

创收

前九月容县林下产出10亿“金蛋”

“林——禽”、“林——菌”、“林下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已初具规模

9个月收入10.32亿元,同比增6成多„„容县林下经济的统计数据显示,其“林——禽”、“林——菌”、“林下旅游”模式为主的林下经济初具规模,对于农户们而言,林下长出的不再是杂草,而是“金蛋蛋”。

林下养殖集约发展撑鼓农户腰包

容县山多树密,山上放养的三黄鸡、霞烟鸡在粤、港、澳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该县将之作为重点产业来推广,政府给扶持,公司连农户,林下养鸡成为林下经济的一大模式。

山上建标准鸡舍,县政府给予30-50元/平方米的补助;存栏肉鸡千羽以上,给予2-5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据悉,仅近两年,该县农信社发放规模养殖的 贷款就高达1.6亿多元。同时,该县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全县初步建成了5 个林下养殖示范区和9个林下养殖规模示范镇。广西鸿光农牧有限公司占地1000多亩的木坪林场林下养鸡,就直接带动1200多户农民养鸡致富,户均增收 1.5万元。

目前,全县一次性出栏千羽以上肉鸡的规模养殖大户已达3000多户。至9月底,全县林下养鸡收入达8.16亿元,同比增长6成多。林下养菌

山民收获“金蛋蛋”

在浪水、自良、十里、县底等乡镇,山上红椎林下自然生长出的一朵朵红色蘑菇(人称野生红菇)在广西各地及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市场需求量很大,产品供不应求,且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林——菌”成为农户发展的一项高效经济项目。

近年来,该县把“林——菌”模式作为这几个山区乡镇农民主要致富项目进行扶持发展,对红菇菌种林区实施生态保护措施,有效保障了林下野生红菇的生长环境。

据统计,至9月底,全县野生红菇的产量已达10.3万多公斤,收入7000多万元,其中有36户收入超5万元,超两万元的也多达160多户。

林下旅游企业农户双赢

作为全区15个重点旅游发展县之一,该县的都峤山、天堂山、望君山等山区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林下旅游”成为该县的又一林下亮点。

通过正确引导,该县协调当地林农把林地流、租赁给旅游公司,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公司或个人开发森林旅游。当地林农不但能从林地获取租金,还藉此在景区内经 营旅游摊点、农家乐餐厅增加收入,形成了公司农户的双赢模式。目前,该县已经开发建成了都峤山庆寿岩景区、都峤山森林公园、都峤柚谷、望君山森林公园和天 堂山峡谷漂流等旅游景点。

红菇林地保护

 加强红菇林地保护 加快菌根资源开发 2012-02-15 来源:新农村商网

红菇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夏、秋季群生于阔叶林地上,分布于云南、福建、江西、广西等省,我省闽西北地区为多。属外生菌根菌,目前还无法进行人工栽培。

红菇素有“菇中之王”、“山中珍品”之美称,其风味独特,香馥爽口,系天然营养佳品。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成分,还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治 疗腰腿酸痛、贫血、营养不良和产妇出血过多等疾病,还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经常食用,可使人皮肤细润,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红菇是我市著名的野生食用菌。据统计,2011年全市有红菇等野生食用菌上市产量近70吨,产值约4100万元,各县(市、区)均有分布,明溪县为最多,总产量近10吨。尤其是我市的正红菇品系分布广,质量优,属上乘产品,产量也居全省前列。

2007年7月,我市成立了首家“大田八峰天然菌业合作社”,实行红菇林地经营“六统一”办法,即统一山林管护、统一财务分配、统一采菇加工、统一 烘烤进仓、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对外销售。通过这些技术处理,红菇山林得到有效管护,产量、质量明显提高,使“东风红菇”倍受青睐,价格每斤从几十元卖到上 千元,2800多亩年产量也从过去的600公斤增加到近2700公斤,增长了4.5倍,村民收入人均利润达到3100多元,户均利润达到16000多元。

从2006年起,三明市食用菌技术推广站联合大田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和大田八峰天然菌业合作社在大田县东风农场进行人工促进红菇增殖技术试验,经过 几年的摸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红菇增殖生长的技术。2010年,在市食用菌站的推动下,泰宁、永安、尤溪、明溪、清流等县先后也开始进行红菇林地增殖试 验。目前,全市已建立了8个示范点,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我市红菇野生资源丰富,红菇林地管护开发是一件新事物,需要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应充分利用红菇山林自然优势生产“林下食用菌”,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


相关内容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指标理想值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的指标理想值 李翔 靳相木 [摘要] 设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的技术路线,由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 两个前后连贯的部分组成.根据杭州等地高新区的实践探索,评价工作的发动者设置开发区土 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 ...
  •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档案业务工作的关系
    摘 要:本文以档案信息建设现状为出发点,就如何理解和摆正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与档案业务基础工作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认识.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业务:关系 目前随着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浪潮的日趋高涨,各级档案部门面临着为改革开放服务和自身改革 ...
  • 将太阳能开发利用纳入宁夏环保产业的建议
    将太阳能开发利用纳入宁夏环保产业的建议 宁夏环境保护研究所 王润强 宁夏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在政府的引导下,市场逐步形成.我自2000年3月至今参加自治区.银川市科委科技公关项目--城市住宅楼太阳能热水系统研究课题工作,对太阳 ...
  • 潍坊市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潍坊市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序 言 加快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为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建设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战略部署的重大决策.我市北部沿海地区资源丰富,基础较好,在国际产业转移加速.环渤海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热点地区和 ...
  • 用好水能资源,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
    用好水能资源,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国宝 2004年10月27日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祝贺联合国社会经济事务部.世界银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 ...
  • 山西省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山西省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摘要: 当前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焦点,同时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之一.通过分析山西新能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到 ...
  •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赣州市人民政府 二OO 三年七月 目 录 第一章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 1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 ......................... ...
  •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下简称<大 ...
  •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解读
    "环三"战略专题 加入时间:2010-6-30 15:48:33 本站 点击:913 2008年七月五日,台湾民俗进香团一行三百余人搭乘的直航轮船顺利抵达福安下白石码头,这是我市近六十年来迎来的第一艘台湾直航客轮,开启了 ...
  • 浅论生态补偿机制对自然资源开发产生的影响
    摘要:自然资源具有多种功能,最主要的是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长久以来,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只关注其经济功能,而忽视其强大的生态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资源的生态功能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开始关注生态功能,并开始重视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