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重光稀世之宝 - 范文中心

瀚海重光稀世之宝

12/27

  大藏经的编修传统  佛教自汉代传人中国后,除翻译外来经典外,历代高僧大德潜心研法,发为著述,留下大批经典作品,蔚为大观。为了传承这些经典,便于民众了解、研习佛法正统,弘法济世,在雕版技术成熟后,北宋以降的历代政府均有不惜成本汇集、编修历代佛教经典以编修大藏经的事迹;而民间也屡有力量介入,通过捐助、化缘募集善款,刊刻佛家经典以利众生。从佛经规模和刊刻水准来看,还是政府牵头,以帝王将相名义通过官版形式出现的大藏经更为权威、知名。  中国古代大规模刊刻佛经,始于房山石经。但正式刊刻、印制佛教经典,则是从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间刊刻《开宝藏》开始的。《开宝藏》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才完成,历时长达13年之久,雕版共计13万块,共480帙5048卷,用宋代官用文书所采用的黄麻纸精工刷印而成。《开宝藏》不仅雕刻精良,字体端庄秀丽,而且辑录了唐《开元释教录》所涉及的绝大多数佛教典籍,集当时佛教经典之大成,因此在颁之于世后,为研习佛法的芸芸众生提供了最经典、最完备的佛教大典,对社会各界尤其是教界信众影响很大,成为佛教史上的重要篇章。  尽管佛家经典卷帙繁多,刊刻不易,但此后各朝各代大小政权都循例刊刻汉文大藏经,且每次刊刻均有修订增益,加上民间编修、政府支持的《赵城藏》等,共造就了20余部大藏经。如以刊刻时间为序,则辽兴宗时刊刻的《契丹藏》(又名《辽藏》),为我国第二部大藏经。这部藏经先后历时30余年刻成,共579帙。此后有北宋《崇宁藏》(580函,1440部,6108卷)、《毗卢藏》(595函,1451部,6132卷)、《圆觉藏》(548函,共1435部,5480卷)、《资福藏》(599函,1459部,5940卷)、《赵城藏》(682帙,6900余卷)、《碛砂藏》(591函,1532部,6362卷)、《普宁藏》(559函,1430部,6004卷)、《弘法藏》(共收经籍1644部,7182卷)、《元代官刻本大藏经》(651函,6500余卷)。明代形成大藏经刊刻高峰,有《洪武南藏》(678函,1600部,7000多卷)、《永乐南藏》(636函,1610部,6331卷)、《永乐北藏》(636函,1621部,6361卷)、《武林藏》、《万历藏》(678函,1659部,6234卷)、《嘉兴藏》(正藏210函,续藏90函,又续藏43函,2090部,12600余卷)计6种。其中,《永乐南藏》是印本最多的大藏经,影响最大。  到了清代,刊刻大藏经虽没有那么频繁,但就水准而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官修汉文大藏经,仅雍正、乾隆两朝历时6年完成的《龙藏》(即《乾隆大藏经》)一部,计经版79036块,724函1669部7168卷,集历代刊刻之大成,成为封建时代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大藏经。此后,虽有民国初年私版铅印本《频伽藏》、《普慧藏》,但规模和质量都无法与《乾隆大藏经》相提并论。以雕版论,《乾隆大藏经》是最晚完成、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大藏经。  《乾隆大藏经》的刊刻  清代建国后,经平定叛乱、巩固版图,逐渐进入休养生息的正常轨道。至康熙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形成盛世局面。康熙帝为显示文治武功,着意编修藏经,最终形成藏文泥金写本《龙藏经》,共108函,每函经叶三百至五百叶不等,每叶正反两面以上好泥金用藏文楷书抄写,制作极为精美,耗资众多。这部藏经因质量高,极受重视,保存也相对完好,目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由于《龙藏经》为藏文所写,继承帝位的雍正帝认为还不足以统一人心,于是开始筹划刊刻汉文大藏经。从雍正十一年(1733年)开始进行编修、刊刻筹备,到校勘经文、选板定材、雕版刷印,终于在乾隆三年(1738年)完成了经板雕刻和上板刷印工作,前后历时6年。因此次编修的大藏经叶间均有龙纹,所以编成后即号为《龙藏》。同时,又因雕版刻成于乾隆年间,习称《乾隆大藏经》、《乾隆版大藏经》。  雍正帝对刊造大藏经极为重视,短短三年间曾八次撰写序文,为新刊大藏经作导引。其中,撰成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初一的《御制重刊藏经序》最为重要,对佛典源流、刊刻大藏经缘起、宗旨及校雠原则等都做了很详细的说明:  粤自西汉,伊存口授佛陀经典于大月氏王使者,而震旦教始萌芽。其后摄摩腾、竺法兰随汉明帝求经使臣蔡惜等至洛阳,而四十二章等经乃缄于兰台石室。魏晋而降,大德迭兴,翻译通明,中西不隔。达摩西来,演畅宗风,不立文字之的旨既昭,而文字于以掀天揭地。至隋大业间,智果于东都内道场撰诸经目,分别条贯。以佛所说经为三部:一曰大乘,二曰小乘,三日杂经。其余似后人假托者,别为一部,谓之疑经。又有菩萨及诸深解奥义、赞明胜谛者,曰论及戒律,并有大、小及中三部之别。而佛经己多于六经数十百倍矣。唐奘法师出,能博涉经论,谓译者多所讹谬,乃躬往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周流三竺,十有七年。唐太宗诏将所得梵本六百五十七部,与房乔等,集诸硕学沙门翻译,定为经律论三藏。自唐宋以迄本朝,虽代有增益,而其宏观大略,则无改于唐之旧也。  明永乐间,刊板京师,是为梵本北藏。又有民间私刊书本,板在浙江嘉兴府,谓之南藏。朕敕几之暇,游泳梵林,浓熏般若。因阅华严,知卷帙字句之间,已失其旧。爰命义学,详悉推究,讹舛益出。乃知北藏板本刻于明代者,未经精较,不足据依。夫以帝王之力泐成官本,犹乃如是,则民间南藏益可知矣。爰集宗教兼通之沙门在京师贤良寺,官给伊蒲,晓夜校阅,鸠工重刊。欲俾震旦所有三藏,不至简错字讹,疑人耳目。又历代名僧所著义疏及机缘语录,各就其时所崇信者陆续入藏,未经明眼辨别淄渑,今亦不无删汰,俾归严净。夫无边契经海,皆以一音演出,竖穷三际,横亘十方,方且立一,是名不可得,而何况于非然。既涉音声文字,则如来固善能分别诸相也,虽一定一句皆有正讹,不可以混。犹夫中乘、小乘,皆以大乘为之纲骨,四十九年所说,无非大乘。智果简出小乘,别安名字,未为得也。而在小乘中,则一语一默,一进一止,皆有佛敕,叉奚可以悖欤?然则斯刻也,别异归同,简讹从正,未必无小补云尔。是为序。


相关内容

  • 珍罕玉角杯
    (2014-11-18 08:49:29) 转载▼ 标签: 杂谈 秦汉出土的文物中,玉容器相当稀少,全国只有十来件,而在西汉南越王墓中就发现有五件,而且每一件风格迥异,做工精细,美轮美奂.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南越国贵族宴请宾客,觥筹交错的鼎盛场 ...
  • 郑振铎"盗书"
    郑振铎是新中国文化的奠基人之一,一生好读书,喜藏书,爱书如命.郑振铎游学欧洲,第一站是法国巴黎.到巴黎后,便急不可耐地在国家图书馆办理了一张长期阅览证.他在这里借阅的第一本书,便是具有稀世珍品.无价之宝之称的敦煌抄本,当他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 ...
  • 又见"过云楼"
    "过云楼"本就是藏书界的金字招牌,2005年现身拍场就创造了中国古籍的最高纪录.7年以后再见"过云楼",藏家面对的是1.8个亿的底价和史上最高的保证金.这批古籍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我们需要见证的只是一 ...
  • 北京值得去的小地方
    [转帖]北京值得一去的小地方 本文应几位网友的要求而作.笔者也仅仅去过其中3/4左右的地方,而且有一些景点已经消失了.如果有遗漏,请大家继续补充. 北京值得一去的地方太多,大到世界遗产名录,小到国家级的文物古迹,呆久了,谁也没心思天天去,倒 ...
  • 红宝石鉴定
    世界各地红宝石特征(ruby) (1) 缅甸(Burma):典型的"糖浆状"包裹体"丝光"包裹体: (2) 泰国(Thailand):颜色稍差,具有典型的"煎蛋形"包裹体,羽状包裹 ...
  •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 生物具有____________现象 2.生物都能__________,有小长大 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_______后代. 4. 生物具有_______与变异的 ...
  • 李克用寄人篱下困瀚海
    李克用(856年―908年),神武川新城人 ,唐末将领,沙陀族人.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 兵败药儿岭 唐僖宗几次派兵对沙陀军进行围剿 ...
  •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举例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举例 孔子: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 ...
  • 八下30课诗五首
    饮酒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因不满官场的黑暗,政治上的腐败,41岁弃官归田!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 ...
  • 故宫对联大全
    四字联 具神通力 生欢喜心 --乾隆题雨华阁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乾隆题竹香馆 五字联 白雪有古调 青山无俗缘 --翠云馆 宝篆长生箓 瑶屏集瑞图 --乾隆题寿安宫 保泰常钦若 调元益懋哉 --乾隆题东暖阁 澄心待万几 恭己奉三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