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发展速度 - 范文中心

平均发展速度

10/08

平均发展速度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及选择

摘要:平均发展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几何平均法(水平法)和代数平均法(累计法或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经常不一致,有时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笔者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并认为当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出现相反的结论时,最好选择代数平均法。

关键词:平均发展速度;计算方法;几何平均法;代数平均法

平均发展速度反映现象逐期发展速度的平均程度,是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平均发展速度是一个十分重要并得到广泛运用的动态分析指标,经常用来对比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速度,还用来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几何平均法(水平法)和代数平均法(累计法或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经常不一致,有时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笔者想在此对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一下比较和选择。

一、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几何平均法和代数平均法的区别主要有:

(一)、依据的基础数据及计算公式不同。几何平均法的理论基础是:平均发展速度是总速度的平均,但现象发展的总速度,不等于各期发展速度之和,而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而一段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即为现象的总速度。因而几何平均法直接用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得出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 x=

x1*x2*......xn a1a2anan*......*an1=a0 或 x=a0a1

式中:x表示平均发展速度;xi(i=0,1,2„n)表示各期环比发展速度;n表示环比发展速度的项数;ai (i=0,1,2„n)表示各期发展水平。

代数平均法是基于时间数列各期发展水平之和等于累计发展水平,以累计发展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为基础来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a

x+x2+x3+„„+xn=a0

这个方程式的正根,即为平均发展速度。 式中:x表示平均发展速度;Σa表示累计发展水平;a0表示基期水平。

(二)、侧重点不同。几何平均法侧重于考察最末一期的发展水平,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的最末一期发展水平,等于最末一期的实际水平;而推算的最末一期的定基发展速度,和实际数据的定基发展速度一致。代数平均法则侧重于考察全期各期的发展水平之和,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的全期各期发展水平的总和,与全期各期实际数据总和一致;而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总和,与实际数据的定基发展速度的总和也是一致的。

(三)、影响因素不同。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其平均发展速度只受最末水平(an)和最初水平(a0)的影响,不受中间水平的影响。用代数平均法计算,其平均发展速度受时间数列中所有发展水平的影响,即既受最末水平(an)和最初水平(a0)的影响,也受中间水平的影响。

(四)、计算结果不同,有时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例如,甲地区“十五”时期粮食产量资料如表1所示:

按几何平均法计算“十五”时期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an92

x=a0=100=98.35% 按代数平均法计算“十五”时期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10610410811092

100 x+x2+x3+x4+x5=a0==5.2

查“平均增长速度累计法查对表—递增速度”得 x=101.3%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同样的资料,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会得出相反的结论。甲地区按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降低率为1.65%;而按代数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增长率为1.3%。究竟哪种结论是合适的呢?

二、两种计算方法的选择

当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出现相反的结论时,笔者认为最好选择代数平均法。理由如 下:

(一)、从经济意义上考虑。在基期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代数平均法的计算结果取决于累计发展水平(Σa),在观察长时间内经济指标的变动时,累计发展水平可以说明社会经济的总成果,有现实的经济意义。而几何平均法的计算结果则取决于最末水平(an),当最末水平由于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等出现偶然波动时,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就会失真,没有实际经济意义。

(二)、从公式本身考虑。代数平均法按时间数列全期发展水平之和与基期水平对比去计算,计算结果准确性高。而几何平均法只按时间数列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对比去计算,中间各期的水平尽管也是组成时间数列的重要部分,却不参与计算,因而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结果准确性差。

(三)、从平均发展速度的代表性考虑。虽然用几何平均法和代数平均法求得的平均发展速度均是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代表值,但代表性大小却不相同。现以上述甲地区的资料为例,计算推算值和实际值的离差及估计标准误,见表2:

a(yyc)27.627.3212.9216.4202

n5几何平均法下的估计标准差S==

=10.45(万吨)

代数平均法下的离差和=Σ(y-yc)= 4.7+1.4+4+4.7-14.7=0.1(万吨)

(yyc)24.721.42424.72(14.7)2

n5代数平均法下的估计标准差S==

=7.46(万吨)

从上述计算可知,用代数平均法法推算的各期发展水平与实际水平的离差之和接近于

0,这很符合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上述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推算水平与实际水平的离差之和,还是估计标准误差,用代数平均法计算都比用几何平均法计算要小,这说明用代数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代表性高。

(四)、从适用范围考虑。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适用于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等的时间数列。因为在测定时间数列长期趋势时,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等,应

x配合指数曲线方程(y=ab),这一方程中的y相当于最末水平(an),a相当于最初水平(a0),

b相当于平均发展速度(x),x相当于时间(n),即an=a0·x。但当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致相等或二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就不合适。因为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致相等,应配合直线方程,二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应配合抛物线方程。而按代数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是基于时间数列全期的发展水平,因此,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时间数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计算社会经济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以代数平均法为主。

n


相关内容

  • [统计学]_第五章_时间数列
    第五章 时间数列 (一)填空题 1.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两者的关系是累积增长量是相应的逐期增长量之和. 2.时间数列按其排列的指标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绝对数时序).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数时序).平均指标时间数列(平 ...
  • 第五章 时间数列
    第五章 时间数列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2000年利润为2000万元,2003年利润增加到2480万元,则2480万元是( A ) A.发展水平 B. 逐期增长量 C.累积增长量 D. 平均增长量 2.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是( ...
  • 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1
    摘要:我国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实证分析选取了 1998至2009年的中国人口数据,运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我国98至09年人口增长情况,分别计算了历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比增长率,并进行分组.接着计算了人均人口总量及增长速 ...
  •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附答案)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 第一章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从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说明统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2.试说明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 3.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试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5.解释并举例说明下 ...
  • 统计学第四版综合复习(公式)
    1. 统计学:是收集.汇总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2. 统计推断的方法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过程. 3.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 4.抽样调查的特点:经济性:时效性高:适应面广: ...
  • 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备考之资料分析 第一个阶段:整体了解. 考生可以通过从华图教育网.华图辅导材料上了解资料分析模块的题型.考查方式.出题特点.建议考生在复习的一开始做一套国考真题,测试自己的实际水平,发现存在的不足,然然后针对自身的情况制定资料分析 ...
  •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优化趋势
    经济学家--2011.01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发展 方式的转变和优化趋势□简新华1叶林(1.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2.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的"十二五"计 ...
  • 我国外贸依存度
    我国外贸依存度 易结构的优化上, 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巨大的成就背后,我国的贸易结构依然存在着贸易规模的结构性失衡,导致出口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摩擦加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本文将从中国近十年的外贸结构出发,从外贸依存度这个角度切入,分析我 ...
  • 1.2众多的人口教案(精华版)
    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 ...
  • 第五章 统计分布的数据特征
    第五章 统计分布的数据特征 第一节 平均指标(分布的集中趋势) 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二.算术平均数:三.调和平均数:四.几何平均数:五.众数: 六.中位数:七.各种平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 平均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㈠ 概念:平均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