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 范文中心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0/05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 1 2运用 ...................................................................................................................... 3

2.1从资产计量的角度来看................................................................................. 4

2.1.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4

2.1.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4

2.2从负债计量的角度来看................................................................................. 5

2.3从收入和费用计量的角度来看..................................................................... 5

2.3.1销售收入的确认................................................................................... 6

2.3.2劳务收入的确认................................................................................... 6

2.3.3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 6

2.4对外投资......................................................................................................... 6

2.5无形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 7 3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 ..................................................................................... 7

3.1市场不完善发展及法律制约......................................................................... 8

3.2谨慎性与其他原则的矛盾............................................................................. 8

3.3谨慎性缺乏操作性......................................................................................... 8

3.4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局限................................................................................. 9

3.5在会计实务中带有极大的主观性................................................................. 9

3.6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 9 4对策及建议 ...................................................................................................... 10

4.1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10

4.2处理好会计核算原则之间的平衡............................................................... 10

4.3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 11

4.4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起来....................................... 11

4.5完善会计准则 增强可操作性..................................................................... 11

4.6会计信息披露与谨慎性原则有机结合....................................................... 12

4.7缓解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尽量口径归一................................. 12

4.8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12

4.9缩小会计利润与税基差异 加强监督作用................................................. 13 5 结论 . .................................................................................................................. 13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摘 要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将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核算风险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本文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我国现代会计中的具体运用,以及我国实施谨慎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运用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的思想萌生历史悠久。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费尔德在其《会计思想史》中称谨慎性原则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上千份芝诺纸草会计档案中。后来,在中世纪的庄园会计中,英国最大庄园的账目每年均要经庄园主和他的家族议会检查,而且常常是由选定的审计官员进行的。会计账目的记录使审计人员和管家之间产生一种微妙的对立,这种会计代理产生受托责任,并为谨慎性原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那时“谨慎性原则的学说来自面临审计的庄园管家进行自保的对策”。那时的谨慎性原则就是要高估损失,低估收入。

进入19世纪,股份公司异军突起,受托责任盛行。英国接连发生了几起银行破产和公司舞弊事件,因此,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会计处理中的不确定事项增多,会计风险加大,会计人员出于谨慎,在会计处理中往往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和费用。“为了避免法律风险,防止从资本中分配红利,会计师们倾向于采用另一个极端的办法,即故意低估资产价值和利润,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更加受到尊重”,此时的谨慎性原则是为了抵制高估资产价值和低估负债。 进入20世纪,谨慎性原则更加盛行,但对谨慎性原则的普遍关注是在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反思中人们认为,在大危机之前虚夸利润的会计报告的泛滥,导致各方面对经济的“盲目”乐观,是引发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谨慎性原则得以重用,其地位得到最终确立。 具体地说,谨慎性原则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稳健主义、保守主义等,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 谨慎性原则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

信息。 谨慎性原则是在保守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于保守主义。因为保守主义的信条是:确认一切可能的损失,但避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算足可能的损失,无视可能的收益。其极端是一贯地、蓄意地、一概地多计费用和损失,少计资产和利润。甚至建立秘密准备,人为操纵利润。造成信息误导。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依据有二:1. 会计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2. 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

而应用谨慎性原则的效果主要有:1. 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的基础上,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2. 可以抵消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正确决策。

长期以来,会计理论界对谨慎性原则的作用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谨慎性原则的支持者认为谨慎性原则的存在是由于会计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既是会计处理过程的要求,又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美国的斯特林说它是“会计计价最古老的,也许是最深得人心的一项原则”,我国的会计学者阎光华先生认为“它在西方会计学中,是一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的重大会计惯例,是最古老的会计信条之一”。而谨慎性原则的反对者则认为,谨慎性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相矛盾,而且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因此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企业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集合,其间存在多方面、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往往不一致。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督成本、信息成本等的存在,代理人具有侵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大自身利益的动机,因此,双方需要签订代理契约对相应的权利、义务进行规定,此时,主要利用的是会计信息。简单地说,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主要有如下的职能:第一,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第二,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第三,会

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总的来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为各个利益相关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但会计并不是一个硬性的系统,它无处不充满着专业判断。也就是说,它允许企业在不伤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前提下,选择对企业更加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估计,以达到双赢的局面,甚至是帕雷托最优状态。

2运用

自1992年以来,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实施以来,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对于“挤出”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和利润中的水份,防止其利用四项准备调节利润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由1999年年报中可以看出,计提总数超亿元的不下60家,ST 粤金曼、深深房A 分别以9.8亿、9.5亿名列榜首。据对855家公司的统计,其计提的四项准备总数达到287.2亿元,其净利润总额也不过639.7亿元。

但从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看,有以下几种情况应予以注意,第一,某些上市公司基于保盈利、保配股资格的需要,无视企业现状,与谨慎性原则背道而驰,甚至将各种“准备”的计提与年度间的转移作为新的粉饰手段。如某固定资产更新换代比较快的上市公司将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加速折旧法改为一般折旧法,仅此一项一年就为其增加了966万元的利润,使账面利润转亏为盈。第二,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程度不均衡。如根据1999年年报中披露的资料,有206家公司采取期末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其中最低比例是O.3%,最高比例是24.09%。再如,1998年在涉及短期投资的133家公司中,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只有4家,占3%,涉及长期投资的326家公司中,提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只有13家,不足4%。当然,由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应允许企业间在计提比例、数额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利益最大化才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第三,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有待于提高。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会计领域的不确定性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的计提,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判断力,这一要求与会计人员的现实水平尚

有一定差距。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这是《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会计核算中贯彻谨慎性原则的一般要求。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它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当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有两种以上的方法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资产的方法与程序进行会计处理,不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少计负债或费用,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条重要原则,尤其是新颁布的《制度》和修订后的具体会计准则,更加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2.1从资产计量的角度来看

2.1.1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其他有关具体准则的规定,当企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例如,对于债权,按照未来可收回金额低于债权余额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对于各种存货,期末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进行计量,按照未来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金额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采用成本模式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等长期性资产,以及长期股权投资、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金融资产,也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等等。

这一系列规定,有利于企业及时确认各种可能的资产减值损失,避免资产的虚增和利润的虚增,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2.1.2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1. 固定资产可采用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其价值大,回收价值的期限也较长。但这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更新、发展生产的内

在要求,现行会计准则允许企业选择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方法计提折旧。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计提的折旧费多,而在使用后期计提的折旧费少,企业可以在资产使用前期的较短时间内收回资产价值的大部分。

2. 合理选择较短的时间计提折旧。对于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承租人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是否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为此,如此合理恰当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是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运用。

3. 存货的发出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 后进先出法是相对于先进先出法的,它假设后期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耗用,并根据这样假定的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掉的资产就无法从实物形式上得到补偿。而按后进先出法计价使得存货得到补偿的价值接近于重新获得它们的价值,从而使资产的实物补偿成为可能,而且“后进”的价格也容易确定。后进先出法不仅能够谨慎地反映当期会计利润,避免企业利润的过度分配,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的长远利益,还能够客观地反映当期销售成本与当期销售收入配比,满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要求。

2.2从负债计量的角度来看

新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确认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将其作为负债:

1. 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 该义务的履行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 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或有负债通过“预计负债”账户核算,合理地预计负债,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例如,修改后的债务条款如涉及或有应付金额,且该应付金额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3 号--或有事项》中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债务人应

当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 此规定有效防止虚增资产,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2.3从收入和费用计量的角度来看

2.3.1销售收入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规定企业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才可以确认,第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第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第三,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第四,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五,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当与商品有关的风险和报酬确实发生转移,并且与商品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时才可确认收入,这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2.3.2劳务收入的确认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3)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4)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劳务成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够得到补偿的,应当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2.3.3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

在资产负债表日,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 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予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合同费用,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在发生时立

即确认为合同费用,不确认合同收入。 对于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的,应当将预计损失确认为当期费用。

2.4对外投资

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中对外投资处理上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和运用主要表现在: 短期投资收益。老会计制度规定,短期投资取得的股利和利息,作为投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新会计制度规定,短期投资取得的股利和利息,冲减投资的帐面价值。实际是将取得股利和利息的损益确认推迟到处置短期投资之时。

企业实物投资若资产评估价值高于帐面价值的处理。老会计(财务)制度规定,“企业以实物、无形资产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的,其资产重估确认价值与其帐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金”。而新会计制度对长期投资的成本核算办法规定,不再对此作为损益确认。 新会计制度规定对短期投资设立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设立减值准备,这样就将企业对外投资的减值损失及时的在当期损益中予以确认,使企业能够及时化解投资风险。

这些规定的实质是:尽量推迟投资受益的确认,及时确认投资损失,增强企业抵御投资风险的能力。

2.5无形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

新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在无形资产、待摊费用核算的规定上也有了更充分的体现和运用。

无形资产摊销,对如果合同或法律没有规定受益年限的,老制度规定按不少于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而新会计制度规定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进行摊销;同时,新制度增加规定:若预计某项无形资产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帐面价值全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长期费用摊销,老制度规定:“开办费从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按照不短于5年的期限分期摊入管理费用”;而新会计制度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

同时,新制度增加规定:“如果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通过上述新老会计制度的对比分析,可以让我们清晰的看到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制度中有了更全面、系统、具体的体现和运用。

3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剑”高悬于会计人员头上,它在化解企业风险,维护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外在和内在的局限性,制约了谨慎性原则作用的充分发挥。如果为企业用来操纵利润、粉饰报表就会传达错误的信息,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3.1市场不完善发展及法律制约

虽然市场的价格机制在不断完善,但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存在着市场价格、公允价值、重置价值、清算价值等多种方式,而只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和债权以及少之又少的商品以公允价值来确定。但毕竟上市公司只是少数,还有大量的企业对于其商品或股权不能以确定的公允价值来计量。多种价值衡量方式的存在的同时就提供了多种选择权,实务中会计人员很难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实情的判定方法,市场机制中存在的一些价值判断是与谨慎性原则相违背的。在税法上,有时会与谨慎性原则的规定不完全契合,而且在两者相冲突的时候明确规定是以税法规定为前提的。例如,税法上提出了限额抵扣的情况,需要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这都给予了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挑战。

3.2谨慎性与其他原则的矛盾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在任何实务中都需要对信息进行及时传递,而谨慎性本身胎带的一个必要步骤就是对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实,且贯穿于收集会计信息、处理会计信息到传递会计信息始终,要保证及时性和谨慎性的平衡难上加难;会计处理中要求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而谨慎性要求尽量披露和确认预计可能的损失而完全不确认和尽量不披露;权责发生制原则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而谨慎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违反了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要求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并且不允许随意变

更,而谨慎性原则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在面对多种选择权面前,就有可能产生违规操作行为,甚至对多年以前的情况进行追溯调整,可操作性差,多信息的解读就有可能出现大的偏差,使企业本身的前后各期之间,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失去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3.3谨慎性缺乏操作性

在实务中,会计计量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而企业的市场价值、可变现价值、可回收金额是需要会计人员对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进行预计,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一些企业通过提高折现来低估现值,降低折现率来高估现值,这就给企业操纵利润留下了空间,也给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一个错误的信息。会计方法的变更引起的差异追溯调整,可选择的会计方法有很大的空间,比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就有多种,不同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的当期利润是有影响的,继而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缴纳的时间,相当于获得了一份无息的贷款。但是一旦变更,由此影响的差异调整有肯能要追溯到很多年前,调整企业的各项收入和费用等等,这样是相当缺乏可操作性的,不利于企业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3.4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局限

作为一个称职的会计人员,既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又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谨慎性是一个模糊概念,不是准确概念,需要会计人员以其自身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判断,进行定性分析。这就带来了主观性移位的缺点:如果谨慎过度,在会计处理中可能高估负债低估资产或利润,不能吸引战略投资者;谨慎不足可能带来虚增资产,虚减负债的情况,可能导致企业营运资金短缺,不能维持企业的稳健发展,给外部投资者带来损失。谨慎性原则可能成为粉饰经营成果、隐瞒利润、逃税漏税的秘密武器。因而会计从业人员需要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更新,建立良好的职业操守,在企业面临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时,能够很好的把握问题的本质,采用适当的选择权,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会计政策和方法,确保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3.5在会计实务中带有极大的主观性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目的是为了避免夸大所有者权益和虚增企业利润,而这一原则本身带有极大的主观倾向性。企业极可能利用谨慎性原则的

模糊性规定低估风险、损失或高估资产,以实现虚增利润和欺骗外部信息使用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3.6与其他会计原则相冲突

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的主观倾向性和在会计实务中存在一些随意性,使它经常地与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原则等其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发生冲突。与客观性原则的冲突。客观性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客观真实的反映,而谨慎性原则却要求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忽略可能发生的利得,这明显与客观性原则不符。

与相关性原则的冲突。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当与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 以便对过去、现在、未来进行评价和预测。而谨慎性原则可能使一些可能性程度很高的未来收益无法反映,使一些可能性程度很高低或有负债和费用得到确认,降低信息相关性,可能误导信息使用者。

与可比性原则的冲突。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应该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指标应该前后一致,前后各期核算时也应该按照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不能随便改换,而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的特定情况,予以一定程度的改变,从而灵活性较大,可能与可比性原则发生冲突。

4对策及建议

4.1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对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等分别做了较为详细的操作指导规定,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划分也更加明确。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得到加强。然而,谨慎性原则首先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准则不可能对所有会计事务处理都列出详细的规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还得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需要会计人员依据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对发

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的处理原则、方法进行合理判断和选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认真钻研新制度、掌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精神,并熟悉财政、金融、贸易等相关知识,努力提升业务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对不确定事项准确估计和判断,正确使用谨慎性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2处理好会计核算原则之间的平衡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相互补充的,它们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适度运用的谨慎性原则其实是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调和的结果。既不能以降低或失去谨慎性去增强可靠性,也不能以损害可靠性为代价去提高谨慎性。而是在保证可靠性、可比性的基础上尽量提供谨慎客观的会计信息。不能只重视权责发生制而忽略谨慎性原则,这对防范经营风险极为不利。因为权责发生制要求严格实行应收应付制,不考虑是否存在虚增资产和利润现象。为保证股东权益和企业健康发展,凡因执行权责发生制原则可能影响企业稳健经营的,须优先执行谨慎性原则。

4.3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内部人有着进行会计利润调节的动机。使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倾向性和主观随意性,甚至可能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为了避免企业以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财务核算方法、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虚列成本费用、歪曲真实的经营成果,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对企业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合理程度进行评价、监督,确保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使谨慎的会计处理能够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应建立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体系,强化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从而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应用。

4.4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结合起来

对谨慎性原则应用情况的披露,能够增加谨慎性原则使用的透明度,降低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以,应当充分利用报表附注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情况进行必要的陈述。说明谨慎性原则运用的范围、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谨慎性原则应用带来的影响等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理性判断的信息。使利益相关者完整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加强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也是对滥用选择权,设立秘密准备、虚增资产、故意操作利润等行为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有力遏制谨慎性原则的滥用。

4.5完善会计准则 增强可操作性

从我国现有会计规范看,有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操作性是比较强的,如加速折旧法等。而很多情况下却缺乏具体的标准,这为企业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解释性规定,限定上市公司具体业务的操作,完善对公允价值难以衡量的资产的判定,减少人为操作。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进行核实保证,对各市场主题的利益进行保护。在适度稳健的会计实务中,可以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和条件进行必要约束,建立优先顺序机制,不同的行业适用不同的准则顺序,不同规模的企业适用同一准则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深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人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一定程度成上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4.6会计信息披露与谨慎性原则有机结合

在实务中运用谨慎性原则,首先是对一项不确定事项和交易进行判断,然后采取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由于人为的主观性掺杂其中,不同的判断导致了不同的会计方法的选择,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一企业的判断有可能有的判断为盈利有的则判断为亏损。这将直接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在信息披露中要重点披露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影响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包括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事项原因,以及对企业的各项资产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7缓解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尽量口径归一

如前所述,在在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与其他会计核算原则是存在冲突的,一种解决方案是趋同,一种方案就是合理的确定各项原则的优先顺序。可以采取信息以及时性优先,衡量时关注谨慎性,在两者之间重点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当谨慎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相冲突时,应根据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而定,与其他会计原则的使用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合理地确定。另外,有必要在信息披露中充分说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时间和程序,揭示与其他会计原

则的冲突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化情况,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准确地理解企业财务状况。

4.8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起到了一个分析判断的作用,恰当的运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正确及时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资产情况,有利于实现资本保全和资本维持,正确的引导投资方向和投资资金。而把握好谨慎性的尺度关键在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随着新制度和新准则中各原则选择权不断加深、加宽,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避免主观随意性。企业对适合自己会计政策的谨慎性运用解读,对会计报表信息真实、可靠的提供都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判断。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平越高是应用好会计政策的关键,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应加强会计专业的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夯实基本功。

4.9缩小会计利润与税基差异 加强监督作用

在我国,会计利润与税法的税基通常情况是不等的,在计算所得税时,通常都需要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为了更好的实施谨慎性原则,可以在财政能力可接受范围内,适当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整个侧的差异,最终达到税基与会计利润趋同。近几年我国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例如之前在企业所得税中可以扣除的工资是有一定限额的,而现在提法是合理的工资都可以在税前进行抵扣,不得不说这是税法在向会计利润倾斜;同时证监会也应提升监管力度,修改相关法规,使得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计算及会计信息的披露与会计准则的要求相协调;财政部门应当对新会计准则的要点进行深入细致的阐释,对实务中偶那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作出补充规定和解释,减少滥用、误用准则的行为;加强独立审计的监督功能,以内部审计为主,CPA 审计为辅,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合理运用。

5 结论

谨慎性原则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 会计核算中如果谨慎性原则运用恰当。企业的经营者可以收到增强会计信息真实性、客观性的积极效果。另一方面, 会计核算中如果谨慎性原则运用得不恰当, 不合理, 甚至滥用, 就会破坏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对谨慎性原则进行完善, 从长远来看,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将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牛玉静. 会计实务中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会计工作.2006

[3]周晓东.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中的运用. 财经界.2008

[4]王武勤. 浅谈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运用. 中国总会计师.2008

[5] 吴小金. 浅议谨慎性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0(2)

[6]杨守杰、邹进国. 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

[7]潘共勤. 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山西焦煤科技,2006,(2)

[8]高金平. 新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3)

[9]顾卫东. 试论稳健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河北财会,2005,(3)

[10]顾卫东、陆苏. 试论稳健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财税天地,2003,

(5)

致 谢

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谨向辛勤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首既往,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非常感谢大学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谆谆教导。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而又富有挑战的。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辅导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她都费尽心血。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你们对我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我所做的一切才更有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我才有了追求进步的勇气和信心。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任课老师和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湖南经济管理专修学院各位老师们的关心和教导,得到了同班同学们的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相关内容

  • 会计业务的谨慎性原则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一个众所周知却又很难以完全说清楚的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对于会计系统的影响就像水沁入土壤一样,使得整个会计体系到处都有它的痕迹.虽然这个比喻有些太过其实,但却充分反映了在现实情况下,会计界对谨慎性原则进行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和 ...
  • 谨慎性原则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谨慎性原则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作者:刘均峰 来源:<商情>2013年第08期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一项起修正作用的基本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运用有利于防 ...
  •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存货计价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按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本文从准则对于该方法的规定出发,对其应用的 ...
  • 于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的有机组成部分
    于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通常会直接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因此,资本公积信 资本公积 息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十分重要.为了避免虚增净资产,误导决策,就有必要明确资本公积形成的主要来源.资本公积形成的来源 ...
  • 对外汉语教案-1
    十二生肖的来历 课时授课计划 一. 授课课题:十二生肖的来历 二. 授课对象:国际学生 三. 教学对象分析: ①学生水平:中级: ②具体情况: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自学汉语能力较强. 四.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熟练掌握课 ...
  • 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
    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DueDiligence)又称谨慎性调查,一般是指投资人在与目标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协商一致,投资人对目标企业一切与本次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的一系列活动.其主要是在收购.投资等资本运作活动时进行,但 ...
  • 初级经济师工作总结
    篇一:助理经济师专业技术工作小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我叫xxx,2009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职于xxx公司及xxx.任职期间,主要从事工程造价工作.2012年考取了全国造价员专业资格证书.从业以来一直从事建筑经济相关工作. 现对几年来的专 ...
  • 新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比较
    [摘要] 本文通过新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定义.确认与计量.交易过程所形成损益.信息披露等几个方面的比较进行研究.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商业实质 公允价值 2006年2月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 ...
  • 对"商标淡化"的一点思考
    宜春学院学报 对"商标淡化"的一点思考 刘丽霞 ① (宁波大学法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中图分类号]DF5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0X (2005) S0-0055-02 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