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与尊卑贵贱 - 范文中心

东南西北与尊卑贵贱

12/10

本文由学国学网(lexueguoxue)原创首发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看起来简单的方位名词“东、南、西、北、左、右”也被赋予了文化上的特殊含义,以方位来别尊卑,明贵贱,定亲疏,分远近。

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座次,因为座次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标志。《仪礼》、《礼记》都有关于座次尊卑的规定。如《仪礼·士昏礼》中的夫妻对席礼,夫坐东面西,妻坐西面东,这一座次就表示夫尊妻卑。

《明史·礼志十》有“庶人相见礼”,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曾两度下令,都是为申明餐桌上的尊卑位次的排列礼仪。

清代学者凌廷堪在他的礼学名著《礼经释例》中更为确切地提出“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的说法。

东向为尊,西向为卑

古人设宴,对座次安排十分讲究,主人坐什么位子,客人坐什么位子,都有严格规定,乱坐就有喧宾夺主、以下犯上之嫌。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亚父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项羽让刘邦北向坐,又卑于范增,不把他看成与自己地位匹敌的宾客;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不能叫坐而叫侍,意思是与今天的侍从差不多,司马迁之所以不惜笔墨一一写出每个人的座次,就是通过项羽对座次的安排,突出表现项羽藐视刘邦,以尊者自居的骄傲心理。

又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说,田蚡“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向,自坐东向,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也反映出汉代室内以东向为尊的习俗。

以东向为尊,在史书中有充分的反映。比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井陉之战,韩信俘虏广武君李左车,请他东向坐,韩信对面施礼。《史记·武安侯列传》田蚡“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向,自坐东向”,田蚡以为自己是宰相,不可以为哥哥在场而申私敬,免得屈辱了丞相之尊。《史记·周勃世家》周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自居东向的座位,很不客气地跟儒生们谈话。

南向为上,北向为下

影视剧中摄影师给我们的镜头已经鲜明体现了这种尊卑的观念。《易经》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帝王南面为君,号令天下。

这种尊卑与古代的建筑相关联。古代的建筑一般都是堂室结构,坐北朝南,前堂后室。堂室之间隔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墙,这堵墙,靠西边有牖(窗),靠东边有户(室门),入室必经堂,成语“登堂入室”即由此而生。

古代的堂一般是不住人的,通常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在这里最尊贵的座位是南面,即坐北朝南。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是坐在坐北朝南的位置上的,因而古人常把称帝称王叫做“南面”,如把称臣附属叫做“北面”。

因此,在堂内座位尊卑顺序依次为:南面(座在北而面朝南)、西面(座在东而面朝西)、东面(座在西而面朝东)、北面(座在南而面朝北)。

左和右代表的尊卑观念在中国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体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由多民族、各地域的文化汇聚而成,“左”“右”孰尊,古今有别,情形各异。仅以朝代做一简单的区分。具体区分,还应联系语境。

以右为上

作为臣子朝拜君主,面向北方,一般按官位高低从东向西排列,这样,官位高的就排在右面,这也就形成了古代在大多数时候的“以右为上”。

在官位中,右比左大,右丞相一般高于左丞相。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右”为尊,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而功高位高于出生入死的廉颇,难怪廉颇不平不服了。

《史记·陈丞相世家》记:“孝文帝乃以绛侯(周)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陈)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汉书·诸侯王表》:“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颜师古注曰:“汉时依上古之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秩为左迁,仕诸侯为左官也。”

古代贫苦百姓常住于闾里之左,故用“闾左”指代贫苦百姓。

《史记·陈涉世家》就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的句子;而世族大家常住于闾里之右,故常用“右姓”、“右族”、“右戚”称世家大族,也称“豪右”。

《后汉书·郭伋传》云:“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这也显示出“右”的尊贵性。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贬官九江郡,创作了《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成为千古名句。

唐代是以左为尊的,但人们习惯于把贬官说成“左迁”,是因为汉代的习惯用语沿袭至唐。

右尊左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语言里也多有体现。“右”往往带有褒义,如“无出其右”,即说没有谁能超过他;而“左”则往往是贬义的,如“左道旁门”,在这里“左”与“邪、不正”同义。

以左为尊

东汉至唐宋,随着官职的以左为大,座次也基本上变为以左为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南宋末。

《赤壁之战》中,孙权“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同为都督,周瑜就尊于程普。唐太宗的两位名相合称“房谋杜断”,房玄龄在前而杜如晦在后,房玄龄之尚书左仆射显然尊于杜如晦之尚书右仆射。

大哥刘备居中 二哥关羽居左 小弟张飞居右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云:“德佑二年(1276)正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当时的左丞相为吴坚,位在右丞相之上。

元朝曾一度以右为尊,但到了明初,旋即又恢复了以左为尊的习俗。早在朱元璋即皇帝位的前一年(1637)十月,即“令百官礼仪尚左。改李善长左相国,徐达右相国”(《明史·太祖本纪》)。清代仍是尚左,其六部中的左侍郎较右侍郎位置为高。

以左为尊的传统由何而来呢?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虚左,就是空出左边尊位,以示尊敬。成语“虚左以待”即缘此而生。

中国古代是乾为阳,坤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而左右方位也分阳阴。《礼记·杂记》云:“左为阳,阳,吉也;右为阴,阴,丧所尚也。”众所周知,因日出东方,故中国有视东方为尊贵的风尚,而按照古代中国居住方面的习俗,东边恰好是左边。另外,在中国本土文化里,男女也分阳阴,因而,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左右分别与男女结合在一起,凡男女有别,皆左为男,右为女。《礼记·杂记》云:“凡男拜尚左手,女拜尚右手。”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注日:“左,阳也。右,阴也。”古人甚至在行走的时候,也是男子靠左行,女子靠右行。比如《荀子·号令》中的“男子行左,女子行右”就是依据。

国际上通行“以右为尊”

在国际交往中,为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遇,座位排列、手势、动作以及语言形式都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位次排列的基本原则是,让尊者处于安全并醒目的位置。国际交往中的习惯做法是以右为尊。一号人物居中就坐,二号人物坐主谈的右边。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我国领导人在会见外宾时,大都会与外宾并排而坐,并且通常会居左而坐,而请外宾在自己的右侧就座,以示尊重。悬挂国旗以旗面面向为准,来访国国旗挂在右边,东道国挂左边;签字仪式上,如果签字桌横放,双方签字人以进门方向为准,客方坐签字桌右侧,主方坐左侧;合影留念时,主人居左,主宾居右。总之,在国际交往中,以右为尊的原则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这与中国传统的“尊左”是截然相反的。

主持人 男左女右 女为尊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归根结底还是中西文化的差异。英语中的俗语“伸出吉利的那只脚”实际上就是指右脚。因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走路通常先迈右脚。其实,我们只要看看“right”这个单词的用法就可以知道西方文化对“右”是青睐有加。“right”除了译为“右,右边”之外,最常用的意思是“适当的,对的,正确的”。在英语里有“Right this way”的说法,中文意思为“这边请”。我们通常所说的“左右”在英语里说成“right and left”,右在前,左在后。在为客人引路的时候,也都是抬起右手以示方向。

“左尊”还是“右尊”,不能一概而论,在现实的交往礼仪中,我们既要尊重西方文化,表明国人的国际视野和开放姿态,又要坚持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在国际交往中,自然要遵循国际惯例——以右为尊;而在国内的政务礼仪活动中,则遵循“以左为尊”的原则。总的说来,方位与礼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了解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得体的进行国际交往都极有帮助。

我不是尚书

有时候,礼仪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相关内容

  •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于丹
    儒法之比较及其现代意义 -------------------------------------------------------------------------------- 摘要:纵观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各家学说有如天空璀璨的群 ...
  • 自为墓志铭(明)张岱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1],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2]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 ...
  • "荀氏之儒"及其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荀氏之儒"及其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一.荀学的崛起 (一)荀子的学术生涯 荀子,名况,字卿.胡元仪认为,荀子是周郇(又写作荀)伯之苗裔,以国为 氏:又称孙卿者,因其乃郇伯公孙之后,故又以孙为氏.郇国,地处山西猗氏 县(今山 ...
  • 凉山彝族头饰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
    摘 要: 头饰是彝族文化的载体,是研究彝族文化的宝贵的实物佐证.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人民在美学.宗教.政治.哲学与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折射出了彝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特征,表达其民族的思想意识及文化内涵,是尚黑.崇武.自然崇拜等信念的物 ...
  • 咏怀八十二首
    咏怀八十二首 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佩环.婉娈有芬芳.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
  • 论语读书笔记读后感
    论语读书笔记4篇 <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 原文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解: 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
  • 道德与儒家礼教的区别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现代社会的伦理规范:"儒家礼教"则是中国古代的人伦规范,不要把"儒家礼教"和"道德"混为一谈,不要偷换概念,混淆视 ...
  • 高考冲刺励志文章
    <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学子> 文/李振勇 作者心语:作者常年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和教育教学工作,深知学生所思.所想和苦恼.渴盼.他们需要励志.自信和成功.根据人类潜意识独有特点.规律及其"自动导引成就功能",学 ...
  • 庄子:[内篇·人间世]中的处世思想
    右 庄子 < 内篇 - 人间世>中的处世思想 王敬博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 :< 人 间世 > 的 中心 是讨论 处 世之道 ,既表述 了庄 子所 主张 的处人 与 自处 的人 生态度 ,也 揭示 出庄子 处世 ...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市场经济规则
    北京日报/2003年/11月/17日/ 市场无序失范现象能否根治, 取决于我们所选择的规则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市场经济规则 吴敬琏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初期总是比较乱的, 经济发展了, 自然就会规范起来, 这种想法可能过于天真. 儒家秩序为何阻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