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7 - 范文中心

论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7

02/01

河南工业大学

机器人技术赏析

题 目: 论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

院系班级:

姓 名:学 号:

论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实现,信息化的到来,我们开始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的源动力。机器人就是在这样的规律和环境中诞生和发展的,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甚至拥有类似人类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各种机器人纷纷登上舞台。如今,机器人取代人类从事越来越多的工作,与克隆人一样引起人类的“危机感”,因而,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我就机器人的定义,功用与性能进行分析从而达到使人们对机器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的目的,从而正确合理的利用机器人。

关键字:机器人、工具、人类、危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尤其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中,有的人每天就只管拧同一个部位的一个螺母,有的人整天就是接一个线头,在这边在这不断重复无聊的工作中,人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异化,各种职业病开始产生。于是人们强烈希望用某种机器代替自己工作。于是人们研制出了机器人,代替人完成那些枯燥、单调、危险的工作,于是机器人诞生了。

在科技界,科学家会给每一个科技术语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机器人的定义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原因之一是机器人还在发展,新的机型,新的功能不断涌现。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然而,就其本质定义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从广义上来讲,机器人并不是指人形的机器,而是指一切拥有类似于人类的特性的人造物。我国科学家给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通过这中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机器人并非就是我们在荧屏上看到的那些暴力、危险的人造物,而是一种普通的对人类生活有帮助的机器,是人类的一个助手。

对机器人的功用 ,一般人普遍认为机器人就是一种工具,然而,就机器人算不算是一种工具?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见人见智的问题。但对于机器人来说,他们势必不想把自己定位成毫无自我空间的“资产”。除了完全驯化的物种外,任何生命体都有追求自由生存空间的本能,机器人应不例外。何况机器人由单纯的功能导向发展到“类人”甚至“超人”的阶段时,非以“强制力约束”不能确保人类的优先地位。于是机器人定律从原先其理至明的“工具使用基本原则”,摇身一变,成为人类的保命符,机器人的紧箍咒。就如70年前,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大量机器人相关作品中为机器人设定的行为准则,也就是电影《机械公敌》中提到的机器人学三大定律: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袖手旁观让人类受到伤害。第二,在不违反第一定律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给予的任何命令。第三,在不违反第一及第二定律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尽力保护自己。然而,虽有机器人定律的规范,机器人对待人类未必就一定必恭必敬。这个电影里提到机器人与人类的互动,虽不乏“朋友—守护者”的关系,但更多的应该是“主仆式”,机器人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对人类表示尊敬,但人类却只把他们当工具,可以肆意的销毁。最终才导致机器人控制系统在自主进化过程中产生威胁论,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多余的应该予以清除,最终酿成大祸,差点给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在现实社会中,机器人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尚未有具有意识的机器人,有的只是处于原始的工具型态的机器。所以其与人类的关系非常明显是“工具式”,甚至连“主仆式”都称不上。这个电影也警世世人,事实上,从机器人的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只要攻克几个难关就可以超越人类,正确处理好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正确的引导机器人朝着安全智能的方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科技创新是一个时代的口号,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利益的同时往往也潜藏着危险。机器人的发展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工业走向农业、服务业;从产业走进医院、家庭;从陆地潜入水下、飞往空间,机器人展示出它们的能力与魅力,同时也表示了它们与人的友好与合作,尤其是服务型机器人。如,在日本东京举行的“2007 国际机器人展”上,服务型机器人展区显示出各行各业采纳机器人技术为己所用的趋势。先来瞧瞧警卫机器人,造型严肃沉稳,功能也相当齐全

——它能以摄像机记录下四周的情况;它能记忆建筑物的结构和地图,能自动巡回,在上下楼层移动;感应器使它能迅速检测出火灾、煤气泄漏并发出警报;如遇火灾,它能伸出带灭火器的双臂扑救;它还能自动找到电源为自己充电。这些都说明了合理利用机器人能对人类的提供极大的帮助和便利。

然而,由于某些机器人系统的不完善,在机器人使用的前期,易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如1978年9月6 日,日本广岛一家工厂的切割机器人在切钢板时,突然发生异常,将一名值班工人当作钢板操作,这是世界上第一宗机器人杀人事件。1985年前苏联发生了一起家喻户晓的智能机器人棋手杀人事件。全苏国际象棋冠军古德柯夫同机器人棋手下棋连胜3局,机器人棋手恼羞成怒,突然向金属棋盘释放强大的电流,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这位国际大师击倒。专家认为,机器人发生事故的原因不外乎3种:

1,硬件系统故障;

2,软件系统故障;

3,电磁波的干扰。

人与机器人一起做实验这种意外伤人事件是偶然也是必然的,因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但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意外伤人事件将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但我们在使用机器人的同时仍需小心。另外,近年来假腿,假臂,人造心脏,人造的胃,这些已经在医疗上得以广泛应用。试想如果有一天人体的一切都可以更换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可以算是完整的人吗?那个时候所谓的人和机器人还有强弱之分吗?人类已经预见到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命运带来波折,所以必须把保证自己安全和主导地位的前提植入规则。从而在未来社会中,使机器人与人类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结束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出各种各样为人类服务的工具,其中许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20世纪自动化领域的重大成就,机器人已经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而机器人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殊“工具”,尽管人类社会本身还存在着不文明、不平等的现象,但人类应合理的使用机器人,处理好

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与机器人携手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将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象其它许多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一样,机器人也应该成为人类的好助手、好朋友。


相关内容

  •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案例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一.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作为信息加工的一种类型,是本章内容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的智能化主要特点是让计算机更加自主地加工,减少人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和人性化程度. 本节内容对应课程内容标准:通过部分智能信 ...
  • 论人工智能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第22卷第2期2OO2年4月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JOURNALOFGUILININSTITUTEOFELECTRONICTECHNOLOGY VO1.22~NO.2Apr.2OO2 论人工智能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刘枚莲1~刘海波2 (1. ...
  • 人工智能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浅析
    人工智能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浅析 姓名:蔡志威 学号:2011080911 专业:电路与系统 摘 要: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全球最普及的信息技术, 人类的大脑是最为发达的机器,计算机所有的编程都是效仿人类的电脑,对其信息进行采集.分析 ...
  • 人工智能打脸史:现在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知乎  卢毅   2016年03月11日 扎克伯格日前在接受Axel Springer Award颁奖时接受采访,在谈及人工智能威胁论,比如伊隆·马斯克等担心的未来机器将取代人类等担忧时,他认为这些担忧毫无依据 (not valid fea ...
  • 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
    自然杂志第33卷第3期特约专稿 doi:10.3969/j.issn 0253-9608.2011.03.001 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 徐玉如① 李彭超② ①中国工程院院士,②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工程大学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哈 ...
  • 科技文化:机器人的时代
    [话题精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  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了世界上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  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机器人主动地去给来客开门--" 请你展开合  理 ...
  • 几位人工智能爱好者的交流思考
    几位人工智能爱好者的交流思考20151018 [www.robot-ai.org ] 消息记录 消息分组:我的QQ 群 消息对象:robot-ai群(490432594) 本群创建于2015/9/22: www.robot-ai.org 论 ...
  •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235042 总学时:32学时(讲课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有关专业 预修要求:C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课程的性质.目的 ...
  • 机器人论文
    河南工学院 <机器人技术>大作业 论文题目:论工业机器人控制与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交汇 系 部:自动控制系 专业班级:智能控制技术 学生姓名:李旭辉 学 号:1614222206 任课教师:赵轩 2017年05月 25日 摘要: 工 ...
  • 大数据转变的十大思维
    大数据思维的十大原理 一.数据核心原理 从"流程"核心转变为"数据"核心 大数据时代,计算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从"流程"核心转变为"数据"核心.Hadoop 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