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 收获 感悟 - 范文中心

体验 收获 感悟

12/05

体验 收获 感悟

作者:侯彩霞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08期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名师指路还靠自我了悟。”

通过参加国培培训,聆听专家的演讲,观摩名家的教学,与教师同行在网络沙龙切磋,感受颇多,受益匪浅,看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希望。同时也是我们教师“充电”的好机会,激励着我们全体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带着收获,带着感悟,以积极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以学生为本,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努力。下面谈谈我参加小学科学国培培训的几点感受: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因此,我们全体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努力。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核心”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

1、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所应起作用的科学定位。科学素养的内涵在科学课标中,包含为:“科学探究,情感与态度,科学知识”三个方面。情感与态度是科学学习的动力,科学知识是科学学习的材料,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通过探究,培养探究的乐趣、信心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又是通过探究而获得。所以达成了探究的目标,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学科的意义。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来学习的,死记硬背得到的结论,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关键。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

3、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即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又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运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三、课堂模式的转变:从“封闭的课堂模式”转向“开放的课堂模式”

教师要是能够打破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条框框,开创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定会得到发展。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同学之间的辩论。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评价模式的转变: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个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的跟踪和调控。 评价时空要从“课堂教学”转变为“全方位学习”,从注重书本知识转变为注重实践活动。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教师可以利用地方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料设计校本课程,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当地的有关人文社会资料及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开发课堂之外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的同时,也应当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相关内容

  • 秋天在哪里(1)
    <秋天在哪里>说课材料 教材分析: <秋天在哪里>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个主题.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 ...
  • 1.1.[我的四季]教学设计
    学校:临清实高 学科:语文 编写人:王秋霞 审稿人:薛惠新 <我的四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张洁的<我的四季>属于苏教版必修一第一模块"向青春举杯"中的"体悟人生". 四 ...
  • [永远的歌声]教学反思
    <永远的歌声>教学反思 <永远的歌声>这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草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师 ...
  • 人教版二下语文教学设计:1找春天
    找春天 课前透视: 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 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 ...
  •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本学期共教学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在集体中成长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三单元:大家都是好朋友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试用的是山东人民版的教 ...
  • 浅谈法律生活体验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摘 要:法律生活体验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法律生活体验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从法律生活体验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讨这种教学方式的价值和可行性. 关键词 ...
  •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收获平台 一.1.略2.略 二.修辞手法:拟人.排比.反复语气:疑问.猜测.无可奈何表现的思想感情:童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 三.1.翻开断砖找蜈蚣: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拔 ...
  • 凡卡评课稿
    <凡卡>评课稿 杨 勇 <凡卡>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他生活在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小说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统治 下的那段最黑暗的时代. <凡 ...
  • 迷人的秋色教学反思
    <迷人的秋色>教学反思 <迷人的秋色>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写山洼里的瓜果来反映秋天的收获,让学生了解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课文的第二部分写得最充实,特别是这些瓜果的色彩.质地.形状都一一作了描写,使学生能 ...
  • 小学生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生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 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欢迎大家阅读愉快! 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 关于总体把握--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 对诵读国学经典的总体把握应是:重在诵读,辅之以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