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特·格拉斯与世纪末诺贝尔文学奖(2) - 范文中心

君特·格拉斯与世纪末诺贝尔文学奖(2)

05/16

  格拉斯的写作生涯   蔡鸿君(发自德国)     1999年9月30日,德国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成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位在40年前以《铁皮鼓》一举成名的德国作家,终于如愿以偿。在9月30日晚的记者招待会上,格拉斯幽默地说:“这个奖对于我是一种很大的补偿。作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是文学的尾灯,我愿意做这盏尾灯,同时感到很荣幸。”     1927年10月16日,格拉斯出生在但泽一个小贩之家,父亲是德意志人,母亲是属于西斯拉夫的卡舒布人。爱好戏剧和读书的母亲使格拉斯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格拉斯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正值纳粹统治时期。他参加过希特勒少年团和青年团,未及中学毕业又被卷进战争,充当了法西斯的炮灰。1945年4月,17岁的格拉斯在前线受伤,不久又在战地医院成了盟军的俘虏。1946年5月,他离开战俘营,先后当过农民、矿工和石匠学徒,1948年初进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学习版画和雕刻,后又转入柏林造型艺术学院深造。     格拉斯最初是以诗歌登上文坛的。1955年他的《幽睡的百合》在南德广播电台举办的诗歌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1956年的诗集《风信鸡的优点》和1960年的《三角轨道》既有现实主义的成分,又受到了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联想丰富,激情洋溢,具有较强的节奏感。1967年的第三部诗集《盘问》政治色彩较浓,格拉斯也一度被称为“政治诗人”。  格拉斯几乎在写诗的同时开始创作剧本。早期的剧作如1954年的《还有十分钟到达布法罗》、1957年的《洪水》、1958年的《叔叔,叔叔》和1961年的《恶厨师》,明显受到法国荒诞派戏剧的影响。后来他还写了两个剧本,即1966年的《平民试验起义》和1969年的《在此之前》,试图将戏剧情节变为辩证的讨论,力求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格拉斯自称这两出戏是布莱希特“从叙事戏剧发展到辩证戏剧”方法的延续。然而,《平民试验起义》却歪曲了布莱希特在东柏林工人暴动期间的形象,因而遭到普遍非议。            在尝试了诗歌和戏剧之后,格拉斯又开始写作长篇小说。1958年,“47社”成员在阿尔盖恩的大霍尔茨劳伊特聚会。格拉斯朗读了尚未完成的长篇《铁皮鼓》的第一章,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扬,格拉斯为此也获得了该年度的"47社"文学奖。评论界对它倍加赞赏,称之为联邦德国50年代小说艺术的一个高峰。随后他又连续发表了中篇《猫与鼠》(1961)和长篇《狗年月》(1963)。前者叙述了纳粹统治时期一个少年受法西斯英雄崇拜宣传的毒害走向毁灭的故事;后者描绘了一幅从希特勒上台前夕到战后初期德国历史的画卷,揭露了法西斯对人们在肉体上的折磨和心灵上的摧残。这三部作品虽然在作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时间顺序等方面并无直接的联系,但自从作者在1974年再版这三本书时补加了"但泽三部曲"作为总书名之后,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将其作为整体加以研究,人们普遍认为三者之间有着相互关连的内在联系:三部小说不仅有着共同的时空范围(2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德国历史和现实以及但泽地区的地理环境),而且还有一些贯穿始终而又时隐时现的人物。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共同的主题:探索德意志民族为何会产生纳粹法西斯这个怪物;在艺术风格上,它们也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代表了作家创作中的一个统一的发展阶段。"但泽三部曲"被认为是德国战后文学早期重要的里程碑。     60年代中期,格拉斯积极参与联邦德国左翼政党--社会民主党的竞选活动,小说《蜗牛日记》(1972)追述了作者参加1969年竞选活动的经历和对纳粹统治的思考。自1972年起,格拉斯潜心于长篇小说《比目鱼》(1977)的写作。这部巨著通过一条学识渊博而又会说话的比目鱼和渔夫艾德克的故事,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写到20世纪70年代,诗歌、童话、神话和民间传说穿插其间,现实和历史相互交织,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虚幻的世界。评论家认为,作品的主题是表达对现实的厌倦,而作者则声称是要再现长期以来被掩盖着的妇女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妇女解放的可能性。           1979年出版的中篇小说《特尔各特聚会》是格拉斯为德国文学团体“47社”的创办人汉斯·里希特而写的一部借古喻今的作品。它通过描写1647年夏天一群德国作家在明斯特与奥斯纳布吕克之间的特尔各特的聚会,反映了300年以后的“47社”作家的活动。读者从西·达赫、格里美豪森、马·奥皮茨、安·格吕菲乌斯等经历了“三十年战争”的巴罗克时期的德国作家身上,不难看出里希特、格拉斯、伯尔、赖希-拉尼茨基、恩岑斯贝格这些战后德国作家的影子。1979年秋,格拉斯偕夫人访华,回国以后写了长篇散文《头脑中诞生的人或德国人死绝了》,书中记录了一对在中学任职的德国夫妇游历亚洲期间的见闻和思索。经过五年潜心创作,格拉斯在198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母鼠》,这部小说仍然保持了作家惯以动物隐喻人类的特点,构思奇诡,故事怪诞,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者与一只母老鼠在梦中的对话,展现了从上帝创造世界直到世界末日的人类历史,反映了作家对于处在核时代的人类社会的思考与忧虑。     格拉斯亲身经历了二战和战后德国的分裂,对于德国重新统一、结束东西方对峙历来是赞成和支持的,但是,面对东西德长达40年的分裂这一现实和科尔政府采取的类似“用金钱买下东德”的政策,格拉斯对德国统一的进程始终持有异议。为此,他于1995年出版了长篇《旷野》,以德国统一这一政治事变为背景,通过波茨坦的冯塔纳资料馆工作人员之口,叙述了在东德生活了40年的主人公武特克在1989年至1991年期间的生活经历及其对这一巨变的思考,格拉斯通过这个酷爱德国19世纪大作家冯塔纳作品的主人公,有机地将1871年的德国统一和1989年的德国统一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反思。这本书在德国文坛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论争。 格拉斯的最新作品是今年07月出版的《我的这个世纪》,它由100个故事组成,即20世纪的每一年一个故事,作者让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视角叙述了20世纪在德国发生的或者与德国有关的重要事件以及似乎不太重要的事件,涉及政治、军事、科技、文化、体育各个领域,力图向读者展现一幅20世纪德国的全景图。这本书在德国文坛引起了新的轰动,也引发了世界各地新一轮的格拉斯作品翻译热潮。


相关内容

  • 尔雅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考试题目和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的发现使得20实际后半叶人类可以再分子水平上对生命进行干预.1.0 分 A. DNA结构和功能 B. 酵母菌人工染色体 C. 核糖核酸 D. 锌指蛋白 我的答案:A 2中国古代所有思想文化 ...
  • 外国文学知识汇总(四)
    2015-10-18 151.七十年代俄国文学在戏剧方面巨大成就,是阿·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来得容易,去得快>,他被称为"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 151.普希金早期主要是抒情诗,如<自由颂>.< ...
  • 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
    1.古代文学:古代希腊文学.古代罗马文学.早期基督教文学.(世俗与人本意识.神圣与理性意志,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两大源头) 2.人类童年时代:古希腊文学.特征:a.古希腊文学有着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b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c种类繁多具有开 ...
  • 屠呦呦和青蒿素
    2006年11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承诺:今后3年内,中国向非洲提供3亿元人民币无偿援款防治疟疾,用于提供青蒿素类药品及设立30个抗疟疾中心.疟疾是怎么回事?青蒿素是什么?在当时,中国的老百姓,甚至很多具有生物学 ...
  • 演化经济学面临思维转向:从生物演化到社会演化
    [摘要] 目前演化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物演化思维,它使用生物学隐喻和还原论方法,将自然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引入到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中.但实际上,人类世界与自然界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表现在行动主体.演化特性.演化动力.演化进程以及演化结果 ...
  •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文学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文学(19世纪) 1. 威廉.华兹华斯:桂冠诗人:<独自云游><孤独的割麦女> <抒情歌谣集>最杰出的诗篇: <序曲>: 2. 柯勒律治:<古舟子咏><忽必 ...
  •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贵州师范大学 学 号: 姓 名: 年 级: 完成日期: 论文编号: 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奥尼尔作品的悲剧性 专 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学 院:贵州师范大学 2012级成人教育本科 指导教师: 2014年3月2日 论文成绩: 联系电话: ...
  • 常见的一些事物别称,很值得收藏
    搜集整理:无涯轩主 一.农历四季 春季: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 冬季:安宁.冬辰.岁佘.九冬.无序.严节 正月--柳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 ...
  •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2012-6期末考试 (75.00分) 选择题(60分) 1.<天体运行论>的作者是? (3.00分) * A.哥白尼 * B.布鲁诺 * C.伽利略 ...
  • 经济学发展史--整理
    经济学发展史 1. 重商主义 15世纪-17世纪.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2. 重农主义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重农主义者认为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