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再塑生命学案 - 范文中心

5再塑生命学案

12/25

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

3、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4、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5、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2、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海伦·凯勒。看教材第38页注释①,并了解下面的材料: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

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1904年海伦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

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生活的故事》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二)读一读,尽量结合语言环境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搓捻(cuōniǎn) 觅食(mì) 譬如(pì) 小憩(qì) 遨游(áo)

企盼:盼望。 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xǐ):迁移。

觅食(mì):寻找食物。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繁花似锦:无数盛开的花朵像美丽多彩的锦缎。

期期艾艾(ài):形容口吃。 风云突变:比喻局势突然发生重大变化 。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落英缤纷:初开的或落下的花繁多而凌乱。

冥思遐想(xiá):漫无边际的深思想象。

(三)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安妮·莎莉文老师?

课堂活动(1课时)

(一)积累知识 《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听录音,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安妮·莎莉文老师为盲聋哑的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故事。

(2)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步骤:先独立思考和作答,后小组讨论,统一看法)。

①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第一件:莎利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第二件:莎利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

第三件:莎利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 ②通过了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和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利文老师无比的敬爱

和感激

③读了本文,你认为莎利文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答:莎利文老师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

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利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④你认为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答:海伦·凯勒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学生

2、句段品读

(1)第1自然段写到:“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①含蓄地照应了标题;②突出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对“我”一生的重要意义

(2)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

①下面这几句话展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反应?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

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在没有受到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

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不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答: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②“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学习课文第25-39段,回答:

①在第38段,莎莉文老师通过云和雨等形象的类比、比喻来揭示“爱”的含义,其中,“云”

和“雨”分别比喻什么?

②“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

灵中间。”这句中的“道理”和“无形的线条”分别指什么?

答:“道理”指“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的那种美好情感,即“爱”。“无形的线条”

指人的美好情感。

3、探究质疑

(1)朗读课文第9-12自然段,分析: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答:指莎莉文老师“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答:“云”比喻“爱”,“雨水”比喻爱“带来的甜蜜”

快乐和自由”?

答:因为在此之前,作者根本不知道世间还有像“水”这样美妙的东西,对水的了解和认识,给她带来了自信,给她快乐,使她在黑暗的世界里也能享受想象的快乐和自由。

(2)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答:“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

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

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利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

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是莎利文老师使作者又回到自然,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

爱”,正如作者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

来说,莎利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因而本文以“再塑生命”为题。

(三)课堂小结

本文是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

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子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

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盲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很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四)应用迁移

海伦最终战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完成了生命的重塑历程,你觉得一个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答:1、毅力: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2、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3、求知

欲: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4、好的老师:莎莉文小姐富有爱心且教学技巧高超。

三、课时练习

【积累运用】

1、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加粗字另作解释:

⑴ 茁壮生长:形容生长旺盛的样子。茁壮,强壮,健壮。

⑵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和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油然,自然而然地。

⑶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⑷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而凌乱。落英,指落花。

⑸ 冥思遐想:深沉地思索。遐,远。

⑹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恍然,忽然。

2、词语专题积累活动:

⑴ “截然不同”表示两者不相同、区别很大的意思。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此类含义的成语?

请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迥然不同 天壤之别 云泥之别 判若云泥 判若两人 迥乎不同

⑵ “花团锦簇”是形容色彩斑斓的意思,你还能写出几个形容色彩丰富的词语吗?

色彩斑斓 五彩缤纷 姹紫嫣红

3、仿照下列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

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爱是 ;

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豆灯光,爱是 。

【能力测试】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

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

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

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

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

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并凑

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试用简洁的语言给所选的文字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答:教“water”一词。

2、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所接触到的是一些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3、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答: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概念。

4、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照应了前文中什么话?请在原文用横线画出来。 答: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

5、画线的句子中的“这”是指什么?是不是指摔洋娃娃这件事呢? 答:指后悔。

6、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

义?

答: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形象地说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相关内容

  • 浅议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意义
    浅议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意义 摘 要:生命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和热爱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 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 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 ...
  • 当前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摘要]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重庆部分高校为样本,从对当前大学生的生命认知现状.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本文主要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数据结果,以当前大学生在生命认知和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 如何开展以"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生命教育
    如何开展以"关爱生命. 健康成长"为核心的生命教育 生命是崇高的,也是美丽的,生命最值得关爱和珍惜,关爱生命, 健康成长, 也是新时期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因此生命教育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日益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生命教 ...
  • 九年级政治人字的意义
    第四课 人字的意义 课标内容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生命的价值,善待生命,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用实际行动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能力 提升对生命价值的认识能力和实现人生 ...
  •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探析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探析 ■罗桂云(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当今社会,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下,生命意识教育出现严重缺失.近年来出现的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件以及近期发生的"李刚门事件".&quo ...
  • 珍惜生命教案
    <珍惜生命>教学设计 泰山区邱家店二中 王汝成 一.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由于独生子女的独尊心态使学生成为这一环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优越的 ...
  • 蝉和贝壳教案
    1 <蝉><贝壳>教案与反思.说课与实录 <蝉><贝壳>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学习先抑后扬及细致入微地描写小物而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2.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 ...
  • 1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脉络和主旨. 2.品味一些语句. 3.认识生命的木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2 课前预习:阅读这两篇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内容和步骤 ...
  • 成长,教育的一种定义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成长,教育的一种定义 李建成 教育定义很多,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定义教育是为了能够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本质,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价值.近年来,我们从未来社会需要.教育发展需 ...
  • 第一课 奇妙的生命世界
    第一课 奇妙的生命世界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丰富多彩的生命的现象,知道"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是地球生命的基本构成部分. 2.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