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 范文中心

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11/07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认识三角形》。《认识三角形》一课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并且还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 相交。通过学习这一课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打下基础。本课主要探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特点,还有如何绘制三角形。第22页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第23页的内容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和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想想做做”的第1 题,可以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第2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3题是让学生利用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初步认识,确定从学校到少年宫的最短路线,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所以学好这一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方面:

1、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法: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画方格纸以及围钉子板等手段,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准备

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作以下准备: 教师准备:选择多媒体课件,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4根长短不一的小棒(长度分别为4厘米、5 厘米、6厘米、10厘米);学生准备:要求学生每人课前准备5根小棒(长短不限)。

(六)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情、教学重难点以及选用的课件、材料等设计以下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并揭示课题

首先,ppt呈现例一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有关的数学图形。由此引出三角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并板书本节课的课题:认识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在场景图中找出三角形,并沿着三角形的边指给同桌看一看,再要求学生继续列举一些生活中见到过的三角形的例子。

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概括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构造一个三角形,可以摆小棒,在钉子板上围,用直尺绘画,用木块堆等等。在让他们展示作品由此总结出三角形的构成,组织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提问有什么相同之处,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指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是三角形的特征。出示一些不是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分辨是否是三角形,说明原因。加强概念。给出三角形定义:三角形是由三个线段围成的图形。强调围,再让学生集体朗读概念。操作让直观图形给学生留下丰富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提升对图形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让学生亲历操作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深刻体验,强化围法,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第三个环节是合作探究,探索规律,得出结论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任选三根围一围,观察能否围成三角形,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然后进行展示与交流,在交流中明确不是所有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能否围成三角形和三根小棒的长度有关。提问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小组合作探究,并提出要求:①请组长将组内的4中情况填写在记录纸上。②小棒的长度不同:红(10cm)、白(6cm)、黄(5cm)、绿(4cm)。③每种情况多次实验,确定是否能围成后再记录。学生操作填写并3汇报操作结果:10厘米、6厘米、5厘米的能围成,还有6厘米、5厘米、4厘米的也能围成,10厘米、5厘米、4厘米不能围成,10厘米、6厘米、4厘米也不能围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类板书。然后提问你觉得小棒的长度怎样变化就可以围成呢?让学生自主验证,集体交流总结得出把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与第三边比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条边长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第四个环节是练习反馈,巩固深化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放手让学生独立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订正错误,教师强调画法,再要求学生说说画出的三角形分别是用几条线段围成的、各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强化三角形的特征。接着是第3题,在图中找最近的路线,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从学校到少年宫的所有路线,接着独立思考从中找到最近的路线,思考原因,要求多名学生发表意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通过练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五节回顾反思,总结延伸

在课结束之前,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及收获,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印象并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七)说板书设计:

3个顶点 3条边 3个角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相关内容

  • 苏教版小学各年级数学教材目录
    苏教版小学各年级数学教材目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目录 一.除法: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二.观察物体 三.认数:认识整千数: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四.千克和克 五.加和减: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减 ...
  •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示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 ...
  • 用七巧板拼图形教案-数学一年级下第一章认识图形(二)人教版
    第一章 认识图形(二) 第3节 用七巧板拼图形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1.2过程与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2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0~82页的例1.例 2.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 ...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 ...
  • 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库
    五年级数学题库 1.1.1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2,这个数有( )个因数 ...
  • 冀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
    冀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总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1.1 几何图形1.2 图形中的点.线.面1.3 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1.4 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1.5 用平面截几何体 第二章 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2.2 数轴2.3 ...
  • 苏教版六年级认识比及相关奥数题
    一.认真思考,正确填写.(每空1分,共21分) 1. 4:5= ( ) =16÷( )=( )÷75=( )(小数) ( ) 31 2. ∶错误!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0.96∶ 240.8的比值是( ). 3. 把一根米的绳子平均分成4 ...
  • 20**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一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图形的平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2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7页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 ...
  •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说课稿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七星一中的数学教师于淑岚.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务<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