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课堂实录与反思人教新课标版 - 范文中心

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课堂实录与反思人教新课标版

01/24

《伤仲永》课堂实录与反思

师: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朗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字音:

师:有拿不准的字音吗?

生:(摇头)。

(出示幻灯二)易读错的字: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师:尽管大家预习得不错,老师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哪些同学愿意区分一下?

生:“即”读jí,“立刻,就”的意思。容易混淆的字是“既然”的“既”。 生:“为”读wéi,是动词“写上”的意思。容易与介词“wèi”混淆。

师:分析得很好,后一个字谁来分析?

生:老师您帮我们分析一下吧。

师:好。“夫”,名词以外读“fú”,这里有指代的意思,指代那些本来就平凡的人。这种用法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还会常常遇到,同学们注意积累。

师:除了字音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停顿节奏。

师:有问题吗?

生:不明白课后例题中“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停顿的原因。 师:谁明白?

生:这样停顿是保持了词语和短语的完整性。

师:解释得好。 生:“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怎么停顿? 师:谁能解决? 生:应该读“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师:很好,这是根据语意的停顿。还有么?

生:最后一段中“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生:我认为应该读“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也是根据语意停顿。 师:好,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师:朗读文章除了注意字音、节奏,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作者的感情。

师:什么感情?

生:哀伤,惋惜。

师:何以见得?

生:从标题和最后一段得知。

师:你能读一下最后一段么?

生:(朗读)

师:读出感情了么?

生:基本上读出了,哀伤、惋惜之情有了,但我认为还应该有一种强烈的语气,因为最后一个句子虽是问句,但却是督促人们学习的,所以语气应该强烈些。

师:分析得好,你能读一遍么?

生:(朗读)(大家掌声)

师:好,我们来归纳一下朗读应该注意的点

(出示幻灯三)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找准停顿

拿准语调 读出语气 师:同学们根据这些点,在下面各自朗读一遍,然后集体颂读。 学生各自朗读、集体颂读。

四、积累实词

师:现在我们分组讨论,目的是解决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字词句等问题,疏通文意,准备复述。如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可以请求帮助。(学生讨论)

生:“贤于材人远矣”中的“贤”和“如此其贤”中的“贤”一样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能解答呢?

生:这两个“贤”不一样。前一个“贤”是胜过、超过的意思,后一个“贤”是聪明、聪慧的意思。

师:我知道前一个“贤”课下有注释,后一个“贤”的意思你从哪儿得知的呢? 生:前几天预习时我查辞典了。

师:好习惯。看来好习惯带来好效果,希望同学们都有这种学习的习惯。

师:一个“贤”字,本来的词性是──

生:形容词。

师:在“贤于材人远矣”中变为──

生:动词。

师:这种词性的改变在文言文中很普遍,我们分析这个词的时候,要根据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再来确定这个词的意义。这篇文章中还有这类的词吗?请找出来。

生:“父异焉”的“异”;“邑人奇之”的“奇”。

生:“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父利其然也”的“利”。

师:很好。如果词性的变化掌握了,那就更便于我们理解课文,更便于我们准确的翻译课文了。课下注意积累这样的词语。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或以钱币乞之”的“或”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他?

生:这个“或”是“有的人”的意思。

师:你的解释是对的,但为什么不是“或者”的意思?

生:在文言文里没有这个意思。

师:真的吗?那同学们以后可要关注这个词了,看它还有没有其它的意思。还有问题吗? 生:“卒之为众人”的“卒”怎么解释?

师:谁来解答?

生:是不是和“卒章显志”中的“卒”用法一样?

师:一样吗?

生:“卒章显志”中的“卒”是完毕、结束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成了﹍﹍(同学笑) 生:这里应该是“最终、终于”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 师:这样就解释通了。其实,刚才同学们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学习文言文中应该注意的一词多义的现象。遇到这类词语,要注意将词放在句中多比较、多分析。

师:还有问题么?

生:(摇头)

师:那现在我们可以对分析实词的方法进行如下归纳:

(出示幻灯四)实词分析注意:词性改变看语境

一词多义要比较

【教学反思】

1、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他们已经能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能够动手制作幻灯片,图文并茂,知识点醒目;能够抓住重点内容提问,有的同学甚至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2、一般情况下,人们容易把后天教育这个概念混淆为主观努力这个概念,这样就曲解了作者写文章的意图,曲解了作者想强调后天教育对成才重要的意图。所以我在教学中也引导同学对最后一段做了重点分析,应该实现了理解作者意图这样一个目标。

3、本课实现了“自主、合作与探究”这种学习方式。课前预习做得较好,查阅资料较为丰富,在选用材料、运用材料的过程,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也注意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习这篇文章除了明白文言故事外,关键还要从故事中悟出道理。所以是时机地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4、在探究这个环节中,应该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又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按教材亦步亦趋就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他们思维的拓展空间,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尽量地放手让他们敞开心扉,然后再与之进行心灵对话。如学生提到当年的神童宁铂、干政、谢彦波、王思涵等人的问题。显然同学们的动机是好的,是向上的,所以探讨这个话题只能让同学们更提高认识,更清醒自己的自主权利和更珍惜自己的自主机会,也因此更显示了这篇教材的现实意义。


相关内容

  • 二年级音乐下册劳动最光荣2教学反思人教新课标版
    劳动最光荣 我的教学三维目标里,其中就确定了通过学习歌曲,要表达对父母的爱,忘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设计有创新.在新授过程中,我告诉学生,这个"小风车"不是拿着玩的,而是要表达一种情感,通过它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从 ...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旺小 王晓慧 <地球爷爷的手>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的第31课,本文以小学生们喜欢的童话的形式出现,通过成熟的桃子自动落地的事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自象和科学知识.下面分享一 ...
  •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教师中心>>人教网研>>&q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安红强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拟上 ...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回顾与拓展
    五年级语文 单元名称: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型:精读课 主备人:王晓霞 审核人:杨素瑞 时间:2013.3.11 回顾·拓展三 教材简析: 本次交流平台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还要引导学生交流对剧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恐龙的灭绝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恐龙的灭绝说课稿 时间: 2009年08月20日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4383人正在讨论相关问题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第四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中列举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详略兼有 ...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马的世界]教案
    七年级语文<<与马共舞>>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地从不同渠道获得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归纳综合的能力:了解有关"马"的文化知识,进而认识到中国历史积淀的博大精深 ...
  • 爱迪生救妈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篇文章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反思 <爱迪生救妈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篇文章.课文主要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在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 ...
  •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5篇)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5篇) 集体备课心得体会(5篇) ------采众家之长,促资源共享 樱桃园中心小学 王艳丽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 学质量.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 ...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课堂实录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