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组社会工作方法 - 范文中心

试论小组社会工作方法

03/14

试论小组社会工作方法

在帮助贫困大学生中的运用

【摘要】

贫困大学生问题已成为现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的贫困,在生活、健康、学习、思想和心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国家、社会、高校都针对贫困大学生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措施仍存在不足之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是一个新的思路,有其特有的优势,可以通过组建治疗、发展、互动和其他类型的小组,来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但由于小组工作发展的不充分,在解决的过程中在也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改正完善。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小组工作 援助 问题 解决

【正文】

一、贫困大学生的现状

(一)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城市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南方各省与北方地区经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贫困生的界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国教育部、财政部在1993年发布的《关于对高等学校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通知》中指出,高校贫困生是指在国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这里所说的“教育费用”主要是指学杂费(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生活费(伙食费、衣服更新费等)。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贫困大学生理解为负担不了大学期间各项费用,难以达到最低生活标准的学生。通常,各个高校以大学生家庭人均收入情况来界定贫困大学生。

(二)贫困大学生的特点

1、人数众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但与此同时,也使得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在高校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仅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为例,截止到2011年,共有注册普通全日制高校本科生1071名,其中贫困大学生169名,占学生总人数的15.78%。这仅是全国一所高校中一个学院的贫困大学生人数,而且还是一个东部沿海较发达城市的一所高校。由此可鉴,全国高校贫困大学生人数之众。

2、来源多样。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来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非单一的来自某一地区。具体来看,贫困大学生一部分是来自农村地区。这类贫困大学生普遍为“先天性”贫困,即家庭经济一直比较困难,生活水平长期偏低。另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主要来自城市突遭变故的家庭。如父母下岗家庭、单亲家庭、父母离世家庭、遭遇重大灾害家庭、家庭成员

患有重大疾病家庭等。这类贫困大学生多为“后天性”贫困,即因家庭遭遇变故而突然导致的经济困难。此外,还有一小部分贫困大学生来自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这些大学生多数是弃婴、孤儿。

(三)贫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1、生活上的问题。生活上的拮据是困扰贫困大学生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作为一个贫困大学生,每年家庭可以提供的资金有限。而这一部分有限的资金,通常都是用来缴清学校的各项费用,以保证可以继续学习的。这样,生活所必须的费用就无法得到保障。很多贫困大学生便开始了节衣缩食的生活。每天吃最便宜的饭菜,有的每顿就只吃馒头,甚至有的同学只要白米饭,配着食堂免费的汤,就算一餐。他们中很多人,一年甚至几年,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子,更不要说那些动辄几百上千的MP3、手机、相机、电脑等数码产品。他们生活水平处在学校的最低层,是很多普通同学难以想象的。

2、健康上的问题。生活上的困难,必然会对那些贫困大学生的的健康产生影响。大学期间,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仍然处于一个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充足的营养。而大学每天学习各种知识的,耗费大量的脑细胞,也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经济上的困难、生活上的拮据,每天馒头、白米饭、或者最廉价的蔬菜,很难满足一个正常学生对营养的需求。长期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使得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存在营养不良、免疫力差、身体素质偏低的问题。

3、学习上的问题。学习是所有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目的。但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各种问题的困扰,让他们难以很好的学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当一部分贫困大学生来自农村地区,长期的经济贫困使得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不如城市学生全面,因而导致其本身基础偏差,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而且,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以往高中初中“填鸭式”的教学,大学知识的来源是多元化,需要自己从各方面吸收。贫困大学生接触这些的机会相对较少,靠自己学习掌握的知识有限。

(2)贫困大学生的家庭无法为其提供学习生活的保障,他们必须为了生活而奔波。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做兼职来赚取学费、生活费成了绝大多数贫困大学生的选择。打工不仅占用了课后学习的时间,甚至有贫困大学生耽误课堂学习的时间去做兼职,这样忙于赚钱、疏于学业,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

(3)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原因而导致的营养不良、免疫力差,也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大脑,也是很难应对大学里的学习任务的。

4、思想上的问题。作为贫困大学生,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往往不同于一般学生,很容易在思想上出现偏差。主要有两点:

(1)未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各种思想的冲击下,贫困大学生因为处在社会最底层,生活在非正常环境中,更容易受到“非正统”的思想的影响,产生一些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会抱怨社会不公、埋怨家庭不好,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思想。尤其近几年,社会上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高调炫耀的行为,更是进一步刺激了贫困大学生,造成其“三观”的扭曲。

(2)道德意识缺失,法律意识淡薄。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部分贫困大学生被物质的享受冲昏了头脑。明明知道自身的条件不允许其过分沉迷物质,但仍盲目攀比,追求物质。而在难以满足自身物质追求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投机取巧,想尽办法来实现虚荣心的

满足,甚至为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5、心理上的问题。心理问题是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尤为突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自卑是自我认识出现偏差的一种表现,是贫困大学生最常出现的一个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贫困的环境中,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出现自我轻视与自我否定,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贫困大学生因为物质生活的匮乏,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的贫困大学生因为自身能力的欠缺,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甚至是一些成绩优异的贫困大学生,也会因为自身的贫困而自卑。

(2)敏感。极度的自卑也让贫困大学生心理变得敏感多疑。也许其他同学一个普通的眼神、一句随便的话、一个平常的行为,在他们看来都有可能是对他们的一种轻视、嘲笑。即使是他人善意的关心与帮助,也会让他们产生对方是在同情、施舍自己的想法。

(3)孤僻封闭。通常,贫困大学生内心都希望自己可以像普通同学一样融入集体,参加集体活动。但是自卑的心理使得贫困大学生缺少了与人交往的勇气,不敢主动亲近同学。而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也让很多贫困大学生在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障碍。此外,经济原因也使得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参与集体活动,从而失去融入集体的机会。久而久之,贫困大学生就会给人留下孤僻、不合群的印象。而其自身也会开始排斥他人、集体,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

(4)嫉妒。贫困大学生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往往会觉得自己比不上其他同学。但与此同时,他们又会病态的嫉妒同学比自己优秀的地方。嫉妒同学拥有稳定的生活保障、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是嫉妒同学有个好父母、好家庭。这样不正常的嫉妒其他同学,会严重扭曲贫困大学生的心理。

(5)抑郁。贫困大学生承受着生活上的困窘、学习上的压力、精神上的负担。又因为自卑、敏感、孤僻封闭的心理状态,使他们的人际交往困难重重。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种种消极情绪无法向他人倾诉,得不到有效的宣泄,只能压抑在心中。再加上贫困大学生对自己不自信、对未来不确定、对社会不信任,因而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贫困大学生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容易出现心理抑郁、情绪消沉的现象。

二、现有的贫困大学生援助方法

(一)现有的援助方法

随着贫困大学生人数的增加,贫困大学生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今,贫困大学生已得到国家、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关注。为了使贫困大学生可以顺利的进入大学学习和完成学业,社会各界进行了多种尝试,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现有的的贫困大学生援助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奖、助、贷、减”援助。这类援助方法主要是从经济上直接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援助。

(1)奖学金。奖学金主要是针对品学兼优或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进行的奖励。奖学金主要由国家或各地方政府设立,包括: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除此之外,各高校还设有社会各界捐助的奖学金。以苏州大学为例,针对全日制本科生,除设有人民综合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奖学金外,还设有朱敬文奖学金、唐仲英德育奖学金、奇瑞21世纪东方之子奖学金等24项社会人士及企事业单位捐赠的奖学金。

(2)助学金。助学金主要是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的资助,通过无偿援助的形式帮助贫困

大学生缓解经济上的困难,主要有人民助学奖学金。

(3)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是一种有偿性的援助贫困大学生的方法。在贫困大学生无力承担大学期间各项费用时,通过贷款的方式来缓解其经济困难,待贫困大学生经济宽裕或毕业工作后还清贷款。助学贷款主要包括学生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三类。

(4)学费减免。学费减免也是援助贫困大学生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根据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部分或全部减免其学费,以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

2、“绿色通道”制度。“绿色通道”主要是针对刚考进大学的贫困大学生设置的、以保证其能顺利入学的制度。凡是被大学录取的、有经济困难的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援助。

3、“勤工俭学”服务。勤工俭学是各高校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工作岗位,让其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报酬以解决自身经济困难的方法。这不仅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了一定的经济问题,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主要有助教、助研、助管等岗位,以及实验室、校办产业、后勤服务和各项公益劳动岗位。现在,有些高校已积极拓展校外勤工俭学岗位,更大程度的帮助贫困大学生。以苏州大学为例,学校设有勤工俭学处,在校内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公共教室管理员、校内书报亭负责人等勤工俭学岗位。

4、情感关怀与思想教育。各高校除了在经济上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援助外,也在情感、思想上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关怀和教育。老师主动关心贫困大学生,了解其生活学习情况;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与调节;举办交流座谈会,让贫困大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交流;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等。

(二)现有援助方法的不足

虽然现有的一些贫困大学生援助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这些援助方法本质上还是外界的一种不稳定的支持,不能从根本上有效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

1、奖助学金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各高校的经济奖励主要以奖学金为主,针对的是极少部分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但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因为经济的贫困,他们会为很多琐事操心,用于学习的精力有限,因而往往达不到品学兼优的要求,无法获得奖学金。而专门为贫困大学生设立的助学金,相较于奖学金,助学金无论从种类还是金额方面,都不如奖学金,能够获得帮助的贫困大学生数量十分有限。

2、心理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心理问题是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很多高校都看到了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并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但多数情况下,这些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举措并未发挥相应的作用。很多贫困大学生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愿意或者羞于进行心理咨询辅导,以至于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心理辅导老师无人问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依旧严峻。

3、思想教育流于形式。贫困大学生因为其特殊性,容易在思想上出现偏差。虽然现在高校都积极开展对贫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以及道德意识与法制观念的培养,但这些思想教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作用。各种各样的讲座、

交流会、报告会层出不穷,但能有效果的却少之又少。贫困大学生思想上的偏差未能及时得到改变。

4、偏重“输血式”的经济帮助,忽略“造血式”的能力提升。现有的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援助方法多以直接的经济帮助为主。这种“输血式”的资助虽然能在短期内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但这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帮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使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依赖。真正能够提高贫困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使其可以自力更生、独立的应对自身贫困问题的“造血式”援助方法往往被忽略。

三、小组工作在帮助贫困大学生中的运用

(一)小组工作的概述

小组工作,又称团体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是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经由小组工作员的协助,通过有目的小组互动过程和小组经验分享,改善个人、小组和社区间的关系,并使他们达到功能增强的目的,进而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小组工作的实践价值观:人类的尊严与价值;人类的进步、自由、平等和正义;人类的相互责任和支持;尊重个人的生命;合作的价值;集体主义;个人进取心;民主与参与;个别化与个人自决;接纳与保密;以人为本;资源的动员和科学、合理与有效的利用;个人、小组的成长与发展;维护人权、增权与发展;女性主义的观点;促进社会变革;个人与社会的相互责任、义务与权利。

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个别化原则;接纳原则;保密原则;知情原则;互助互惠的合作原则;增强权能原则;民主参与原则;目标明确化原则;计划与弹性原则;组织原则;激励原则;控制原则;评估原则;资源动员和利用原则;机会提供原则;专业关系建立原则;小组工作员要热情、人本和有规则地运用自己。

小组工作在帮助贫困大学生的具体运用中要符合小组工作的实践价值观,遵守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二)小组工作在帮助贫困大学生中的优势

在现有贫困大学生帮助方法存在较大问题及缺陷的情况下,小组工作在帮助贫困大学生中具有其特有的优势:

1、贫困大学生需要的是能从根本上帮助其应对贫困问题的方法,小组工作方法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一种工作方法,并非单纯的通过外界的帮助暂时性的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小组工作是在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的组织协调下,成立相应的小组,提升小组成员自身能力的一种助人自助的工作方法,是对贫困大学生的一种内在的支持。通过小组工作的运用,贫困大学生可以独立应对经济贫困带来的各种问题,摆脱对外界帮助的依赖。

2、贫困大学生需要的是符合其具体情况和特殊实际的帮助方法,并非简划一的经济资助。小组工作正是根据不同贫困大学生的不同实际和不同需求,建立不同类型的小组,以解决贫困大学生不同问题的工作方法。对贫困大学生的帮助准确细微,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各种问题。

3、贫困大学生需要的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帮助方法。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容易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感,情感关怀又易产生距离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小组工作则是在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与贫困大学生或者贫困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或互动中,提高贫困大学生相应的能力。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贫困大学生只是扮演角色不同,彼此地位平等,相互尊重,更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接受。

(三)小组工作在帮助贫困大学生中的具体运用

1、组建治疗型小组

治疗型小组是通过小组经验来消除小组成员的社会心理和行为问题,帮助成员达到更佳的社会适应功能的一种小组工作方法。治疗型小组主要用于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针对贫困大学生自信心缺乏的现状,治疗型小组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建立自信,纠正其对自身认识的偏差,改变其过于低估自己的现象,让其正确认识自己。不但要使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还要使其正确认识自我价值。

(2)针对贫困大学生抑郁封闭的心理,治疗型小组通过小组成员内部的沟通交流,帮助贫困大学生缓解心中的压力,摆脱自我封闭的心理,改善抑郁的状态,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方法,治疗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3)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承受力弱、不会自我调试的问题,治疗型小组可以适当的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挫折教育与训练,指导贫困大学生正确应对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与挫折,磨练其意志品质,避免其在遭受打击时一蹶不振。

在治疗型小组中,社会工作者以专家的身份出现,通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行为理论、学习理论和社会角色理论,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研究、诊断与治疗。在小组成员认定方面,小组成员通常有比较严重的情绪问题、人格问题、行为偏差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是等待诊断、分析和治疗的被动者。

2、组建发展型小组

发展型小组是通过小组鼓励成员参与和表达自己,找出大家的共同兴趣和目标,让小组成员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扮演好个人的社会角色,发展个人的社会功能,并实现小组目标的一种小组工作方法。发展型小组可以用于挖掘贫困大学生的潜能,提升贫困大学生个人能力。

贫困大学生在很多方面存在力能不足,例如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就业方面等,但这种不足不是无法改变的,更多的是贫困大学生具有潜能,可以做得更好,只是这样的能力尚未被发掘。

(1)针对贫困大学生不能完全认识到自身能力的情况,发展型小组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经验交流与分享,帮助贫困大学生可以发现自己一些被隐藏、被忽视的能力。

(2)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仅仅是发现自身的潜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潜能发挥作用。发展型小组可以利用一些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让贫困大学生在发掘能力之后学会运用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在发展型小组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是一个影响者、支持者和使能者,其身份与贫困大学生相同,不享有特权,仅以经验和知识平等的与贫困大学生沟通。这种平等的沟通,更能减轻贫困大学生心中顾虑,让其依照本能的表达自己。在沟通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社会学理论、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等,有意识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引导,帮助贫困大学生发展个人功能。

3、组建互动型小组

互动型小组是通过建立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网络与系统,帮助和支持成员掌握沟通的知识和技能,协助成员与其关系上产生问题的系统接触和真诚的沟通谈判,提高沟通能力,学会适应,学会相互的承担与责任,达致成长的一种小组工作方法。互动型小组的主要是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人际交往的困难,加强贫困大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

(1)贫困大学生因为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会觉得自己异于他人,不愿意与人交流,或者在与他人交流上力不从心,存在沟通交流的障碍,缺少正常的人际关系。互动型小组则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与自己的“同类”进行交流,要比与“异类”容易的多,在交流过程中,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然会得到锻炼和提升,有助于其与其他同学的交往。

(2)互动型小组还注重小组成员的相互支持和帮助。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及相互支持,来克服一些困难,以提高贫困大学生自己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实现贫困大学生的“自助”。

在互动型小组中,小组成员要具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能够将自己的需求与小组整体任务的社会需求发生关联,社会工作者主要是一个中介者和使能者的角色,要具备系统理论、场域理论、人际沟通理论等理论知识,以便帮助小组成员。

4、组建其他类型的小组

除了以上三种类型的小组外,还有一些简单的小组可以运用到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中去。

(1)组建拓展小组。通过小组工作的拓展活动,训练贫困大学生的意志品德、行为、纪律规范等,提升贫困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和各种能力。

(2)组建志愿服务小组。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在过程中实现其自我价值和提升能力。

(3)组建意识提升小组。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的增权,提供他们对自己和社会的意识。

(四)小组工作在帮助贫困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来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意识。现阶段,我国对贫困大学生的帮助仍多集中在单一的经济自助和简单的情感关怀上,并没有树立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来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意识。这主要是因为很多高校对小组工作方法不了解,没有认识小组工作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不知道如何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去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对小组工作方法认识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组工作方法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方面的实际运用。

2、缺少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来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理论及经验。由于我国社会工作起步晚、发展慢,相对应的一些社会工作方面的理论经验也较少。作为社会工作中一种的小组工作,大多数理论经验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虽然贫困大学生问题上,我国与外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毕竟各国的实际不同,外国的一些理论经验不能完全适应中国贫困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缺少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小组工作在运用到帮助贫困大学生方面就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3、缺乏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来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充分也导致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缺乏。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帮助贫困大学生,需要掌握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一系列理论知识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在高校,

很少有这样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处理贫困大学生问题的,多为学校的行政老师、心理辅导员或学生干部。这些人员对小组工作不了解,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就无法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稀缺,同样制约着小组工作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方面的运用。

(五)小组工作在帮助贫困大学生中存在问题的解决

1、重视发展社会工作,加强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培养。在社会工作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我国要在各高校普遍开始社会工作的专业课程,培养专门的、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社会工作人才,使小组工作的开展具有足够的人才支持。各高校应设有专门的小组工作的岗位,方便小组工作者及时开展贫困大学生的帮助工作。

2、积极推进小组工作的运用,充实理论,积累经验。可以在各高校开展小组工作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方面的试点运用和研究,充实小组工作的理论,积累不同高校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帮助贫困大学生的各种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小组工作的具体方法,为今后在贫困大学生帮助方面全面推广小组工作方法打下基础。

3、大力宣传小组工作方法,树立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帮助贫困大学生的意识。各高校要关注小组工作方法,知道其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逐步树立起用小组工作方法帮助贫困大学生的观念意识。

文献综述

随着贫困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也日益增多,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贫困大学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1、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对于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多数学者关注的是贫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学者周跃军和孙欣认为,贫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学习上欲望强烈,但存在一定的障碍;二是生活上往往生活水平较低,生活拮据;三是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有抑郁、自卑、偏执、焦虑等问题。学者黄静晗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略有不同。她认为,贫困大学生一是因为营养不良而造成健康上的问题;二是因为经济困难而影响学习,造成沉重的学习压力;三是存在自卑、孤僻、抑郁的心理异常问题。学者张良则重点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贫困大学生受家庭经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存在自我封闭,不与人交往、自卑、敏感、依赖的不良心理。

2、现有贫困大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贫困大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学者魏浩、宋江照、程海燕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多元化助学体系;二是各高校普遍设立勤工助学劳动岗位;三是社会救助方式的逐渐形成。虽然已有了这些贫困大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但这些方法却存在一些问题,学者潘四群认为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存在贫困生认定缺乏合理机制、国家助学贷款机制不够完善、社会参与资助力量薄弱、偏重“输血”形式,忽略“造血”功能的缺陷。

3、小组工作方法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对于利用小组工作方法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方面,涉及的学者较少。学者吴静建议:一是组建功能性团体,治疗小组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二是组建任务团体,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特殊问题;三是组建成长性团体,使贫困大学生感受到“同类”的支持,在相互帮助中成长。学者赵德雷也在小组工作方法运用到贫困大学生问题解决上有所研究,他认为可以:一是组建发展小组,挖掘贫困大学生的潜能;

二是组建任务性自助小组,通过贫困大学生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解决其共同问题;三是组建治疗小组,治疗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其重新适应社会;四是开展发展咨询服务,以便贫困大学生及时了解一些有关其的政策规定。

有关贫困大学生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但这些研究文献对贫困大学生的分析多数不够全面,对贫困大学生问题的解决,往往是分析现有的方法,找出现有方法的一些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改,缺少创新的思路。而由于小组工作在我国不够普及,运用小组工作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文献相对较少,且内容有所欠缺,需要补充完善。


相关内容

  • 青少年社会工作
    单项选择题 1.根据有关学者对青少年的分类,具有爱游荡.吸毒.性滥交.惹是生非等行为的青少年属于( ). A .偏激青年 B .叛逆青年 C .另类青年 D .问题青年 2.孔某自幼脑瘫造成残疾,走路略有不便,受到周围不少人的嘲笑.作为社会 ...
  • 如何做好产品质量的管理
    如何做好产品质量的管理? 一.品质控制的演变 1. 操作者控制阶段:产品质量的优劣由操作者一个人负责控制. 2. 班组长控制阶段:由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产品质量控制. 3. 检验员控制阶段: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 4. ...
  •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交通安全伴我行 第一课:安全乘坐校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校车的相关规定和乘坐校车的注意事项. 2.了解有关交通标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有关乘坐校车的常识. 2.调查学校周边交通安全标志,切实做好安全乘 ...
  • 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管理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认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策划的安排,是否符合体系的要求,是否符合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和保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 28个团建游戏
    团队建设 45.团队的使命和远景 团队建设 游戏类型:团队建设 参加人数:不限,视情况分成3-6人的小组 游戏时间:30分钟 场地要求:会议室 所需材料:任意一些物品,如饼干.通心粉.硬币.巧克力.颜色笔.简报纸. 旧杂志.气球.甚至草.树 ...
  •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优化方案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优化方案 五(1)班章海乐 高效课堂的实施,学习小组的创建是核心,和谐的班级管理是后盾,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的保证和催化剂.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 ...
  • 团队工作方式的优缺点
    团队工作方式的优缺点 1.团队工作疗式兴起的最重要的外部原因之一是市场变化 市场的变化要求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的速度必须快,时间成为竞争取胜的主要素.而团队工作方式由于是面向最终产品.顾客.结果和全过程,因此协调沟通容易.信息传递和决策速度 ...
  • 食堂食物中毒应急预案[1]
    目 录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 2 1 编制依据及目的 ........... ...
  • 老师你辛苦了
    课题:老师,您辛苦了 2013.8.26-2013.9.20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了解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从而让学生理解和尊重老师,学会体谅和关心老师,进而引导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建立起民主和平等的意识. 2.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