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 范文中心

浅析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10/09

浅析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摘 要:李白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他的山水诗却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窠臼,充满着充满着雄奇壮美的色彩和磅礴的气势,想象丰富,具有强烈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达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巅峰,使其诗歌具有“惊风雨“,“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白 山水诗 风格 独特 浪漫 个性化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有“谪仙”、“诗仙”之称,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李白是个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千余首诗歌,绝大部分表现了他对封建贵族的轻蔑,对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其中山水诗的数量,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些诗篇的创作时间横跨李白一生的大半岁月,他依着自己的个性、带着浓厚的主观情感去抒写祖国的壮丽山川景物,将游仙、山水和现实联系起来,努力展现自已炽热的内心情感。我们可以从他的山水诗中感受到他那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宏伟的气魄、磅礴的气势、飘逸的仙气。本文试对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作粗浅的探讨。

一、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李白终其一生,几乎走遍了天下名山,他不慕儒家圣人,志在求仙,迹同隐游,在他创作的大量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篇中,涌现出了许多山水佳作,把山水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一个新境界。

(一)李白山水诗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山水诗继承并发展了庄子、屈原所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是盛唐精神和诗歌主流的伟大代表。充溢李白山水诗的浪漫主义基调,是诗人的个性、豪气的必然反映。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如实地、具体地描写生活,而是将现实生活的感受和酝酿于胸中的诗情,幻代出奇丽非凡、惊心动魄的诗意境界。清代评论家赵翼评李白的诗是“神识超迈”、“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1”,这可以说是对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作的较为妥贴的评价。

1、具有超凡的想象力

李白山水诗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丰富的想象力,抒发喷薄而出的激情。当现实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为了承载其驰骋不羁的想象,他就种种奇丽惊人的想象,创造一个虚拟的现象世界,从而形成了浪漫主义色彩,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如最能体现诗人超凡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风格的《梦游天姥吟留别》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变幻莫测的神笔,以神奇的想象描绘出了天姥山奇异险怪的景物, 本来是险峻的路,但诗人却

毫不费力,他“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如同飞升一样到了山巅。而且还描写了众仙降临的场面。全诗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更具有一种奇瑰变幻、悄恍迷离的色彩和氛围。正如《唐宋诗醇》3所说:“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2、与众不同的夸张

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在山水诗中运用了与众不同的夸张,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这样更突出了自然景物的美及美的特征,又使诗篇闪耀着浪漫主义的艺术光辉。比如《蜀道难》4:“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诗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其殆天授,非人力也。”5这一切,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出

3、强烈的自我表现主观色彩

李白不仅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蔑视世间的一切;他那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时不可磨灭地留下了浓厚的自我表现色彩。如《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却顾失丹壑,仰视临青天。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诗中或写登高远眺,或写飞步山行,或写极顶感受,或写遐想远思,无不贯穿了“李白游巫山”的鲜明标识,无不在纪游的同时强烈地抒发内心的主观感受,无不在展现巫山雄奇高峻气象之时体现了自己的胸襟、人格与个性。政治上失意了,他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诗中毫不掩饰悲切之情。使我们看到一个落寞郁闷的诗人形象。当他对现实不满时,就异想天开地“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登太白峰》),表现了自己意欲远离世俗尘嚣的愿望和美好憧憬。当他遇赦返回时,“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抒发了诗人历尽艰难后重履康庄的快乐和”归心似箭“的心情。他还常常自命不凡,喜欢自我表现,情感

表达率真,丝毫不加掩饰。他倾诉“人生在世不称意”,想“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时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时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

(二)李白山水诗充满雄奇壮美的色彩和磅礴的气势

诗仙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 在他的一些描写山水的诗中,山水虽也有幽静秀美的一面,但并非主流。他思想奇异浪漫,个性自由奔放,所以,他笔下的山水形象常具有飘逸飞动之势,主要表现阳刚之美,或者说崇高之美,特别善于描写雄、壮、险、奇、旷之美景。高大挺拔,峥嵘崔嵬的大山,天外飘来的黄河,飞瀑巨浪,长风万里,意象无不阔大、飘逸、充满动感,李白的山水诗就是以气势取胜,充分地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生活的厌弃,让人感到有一种冲决束缚、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热情。如他笔下的《望庐山瀑布》6:“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瀑布,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气势磅礴,新奇无比的山水画卷。“银河落九天”的奇喻,极写瀑布之高,“飞流”、“直下”、“落九天”刻画出瀑布的动态美。苏轼以“古来惟有谪仙词”的美誉来高度称赞此诗为瀑布诗之冠。在这些充满活力的山水诗中,似乎可以看出李白那豪迈放浪、遗世独立的个性,流露于他的笔端,便有了那样气魄宏大,无拘无束的诗作。在《公无渡河》中写道: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挥笔,比喻新奇,壮拔天成。“咆哮”更显黄河的动态之美,黄河之水能冲决昆仑,触动山岳,咆哮万里,滔天响雷,可见其形象之壮观,声势之浩大。李白的思想是狂放不羁,跨度极大的,他所取材的歌咏对象也有的很多是雄大壮阔的,有的在壮美之中又包含着奇、险、旷,自然山水的各种美的形象不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存在的,如巴山蜀水的壮美和雄奇险峻的《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诗中一咏三叹,把蜀道之险、奇、雄、壮,表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美。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写的天姥山,自然山水的“壮”表现为大与力的结合,不仅形体巨大,而且力量强大,使人惊讶、敬畏。既有奥,也有旷,更有雄和壮。这些对山水雄丽奇险的描写,让人读罢,感受到一种气魄宏大,雄大壮阔的境界,也感受到诗人豪放自由,热情乐观的气质。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那蔑视权贵、狂傲不羁的性格才得到表现,淀积于胸中的政治理想遭到挫折的幽愤才得以宣泄。李白山水诗,可以说是用自己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

(三)李白山水诗弥漫着飘逸、超脱的仙心。

李白青少年时期生活在道教盛行的巴蜀之地,巴蜀的雄奇秀丽的自然山水孕育了他的

浪漫气质与豪放胸怀,他的浪漫气质和神仙道教一拍即合,以道和德为教义的核心,以神仙思想为其中心思想的道家思想,在李白山水诗中化为飘逸超脱、清幽旷远、任真自然的艺术境界,塑造出“嫡仙人”的自我形象。他创作了不少描写山川景色的诗作。将自然山水之灵与诗人山水之魂融合为一,这也是李白山水诗的独到之处,利用神游的方式,既写眼前的山水,也写心中的山水,最后意出尘世间之外,达到心目中的神仙世界的山水。如《寻雍尊师隐居》7写道: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眼。语来江色暮,独自入寒烟。” 陡峭的山峰之中,是隐居的好地方,在这里可以忘记尘世间的一切,生活得逍遥自在。李白在途中与白云为伴,置身云雾中,似乎飘浮于山林中,脱离了尘世,“云”、“烟”烘托出一种仙境般的气氛。在这仙境中,李白逍遥飘逸,飘飘乎而来,又飘飘乎而去,表现出李白逍遥飘逸的气质。入仕的坎坷与挫折,使李白感受到了生命的大起大落,感受到了时代的压抑与黑暗,感受到了官场的小人专权。李白洗涤了心灵的污垢,投身于山林之中,这时,自然山水的灵秀便流淌于他多彩的笔下。如《山中问答》8: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 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碧山”是李白向往的,因为在那里,李白获得的是一种闲适、逍遥。 “桃花”、“流水”富有生机活力,这是不同于喧嚣人世间的一种美。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中,李白脱去了名利的光环,洗去了身心的污垢,超脱于世俗功利之外。在这首诗里,使人领悟到李白的思想基础和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诗人通过驰骋想象,打破时空阻隔,现实世界中受束缚的诗人在梦想中自由飞向理想的仙境,客观的大自然山水在梦幻中变成了神仙世界,道教境界中的洞天福地再次出现,诗人以瑰丽之仙境来创造他的山水世界,山水诗中弥漫着一股仙心。除了以上例举的这些诗外,《游太山六首》、《登太白峰》等诗都表现了李白对神仙仙境的追求。求仙学道伴随了他的一生,使他的诗歌具有神仙一样飘逸潇洒的气质和豪放超脱的思想境界,宏大壮阔的气势和生气充溢的活力,这些构成了李白山水诗歌的独特魅力。

(四)李白山水诗拥有自然天成的诗性语言

李白山水诗自然天成,而且豪放有力,不雕琢押韵,飘扬飞洒、超尘脱俗。李白山水诗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这主要得力于诗人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所致,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炼、优美,含义深长。诗人李白的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9,就恰到好处的形容了他自己的语言风格。如《宣城见杜鹃花》10:“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这首诗深的民歌韵味,诗中运用了民间口语,既生动又亲切,显示了李白那特有的口语化又不失经过经心提炼的文学语言。后两句又用“一”“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此诗音节之美妙自然,犹如天籁。诗人强烈的思乡情,也只有通过这种婉转缠绵的音节才能表达的出来。再如《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全诗没用一个典故,没用一个生僻的词汇,读起来明明白白,和谐流畅,但从诗人作品的字里行间,表现了大自然雄健奔放的气势,塑造出瀑布的壮美艺术形象。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李白山水诗多用句式长短不齐的歌行体、不拘格律的古体、乐府体等,开阔纵横,变换超乎。诗人吸收了《诗经》、《楚辞》等语言形式的特点,熔铸贯通,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常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有时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用韵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些诗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气,一气呵成,呈现纵逸天成之美。如李白的《蜀道难》这首诗在体裁上是属于七言歌行。这首诗的前面两句分用长句,语言非常奔放畅达;后一部分写剑阁和属地环境险恶,有时用不少四言句,显得简劲有力,长句短句的变化,而且一连三换的韵脚,使诗的语言自由活泼,句式丰富多彩 。所以殷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二、李白山水诗风格特点的成因

1、受到时代和社会经历的影响

李白在诗歌上取得巨大成就是与诗人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经历分不开的。李白身处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关怀社会现实,有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之心,诗人对生活充满了理想,充满了信心,开始游历生活,并多次希求荐用,但是却处处碰壁。在其出仕失败之后,不甘屈居与人的李白蒙受绝大的羞辱而生成绝大的失落感,始终找不到出路,而又始终不甘“远身金殿”,便始终靠山水与幻想以自我麻痹,走向千古失意文人相同的放浪山水以自疗创伤的一路,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体验了多种生活,交际相当广泛,凡是名山名水进入他的视野也就融进他的诗魂,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可以说时代是李白唱出如此动听的山水赞歌的一个重要原因。

2、受到道家的影响

李白的少年时代是在蜀中度过的。当时的蜀中是一个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因此,儒、道都对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对中国历史上各种传统思想都有过接触,但对他影响最大的是道家的思想,在他的仕途生涯中多次举行了入道仪式。道家主张清净无为、追求长生不老,追求现实享受,御风而行,翱翔宇宙之间,李白是这种精神的代表之一。他高咏着:“五

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进入山水诗创作,他寄情于山水,幻想着到那些云山飘渺中去游仙学道,他以山水为寄托展开了壮游山水的实践,形成了豪放、飘逸的诗风。同时道家所倡导的“神与道合,形与玄通”的境界也影响了诗人的山水观,体现了一种与山水交融的自然境界。在《山中问答》中,他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世俗不会理解他,他也不属于世俗的人间。他的神秘的桃花源,就是从碧山通往梦想的神仙世界,生活在“大块”中,与大自然元气混沌一片。

3、受到二谢诗歌的影响

李白山水诗还深受“两谢”的影响,诗人接受了谢灵运、谢朓的艺术滋养,继承了“两谢”(谢灵运、谢眺)清新的风格,甚至在自己的诗歌中直接引用了他们的诗句,如“池塘生春草”,“山水含清辉”,“澄江静如练”。他在继承两谢开创的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放弃了两谢的精雕细刻,运用夸张、想象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加以积极创新,在语言上形成了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独特语言风格,把山水诗的创作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功力,山水之美与他的

李白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巨大,韩愈有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以才力写诗,凭气度写诗,曾巩赞李白文“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犹壮”11。他一向反对雕章琢句,所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他努力向民歌学习,深得民歌自然天成之风致。他的诗歌语言,平易真切,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在人民的心中,李白是不朽的,李白的诗也是不朽的。李白的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骄傲。李白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参考资料:

1、赵翼《瓯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

2、《唐诗宋词元曲》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3

3、《唐宋诗醇》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5年4月

4、《唐诗鉴赏辞典》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5、陆时雍 《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

6、李晖 《李白诗选读》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9.

6、赵翼 《瓯北诗话》 凤凰出版社 2009-12-1

7、《太白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8、全唐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张厚余 《太白诗传》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10、沈德潜 《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

11、胥树人 《李白和他的诗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相关内容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
  • 浅析令人长忆谢玄晖
    摘 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谢朓山水诗的代表作.此文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及作者生平,对这首诗予以解读,从而揭示其情感内容.艺术表现,以及作家作品对后人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谢朓 诗歌解读 情感内容 艺术表现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 ...
  • 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篇一: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注释] 湖:即西湖.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白鹭:一种水鸟.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 ...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 ...
  • 初唐边塞田园山水诗教案
    高二语文 唐朝诗歌派别 使用时间2011年12月 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朝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及风格思想 2 把握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内容 第一章 唐代边塞诗派 所谓边塞诗,指的是那些以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为表现对象的诗. 边塞诗主要 ...
  • 中国古代文学2班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初唐四杰 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 ...
  • 论李白诗作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 摘要:历史湮灭了诗人的容颜,却永远不能抹灭李白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为一名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杜甫称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正是他诗歌最鲜 ...
  • 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摘 要 提起李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从小我们就读着他的诗歌长大,他的生死及其不平凡的经历,都给人留下了疑问和话题.故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很多,如对李白出生地.家世及卒年等的研究.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 ...
  • 20XX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本文为大家总结了高考古诗词鉴赏10大规律,希望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帮助! 一.抓诗眼.抓意向.明意境 1. 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 ...
  •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2008/06/15 02:22   [论文 ] [中心论点]: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是盛唐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意境深远,雄奇豪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清新自然,旋律活泼奔放,句式参差错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