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 范文中心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11/08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语文,我今天试讲的考题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板书课题),下面是我的试讲内容。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它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窠臼,大胆地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的在场的主观印象,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对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

课型:讲授新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境:传统课堂。

根据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新闻的内容要素和结构特点;理解作者独特的写作视角,把握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准确、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及新闻写作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和深远内涵,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正视历史,正确理解法西斯的罪恶,不要忘记历史,珍惜现在和平安定的生活;培养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法西斯的罪恶;培养学生准确、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及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

难点: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视角;掌握新闻写作技巧,学会新闻写作。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求,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先讲一些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发生的没有人性,没有良知的故事,烘托气氛,让学生先动情,为课文讲解奠定感情基调,帮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课题与作者

1、作者简介

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1922年—2006年5月10日),1922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后到美国求学并加入美国籍。他是一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他为报纸注入新的活力,增添了一个每天出版的经济栏目和若干有关体育、周末休

闲和科技的栏目。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报道风格。本文则在1960年获得美国新闻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2、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高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三、整体感知——动情

主导问题:1、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记者为什么还要去报道,这个题目取得好不好?

明确:① “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②“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③取得好,充满悬念的否定句,以欲情故纵之笔引起读者兴趣。

2、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是怎样感受到的?

明确:恐怖、惨绝人寰。在作者描写的游客惊恐、害怕的表情中感受到的。

四、课文赏析——动心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赏析课文:精巧的视角、精彩的细节、精炼的语言。

1、精巧的视角

选取一篇普通的短新闻,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它的写作视角。

2015年5月11日20时53分,弥勒市公安局接报称弥勒境内广(州)昆(明)高速公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交警大队根据现场反馈信息,指派民警瞿谊与事故中队中队长童建兵前往协助处置,瞿谊驾驶的警车行至广昆高速K1231+500米处石锁高速公路弥勒白沙坡路段时,被一辆重型仓栅式大货车失控追尾,导致警车与其它三辆轿车相撞,造成民警瞿谊受伤,经弥勒市人民医院医生现场抢救无效以身殉职,民警童建兵受伤。

明确:写作视角是客观报道、零度写作。

零度写作:来源于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195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作的零度》。现在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完全是机械陈述。但并不是缺乏感情,更不是不要感情;相反,是将澎湃饱满的感情降至冰点,让理性之花升华,写作者从而得以客观、冷静、从容地抒写。多见于新闻写作。也就是客观报道。

然后再与本文的写作视角进行对比。

明确:本文的写作视角很特别,不同于以往新闻的写作视角,在客观叙述的基础之上还有作者浓烈的主观情感,突破零度写作的传统模式。

弄清了写作视角后再来看看这种独特写作视角下的具体内容,采用取镜采景法,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位摄影师,自己去抓拍镜头,体会作者的感情,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的表情,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①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②拥挤的囚犯宿舍——“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③遇难者的鞋子——“„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④执行绞刑的地下室——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2、精彩的细节描写

课文的细节描写渗入了作者浓烈的情感,也是独特写作视角的深入体现,采用导学法。

①课文中还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连这种地方都能开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什么邪恶不被打倒呢?

②在这里作者突出的描写了这个姑娘的形象,“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暖和地微笑着”,作者通过这样的一位女孩要表达什么?

明确:美和善就是这样被蹂躏、被践踏和毁灭的,活着的人应该永远铭记纳粹的罪恶。

③课文开头写集中营所在地 “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结尾又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内容上,以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如果他们能活到今天,就能享受到这一切,这样写有悲上加悲的效果。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实乃愤激之言,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作者内心汹涌澎湃。

3.精炼的语言

这则新闻开头和结尾的语言如散文诗般的优美,新闻主体的语言又不乏反讽和凝练,此处采用导学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首先引导学生品味如诗般的语言:

在布热金卡

最可怕的事情是

这里居然

阳光明媚暖和

一行行白杨树

婆娑起舞

在大门四周的草地上

儿童在追逐游戏

在布热金卡

本来不该有

阳光照耀

不该有

光亮

不该有

碧绿的草地

不该有

孩子们的嬉笑

在奥斯维辛

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这里

阳光明媚

绿树成阴

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其次引导学生品味精炼的语言。

①“参观者默默的迈着步子”,仔细揣摩“默默”二字,你能感受到什么?

明确:参观者的心情十分沉重

② “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注视着参观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故意把视点颠倒,创设了真实的现场感,让人身临其境。

③仔细体会“够了”二字的情感并说说它简而味永的作用。

明确:点到为止,却余音袅袅,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情感:对受难者目不忍睹,耳不忍闻;对法西斯分子的痛恨;对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的祈望;对和平自由长存的美好祝愿,这二字可谓简而味永。

五、课文总结

学生试总结课文的主题。

明确:①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

②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

③提醒大家“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老师再总结课文。

文章没有阴森恐怖的镜头,没有血腥的画面,只是重现了新闻的事实真相,但透过细节却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更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提醒大家要珍惜现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六、板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精巧的视角——突破零度写作

精彩的细节——以情入景

精炼的语言——优美、凝练

七、布置作业

1、根据身边的故事,写一则短新闻,字数在200字以内。

2、课后观看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并写一篇观后感作为本周的作文,字数不限,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各位老师,我的试讲内容完毕,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谢谢!


相关内容

  •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通讯的特征,培养阅读和写作新闻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解读标题的特定含义,体会重点语句蕴含的感情,把握文章的特殊结构,品味充 ...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高一必修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 ...
  •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中古欧洲社会
    基础教案 个性化设计 教学方法:自学诱导法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西欧封 知识目标:法兰克王国,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的 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圣索 . < 产生.传播.分 ...
  • 20.2电生磁教案
    §20.2电生磁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奥斯特的实验认识 ...
  • 解析议题设置在互联网上的实现和运用
    [大] [中] [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24 09:33 共10人浏览 [内容提要]2002年岁末到2003年初,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着实在国内火了一回.本文跟踪了新浪网对<英雄>一年 ...
  • 音乐之声教案
    <音乐之声>教案 --覃 凤 一.教学内容 1. 欣赏<哆来咪> 2. 学唱<雪绒花> 3. 教学三拍子指挥 二.教材分析 1.歌曲背景 <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 ...
  • 意志坚强的表现 教案-教学教案
    意志坚强的表现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坚强意志的四种表现:遇事有主见.处事能果断.勇于克服困难.善于约束自己.同时教育学生分析自己意志薄弱的表现,自觉地克服它们.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具有坚强意志的成功者的敬佩之情, ...
  •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重点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重点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分为上下卷,原本是上下两册,再版时合成一本书.因此,在学习时上下卷有不同的方法和侧重点.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辅导资料 前言 前言介绍了广播电视史研究的发展过程.这一部分不是考试重点,在从宏观 ...
  • 语病教案语序不当
    语病教案语序不当(一) 语文组----许慧 一. 高考考查的要点是: 1.结构类语病,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2.语意类语病,包括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 二. 在<考试大纲>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中,前四种 ...
  • 库尔德人谋求建立库尔德斯坦共和国
    当前中东乱局日趋激烈,而随着ISIS对库尔德人地区的进攻,库尔德人这个群体开始不时地登上新闻,一时间库尔德人俨然成了中东乱局的关键角色之一. 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目前主要生活在土耳其东部和东南部.伊朗西北部.伊拉克北部和叙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