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想的意义与困境 - 范文中心

浅谈理想的意义与困境

07/28

浅谈理想的意义与困境

摘要:

伟人们之所以如此看重并强调理想,其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便是理想具有强大的实用性,简单说就是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以及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可是即便如此也并不见得凡有理想都是好事„„这个困境恰恰是一种似乎是无形中的体制问题造成的.

理想似乎总是青睐于年轻人,或大或小,或现实或不现实,但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有的人会说,我没有理想,窃以为他不是没有理想,而是没有远大理想而已。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电影《少林足球》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一个人若没有理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没有理想的人是无法生存于社会之中的,可以说一个人的理想如何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人生含金量的状况。理想其实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一个预期。而理想与年轻人的关系则可以用一句话进行简单明了的概括:青春是刚刚起航的征帆,理想是指引人生的灯塔①。

胡锦涛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讲话时提出的五点希望中,第一个便是“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而那些逝去的伟人们更是深谙立志的重要性,“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少年之时便立志当圣贤;毛泽东青年时即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诗句来抒发自己的远大理想;周恩来少年时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伟人们之所以如此看重并强调理想,其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便是理想具有强大的实用性,简单说就是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以及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③。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青年时期牢固树立远大理想,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②。”青春是人生的起步阶段,面对未来更为长远的路程,能否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理想是人生指路的明灯,而理想在极大程度上体现着价值观。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理想就是人生的火车头。一个人有了理想,奋斗起来就有了方向,就可以做一名方向正确的兔子;就可以激励人生,成为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就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就像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④。”

民主革命时期,无数共产党人历尽艰难险阻,历经无数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但只因他们拥有共同的伟大理想而从未畏惧,继续前行,最终实现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幼年之时便胸怀远大目标,固其虽历经磨难却从未退缩,终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皇帝。这便是有理想的好处---为人生的前进提供无限动力。其实历史上这样的通过个人不懈奋斗而实现远大理想的事例有很多,在此以王守仁为例,详细说明一下。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据史书载,阳明“五岁不能言,有异僧过之,曰:‘可惜

道破。’始改今名(原名王云)⑤。”十二岁时便言读书为学圣贤。十五岁时自个儿偷偷溜出居庸关,“经月始反,有经略四方之志”。⑥“十八岁„„慨然以圣人可学而至”。⑦可见阳明自小便有作圣贤之志,因此才有了二十一岁时的“守仁格竹”,格了七天七夜也没隔出来个名堂,反倒大病一场,遂始怀疑程朱理学,开始了自己的思考。然而,这绝非一件轻松事,除了要客服自己的很多人生疑惑,面对众人的不解与嘲笑,在后来做官时还要时刻提心吊胆的警惕着刘大人的黑枪。

正德元年,身为兵部武选青吏司主事(相当于今天国防部的一个处级官员)的阳明因刘瑾柄政,直士遇祸便抗疏相救,结果被刘大人给判了个死刑,幸亏朝中有人出言相救,后被谪贵州龙场驿丞(相当于今天的乡邮政局兼招待所所长)。即便如此,小心眼的刘大人仍要“遣人迹而加害”,派锦衣卫追杀他,阳明假装投江自尽才避过这一劫。但是在去龙场的途中仍然是艰难险阻无数,途中搭顺风船游舟山时遭遇大风大浪,差点翻船掉江里喂鱼。终于登岸后,找到了一座寺庙却不被接纳,无奈行至附近野庙,结果夜中遭遇猛虎差点没被吃掉,万般无奈下卜了一卦---得《易经》“明夷”卦⑧,遂决策反回家。途中题诗有言: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⑨

“(他)在极踌躇的境地,吐说出极超脱的话;(他)在极困厄的时候发出极自在的情态。他只在自己内心深处奋斗者,在外面,却表露着他一贯的人格,他还是倔强,还是高兴。”⑩回家见了父亲后,作出决定仍赴龙场。

龙场位于今天贵州西北的万山,在当时还属于未开化之地,“蛇虫魍魉,蛊毒瘴疠,夷人鴃舌,无可与语”⑾。这个地方一般都是中土亡命之徒才会逃到这的,当地人更是连房子都不会盖。阳明要一边防着刘大人的刺客,一边还要和亡命之徒以及当地人保持亲密合作伙伴关系以构建和谐社会,情绪亦低落至谷底,但仍要继续悟道。他凿了一个石棺日夜端居静默,天天坐在里边悟道。终于在一个午夜中突悟其道,呼跃而起,他的“格物致知”新学说终而始成。此即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自此,阳明之后不断发展并完善其学说,由“知行合一”到“致良知”,宛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政治仕途也一帆风顺,悟道两年后升至庐陵知县(县长),又调至吏部主事(相当于今天的中组部的一个处级干部),再升至员外郎(约相当于一个副厅级干部)„„直到最终升至南京兵部尚书(国防部部长)、都察院左都御史(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纪委书记兼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又封新建伯。其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是为真三不朽。”一代圣人终成正果。

理想作为意识层面的精神现象,起的就是统筹、规划、指导的作用,正如阳明一样,一开始便有青云之志,并以此为信念才能百战而不死并逆流而上。而真正有意义的完整的理想,除了这些更重要的就是要有实践的结合,即不但要有理想还要有切实可行的能够保障理想延续下去的运行机制,否则只有理想而不去做,岂不成了空想主义者?对此,阳明也曾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⑿只有理想与实践统一了,才能发挥理想的巨大能力。

一个人若真的没了理想,其人生则必或如一摊死水死气沉沉,或如大海中迷失方向的

扁舟随波逐流,直到油尽灯枯的那一刻,真的和咸鱼没什么区别了。可是即便如此也并不见得凡有理想都是好事,倘若理想脱节于现实,那就成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必会给一个人带来偌大精神上的苦痛。一个人对理想的定位尤其是定性极为重要,假使某人的理想不是为了创造社会价值而是像希特勒那样使用一切手段实现其特有的“理想”,那还能能再称之为理想吗?我想,只能算是赤裸裸的欲望了。可见,取什么样的理想信念相当重要。

青年时期的严嵩尚为一个正直之人,大有解救苍生之志。然而因其中年时价值取向的转变使其迅速堕落了下去,沦为遗臭万年之人。“风流才子”唐伯虎年青之时极具宏大理想,却因多次考试不顺加之卷入宁王叛乱洪流走向了腐化堕落,终日沉溺于酒色之中,实在令人遗憾。,严唐二人一开始都是具有远大志向的,为何后期而迅速走向堕落一个成为了危害国家社会正常运行的贼人,一个成为“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半死不活浪费人民币”的废人?通过对严嵩和唐伯虎的观察,不难发现,二人都经历了过多的严峻的逆境生活。严嵩曾因其不懂官场规矩而差点西天见佛,唐伯虎亦因不适科举体制多次考试而不重加之卷入宁王叛乱洪流差点也西天见佛。余秋雨曾在《问学---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中指出,“过多的逆境生活会导致一个人的心理扭曲”。严唐二人遇到的情况正是此种,⒀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可以说个人因素在其中所占的分量并不大。

这里便有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真正的理想困境问题。理想跟奋斗是分不开的,理想存在困境问题也即个人奋斗也存在着困境问题,而这个困境恰恰是一种似乎是无形中的体制问题造成的。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引起极大轰动(孙志刚事件是指原籍湖北黄冈的孙志刚被广州市政府执法机关以三无人员的理由收押,拘禁期间被收容所员工殴打身亡的事件⒁)。通常,人们会认为一个人可由远大理想的支撑并通过不懈奋斗来改变命运,但孙之志致死彻底否定了这一判断。孙志刚可以通过个人的奋斗将自己从农村带到城市,但是凭他的一己之力却“并不能抵挡公权力突如其来的袭击,以及不法之徒在权力授意下打出的组合拳”⒂,而以失败告终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诸如公务员考试笔试面试均第一,辞掉工作满心欢喜准备入职却被告知因性格问题不予录取(新华网2012年5月11日)等等。

类似于这样问题,的确绝非个人能力而可改之,不管一个人的理想有多大,能力有多强,奋斗的有多拼命在当前体制下应该说也是绝对冲不破原有格局的。正如熊培云在其《重新发现社会》一书中所言:“能够在激流中屹立的人,未必能挺立于人海。一个人的幸福紧靠个人奋斗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整体推进,一切个人幸福都是可疑的。自顾自的奋斗,就像走钢丝一样,随时可能坠入深渊。‘权力短板’的存在意味着每个人都是弱者,每个人都是权力的孤儿。”其实,从根上说,一开始这便是理想的困境。

1,《坚持远大理想,创造人生辉煌---二论学习胡锦涛同志五四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5月7日。

2,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5版,第4页)整理而成。

3,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青年报》,

2012年5月5日。

4,徐特立名言,暂未找到出处。

5,秦家懿《王阳明》(引黄宗羲《明儒学案》王阳明传),三联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5页。

6,秦家懿《王阳明》,三联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209页。

7,秦家懿《王阳明》(引黄宗羲《明儒学案》王阳明传),三联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5页。

8,明夷:象日入地中,有昏君在上,明智之臣不宜显其志之意。

9,《泛海》,《王阳明全集》(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138页。

10,钱穆《阳明学述要》(简体版),九州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43页。 11,同上。

12《传习录》(上),《王阳明全集》(一),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页。

13,

14,根据维基百科整理而成。

15,熊培云《重新发现社会》,新星出版社,2010年版,第38页。


相关内容

  • 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贵州师范大学 学 号: 姓 名: 年 级: 完成日期: 论文编号: 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奥尼尔作品的悲剧性 专 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学 院:贵州师范大学 2012级成人教育本科 指导教师: 2014年3月2日 论文成绩: 联系电话: ...
  •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纵横谈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纵横谈 李掖平 张清华 气象恢弘意蕴深厚的时代大作--<你在高原> 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山东作家张炜以长达450万字的10卷本小说<你在高原>位居榜首.作为一部气象恢弘.意蕴深厚.文 ...
  • 鲁迅[在酒楼上]结构的形式主义分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29(5):16一20 JournalofLanzhouUniv.(SoeialSeienees) Vol.29No.52001P16一20 鲁迅<在酒楼上>结构的形式主义分析 古世仓 (兰 ...
  • 建构主义对无政府状态的再认识
    二.建构主义对无政府状态的再认识 自从华尔兹以简约的科学研究方式建立起国际政治理论大厦后, 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 这一理论虽然受到了不同的批评, 但其核心假设和基本命题并没有撼动, 依然处于霸主地位.13 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国际政治理论的 ...
  • 高考作文素材2--活用语文教材成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活用语文教材成素材 一.素材集成 1.<蜀道难> (1)素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适用话题:面对困境 阐释:蜀道虽难,又怎比得上仕途之险恶.人们说李白豪放洒脱,赐金放还后游 ...
  • 一道美丽而荒诞的风景
    摘 要: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方方的<风景>是反映当代生存意识的经典文本.本文将结合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理论,来解读<风景>中的部分人物及其生存状态. 关键词:风景 解构 生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国当代 ...
  • 教研课题的选题来源及原则
    教研课题的选题来源及原则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对我们教育科研工作者而言是关键的一步.这是因为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以及研究的价值.所以选好一个教育研究课题就显得很重要. 一.课题的来源 1.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需 ...
  • 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与重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与重构 冯 勤 [摘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已逐渐转向文化全球化,这使中国传统文化再次尴尬地陷入日益突出的困境中,中国传统文化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呢?这一 ...
  •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根据的是贾春增的) 名词解释: 1. 初级群体(库利) 初级群体的属于引自斯莫尔和温森特1894年所著的<社会研究导论>一书.库利将个人每天置身其中的初级群体,如家庭.儿童游戏群伙.邻里和 ...
  • 品读刘震云[一地鸡毛]中的小人物生存状态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文学领域中涌现了众多新写实作家,例如池莉.刘震云等,从而促进了大量的新写实小说诞生和发展,至今仍保持了旺盛的热潮,对当今的文坛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是由于新写实小说把文学描写对象聚焦生活的底层,并把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