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 - 范文中心

中国历史文选

07/30

尚书:《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按传统的体例分为"典"、"谟"、"训"、 "诰"、"誓"、"命"六体,重要的内容一为敬天法祖,二为讨伐逆命。大多数篇章文字古雅,语言质朴。《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其史料价值:1、具备了六体,是我国古代文告,会议记录等应用文体的滥觞。而且开辟了我们古代散文的先河

2、保存了大量的古词汇,这些古词汇反映了殷商时代的语言特点。

3、《尚书》为研究虞、夏、商、周提供了研究材料。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秦焚书后,汉兴而有三家《诗》,齐人辕固传《齐诗》,鲁人申培公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后三家诗全失传,《毛诗》独传。记录的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以及甘肃的南部,代表当时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诗经,包罗万象既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丰富的历史作品。

其历史价值:1、为研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时期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2、作品运用的表现手法为以后的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3、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内容丰富,涵盖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为以后的社会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

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历史著作。《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分成〈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个主题,加上最后的〈太史公自序〉又细分成一百三十个章节。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优点:1、创立了史书纪传体例

2、记载内容广泛,规模宏伟

3、厚今薄古,思想进步,能客观地看待历史发展规律 4、尊重史实,秉笔直书5、文学价值很高

其缺点:1、受到唯心主义天命观的影响,认为王朝更替自有天命。

2、虽然司马迁处理史料很谨慎,但是由于当时史料缺乏也存在对某些材料的疏忽

汉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由东汉班固著。《汉书》起自汉高祖刘邦,止于平帝、王莽,写了西汉王朝历史,班固的父亲班彪,继《史记》之后,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固完成《汉书》一百卷。《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由班固妹班昭等人补写,共120卷。《汉书》大体上沿袭《史记》的体例,只是把《史记》的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共分纪、表、志、传四类。其中《刑法》、《五行》、《地理》和《艺文》四志,是《史记》没有的。《汉书》吸取过去许多历史著作的长处,有《史记》、《后传》作基础,所以它的叙述“文瞻而事详”,周密而有条理。但是作者以帝王将相为中心,思想渗透着封建意识,许多篇章里充斥着天人感应等神秘的宗教气息。

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的东汉断代史著作,一百二十卷,分为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其中的纪、传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的司马彪,司马彪将“表”成为“志”,创立了《百官志》,记述东汉的职官制度。它记述人物不以时代先后为序,注重人物分类,反映了门阀世族统治下注重品第人物的风尚,但是范晔作史,是为了借历史表达政见,不能避免客观历史事实为服从主观需要的弊病。

续资治通鉴长编: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开始至宋钦宗靖康元年止,记载了北宋王朝长达一百六十八年历史的中国古代断代编年史,作者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始经不渝地坚持司马光编《续资治通鉴》的原则,就是“宁失于繁,勿失于略。”《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取材十分丰富,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的宋代史料。第二个显著特点是李焘继承和发展了“考异”的优良传统。在书中排列不同材料,说明自己取舍的原因。李焘虽然在政治见解和史学观点上和司马光很接近,但对司马光的观点是有所取舍、有所保留,李焘对于王安石也能公正对待。公正、客观地评价王安石变法期间的一些措施、事件和人物。本书由李焘独自编纂,采择浩繁所以不免有缺憾。

续资治通鉴:是仿《资治通鉴》体例编写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记录从宋太祖建隆元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共四百一十一年,全书共220卷,清毕沅撰。全书以徐亁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并从宋、辽、金、元四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一百多种书中取材,凡四易稿,历二十年而成。其中北宋部分较精,元代部分较为简略。

其优点:1、矫正了旧作详两宋而略辽金元的弊病,增加了辽金元的篇幅

2、资料以宋辽金元四朝的正史为为主,宋代史加详,辽金元另据其他记载,补其缺漏

3、仍用〈通鉴〉旧体,折中诸说异同,阐明取舍原因,将《考异》散载于正文下,便于检阅。

4、据事直书,使善恶自见,不采用主观论断。

其缺点:1、体例书法多有欠妥处,记载一事往往有始无终,或有尾无首

2、《考异》考订不够详细,事实脱漏,以及衍文讹字比比皆是。

3、由于清朝统治者是少数民族,本书涉及满洲先世有关的辽金史实

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将记载的内容分门别类排列组合,条贯归纳为一个

或数个历史事件。每个历史事件独自成篇,标以相应的题目,按年日顺序记录其始末。 学案体:在一定的时期内各个学术门派区分门类,对每个学派详细叙述,每派各立一学案,先以小序叙述其源流及要旨,分述其代表人物的传略,并摘录其重要著作或语录,以具体材料说明各派代表人物的观点和他人的评论等,或列表以阐述学术渊源和传承关系。

史通: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史通》。它兼有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方面内容。共20卷,包括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各为10卷。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关于史学源流及史官制度。其二,关于历史编纂学。其三,关于历史文献学。其中内篇和外篇重出或相矛盾的地方,可能是作者的读书札记,虽严禁稍逊,但议论广泛,更能表达作者的史学观点。他与一般的史家不同的是他对封建儒家经典和以儒家思想为知道的史学著作的批判。他反对绮丽的文章但是仍不能脱离六朝文风的影响,因而轻视史书中的表、志。应当肯定的是,《史通》对我国古代史学作出了全面的总结,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史学理论,成为唐代以前我国史论的集大成。

史论:以评价为主,对史实、史籍、或者是史学剖析评价和研究。史考:以注释考证为主。通过对史籍或史实的辨析考证以求得到正确而明细的记录或答案的一种史体。

史才三长论:是指才、学、识。三者中最重史识,史才是指写文章的表达能力;史学是指掌握丰富的史料,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史识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是非曲直的鉴别,判断能力。

六家:即尚书家——记言家、春秋家——记事家、左传家——编年家、国语家——国别家、史记家——记传家、汉书家——断代记传家

刘知几史学主张:1、在评价纪传体时,赞美断代史的《汉书》,贬低通史体的《史记》 2、本着倡导实录的精神,揭示过去史书弊端,对儒家思想和以儒家思想为知道的史书著作的批判。

3、反对把迷信和史实相混淆

4、反对华丽的文章提倡严肃淳朴的作品,提倡文史分途。


相关内容

  • 中国近代摄影知识乱象
    摄影自清朝就已经传入中国,最早是传教士,"洋大人"在摆弄"镜箱",后来随着大清亡国,建立民国,中国一批文人墨客,开始接触这种新的媒介.由于民国时期,晚清遗风仍然盘踞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一部分人将摄影与 ...
  • 毛概推 荐 书 目
    推 荐 书 目 1.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 2.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 毛泽东:<中 ...
  • 北方谈话当代价值
    2014年第8期No.8,2014观察与思考 OBSERVATIONANDPONDERATION 2014年8月Aug.,2014 邓小平"北方谈话"的历史考察和当代价值 □韩振亮 提要:北方谈话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在&qu ...
  • 关于90年代"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决策的研究
    作者:陈理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9年06期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也是党的十四大作出的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之一.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加快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的形势下,对这 ...
  • 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的协调
    作者:赵学清李文平王仕军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1999年07期 一.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概念的拓展 国家安全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不同时代赋予它不同的内容.当今,国家安全已从政治.军事领域逐步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等领域.安全概念和政 ...
  •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摘 要:当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古代汉语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来,以实现古汉语教学的文化传承功能.要从汉字入手,注重解析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合理补充教材,注重文史知识的讲解,促进 ...
  • 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作者:吉雨太盛 江淮论坛 2000年06期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拟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学说作一 ...
  • 章太炎与_訄书_清儒_
    2007年第4 期 淄博师专学报 Jour nal of Zibo Nor mal College 总第10期 章太炎与5书#清儒6 周春健 (湖北大学文学院, 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最早从事学术史研究的学者, 其5 ...
  • 曹丕"文气"说述评
    曹丕"文气"说述评 [摘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曹丕的<典论·论文>提供了许多的内容材料.其中"文以气为主"更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无论是在文论理论方面,还是美学意义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
  •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