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 - 范文中心

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

04/14

2QQ2主:2旦:工塑

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

李晓丹马丽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00875)

学术・理论现代衾誊一

要:“文化再生产”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布尔迪厄是该理论的杰出代表。本文阐述了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

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即:文化资本、惯习、符号暴力,概括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最后介绍了对“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一些评价。关键词:布尔迪厄

“文化再生产”理论文化资本

“再生产”思想最初来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此后发展出多种理论,如经济关系的再生产、国家权力的再生产、抵制理论,与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文化再生产。布尔迪厄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并成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目前,“文化再生产”理论现已成为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

一、“文化再生产”中的三个主要概念(1)文化资本

布尔迪厄认为,资本可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所谓文化资本,是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动(传播式教育、家庭教育、制度化教育)传递的文化物品。文化资本以三种形式存在。其一,具体的形态,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这种文化资本的积累是处于身体状态之中的,即采取了我们称之为文化、教育、修养的形式。其二,客观的形态,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图片、书籍、词典、工具、机器等)。在物质和媒体中被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在其物质方面是可以传递的。但是,可以传递的只是合法的所有权,而不是或并不需要建构这以特殊显现的先决条件,如传递的并不是对一副画的“消费”手段或者对一架机器的使用手段。其三,体制的状态,以一种客观化的形式。文化资本的客观化可以采取学术资格这一形式,它使得文化资本摆脱了具体化状态的生物限制。那种在学术上得到认可的文化资本,在形式上独立于承担资本的个人,具有合法性、强制性,是官方承认的、得到保障的。另外,它还具有转换性、替换性。【1】

布尔迪厄从文化的角度来揭示教育系统对社会结构的再制的影响,并主张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决定因素,不单单只是经济权力的直接反映,而是文化资本分配不均所导致的。文化是统治阶级将既得利益展现于日常生活的媒介,社会结构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再制,都由文化的核心角色使此种过程获得正常的合理性。学校不是中立的机构,其传递的文化反映统治阶级的文化,因而有利于其子女的学业成功。

(2)惯习

惯习是“深刻地存在于性情倾向的系统中、作为一种技艺(art)存在的生成性(即使不说是创造性的)能力,是完完全全从实践操持(pr8cticalmastery)的意义上来讲的,尤其是把它看作是某种创造性艺术”【2】。惯习代表一套内化了的能力和结构化了的需要,一套感知方式、思考、欣赏和行为方式系统。它被个人拥有和感觉,但却是历史、结构和社会化

的产物,特别是早期社会化的经历对于惯习的形成至关重要。惯习概念解释了这样的事实。即“社会行动者既不是由外部起因决定的物质的粒子,也不是执行一种完全理性的内部行动计划的、只受内部原因引导的单子。社会行动者是历史的产物,是整个社会场的历史的产物,是特别的次场内某条通道中积累的体验的历史的产物。”【3】

(3)符号暴力

布尔迪厄以符号暴力来解释统治阶级文化资本是如何通过教育系统复制其专有的特权,进而使文化资本的不均符应社会阶层的不平等现象。符号暴力是“在一个社会行动者本身合谋的基础上,施加在他身上的暴力。”【4】由于学校教育所传递的文化倾向于支配阶级的文化,学校教育所使用的语言模式也是支配阶级所习

现代企业教育

万 

方数据惯的用语,因此该支配阶级子女所拥有的文化资本,促使他们处于教育场域的优势地位。符号暴力的概念表明了布尔迪厄的一个基本观念,即:社会的支配秩序依靠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沉默的暴力。”对于权力的分析要善于揭示那些习以为常的、.隐蔽在幕布之后的部分。【5】

二、“文化再生产”的主要观点1.学校教育行为是一种符号暴力

无论从教育方式还是教育内容看,教育都具有双重武断性,即教育内容的选择是一种武断性,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文化,而这种教育内容又是通过独断的方式强加给学生的。通过这种双重的武断,再生产权力关系。而之所以教育行为能再生产文化武断性,是因为存在着教育权威,且这种权威往往被认为是合法化的权威。

2.学校通过符号暴力,实现文化再生产

首先,学校强加给学生统治阶级的文化,有利于统治阶级子女的学业成功。这是因为,在统治阶级文化背景中长大的儿童被赋予了相应的文化资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家庭赋予子女以文化,给予其价值观念、规范、思维与感知方式。对布尔迪厄来说,最重要的是语言、“掌握模式”以及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语言为例,中上阶级出身的孩子在语言风格、词汇量、表达等方面与教育中使用的语言更为接近,这就使得这些孩子更易于适应学校生活,从而更易取得成功。

其次,差异的学校教育,强化了不同阶级文化资本的差异。学校从本质上讲并不是一视同仁的,而是对不同阶级出身的人实行差异教育,从而使他们拥有不同的文化资本。布尔迪厄曾专门论述过“考试和未经考试的排斥”,指出许多被各种水平教育制度所排除的人,在参加考试之前就被排除了。这表明不同阶级出身的孩子享受到的教育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教育尤其表现在法国的预备学校中。另外,大学教育也同样存在差异。

3.文化再生产导致社会再生产。

文化资本被制度认可后变成了一种资格,如文凭。而文凭与职业、地位是密切相关的、文凭的授予是一种制度仪式,将人们安插到组成社会结构的不同序列位置上去,通过把学术差距转化为社会等级,完成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上阶级通过把自己的文化资本优势转化为子女的文化资本,使其获得教育证书,从而确保了其子女的优势地位,实现了代际间的传递。

4.自身身份的认同:不平等的合法化。

由于再生产是通过将学术等级变为社会等级来实现的,因此社会等级的划分似乎建立在天赋与努力之上,从而使这一过程合法化了。即人们将自己的弱势地位归因于个人的失败,如天赋不高或努力不够,而不去考虑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三、评价

评价布尔迪厄的学者非常多,许多学者认为他提供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教育制度分析,发展了一系列隐喻以表达社会和文化分层中微妙的权力和统治关系。认为他的文化社会学在文化研究和政治经济间建立了桥梁,其阶级品味的社会模式、文化资本的分配与社会权力的再生产紧密相连。华康德认为,布尔迪厄的著作“已经跻身于战后时代最有想象力和最富有成果的社会理论和经验研究之列”,其研究从许多方面对社会学现形的学科分工和已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137

论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塑造

李军花刘丽珍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04)

摘要:高校辅导员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出发。阐述了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塑造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塑造

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并于2006年9月1日起实施。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一个辅导员的素质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质量、社会声誉,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的个性、人格魅力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出色地履行学校、社会赋予的神圣职责。

一、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定义与内涵

所谓人格,又称个性,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第二,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第三,个性自我调节,如自我评价、自我控制。所谓魅力是自身非权利影响力,现代汉语词典对“魅力”的释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是一个人的人格、人品、学识、兴趣、才能、情感、意志、体力等素养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所酿就的人格吸引力,它是教师的才、情、智、气质、能力、品质、语言等各方面的感染力的综合。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一方面,表现为自我教育力;而另一方面还表现为人格感染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1、良好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因素,高校辅导员的性格在认识、态度和感情三个方面影响着学生,理想的性格有利于创造和维持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对高校辅导员及对学校的态度。一般来说,不同性格类型的高校辅导员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应注意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外倾型辅导员宜采用说服教育法和实际锻炼法,内倾型辅导员则宜采用榜样示范法和情感陶冶法。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与良好的性格特征相结合,才能密切师生关系,达到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2、和谐的人际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教胄一

具备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的高校辅导员。在教育活动中表现为愿意与学生及其他教师交往,与人相处多表现出真诚、尊敬、信任的积极态度,因而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接纳。同时善于将各种关系组织起来,共同为培养学生完美人格服务。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在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基础上,学生才能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思想观点,并以崇敬的心情接受老师的一切,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3、有利的自我调控系统

能积极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他人,这样才能恰当的评价、接受自己和他人,能控制和掌握自己的命运。有良好的情感和调控能力,能及时合理地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也能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为成功的教育刨造健康的环境。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它不仅能帮助高校辅导员面对繁琐的工作不退缩,而且能使高校辅导员理智地保持对学生的耐心、和蔼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树立了良好意志品质的榜样。

4、高度的创新意识2l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思想、新观念、新产品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才能跟上时代潮流而不被淘汰,创新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因材施教,主动研究学生特点,启发学生思维。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5、广博的知识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是通过其丰富的学识水平体现出来的,只有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学识渊博和专业精深的辅导员才能承担起培养良好品德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理想。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有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还要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尤其对前沿科学知识和科学动态有广泛了解,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教育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6、良好的师德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还来自于教师高尚的师德,爱是师德本质的内涵,是师德的灵魂,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深刻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具有崇高意义,培养优秀人才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和神圣天职,因此,必须把自己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塑造的方法和途径同的变量被贴上“文化资本”的标签,制造了解释学业成就的错误的感觉。

参考文献:

【1】【3儿法】布尔迪厄.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被接受的思维方式提出了调整,更具意义的是,他力图超越社会科学长期分裂的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对其思想提出了疑问,进行了补充。戈德(Gorder)认为,虽然该理论提供了对教育制度进行分析的新的框架,但与早期的对应理论大致处于同一水平,使读者仅有一个非常扁平静态的社会个体的概念和无限制再生产的图景。为了超越布尔迪厄,必须考虑历史的变化、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关系等。迪麦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再生产相对的文化流动理论。金顿斯(Kingston)则认为,人们对布尔迪厄理解的接受没有相关研究的证明。其研究表明,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的概念不能实质地解释社会优势与学业成功之间的关系,太多性质上截然不

138

【2】【4儿法】布尔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

f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5】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种文化再生产现象的分

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口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ENTERPRISE

EDUCATION

万方数据 

布尔迪厄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晓丹, 马丽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00875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2007(14)1次

参考文献(3条)

1.布尔迪厄 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 1997

2.布尔迪厄;华康德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 19983.余秀兰 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种文化再生产现象的分析 20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唐卫平 布尔迪约及其文化特权再生产理论[期刊论文]-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7)2. 曾德强 浅析布尔迪厄

3. 陈荣.CHEN Rong 论布尔迪厄语言观的发展[期刊论文]-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

4. 李沛 文化再生产的社会学理论基础——对西方古典社会学理论的一项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理论界2010(10)5. 袁春红 布迪厄符号暴力教育理论[期刊论文]-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1)

6. 林宇.LIN Yu 试论布迪厄符号暴力理论之现实意义——基于后进生的视角[期刊论文]-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2)

7. 赵科.张海清.ZHAO Ke.ZHANG Haiqing 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解读[期刊论文]-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5(7)8. 原永新 符号学视角的课程教学整合论[期刊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4)

9. 晏燕平.YAN Yan-ping 论课程知识的选择——基于布尔迪厄的课程观[期刊论文]-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9(4)10. 董利丹.DONG Li-Dan 论比较教育相对主义范式的变革与超越[期刊论文]-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8)

引证文献(1条)

1.曾德强 浅析布尔迪厄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qyjy200714100.aspx


相关内容

  • [城乡建设]杂志建筑核心论文发表征稿启事
    <城乡建设>杂志建筑 核心论文发表征稿启事 [杂志名称]<城乡建设> [刊物类别]月刊 大16开 [主办单位]建筑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845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618/D [邮发 ...
  • 社会结构的政治与文化意义
    2008-10-07 10:24   南方报网 作者:朱国伟 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认为:社会可以分为社会结构.政体和文化等三个部分.社会结构的变化,其结果在具有不同政治和文化构造的社会中将有所不同. 这里贝尔实际上为 ...
  •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中古欧洲社会
    基础教案 个性化设计 教学方法:自学诱导法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西欧封 知识目标:法兰克王国,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的 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圣索 . < 产生.传播.分 ...
  • 世界现代史历史人物及简介
    世界现代史历史人物及简介人物 1. 简述要点温斯顿·伦纳德·斯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1940年至 宾塞·丘吉尔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人民赢 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 ...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 份.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 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 长江等大河流域 ...
  • 罗伯·格里耶的生平与创作简介.[嫉妒]情节简介
    罗伯·格里耶的生平与创作简介 罗伯·格里耶(1922-2008)是法国"新小说"流派的创始人和电影大师.1922年8月18日生于法国西部港口城市布列斯特的一个小商人家庭,青少年时期在巴黎接受了系统教育. 1945年在法国 ...
  • 呼啸山庄论文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人性的丧失与回归 摘要: 艾米莉·勃朗特名垂青史的小说<呼啸山庄>于1847年问世,当时并不被世人接受.理解.甚至遭到严厉的贬抑,许多评论界的人士对它进行了猛烈攻击, 20世纪以来,随着文 ...
  • 个性鲜明的伊斯兰艺术
    作者简介:李璇(1987-),女,汉族,江西景德镇人,哲学硕士,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方向:陶瓷美学. 摘 要:在世界艺术这个大花园中,阿拉伯伊斯兰艺术个性鲜明,独树一帜.明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迅速发展的繁荣时期,频繁.广泛的对外贸易.文 ...
  • 读书报告范文摘要
    抒写个性与济世载道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读书报告 摘要:周作人的人生观和文学观始终交织着表现个性和国民性的矛盾运动.他的"言志" 和"载道"的文学史观可以用彰显个性和济世载道来加 ...
  • 王石:计划70岁后到戈壁种庄稼 褚时健启发了我
    王石与程红对话 "在剑桥没有时间概念,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这是王石在剑桥见到到访的"中国企业家全球游学"的企业家学员们说的第一句话. 2014年5月9日,正在剑桥大学学习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