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国家安全 - 范文中心

浅谈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国家安全

11/13

浅谈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国家安全

摘要:市场和科技将世界连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

世界的基本特征,面临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面临挑战,经

济势必会受到影响。而经济又会影响国家军费投入,军费分 配等一些问题。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

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维护国家 利益,求得人民幸福,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所在。 笔者将分

析经济全球化对于国防和经济的影响,来说明经济全球化对 于中国安全的影响。也将对与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提出建 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中国国家安全 国防 经济

国家安全一直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面对着不断发张的世界,面临着经 济全球化,加强对外交流,国家安全也面临着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家安全又将面临什么问题,又将如何面对? (此文中说的国家安全为政治权力组织的国家机器所建立的社会制 度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它包括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 相关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关的安全。广义的国家安全包括 国防、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隐蔽战线等方面,狭义的国 家安全仅指隐蔽战线安全。)

首先说下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为地理上分散于全球的经济活动开 始综合和一体化的现象,其主体一般认为是跨国公司,具体表现为资 本、 技术、 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或扩散以及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的强化。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各个领域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领域, 它是国际生 产力发展和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也是各国制度安排的结果。全 球性的贸易往来,科学技术革命的不断进步,交通通讯手段的改进, 超越了各国的经济壁垒,使得资本、技术、信息、管理和劳动力等生 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从而扩大了国际 市场和国际分工,促使各国经济更加开放和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形 成一个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全球化经济,因此,时经济全球化的最明 显地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 上①。首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将造成很大影响,人才流失, 技术流失,甚至各国可以凭此安插间谍,那么抗拒经济全球化,便不 会引发此类问题。肯定的说这个不可以,难道我们还要象满清帝国一 样,闭关锁国,然后让敌人用炮火打开紧闭的国门,和愚昧的人心? 所以面临挑战我们要做的不是回避,而是直面,是严峻的挑战同样是 极大的机遇。国防与经济是依存的,经济全球化对经

济的影响也将对 国家安全产生影响, 所以对于国家安全也既是严峻的挑战同样是极大 的机遇。 两极格局结束后, 国际斗争的主要内容也由冷战时的军事对抗转变为 冷战后的经济安全,同时暂时缓解了国家安全的问题。各国十分注重 用良好的外交关系来保障和推动对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维护本

国的经济利益,运用经济手段来实现对外政策目标,促使本国外交更 多介入双边和多变的经济合作,为本国经济活动向国外扩张服务。但 同时将部分钱投入到军事中,向外国购进先进武器,在国内开发武器 等。如果说全年经济收入是一块大蛋糕,那只能将一部分投入到军事 中。另一部分则是分给国民。但当这块蛋糕足够大实时,则会既满足 国家安全需要,又满足国民需求。经济的高速发展才能带动高科技的 研究,更能有效的保证国家安全。1979 年以来,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发展显示的蓬勃生机和 活力,为世界所瞩目。到目前为止,可以说中国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 得益者。1979—1998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9.7%,明显高于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 3%左右 的水平。②经济这块大蛋糕也在生长着,壮大着。在新的世纪,中国 经济发展正在进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 键时期。为了实现我们面临的任务,必须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度,进一 步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维护国防。 解决问题的方法: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降低对外依赖程度。 毫无疑问,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大政方针。但对外开放并不意味 着不顾国情不顾实际过度开放,这样反而容易损害国家经济利益,造 成国家经济不安全。更不能认为只有拒绝开放才能保证国家经济安 全,这是逆经济全球化潮流而动的荒谬之举。世界经验表明,在经济 全球化背景下,那些拒绝开放或开放度极低的国家,其总体经济发展

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对外开放程度高的那些国家,而且差距会越拉越 大。因此,中国应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拓展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空间。与此同时,要注意防范经济的对外依 赖性,消除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 3.4 制定国家经济安全防范措施。 我国有的学者提出构建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三大防御体系, 即制度 防御体系、监督与执行防御体系、国家经济安全预警体系,这些措施 对于保障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确实有实际意义。但我们认为这还不 够,还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完整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

,提升 经济安全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的地位。 3.5 注意以史为鉴, 汲取别国的经验教训,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墨西哥金融危机、 东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都从正反两个方 面给我们以警示, 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保 证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课题。 中国只有认真总结别国的经验教训以为 我所用,才能有效规避经济风险,在保障本国经济安全的前提下融入 经济全球化进程,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② 下面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进行分析 近些年来,中国在对外关系中经历了许多风浪,其中最主要的是 中美关系摩擦不断。有人认为,中国的安全环境从 90 年代后期起开 始恶化。恶化的原因来源于两方面:台湾的国家化和美国对华政策发 生了不利于中国大陆的调整。 这种分析的方法论可取之处在于同时考 虑了国际安全和国内安全,不足之处在于分析的不全面。科索沃战争

后,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形势的分析成为了热点问题。一反原来重视经 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主流思想,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军事安全和政治安 全处于紧迫的境地。撞机事件加强了这种观点。这种研究方法的不足 在于把国家安全定位于国际安全的层面上, 忽视了国内安全中的一些 突出方面,例如经济安全形势仍很严峻,少数地区民族分裂主义势力 仍然猖獗等等。正确分析我国所处的国家安全形势,是关系到国家发 展的大问题。 从国际安全的层面来看, 我们面临的军事威胁和政治干预的可能 性要少于经济威胁和文化渗透。也就是说,我们的国际安全形势是比 较好的。中美关系虽然因为美国执意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追求所 谓的 “绝对安全” 而显得紧张, 但两国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中美两国都是核大国,都不希望发生大规模的毁灭,其竞争自然集中 在经济竞赛和军备竞赛,其冲突自然表现为地区摩擦和内部渗透。美 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不是战略性的调整。 发达国家在中国所拥有的经济 利益使他们也不愿意和中国搞的太僵, 这一点有力的改善了中国的国 际环境。在政治安全上,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从制度上加强了 中国的自我保护能力。 中国所推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政治安全 的保障;从军事安全的角度看,中国所拥有的核力量和日新月异的国 防现代化建设也使得别的国家不敢轻易的发动攻击。 中俄所建立的战 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中国的安全环境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但 是,中国安全环境的改善主要是短期和中期意义上的改善,主要是指 直接的军事入侵没有了。

中国所处的军事安全形势

中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台湾尚未统一 和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 前者是一个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紧密 结合的棘手问题。 由于美国在对台湾的所谓 “安全承诺” 上越走越远, 台湾岛内的分离主义势力日趋猖獗。台湾当局在“中华民国”的名义 下搞实质的“独立” ,不断推进所谓的“国家化” ,使得统一需要克服 的难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种形势的不断发展严重的威胁到中国 的国家安全。后者是一个纯国际安全的问题。中国与许多周边国家在 历史上有着疆界纠葛,有的甚至发生了战争。以印度为例,印度把中 国作为其安全战略中的重点对象没有改变, 其几乎所有的主要外交活 动都在围绕着中国展开。 南沙问题是一个影响到国际安全形势的火药 桶。许多国家不择手段的开采使得南沙地区形势日趋紧张。钓鱼岛问 题是影响到中国国际安全的又一重大隐患。 日美同盟的存在和日本与 中国关系的复杂性使我们的军事安全战略受到很大牵制。 日本军国主 义的猖獗更为中日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不详的阴影。 因此, 从长期来看, 中国的国际安全形势中军事威胁还是需要高度注意的。 从政治干预的 情况看,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分离主义势力提供支持,对中国的人权状 况指手划脚,试图从政治上对中国进行所谓的制裁。在中国国内安全 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这方面的威胁是不足为惧的。中国国际安全形势 中的经济威胁和文化渗透相对发展比较快。例如,日本窃取了中国的 景泰蓝工艺技术和宣纸技术。 经济和文化的不利安全形势使国内加强 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工作必须予以更多的努力。 中国国际安全与国内安全关系中一个具有长远影响的问题是国

内发展所引起的国际安全与国内安全的互动关系问题。 由于中国经济 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中国实力的不断壮大,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 “力 量差距”逐步缩小。这种缩小使一些国家,特别是与中国具有利益冲 突的国家感到不安。因此,在中国国内发展促进了国内安全的同时, 我们有必要认识到给国际安全带来的一定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又 进而试图影响中国的国内安全, 通过破坏中国的国内安全最终遏制中 国的经济发展。 这一条恶性循环的锁链是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必须要努 力克服的。一方面,我们必须推行有效的国内安全战略,保障政权稳 定,经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推行有效的国际安全战略,减 少由于崛起所带来的国际形势的负面变化, 从而促进国内发展的不断 前进。两种缺一不可。 从国内安全的层面来看,中国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经济发展获 得了丰硕

的成果,社会文明的发展也不断进步。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宏 观调控成效显著,经济发展持续稳定。由于坚持了“稳定压倒一切” 的政治思路,中国国内在改革过程中没有走的过快,没有出现大的动 荡。国内安全形势处于不断改善的进程之中。但是,这不能说国内安 全是可以高枕无忧的。 国内政治安全的问题主要是民族分离主义的问 题和统一问题,和国际安全形势中的某些负面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它 们的解决变的更加棘手。 腐败也是一个严重威胁到政权生存的国内安 全问题。国内文化安全除了西方文化的渗透之外,社会普遍出现的精 神贫乏和认同危机是最大的安全问题。拿成绩最大的经济发展来看, 也还是问题不少。 中国经济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所暴露出来的许多结

构性、体制性问题确实令人忧虑。 综上所述,影响国家安全形式的为两个因素:中国的未统一,美 国对中国的的压力。美国因为中国的崛起产生了恐惧感,会威胁到 1974 年所说的霸权主义,而导致了对于中国的敌视。美国强行切入 中亚使我国首次在陆地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 对华东西海陆威胁已成 现实。 登陆亚洲大陆一直是战后 50 年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朝战、越战曾延缓了美国强行“登陆”的企图,但是, “9•11”事件 使美国借阿富汗战争,率领北约插入了欧亚大陆的心脏,占领了亚洲 诸大国惟一的联络区,扼制住了亚洲最后的“能源希望之地” ,掌握 了控制周边国家经济发展节奏的主动权, 从而实现了瞰制中俄印巴伊 等亚洲大国的目的。美军占领阿富汗后,在我西部埋下贴身隐患,使 我在东西南三面受敌,我陆上防御首次直接面对美军事力量,美国对 华已构成直接威胁。而台湾的未回归也是对于国防的挑战。 、 对于国家安全的策略: 第一,确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 表现形式可能会模糊,但是,其本质并未改变。今天,确定清晰的战 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 安全战略的运筹比任何时 候都更有意义。在经济上, “互补不是替代,让渡必须对等” ,坚持国 家独立自主是永恒的原则。在军事上,战略运筹的精妙之处在于见微 知著,防微杜渐,正因为有了 1993 年的“银河号”事件,才发生了 1999 年我国驻南使馆的被炸。这种看似无关的事件有着内在的必然 联系,它反映的正是战略时空内涵变化之后战略筹划的本质。

第二,划定合理的战略边界。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防御性的, 其战略前沿与中国的自然边界重合。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时 空内涵对国家安全的意义已经发生

变化, 设置合理的战略缓冲区是适 应变化的基本原则,防御性的安全战略对于战略反应的要求则更高。 美国因其战略的进攻性一直遵循着“战略前沿随战略利益而动”的原 则。美国的扩张史表明,它始终将战略前沿抵近别国疆界。美国的战 略抵近政策实事上已经成为安全侵入。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战略防御 缺少必要的合理条件。 国家安全战略边界与国家自然边界的重合使战 略主体失去了必要的运筹空间。未来,中国的安全战略运筹面临着艰 难的选择。 第三,发展必要的国防力量。无论从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还是 保障国家战略的实施,认清威胁的来源及其战略企图,进而做必要的 准备是必须的。 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防实力的现实已经出现了巨 大反差。在缺乏资源选择权、市场定价权和高科技主导权的情况下, 我国的经济发展更需要国防力量的保护。只有具备强大的国防力量、 稳定的社会政治基础和相应的经济实力, 才能平等参与严酷的国际竞 争。否则,具有再古老文化的国家也难避免古希腊、古波斯、古巴比 伦的命运。这样的警钟一定要长鸣。 第四,加快和平崛起的步伐。 “没有实力的国家在外交上是没有 发言权的。 ”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搞好国 内的事情,处理好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群体利益分 配的关系,处理好资源、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力争我

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尽快依靠自己,依靠和平崛 起起来。只有自身实力增强了,所有问题包括安全问题也才能得到圆 满解决。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 总之,中国的国家安全挑战来自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又往往 结合在一起,使我们时时面临着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国土主权与周 边环境等等困境的制约。 在国际安全中的政治和军事安全处于良好状 态的形势下,我们的中心应该偏向于国内发展,用国内发展来促进国 内安全和国际安全。国内发展是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的根本。运用有 效的国际战略, 充分保持和发展良好的国际安全形势是国家安全战略 的对外任务。而国内安全是国内发展的保障,只有加强政权建设,整 顿经济秩序,才能为国内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处理涉及到国内安 全和国际安全相结合的问题时,需要外交内政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在维护好国内安全的同时,不引起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具体来说, 就是要继续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又及时提升自己的国防经济实 力,维护自己的应有权益,走国内发展与国际发展的统一之路。

所以经济全球化对于国家安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相关内容

  •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环境的威胁和挑战
    五.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安全风险防范战略 主权国家的全球战略所关注的主要是主权国家在参与全球活动以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所必须的成本分担问题以及由此而来的利益分配问题,包括安全利益.经济利益等等.后发展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是实现经济起飞 ...
  •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汇总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5分钟讲稿) 第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种力量此消彼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一个超级大国和多 ...
  • 中国崛起的经济意义
    中国崛起的经济意义 内 容 摘 要 作为拥有世界1/5以上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崛起有利于缓解世界贫困问题.优化世界经济格局和稳定世界经济增长,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同时,中国的经济崛起还通过提供市场贡献.利润贡献.结构转 ...
  • 浅析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2009年是被历史铭记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人类首次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经济负增长.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已大体上得到控制,受其波及和拖累的世界经济也已经显露出各种复苏的迹象.与此同时,有关世界经济形势及走势的各种主要指标给出的信号方向不一, ...
  •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基础知识复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十二)(学生用) 深圳布吉高中 张继良 一.考点展示 十二.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本课考点有两个: ㈠ 经济全球化 ㈡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㈠经济全球化,这个考点有三个知识点 知识点1:经济全 ...
  •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 ...
  •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的影响力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的影响力 ● 2011年世界经济运行回顾 ●2012年世界经济展望 ●中国经济助推世界经济复苏--中国的影响力 一.世界经济艰难复苏--2011世界经济运行回顾 全球经济:2011年六大看点 世界经济列车在穿越2011 ...
  • 20**年兵团干部在线学习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
    1.汉武帝两次派( )出使西域. (单选2分)正确答案是:c 你选择的结果是:您没有选择 o[A]霍去病 O[B]班超 O[C]张骞 O[D]张謇 2.当今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国家壁垒之间存在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单选2分)正确答案是:A ...
  • 经济危机与经济全球化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原因: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 之间的矛盾. 3.影响: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 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 ...
  • 20**年.当前国际形势综述[1]..
    当前国际形势综述 主讲:谭希培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过去的2009年,被称为危机之年.变革之年.调整之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