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 - 范文中心

[断魂枪]..

07/08

一、教学目标

(一)欣赏中国现代小说。

(二)欣赏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欣赏现代小说,具体来说,就是欣赏、体味作品中的思想、旨趣以及艺术特色。

《断魂枪》写于一九三五年,老舍以其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个性气质,及其顽强的承担命运的精神,通过沙子龙这样一个艺术形象,来反映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的社会风貌。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沙子龙由风云一时走向失落,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很清楚的,而对落后民族“历史性的沉沦”,应该振奋起来,如果像沙子龙那样止于失落,我们就要永远被时代抛弃。沙子龙的悲剧,是作者为我们敲起的警钟。近现代是中国人现代意识觉醒的时代,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忧患意识的民族主义时代,老舍的忧患意识,正是一个优秀作家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命运的充分体现。

沙子龙这一艺术形象,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应该说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他的奇人奇性,极具特色。作为江湖上一个拳师,他的悲剧性格,由作者用现实主义手法逐步展现出来,直至文章结尾处夜练“断魂枪”达到极致。学习这篇小说,可以结合“荷花淀”的创作风格,体会这种现实主义传统的写作手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作者塑造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主旨何在?

老舍塑造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他的强烈的爱国心和敏锐的洞察力。沙子龙在时代风潮面前,抱残守缺、自甘沉沦、愚钝麻木,这种劣根性,当然是一种锢疾。有鉴于此,老舍是借沙子龙“断魂枪”的悲剧,唤醒国民,由此而警醒起来:一定要抛开“旧势力的重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斗争。

(二)作者没有直接表现“五虎断魂枪”的神采,却描绘了两位陪衬人物的武艺,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作者先是写王三胜耍大刀。“一跺脚,刀横起,大红樱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手起风生,忽忽直响。”

接着,写千里寻师的孙老者。“他的胳臂不大动;左脚往前迈,右脚随着拉上来,一步步的往前拉扯,身子整着,像是患过瘫痪病。”这个貌不惊人的老者打起拳来,却是身手不凡:“腿快,手飘洒,一个飞脚起去,小辫飘在空中,像从天上落下来一个风筝……”

而在文章结尾处,沙子龙夜练断魂枪作者一笔带过。

从表现手法看,作者在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映衬烘托、以少胜多的方法。

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写作过程中依据一种冰山原理。冰山露出水面是八分之一,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略去主体部分,却可以使之更能唤起人们的审视欲望,这也是符合艺术辩证法的。

比如,著名的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对木兰从军出征的状况只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等六句轻轻带过,即使这六句也没有正面写开战,而是用“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来侧面渲染。这首民歌,把木兰十年转战,与敌人正面交锋的情景全然舍掉了;而对她出征之前在织布机前的叹息,在还乡之后“理云鬓”、“贴花黄”的种种小儿女情态却大加渲染。《木兰诗》中这种虚实处理的方法,其写作主旨是非常明确的,即作品中歌颂的不是须眉男子,而是在国家危亡之际,豪气不让须眉的一位巾帼英雄。

《断魂枪》先写王三胜及孙老者的高超武艺,也正是为了突出“冰山下的八分之七”,也即沙子龙的武艺非凡,暗示出人生命运感与历史沧桑感。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理清思路。

1.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能简明、清楚地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主要情节是:

沙子龙的枪法决不再传。徒弟们来讨教,沙子龙用说句笑话的方法敷衍过去,甚至直接把他们赶出去。王三胜是沙子龙的大徒弟。孙老头与王三胜的较量,失败了的王三胜想用师傅的能力威望慑服对方.就引着孙老头来拜会沙子龙。但是不管怎么说,沙子龙就是无动于衷,决心彻底埋葬昔日的辉煌。他不想耍耍小威风,逞一时的意气。因为他非常清楚,“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教师点拨:①情节的顺序,是按时间先后来写。这样显得思路清楚,符合民族的、传统的阅读习惯和心理。②在叙述情节过程中,可以删繁就简,具体的描写部分可以从略。③注意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关键地方要交待清楚。

2.比较《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荷花淀》,通过综合比较,对思路的认识应更趋于明确。

(二)概括要点。

《断魂枪》的人物分析:

(1)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辩证关系。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提问:《断魂枪》的人物描写。和本单元前面所学的几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通过讨论教师归纳:

(1)相同点是人物的常规的描写方法,其中尤以动作描写最为生动传神。

板书:课文39页最后一段。重点标出:“靠”、“努”、“绷”、“鼓”、“跺”、“模”、“摆”等动词。

通过复习以前小说作品,由同学共同当堂完成,从而明确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并使人物形象的刻画基本方法进一步得到充实和明确。

(2)不同点:主要人物着墨不多,倒用不少篇幅写王三胜和孙老者。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写王三胜是为了突出沙子龙,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值得品味。

教师提示:除小说之外,在其它文学作品中,有无同样的例子?

板书:

天下文章数我方,(A)

我方文章数我乡,(B)

我乡文章数我兄,(C)

我兄求我改文章。(D)

经讨论,教师归纳:A、B、C的作用,即在于D。从内容看,A、B、C是陪衬之笔,虽然占了四句中的三句,其实只是为了D这一句。所以,文章的表意重心,要从内容看,不能只看字数、篇幅的多少。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 20**年清明节防火横幅标语30条
    2016年清明节防火横幅标语30条 2016年清明节防火横幅标语30条 1.烧香烧纸祭先祖,森林防火记心间. 2.提倡文明祭扫,杜绝上坟烧纸. 3.上坟不烧纸,植树祭亲人. 4.上坟不烧纸,植树表哀思. 5.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摒弃上坟烧纸陋 ...
  • 11.名诗名句分类汇总--带修辞手法的古诗
    带修辞手法的诗句 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1.比喻 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比喻的作用为可以化未知为已 ...
  • [清明节]诗词日历︱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诗兄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又是一个节日.这是一个很特殊的节日,我们不好跟别人说"祝你清明快乐".因为清明是一个庄严肃穆的节日 ...
  •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曾经和别人讨论过,是更欣赏郭靖还是更喜欢杨过. 一直以来,我都更倾向于杨过.为他对感情的始终如一.繁花阅尽,却坚贞不渝. 在小龙女掉下断魂崖之后,黄蓉编造了一个南海神尼的谎言.杨过未必相信,却宁愿相信,痴痴等待十六年,练 ...
  • 清明时节的作文
    [篇一:清明时节忆祖父_1200字] 记得五年前,第一次拿到祖父舌癌的化验报告单时,我从医院里出来,泪流满面地骑着自行车穿过市中心那条最繁华的人民路,街上川流不息的人们用怪异的眼光看着我,却不能感受到我心中那种巨大的悲痛.那时候,整个世界像 ...
  • 海棠诗 螃蟹诗 五美吟
    红楼梦大揭秘--海棠诗.螃蟹诗和五美吟 阅读:2962008-04-29 18:16 标签:宝钗黛玉红楼梦文化 红楼梦大揭秘-- 海棠诗.螃蟹诗和五美吟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介绍了"即事诗"和"省亲诗" ...
  • 魂兮归来哀江南
    春节的脚步愈来愈远.漫天漫地的黄风卷集着尘土,在窗外呼啸,漫过郁闷空寂的心境,枯坐在冰冷的书桌前,满脑子都是关于春天的盼望,关于春雨.草牙.杨柳.花朵.阳光的渴望,关于春水的渴望,小燕子呢呢喃喃的渴望„„于是,就想到关于春天的诗句,搜肠索肚 ...
  • 清明节我的思念
    清明节我的思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下的着名诗句.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是最特殊的一个节日.不是为了庆祝,而是为了纪念,纪念那些被深爱着的.却已逝去的人们. 人的生命有始有终,亲人离世不可避免.虽 ...
  • 小学三年级作文:清明节的哀思
    清明节的哀思 清明节又到了,绵绵细雨如期下着,衬托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我想起了<清明>这首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到过节的时候,心中总会思念着去世的爷爷. ...
  • 不一样的清明节
    不一样的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 村." 清明节那一天,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好像老天爷都在为因祖国而牺牲的 人们而感到悲痛. 2008 年的清明节是个跟以往不同的清明节.清明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