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殖青蛙.青蛙养殖技术及青蛙养殖方法 - 范文中心

怎样养殖青蛙.青蛙养殖技术及青蛙养殖方法

11/30

青蛙的养殖技术

青蛙的形态特征:

1、黑斑蛙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成体无尾,体长约8厘米、头扁而宽,略呈三角形,眼圆而突出, 两眼后方各有一明显的圆形鼓膜,鼻孔小,口宽阔,吻部尖,舌扁平分叉,并能翻出。皮肤较光滑,躯体短而阔,背部黄绿、深绿或带灰棕色斑, 腹 部白色。前肢较粗短,有四趾,后肢肌肉发达,雄蛙口角两旁有一对外声囊,前肢第一指头内侧有婚姻瘤,生殖季节时更为明显。

2、黑斑蛙与虎纹蛙的区别是虎纹蛙体型较大,体长10厘 米以上,背部黄绿棕色斑纹,后腿有横斑,趾间全躞。金 线蛙体长约5厘米,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 有两条棕黄色 的背侧褶。大腿后面具有一条黄色和一条明显白色纵纹。

野生青蛙生活习性:

蛙为两栖类动物,一般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青蛙栖息在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上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来年春季出来活动,4~7 月份进行繁殖,雄蛙以鸣叫的方式来吸引雌蛙抱对产卵,蛙在水中受精,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一、养殖青蛙之前的准备工作

1、学习好技术

2、基地建设

3、饵料的培育(主要用蝇蛆和蚯蚓)

二、野生青蛙养殖存在的问题

1、技术问题 2、资金问题 3、养殖误区 4、饵料问题 5、政策问题

三、野生青蛙生活习性及种类

生活习性——食性:以昆虫、飞虫为食。2、两栖类 3、群居性

蛙的种类——黑斑蛙(3-6月份繁殖)虎纹蛙

黑斑蛙 虎纹蛙

四、青蛙的生理及生活特性

蛙属水陆两栖动物,以昆虫为食,主要生活在田野,水渠,池塘,河岸边的草丛中,青蛙有雌雄之分,性成熟一般在三年以上,人工养殖两年即可达到性成熟,属卵生,卵产出后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生活在水里,通过一些时间后蝌蚪会变成幼蛙,成幼蛙后主要在陆地上生存。(蛙→产卵→孵化→蝌蚪→变态→幼蛙→着陆)

五、场地建造

1、场地要求——要求水源充足,环境安静,水质无污染,交通电力方便。

2、场地规划

3、各占比例

引种蛙100对计算

种蛙池面积20-30平方米

100对种蛙能产蝌蚪10万只:

需要孵化池10-30平方米左右

蝌蚪池200-300平方米左右

驯化池20-30平方米

幼蛙池50-100平方米

成蛙池2-3亩

4、蛙池的建造

种蛙池(虎纹蛙、黑斑蛙):

一般要求20-40平方米为宜,池深度50cm以内,池四周用纱窗布围起来,防止青蛙外逃,水深保持10-20cm之间,可修水泥池,也可土池(但要求池底垫薄膜)

水太深,卵沉入水底,也不容易发现卵粒,无法捞卵作业。

注意:要求陆地面积小于水面,水中不放置水草

孵化池:

可以用备用蝌蚪池,塑料盆,缸代替,池子大小根据规模而定,水泥池一般在2-10平方米,土池10-20平方米,但个数要多,池深30-50cm,水深10-20cm,做好进排水系统,室内外均可。

蝌蚪池的建造

池型规整,面积适中,一般每池面积可在10-40平方米,水深20-50cm左右,面积大小根据商品蛙数量多少和产卵时间定,池中可种植水少量草。

幼蛙池与成蛙池

幼蛙池,商品池,可以不专业建造,用稻田,小溪,池塘等代替,注意:不管采用什么方式代替,必须做好防逃设施,池周围用塑料薄膜,再用纱布围好四周,用塑料薄膜的好处:防止青蛙外逃时擦伤嘴巴,磨破皮后容易感染。

五、青蛙的识别

选种——要求:体表无伤,表皮丰满,活泼好动,雌性个体稍大,雄性弹跳力强。

雌雄的识别——从体形看、从抱对看、从气囊看、从婚姻瘤看。

六、放种蛙

1、种蛙的选择

选择健康的无病种蛙,要求雌蛙个体大约雄蛙

2、雌雄青蛙的识别

a.体型:雌蛙比雄蛙大 b.抱对:上面是雄蛙,下面是雌蛙 c.气囊:雄蛙有,雌蛙没有 d.婚姻瘤:雄蛙有,雌蛙没有(婚姻瘤作用,刺激性高潮,防止雌蛙逃跑)

3、比例搭配——雄蛙与雌蛙比例是1:1或2:3

4、放种密度—— 一般每平方米放2至5对蛙

七、繁殖

1、繁殖季节

2、3-6月是繁殖期,4月是繁殖高峰期,因此在这之前应把种蛙准备充足

2、繁殖温度

一般是15-25摄氏度

3、繁殖数量

一只蛙可产500-1500粒卵左右

4、繁殖方式

雄蛙先找水源,找到水源后,雄蛙开始鸣叫,吸引雌蛙,看到雌蛙便跳上去,雄蛙抱着雌蛙,开始繁殖产卵,卵产出来后,半小时后才能取卵。

八、捞卵

每天早晨或者上午巡池,发现受精卵时应及时从种蛙池捞出,捞卵时应注意蛙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受精卵上面黑色为动物级,白色为植物级)

九、蝌蚪的孵化

1、卵的密度:

每平方3000-5000粒,密度越低孵化率越高,密度越高孵化越低

2、水质——勤换水,烂掉的卵会毒死其它的蝌蚪。

3、注意卵团与卵团之间不要靠在一起。

十、蝌蚪放养前准备工作

1、清池消毒:放养蝌蚪之前,先消毒蝌蚪池,新修的水泥池要用水浸泡15天以上,消毒可用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50-100克。

2、池水培肥:如果是采井水,蝌蚪池消毒处理好后,注入新水,可用人蓄清粪水泼洒,每600平方米水面用清粪水500公斤左右来培肥水质,也可用青草、杂草和少量磷肥加尿素(每立米水体用6克)培肥水质,要求池水呈青绿色,透明度30-35cm之间。

3、蝌蚪的饲料准备:蝌蚪期一般以植物饲料为主,动物饲料为辅。植物饲料要占70%左右,动物性饲料占30%左右即可。

十一、蝌蚪的饲养

1、蝌蚪的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小蝌蚪4万尾左右,

2、饲喂:

a.5-15日龄蝌蚪喂养

人工投饵补饲 7日龄前喂煮熟捏碎的蛋黄和煮沸过的豆浆, 7一 50日龄用豆渣、麦麸、米糠、切碎的植物嫩叶、蚕蛹、蝇蛆、蚯蚓等人工饵料,同时头尾一些浮游动物、植物等。50日龄以后以动物性饲料为主。

蝌蚪刚摄食时一般以微小的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也吃颗粒很小的蛋黄,所以刚孵出的小蝌蚪3到5天可以不喂食,5天后开始投食,第一次第一天按十万尾小蝌蚪用十个鸡蛋黄+1公斤豆子的浆+2两奶粉+1两葡萄糖全池泼洒投喂。当蝌蚪长到绿豆大小时改用猪血(动物血)加玉米糊喂养。

b.当蝌蚪长到豌豆大时改用饲料配方。

c.变态前期喂养当发现蝌蚪前肢伸出皮囊,尾部还没完全萎缩时,这段时间可以不投食或少投食。

十二、蝌蚪的管理

1、水质管理:要求达到活、肥、嫩、爽。

2、水温管理

水温控制在28摄氏度以下,最好是25度以下,如果温度太高,要注意加水降温,加水注意控制好温差,温度差不超过3摄氏度.

3、溶氧

发现蝌蚪浮头,说明缺氧,缺氧的可能性:水质太差,水温太高,密度过大,有害气体过重。

4、喂饲管理

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定人五定原则喂养

5、变态后期(幼蛙期)管理

a.保持环境安静

b.变态后期蝌蚪需要登陆呼吸,应在建蝌蚪池时要求坡度要大一些,若没有登陆地面,应在水面上放一些木板、泡沫板、水草等漂浮物 c.变态完的蝌蚪应立即设置饲料台,开始投喂小蛆虫等活性饵料。

6、越冬管理

注意防寒,防结冰,适当加深池水深度

十三、成蛙的饲养

1、土池养殖:

一般每池10-20平方米为宜,水深浅适中,水深50cm左右,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四周用纱窗围好,池中设食台。

2、稻田养殖:

a.场地选择:田埂坚固,不易被水冲垮,能保持水深10-15厘米,在稻田四周沿田埂用纱网围成1-1.5米高的围栏,进、出水口用尼龙纱网或不锈钢网作出防逃设施,稻田中开挖呈“田”字型小水沟,起着保护蛙的作用,沟宽50-60cm,水深20-30cm,沟占总面积20%左右。 b.放蛙苗:

插秧苗后一周左右,放养幼蛙到稻田种,每亩可放养5千-8千只幼蛙。

c.投食:

刚开始投放的蛙苗,秧苗还未封田,稻田的昆虫较少,需要人工投食,在稻田四个周边,用木板、泡沫板做饲料台,将蚯蚓、蝇蛆放在食台上,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蛙类疾病防治

养殖青蛙主要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1、整个防病程序

A、从水体防:具体是,水体定期消毒、降解、降氨,一般10天左右进行一次处理。

B、从饵料防(防止病从口入),变质的饲料不能喂.

C、从体内防:也就是在饲料(饵料)中加入预防药。

D、定期喂养保健药物:电解多维(蝌蚪期用),鱼肝油,保肝散,利胃散等。注明:要养好任何动物,首先要准备好常用的药物(消毒药)

蝌蚪疾病防治

A、汽泡病

防:水中定期降铵解,多换水,另外定期在饲料加入药物

(1)盐酸黄连素/公斤饲料4-5克。

(2)酵母片/公斤饲料15-20克。

(3)桔皮(陈皮)/公斤饲料50克。

B、肠炎病

病因:吃食不均或感染细菌。

防治:定期在饲料中加4-5克肠炎灵+止血灵。

3、出血病:肠炎病的出现很可能会引起出血病的发生。

定期在饲料中加止血灵或者VK3,用量3-4克/公斤饲料。 也可以用大蒜素拌料,每公斤5克-8克,或肠炎止血灵。

蛙疾病防治

1、幼蛙、成蛙期注意场地消毒

2、预防幼蛙或成蛙的烂皮。

病因:

A、挂伤损伤

B、缺少维生素

防治:严格按资料上的配方配制饲料并加入多种维生素。

青蛙肠炎

【症状】:

病蛙体虚乏力,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缩头弓背,解剖可见病体肠内少食或无食多黏液,肠胃内壁有炎症 。

【防治方法】 :

(1)池水用(0.3-0.5)×0.000001三氯异氰尿酸消毒,隔天再消毒1次。同时每千克病蛙用1.6克“蛙病宁”投喂。

(2)在饲料中加入磺胺类药物,按每千克蛙重添加0.2克磺胺类药物,第二至六天药量减半。也可用胃散片或酵母片填喂。每天2次,每只病蛙每次半片,连喂3-4天。

(3)、也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4-5克肠炎灵或再加大蒜素2-4克。

蛙出血病

病症:

由于细菌感染引起。表现腹部、肛门附近及尾部有出血斑块,腹内出血。

防治:先用杀毒先锋进行水体消毒。

治宜抗菌消炎,可在每公斤饲料中4-5克血毒灵或血毒康。 蛙红腿病

病症:

后肢红肿,皮下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充血,并发炎溃烂。 防治:注意场地整洁,防止挂伤和机械损伤。

外用:金碘、溴氯海因粉,醛消毒,二氧化氯等任选一种。 内服:菌毒康或止血毒安+除菌血康或克菌威+出血康。

蛙歪头病

症状:

病蛙表皮发黑,脖子歪斜朝向一边,厌食懒动,身体失去平衡,身体打转,常与白眼病同时发生,解剖后可见内脏充血。

防治:

外用 :金碘、溴氧海因粉,醛消毒,二氧化氯等任选一种。 内服:体服安或克菌威+敌菌散+多肽抗病剂或维多利。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经济蛙类高效益养殖新技术》, (包括教材

3本+VCD光盘4盘+DVD光盘2盘总共228元),本教材着重给大家讲解土青蛙(虎纹蛙、黑斑蛙)、中国林蛙、石蛙、美国青蛙、牛蛙的养殖技术方法,这些方法也可以做为养殖其它蛙类的参考。


相关内容

  • 青蛙养殖1
    1.青蛙的培育与越冬将闲置的甲鱼温室水泥池改用为青蛙培育越冬池.产卵池和蝌蚪培育池,温室面积为2133平方米.室内水泥池为平面布置,两边池,中间路,每个水泥池面积60平方米,深1.2m,池底光滑,向排水口有1%的坡降.青蛙池应保持水位0.3 ...
  • 关于暑假趣事的作文
    关于暑假趣事的作文一:暑假趣事--碧浪池戏水(585字) 碧浪池位于眉山车站旁一百米左右.我一进碧浪池,眼前一片碧绿,蓝天.白云都倒映在清澈的水中,人们的欢声笑语和水的拍打声,汇成一曲美丽动人的交响曲.这里有一个大池和一个小池,大池深不足两 ...
  • 六上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六上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1.各种各样的生物与影响,每种生物都与周围的 生物 和 环境 有着密切的联系. 2.仙人掌的叶子 ,它生长在地区:龟背竹的叶子 很大 ,它生长在 热带雨林 地区. 3.温室又称"暖房" ...
  •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浙江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办法>.< ...
  • 池塘底部淤泥有好处有坏处,如何做到趋利避害?
    水产养殖过程中,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养殖池塘逐步老化.同时,由于生产的发展,养殖户过度追求高产养殖,增大放养密度,增大投饵数量.长此以来,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未摄食完的残饵,各种生物死亡留下的有机物等.远远超过了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这些有机物 ...
  •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撰写时间:2008-11-03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 各市.县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精神,为了加强我省农业污染源普查 ...
  • 湖北省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湖北省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06]36号)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总体要求,为做好我省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农业污染物排放底数,切实推进农业污染 ...
  •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自然微生物生物膜形成过程实验分析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自然微生物生物膜形成过程实验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对淡水循环水养殖污水处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随后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对淡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自然微生物生物膜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期望能够对提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污水处理效果有所帮助. [ ...
  •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摘 要:本文介绍了规模化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分析了养殖废液的综合利用技术,包括回 收氮.磷和综合处理的资源化途径,介绍了畜禽养殖业固体粪污的综合利用,包括肥料化.饲料化. 土地化和能源化等. 关键词:养殖 ...
  • 小学体育优质课教学设计
    设计特点说明 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为教学目标.强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激活课堂为宗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