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教育带来的几点变化 - 范文中心

浅谈信息化教育带来的几点变化

10/28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信息化教育已成为每个学校规划发展的重点,信息化教育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本文详细分析了信息化教育带来的几点变化。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育;素质教育;个性化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信息化教育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1.信息化教育有利于教学、管理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很多领导往往认为信息化建设是可有可无的、是形象工程,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可给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介入对教学、管理、对专业教师的发展可能会产生实质性、颠覆性的影响。

  互联网络给商业带来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同样对教育也是如此,信息化也会给教育带来更好的改革。我认为通过信息的全面介入以及有效应用,发达地区的教育同样是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的。比如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素质教育目标,强调学习的过程,但如何真正体现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体现能力的培养?在常规的教学环境下,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是很难做到的,但信息化教育介入课堂后,很多方面就很容易实现,信息化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可提供理想的支持。由此可见,我们要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实实在在的,是能对教育能产生很大影响的,可能会给教育带来全面的、跨越式发展的变革潜力,要把它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非常重要的措施来抓,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仅起点缀作用的东西。

  2.信息化教育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变化

  教育具能够规范人们思维活动和维护思维空间。首先肯定的是社会化的教育为社会培养和塑造了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但是,当人们的思维空间在信息社会得到极大扩展的时候,当这种思维空间成为新社会的平台和标志的时候,特别是当这种思维性活动的价值和地位在新的社会中得到极大的张扬的时候,具有上述特点和功能的社会化的教育模式显然是不够的。

  社会化教育重视和强调的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规范和这种实体性生存空间秩序的维护,而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信息化教育更加重视和强调人们思维活动的规范和思维空间秩序的维护。这也就是说,建立在巨大思维空间基础上的信息社会需要一种真正思想上的认同和文化上的“新秩序”。也就是说,单纯外在的行为训练和规范,已经不能满足信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要求;虚拟空间和思维空间的新秩序的建设,“不在场”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已经要求教育活动必须确立和具有新的功能;由此所建立和形成的“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将带来教育活动自身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教育模式的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化,评价标准的变化,等等。

  3.信息化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个性特色,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广博的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完满结合的人。

  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信息化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得以更好地体现。利用教育信息化的优良环境,可实现个别化教学、小组协作学习、远程实时交互的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讨论等,使学生从过强的共性制约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人志趣,培养其个性特色。其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一方面学生可根据个人志趣与个性差异对所学的知识和学习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主选择:另一方面,学生可对某一专题的相关内容通过信息检索、收集和处理,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和发现学习,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利用教育信息化提供的网络资源可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过鲜明的形象感化和对比,帮助学生识别假、恶、丑,树立真、善、美的情感,使学生将高尚的理想内化为自己的言行,直至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4.信息化教育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在包括现阶段在内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各类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学校。由于各地教育规模、教育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得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更无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信息化教育的重点主要是学校和专门的教育机构,主要内容包括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和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等。从长远看,教育信息化的领域必然会延伸到家庭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家庭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将为全体国民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内涵——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保障每一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并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产生的教育水平的差距,使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相关内容

  • 大数据:开启面向未来的教育革命 期
    魏 忠 何立友 [摘 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云技术.物联网和基于二者的大数据技术正推动教育发生着变革.未来教育在互联网等技术的作用下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个性化教育,标准化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组织学习,学校和教师更多地关 ...
  • 浅析工商管理人才所具备的素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工商管理(专科)专业毕业论文 浅析工商管理人才所具备的素质 学员姓名 王芳 学号 S087010269 入学时间 2008 年 秋 季 指导老师 胡正琴 职称 讲师 试点学校 句容电大 浅析工 ...
  •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调整的探索与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2002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达4%.同时,与这种沉重的失业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仍旧有大量空岗的存在,也即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劳动者.这种现象说明目前我国在总量性 ...
  • 承德技师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承德工业学校 专业建设项目规划 2016.12. 第一部分 专业建设背景 一.政策支持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明确提出了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同年&l ...
  • 多元文化背景下医学生理想信念的生成特点
    摘要: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主宰人的心灵世界,制约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元文化的相互涤荡冲击,使得医学生理想信念生成呈现出开放性与自主性并存.现实性与功利性突出.曲折性与反复性明显等特点.了解医学生理想信念 ...
  • 第一课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六讲 人口的变化 第一课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题]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模式与方法]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具]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资料.图表等探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分析人口迁移对迁 ...
  •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带来的变革
    内容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对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思维定势带来强烈冲击,推动着教学 ...
  • 江苏省首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复习题
    江苏省首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一光年大约等于( B ) A.1.5 亿公里:B.9.5 万亿公里:C.365× 24× 3600 亿公里:D.365× 24× 3600 亿公里: 2.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体系探索
    [摘 要] 本文认为,要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转型给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带来的巨大挑战,就必须积极尝试建立大学生健康教育新课程体系,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改意识;更新工作方式与方法,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教育;挑战;新课程 ...
  •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 摘 要: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日趋尖锐.激烈.针对我国的各种窃密活动更加复杂,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在继续对我实行"西化"."分化"战略和"循序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