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溶解度教学设计

12/15

201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二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温泉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 艳 花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2011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二《溶解度》的内容,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第一课时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时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一个“讨论”和一个“活动与探究”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出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过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 会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了解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规律。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溶解度概念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 对溶解度曲线图绘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固体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到了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数学课上学过了函数的表示法——图像法,已具有初步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作图能力,合作总结能力。且经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掌握饱和溶液、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学习溶解度知识难度不大。但是,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而且初中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做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美丽的青海湖,烟波浩淼,一碧万顷,世世代代生活在湖边的人们总是在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同学们,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节课继续学习课题二---溶解度,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科学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和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青海湖的美丽和神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上节课学习了饱和溶液,什么叫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即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是不能无限制的溶解的,有一个溶解的最大量,怎么知道这个最大量是多少呢?

【活动一】

分组讨论和设计:

1.影响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的因素有哪些?

2.如何测定KNO3在水中溶解的最大量?(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从概念的背景和形成出发,学生分析影响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的因素,设计测定KNO3在水中溶解的最大量的实验方案,使学生知道溶解度概念的来源,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对溶解度概念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如果在一定温度下,测出在100克溶剂里溶解某固体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就是固体的溶解度。(课件出示定义和动画)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重现溶解度的含义,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二)【剖析概念,突破重点】

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这个定义中的要点有哪些呢?总结出四要素。

同学们查表9-1,60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其含义是什么?

【活动二】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①把2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20克。

②20℃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③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④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2.变式练习:

一生上台在白板上做,其余人在学案上做。

查阅: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

1.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固体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固体 g

2.20℃时,136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20℃时,将36g氯化钠固体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是氯化钠

的 溶液(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30g氯化钠固体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是氯化钠的 溶液;将40g氯化钠固体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是氯化钠的 溶液,溶液质量

为 g。

设计意图:设计判断和变式练习,拓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学案和白板,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并展示出来,有利于纠错和提高全体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2.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那么如何表示溶解度呢?如:在实验室里测出硝酸钾各温度时的溶解度,填入表格,就制成了溶解度数据表,这是列表法。通过表格你看到了什么信息?能查到15℃的溶解度吗?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增大,有的同学没看出来,怎样表示能查出所有温度下的溶解度,还能直观地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呢?

【活动三】画图像: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的点,再连成线,这就是溶解度曲线。请同学们在学案的坐标系内画出硝酸钾,氯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并查出25℃时这些物质的溶解度。

(课件)

探究:溶解度曲线

1.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表9-1所提供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KNO3、NaCl、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溶解度曲线。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他们在25℃的溶解度。

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

结合学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教材中图9-12,分组讨论、交流。

讨论:

1.这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2.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3.溶解度数据表(如表9-1)和溶解度曲线都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二者有什么区别?通过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所提供的不同信息,你能否体会到: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作用不同。与同学交流。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设计意图:课件中迅速导入溶解度表和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加快了教学的进程,并清楚地教给学生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对溶解度曲线图进行绘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利用数码展台展示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台讲解,使学生清晰的看出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三种情况,很有成就感;大胆放手,由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总结,得出溶解度曲线的能够提供的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和总结知识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点表示什么意义?曲线上下的点呢?

组成溶解度曲线的点表示的都是饱和溶液,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溶质晶体析出。

练习:A点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如何改变温度变为饱和?B

点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如何改变温度变为不饱和?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环节中利用PPT的绘图功能,使学生直观地看出溶解度曲线上下的点所代表的含义,轻松地掌握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巩固练习:下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g

D、4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则需要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气体的溶解度

除了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外,气体呢?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2;(拿出一瓶汽水)这是什么?溶解有?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设计意图:课件中迅速导入溶解度表和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加快了教学的进程,并清楚地教给学生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对溶解度曲线图进行绘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利用数码展台展示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台讲解,使学生清晰的看出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三种情况,很有成就感;大胆放手,由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总结,得出溶解度曲线的能够提供的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和总结知识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点表示什么意义?曲线上下的点呢?

组成溶解度曲线的点表示的都是饱和溶液,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溶质晶体析出。

练习:A点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如何改变温度变为饱和?B

点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如何改变温度变为不饱和?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环节中利用PPT的绘图功能,使学生直观地看出溶解度曲线上下的点所代表的含义,轻松地掌握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巩固练习:下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g

D、4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则需要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气体的溶解度

除了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外,气体呢?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2;(拿出一瓶汽水)这是什么?溶解有?

看来,气体也有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受什么因素影响?

我们班的李鹏同学酷爱运动,一天,一场激烈的乒乓对打之后,他口渴了,打开汽水瓶,冒出了什么?为什么?他一饮而尽,之后,连打了三个饱嗝?又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以及和学生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容易得出了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可以更好的为生活服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五)【活动四】归纳总结,再现重点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反馈检测,夯实基础】

1.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点M的含义___________

(2)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

(3)三种物质中,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_ 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下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

(2)50℃时,将 40g该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至20℃时可析出晶

体 g。

(七)【分层作业,面向全体】

1、必做题

课后第3、4、5、9

2、选做题

(1)练习册第12、14题

(2)课外实验:自制白糖晶体

设计意图: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分层作业,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都能有所提高。

(八)、教学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在美妙的钢琴曲中以青海湖如诗如画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饶有兴趣的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

2.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石,指导着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学习,不仅是推理的依据,而且还是解题的基础。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本节课从讨论“影响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的因素”和设计“测定硝酸钾在水中溶解的最大量”的实验方案入手,让学生们去体验概念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并且应用多媒体技术——动画,使学生轻松直观的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然后通过变式练习,自然而然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突破了重难点。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是本节的重难点。多媒体发挥了特有的优势。课件中迅速导入溶解度表和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加快了教学的进程,并清楚地教给学生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利用数码展台展示学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学生上台讲解,使学生清晰的看出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三种情况,很有成就感。“拓展延伸”环节中利用PPT的绘图功能,使学生直观地看出溶解度曲线上下的点所代表的含义,轻松地掌握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这是传统的黑板教学所不能及的。

4.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进行分析讨论,合作探究,比如: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看,教师放手全由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有利于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5.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本课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再讲评,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是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会应用化学概念原理,从而真正理解、掌握。为使学生运用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相关内容

  •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溶解的快与慢 说 课 稿 金星乡铁厂小学:李红亮 2013年12月 <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溶解的快与慢>.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溶解的快与慢> ...
  • 九年级化学溶解现象
    7.1 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4.体验溶液导电性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5.知道溶液的重要应用,学习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 ...
  • 实验五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五 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和溶解度的测定 第一部分: 常用的测量工具: 水银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是膨胀式温度计的一种,水银的凝固点是 -38.87℃,沸点是 356.7℃,用来测量0--150℃或500℃以内范围的温度,它只能作为就地监督的 ...
  • 五下沉与浮
    五下<沉与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大街小学的李晓华.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一单元<沉与浮>.下面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导学单,陶泥,金鱼缸,魔术土豆 一 ...
  • 背后的景色也是宜人的
    <科学(3-6年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的本质就是探究.小学科学作为科学启蒙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科学常识,更应关注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探究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而这些方面的培 ...
  • 改善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剂型设计的研究_夏海建
    改善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剂型设计的研究 1,2111,2* 夏海建,张振海,姚冬冬,贾晓斌 (1.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2.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释药系统重点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28) [摘要]化学 ...
  • 四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填空题整理
    一.填空 1.天气总是在发生( ),它影响着我们的( ).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 ). 2.(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一般要记录( ).( )( ). 3.( )( )( )( )( )是天气的重要特征.观察天气应该在每 ...
  •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 ...
  • 有机合成心得
    有机合成心得.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搞了十余年药物研发,感觉最深刻的是关键要有一个灵活的头脑和丰富的有机合成知 ...
  •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节 第一课时 一 .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应. 2.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归纳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3.能用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