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金属材料 - 范文中心

课题1 金属材料

11/25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创没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内容见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合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板书]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设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我们最常见的金属又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交流]

[小结]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是铁、铝和铜。

[讲解]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与学生一起欣赏第2页的两幅图〕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铜、铝、铁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

请学生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进行探究。

(可投影打出探究内容和步骤)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3.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

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5. 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总结、思考,讨论]

[实验1的结论]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

思考:1.常温下,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2.金属用砂纸打磨前后,其颜色和光泽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设问]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

[回答]可做装饰品。如金、银首饰,金属纽扣等。

[教师补充]春节写对联时所用的“银粉”和涂暖气、水管等管道时常用的涂料——“银漆”,实际上就是铝粉,铝粉的银白色光泽可起到装饰作用。(金屑粉末多数呈黑色,如铁粉、银粉均为黑色)

[反问]写对联或做装饰品时所用的“金粉”是不是真正的金粉?为什么?

[回答]肯定不是!因为金子太昂贵了!

[评价]大家能联系实际回答问题,很好!

[实验2和3的结论]金属不同,其密度、硬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 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 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到前面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宣布自己的不同答案]

[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一些]

1.因铁的硬度大于铅;铅的硬度很小,若菜刀、镰刀用铅制,容易券刃;而锤子用铅制,很

易变形。

2.电线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的理由:(1)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昂贵;(2)银的密度大,不易架设。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是由于钨有较高的熔点,且易导电。若用锡制的话,灯丝导电产生的热量易使灯丝熔断(因锡的熔点低),从而影响灯泡的寿命。

4.水龙头镀铬,(1)可增加水龙头的硬度,而使其不易变形;(2)不易生锈;

(3)镀铬可使水龙头变得美观大方。

镀金更好看,更耐腐蚀,但不经济。

思考:根据以上讨论结果并结合实际思考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如若不是,你认为还需考虑哪些因素?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并板书]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转折]我们知道,在一切比赛中,当冠军的感觉都是最好的。那么,哪些金属能获得如此殊荣呢?请大家看资料:

[投影]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硬度最高的金属——铬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

[学生活动]

[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光泽、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可决定金属的一些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即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环境、资源、美

观等方面的问题。这也启示我们在看待任何问题时,都不应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要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然后再作决定。

[布置作业]习题1、2

请大家在课外查阅有关合金的资料,并把你感兴趣的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随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物是否易于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交流板块]

师:很高兴又和大家相聚在金属的大家庭中,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对“彼此”的“性格”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和所能从事的工作,谁想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呢?

(学生发言:„„)

师:大家说的非常的好,都向别人介绍了“自己”在物理方面的特性和自己的“本事”,那你们知不知道“自己”在化学方面有些什么样的性格呢?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究一下金属朋友的化学“性格”。

[活动板块]

师:请同学们想想我们以前有没有接触过某种金属的化学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

师:除了铁和镁其他金属能不能与氧气反应呢?金属除了能和氧气反应外还能与其他物质反应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大家准备的仪器和药品来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动手验证你们的方案是否可行。

(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一:用实验台上给出的金属粉末扬撒在酒精灯上看到不同颜色的闪光。 实验二:分别取铝丝、铜丝用砂纸打磨光亮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三:分别将光亮的铁丝、铝丝、铜丝和镁条浸入到冷水中。 实验四:把光亮的铁丝、铝丝、铜丝和镁条浸入到稀硫酸中。

[交流、讨论板块]

问题一:铜制炊具使用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变黑?

问题二:铁、铝、铜与氧气反应后的产物分别是什么?什么叫金属氧化物? 问题三:铁、镁、铝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铜不能。这说明金属的活泼性是否相同?

问题四:铁、铝、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产生气泡的速度是否一样?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哪种金属最活泼?

问题五:比较铁、铝与稀硫酸这两个反应,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来看,有什么共同之处?

[探究活动板块]

推测: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讨论:铁和铜哪种金属更活泼?

总结: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的是置换反应,结合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总结板块]

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金属氧化物。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样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课 题 1溶液的形成

知识目标: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 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 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

仪器、药品 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

二、教案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2、

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过程与方法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

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 课 题: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氯化钠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一定量的水中究竟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溶质呢?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讲授新课: [活动与探究一]

[活动与探究二]

提问: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小结: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

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已经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

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引导分析: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溶剂的量引起溶

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小结: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

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媒体播放:海水晒盐的过程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溶液的浓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与讨论,理解溶液浓度的概

念 2、通过学习,知道溶液浓度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智慧技能 通过思考、练习,在弄清溶液组成的基础上,掌握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三)科学方法 通过学习中的实验和讨论,提高表述能力,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有关计算历来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但关键是要分清溶液的各个组分的质量。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两杯硫酸铜溶液、烧杯、玻璃棒

四、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两杯硫酸铜溶液,并提出问题。 教师:哪一杯溶液更浓呢?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溶液颜色深浅的不同可直观看出溶液的浓或稀,但浓或稀毕竟是一种粗略的说法。在工农业、医疗和科学实验中,往往需要精确的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多少溶质。例如医疗上使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过浓或过稀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投影:生理盐水浓度。

教师:如果把生理盐水的浓度配稀了,那么输液后血浆的浓度必然会变稀。这样,血浆里的水分就会往浓度大的血细胞里渗透。结果就会引起血细胞膨胀,甚至是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如果输进的生理盐水过浓,那么,输液后血浆的浓度就会增大,血细胞里的水分,又会向外渗透,造成细胞脱水。 提问:在两瓶溶液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决定溶液浓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决定因素是溶液的组成。 幻灯:溶液的组成。

实验:将一杯硫酸铜溶液分成三等份。

提问:1、每一份溶液的浓度是否改变? 2、将其中一份加入一定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或溶液的质量及浓度是否改变? 3、将其中的另一份加入一些硫酸铜晶体,其溶质、溶剂或溶液的质量及浓度是否改变?

幻灯:一、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全部溶液质量的比值。 教师: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很多种,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质量百分比浓度。 投影: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提问:1%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略

练习:1、蒸干 25克氯化钠溶液得到5克氯化钠,计算该溶液的质量百分

比浓 度。 2、配制80克20%的硝酸钾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3、现有25克氯化钠,可以配成20%的溶液多少克? 讨论: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100克2%的食盐溶液。 (说明:主要讨论实验步骤、所需实验仪器)

分组实验:第一组:学习配制20克 5%的氯化钠溶液;第二组:学习配制20克 10%的氯化钠溶液;第三组:学习配制20克25%的氯化钠溶液。

讨论:如何确定所配溶液的浓、稀?(播放flash课件:巧辩溶液的浓稀) 学生:回答 师生小结:1、质量百分比浓度定义: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2、数学表达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分数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3、认识几种重要的酸,掌握使用酸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能根据酸的性质对某些物质进行鉴别。

教 学 目 标2 、通过对酸的性质的开放性探究,养成“先个别后一般”的认识物

质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点

实验准备:

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

教学用品 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

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出课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提

教法

出问题引导学生制定方案→组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交流归纳结

设计

论→归纳总结→知能训练

学法 发现问题→观察总结→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巩固提设计 高 教材延伸:

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难点

对“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实验进行分析与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

五、教学过程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 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 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制得的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情感目标】 1. 通过探究活动的分工、配合,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 2. 通过对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意义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验用品】 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剪刀、注射器、漏斗、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玻璃片、纱布、胶头滴管、塑料袋······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紫甘蓝、玫瑰花、苋菜、红萝卜皮、稀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雪碧、白醋、洗发液、发酵粉、洁厕灵、土壤样品···

【教学过程】 【导入】 分享课外实验《鲜花变色》的变色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做过饭烧过菜?烧菜过程中应加哪些调味品?最主要的是加一些盐,厨房中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同学们,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仅仅指食盐,而且有些盐是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 二、新课学习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一).氯化钠 指导阅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盐,请大家阅读教材P70—71有关氯化钠的知识。

思考下列问题:

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氯化钠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氯化钠的组成如何?身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为什么?能否过多地食用食盐?氯化钠有那些重要的用途?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怎样?

1.氯化钠的组成 2.氯化钠的用途 3.氯化钠的分布

(归纳、总结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一定要形成完整的概念。)

过渡: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 引导讨论:

①粗盐初步提纯需要那些步骤?

②过滤器的准备需要那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③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那些?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活动与探究]:粗盐食盐 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 教师适当的引导:(作参考) 1.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的原因: ①操作过程中液面可能高出滤纸的边缘 ②滤纸被玻璃棒捅破 2.产率偏低的原因: ①溶解时未充分搅拌。

②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 ③转移时固体可能洒落等。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2

投影: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柱子、豪华酒店的地面等。 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大理石) 介绍:

(1)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谈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碳酸钙还可用作补钙剂,如钙尔奇片的成分就是碳酸钙。

(2)碳酸钠俗称纯碱,广泛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等的生产。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蒸馒头时可用它作发酵粉,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但不能治疗胃溃疡(易引起胃穿孔)。 提问:

1.我们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什么?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演示:盐酸腐蚀含碳酸钙的建材

2.碳酸钠、碳酸氢钠能否也发生类似的反应呢?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 按照[实验11-1]的实验要求,装置按图11-7。两位同学同时演示。 演示[实验11-2]:

设问:上面列出这些反应跟我们前面所学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有那些不同点?再比较这节中所出现的几个方程式,具有那些共同特征?上述这些反应,它们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点击图片,播放动画:复分解反应。 讨论: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2.分析上述几个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讲解: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沉淀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当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在这节课上是不完善的,随着以后的学习,我们会了解的更多。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常见的盐,我们知道,日常生活是离不了各种盐的。

11.2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学会自学,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 (3)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4)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归纳,应用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角架、试管;

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板书]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学生讲课](根据学生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收集资料的情况,归纳常见氮肥及作用、常见磷肥及作用、常见钾肥及作用,教师适当补充)

1.氮肥: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NH4HCO3、NH2Cl)、硝酸盐(如:NH4NO3、NaNO3)等含氮化合物。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以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肥是极为重要的。 作物缺氮会绿色褪淡,生长缓慢,瘦小,直立,成熟提早,产量品质下降,果小皮硬。

大豆,蚕豆等一些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用氮肥。它们可以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而被植物吸收。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2.磷肥:常见的磷肥有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等含磷物质。

磷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作物缺磷时会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植株矮小、苍老、瘦弱,茎细直立、分枝少,叶片小、缺光泽,根系发育差,易老化,成熟迟缓。 3.钾肥: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等含钾化合物。

钾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作物缺钾表现为最初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逐步向内伸展同时叶缘变褐、焦枯,叶片出现褐斑,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

[过渡]以上各化肥营养元素比较单一,为使作物均匀地吸收各营养成分,人工合成了一些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例如:硝酸钾、磷酸铵。 [提问]请说出以上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 [学生回答]

[转折]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去看待问题。 [设问]谈谈你对化肥弊端的了解。

[学生发言]如: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可能会形成:1.土壤污染 2.水污染 3.大气污染。

[教师]同理:农药的使用也有利有弊,它可以除草杀虫,保护农业,但也存在潜在的危害。

[投影

]

[教师]人们利用科学技术,生产了化肥、农药,发展了农业,同时还应注意利用科学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尽量减少污染。

[板书]2.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并注意减少污染。 [引导]不同土壤结构需不同营养元素的化肥,那我们如何区分各种化肥,以防施肥不合理。 [活动与探究]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比较氮肥(氯化铵、碳酸氢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它们的性质。

2.取研细的氮肥(硫酸铵、氯化铵)、钾肥(硫酸钾、氯化钾)各0.5 g,分别放在铁片上灼烧(如右图所示),观察现象。

再取上述化肥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能否嗅到气味?

3.根据上述实验,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活动]

[交流]1.比较外观、气味、溶解性: 2.

[板书]3.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教师]氮肥有多种,不同氮肥性质也有差异,我们可以利用下述方法区分不同氮肥。

[投影]氮肥的简易鉴别

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

氮肥相区别。

其他常见肥可按下列步骤鉴别: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重要化肥的作用,了解了在利用它们优点的同时要考虑到其对环境的危害,最后又总结出了利用物理、化学性质区分各种化肥的方法。 [作业]习题3

查阅有关化肥、农药的作用的资料,整理使用化肥、农药的利弊,下节课我们以“化肥、农药的利弊”为题展开辩论。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

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一、实验活动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固体物品的称量和液体量取的正确操作方法 2、复习过滤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的“一贴二低三靠”的注意事项 3、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和学习蒸发操作技能 4、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 5、了解混合物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实验原理: 不溶性固体与可溶性固体分离采取溶解、过滤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1、掌握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技能 2、知道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步骤 3、能设计出简单可溶性杂质除去的方案

三、教学难点 1、可溶性杂质除去方案的设计 2、课堂时间的调控 四、实验用品的准备(分12组):粗盐、托盘天平、砝码、漏斗、药匙、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滤纸若干(4张/组)、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10ml量筒、胶头滴管、蒸馏水。

五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喝豆浆时,想把豆浆中的豆渣除去,怎么办?在化学上有时也想获得更纯净的物质。应该说方法很多,今天我们就“实验活动8”的学习来掌握几种重要的提纯方法。 (一)、温故知新:你会更出色的完成实验: (2分钟) 1、托盘天平的调平方法:调平时,游码应放在

处。若指针向右偏转,平衡螺母应向 调;若指针向左偏转,平衡螺母应向

调。 2、粗盐是干燥无腐蚀性的药品,在称量时应该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置 。 3、称量时不用砝码行不行?(所需药品为5.0g) 4、用量筒量液时,正确的读数方法

。 5、向量筒倾倒液体时,若已接近10ml,应用

把液体加至10ml。 6、过滤器制作和使用时要注意事项中 一贴;二低: 三靠: ;(二)、学生在课下自学:阅读P87-88课文,把握文中重点。 四、检测: (2分钟) 1、粗盐提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基本步骤 ① ② ③ ④

2、对应四个步骤,四次使用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3、室温时,NaCl溶解度是36g,那么10mL水约溶解NaCl g。 4、蒸发操作中何时停止加热?

5、计算精盐的产率=溶解粗盐质量 精盐质量 × 100%

五、仔细观看视频,规范自己的操作 (4分钟)

六、检查有无下列用品:粗盐、托盘天平、砝码、药匙、小烧杯、大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若干(4张/组)、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10ml量筒、胶头滴管、蒸馏水、漏斗、石棉网、坩埚钳。

七、合作实验比一比:你们会实验,我们更是实验高手 (25分钟左右) 小组分工: 1、称取NaCl、制作过滤器、过滤组(2-3人) 2、量液、溶解、蒸发组(2-3人) 八、实验步骤 (一)、溶解 1、用托盘天平称取约 5g粗盐(精确到 0.1g)。 2、用量筒量取10mL水,并倒入烧杯里。 3、用药匙从已称量过的粗盐中取一匙粗盐加入烧杯内的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玻璃棒搅拌(起什么作用?)并观察发生的现象。 4、再继续边加粗盐边搅拌。当加入的粗盐达到称取量约1/2时,减少每次的加入量,并充分搅拌,待加入的粗盐溶解完后再继续加粗盐。当充分搅拌也不能使粗盐完全溶解时,停止加粗盐。观察粗盐水是否浑浊。 (二)、过滤: 1、制作一个合格的过滤器,并安装好一套过滤装置。 2、将所制备的粗盐水沿玻璃棒(起什么作用?)缓缓地倒进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完毕后,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 3、如果滤液是浑浊的,应先查明原因(如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仪器不洁、操作失误等),再重新过滤。 (三)、蒸发 1、将澄清的滤液全部倒入蒸发皿里,并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前思考: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悟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体元素的组成和分类。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正负两方面作用。

【教学方法】学生积极思考,老师连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双向互动。

【教学过程】

【引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水平也逐渐提高。吃得好是否就身体好呢?

如果饮食不合理会引起营养不良。如何才能使身体更健康呢? 【多媒体显示】化学元素和人体健康(健康报报道)

【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么,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的万物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而我们人体中的元素约有50多种,含量较多的有11种,约占人体质量的99.5%。

【多媒体显示】(佝偻病患者) 【设问】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指导阅读】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什么? 2.该金属对人体有何影响?

【讨论】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归纳小结】1.成人体内约含有钙1.2kg。钙是构成骨、牙齿的重要成分,它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

2.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引起生长迟缓、骨骼变形,出现佝偻病、牙齿发软,易患龋齿等症状。成人缺钙,发生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因此人体必须摄入足够的钙。幼儿、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比成年人更多的钙。我国营养学会1998年对每日膳食中的钙供给量提出建议:婴幼儿400mg~800mg,青少年1000mg~1200mg,成年人800mg,老年1000mg~1200mg。 【设问】哪些食物中含有钙元素呢?

【学生活动】学生抢答(对答得最多的学生给予表扬。) 【多媒体显示】常用食物中的钙含量(mg/100g)

【讲解】在食物中钙的来源以奶及奶制品最好,不但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杯牛奶拯救一个民族”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多年前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比较矮小,但是近几年日本青少年的身高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青少年,这是为什么呢?当然,除了生活水平存在差异以外,我想最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两个数据:日本目前每年人均牛奶消耗量达到68L,而中国仅为6.6L。造成身高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两国青少年自牛奶中获取的钙量存在差别。 【设问】食物中含有如此丰富的钙,怎样才能合理吸收呢?前两天报纸上曾登过这样一篇文章。 【多媒体显示】 晚餐最好这样吃

晚餐早吃:晚餐早吃是医学专家向人们推荐的保健良策。有关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结石病的发病率。

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餐后4到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经上床入睡,尿液便滞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的含量不断增加,容易沉淀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所以下午6点左右吃晚餐较合适。

晚餐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而蛋白质、脂肪类吃得越少越好。

据美国研究报告,晚餐时吃大量的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会使尿中钙量增加,一方面降低体内的钙贮存,诱发儿童的佝偻病、青少年近视和中老年骨质疏松症,另一方面尿中钙浓度高,患尿路结石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提高。

【复习提问】氯化钠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多媒体显示】

钠和钾元素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讲解】以上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均超过0.01,称为常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对人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问】铁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缺铁又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呢? 【学生回答】缺铁性贫血。 【多媒体显示】

【过渡】缺碘也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后果。 【多媒体显示】

【讲解】另外我们再介绍其他的一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硒:生命的奇效元素,有防癌和抗癌作用,能治疗高血压等疾病,但是摄入过量会使人中毒。

锌:智慧元素,微量的锌可以强化记忆力,延缓脑的衰老,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锂:能改善造血功能状态,提高人体免疫机能。

锶:可以强壮骨骼,降低人体钠的吸收,有利于人体血管的活动。

微量元素同其他元素一样,受体内平衡体制的调节和控制。摄入量过低,会发生某种元素缺乏症;但是摄入量过多,微量元素积聚在生物体内也会出现急、慢性中毒,甚至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土壤和水中缺锰,可能是芬兰和中国某些地区癌症发病率高的原因。

【课后思考】1.水为六大营养素之一,喝什么样的水好? 2.有人认为:淘米次数越多越干净,你认为如何?

3.有人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根据本节所学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课后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甲方和乙方答辩,情况允许可开一场公开辩论赛。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甲方和乙方答辩。 【举例】(例1)

甲:由于水质受到污染,对人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故喝纯净水好。乙:纯净水中不含微量元素,而天然矿泉水中含有丰富的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常量和微量元素,所以喝矿泉水好。(例2)

甲:药补比食补好,药含元素的量多,见效快,缺什么补什么。 乙:食补比药补好,食物中的营养元素含量丰富。

【归纳小结】1.从可含元素的量来看,喝矿泉水比喝纯净水好。

2.淘米的次数并不是次数越多越好,因为淘的次数越多,一些营养元素越会溶解在水中而损失。

3.从均衡吸收营养的角度来看,人体所需营养元素应该尽量从食物中获取,单纯药物的营养比较单一,另外,药补还可能导致某种营养元素过剩,只有在人体需要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才使用药补的方法。 【多媒体显示】 【情景交流】(作为本节课的结束)如果你也有上图中的一些症状,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活动】分成两大组,一组问一组答。 例:

1.如果你的记忆力差,注意力又不能集中,怎么办? 2.如果你贫血、脸色苍白怎么办?

3.如果你的舌头紫红,嘴角烂怎么办?

教师总结:化学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稀有元素。化学元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将有关元素的知识运用得当,为人类造福。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和问题。

(3)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3)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的用途 三、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的用途

四、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实验、阅读、讲解、讨论等。 五、教具准备

投影仪和相关资料;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聚乙烯塑料碎片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言]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世界,都离不开材料。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紧密相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得最多的是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诞生,结束了人类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

[板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过渡]到底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呢?要找到答案,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板书]一、有机化合物

[师]下面,我们就通过活动与探究来了解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活动与探究] 请同学们完成试卷上的练习一

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

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中都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有确定数值,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固定数值,且其数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比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大得多。

[设问]已知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都属有机物,那么,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命名有机物?

[生]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物就叫有机物。

[承接]已知CCl4、CS2也是有机物。那么,大家刚才的回答是否正确?你觉得应该怎样改进?

[生]不正确。应该说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评价]大家回答得很好!

[讲解]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人们把像葡萄糖这类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板书]1.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

[解释]组成中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如水、氢氧化钠、食盐等。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熟悉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很相似,故人们将它归到无机化合物中来研究。

[板书]CO、CO2、H2CO3、CaCO3属于无机化合物。

[讲解]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请大家看课本回答。 [学生看书后回答]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氯、氮和磷等元素。在有机物中,碳原子不但可以和氢、氧、氮等原子直接结合,而且

碳原子之间还可以互相连接起来,形成碳链或碳环。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注:教师此时可用一有机分子模型进行演示:如可用一碳原子数为六的可拆装的烃的球棍模型分别安装成直链、支链、环状等结构让学生观看,并指出若用氯原子换掉一个不同位置的H原子,便又是一种新的物质。这样,可使学生印象深刻]

[讲解]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如乙醇、葡萄糖等。通常称它们为小分子。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如淀粉、蛋白质等。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板书]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

[过渡]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但由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需求。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应运而生,简称合成材料。

[板书]二、有机合成材料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从此,人类摆脱了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在改造大自然的进程中大大前进了一步。 合成材料品种很多,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

[板书]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讲解]由于合成材料的原料丰富易得、制造加工简单、性能干变万化,(如用石油产品、煤、石灰石、水、空气等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就可制得多种多样、性能各异的合成材料。)所以,合成材料一经出现,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引导学生看P98图12—13(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

[讲解]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大部分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所以也常被称为聚合物。如聚乙烯分子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手拉手”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引导学生看图12—14(聚乙烯分子模型)]

[转折]我们刚才看到的聚乙烯高分子,是很长的链状结构,但并不是所有的合成材料高分子都是长链状的,有的还可以结合成网状。

[引导学生看图12—15(高分子结构示意图)]

[讲解]高分子的结构不一样,其形成物质的性质就不一样。如链状结构的聚乙烯塑料与网状结构的酚醛塑料(俗称电木)的性质就不相同。

[演示实验12—1]加热聚乙烯塑料碎片。

现象:加热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时又熔化。

[讲解]我们刚才观察到的塑料的这种性质叫热塑性。具有热塑性的塑料可反复加工,多次使用,能制成薄膜、拉成丝或压制成所需的各种形状,用于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等。

若我们给酚醛塑料加热,其只能烧焦而不能熔化,我们把这种性质叫热固性。

[板书]1.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讨论]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应如何封口? 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

[讨论结果]因聚乙烯塑料有热塑性,故可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封口;因电木插座具有热固性,故不能进行热修补。

[介绍]塑料的品种很多,用途也各不相同。

[投影或发放资料]

[讲解]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是我们使用最多的塑料。

[过渡]高分子材料中的纤维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之分。

[展示]棉花、羊毛、木片、干草。

[讲述]以上这些物质都是天然纤维,它们可以制成棉布、纯毛线、纸张等。它们透气性好,吸水性也好,但它们易缩水,易被虫蛀。

[讲解] 的确良、尼龙、腈纶等合成纤维制品属合成纤维制品,它们最明显的优点是: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发霉、不怕虫蛀、不缩水。缺点是:吸水性、透气性差。

[设问]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我们怎样才能穿上既舒适又挺脱的衣服呢?

[生]可用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进行混合纺织。

[师]很正确。这也是商店里的时髦衣物多为混纺织品的缘故。

[板书]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混合纺织的纺织品。

[请学生阅读P100资料:认识服装的标签]

[补充]合成纤维除了供人类穿着外,在生产和国防上也有很多用途。例如,尼龙可以制降落伞绳、轮胎帘子线、缆绳和渔网等。

随着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还出现了许多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特种合成纤维,如芳纶纤维、碳纤维、耐辐射纤维、光导纤维和防火纤维等。

[过渡]橡胶也是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最初人们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获得天然橡胶。随着工业的发展对橡胶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在了解了天然橡胶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后。进行仿照,并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橡胶,即合成橡胶。

[板书]3.合成橡胶

[设问]合成橡胶的出现是人类向自然学习取得的成果。与天然橡胶相比,合成橡胶有哪些优点呢?

[学生看书后问答]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

[承接]正因为如此,合成橡胶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2—21(合成橡胶的用途)]

[转折]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这是因为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2—22(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板书]三、白色污染

[图片资料]1.白色污染

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的使用仅有近百年历史。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白色污染”问题在我国已相当严重。

塑料是高分子聚合物,不易降解,一般需数百年才能有效分解,因此造成污染公害。“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遗弃的塑料制品,随处可见,是造成环境脏、乱、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造成“视觉污染”。“潜在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危及动物安全。散落在江河湖及田野的废塑料碎片被动物及水生物误食,会导致生病、死亡。

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物品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

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过渡]由此可见,“白色污染”问题是人类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解决“白色污染”呢?

[板书]四、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请学生看书回答]

方法有: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讲解]减少使用、加强回收、使用可降解塑料是目前治理“白色污染”的主要措施。

回收废弃塑料是非常重复的,因为塑料回收不仅可以减少废弃塑料的数量,而且节约资源。但塑料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因为不同种类的塑料,其再利用的途径是不同的。

[设问]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困难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及图12—24和表12—4]

[讲解]从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入手,研制新型的可降解塑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最有前景的措施。

[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2—23(可降解塑料的降解过程)]

[投影资料]可降解塑料

[过渡]近年来,为了解决使用合成材料带来的环境问题,新型有机合成材料逐渐向对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此外,为满足计算机,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和航空航天工业等尖端技术发展的需要,人们还研制出了许多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板书]五、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布置作业]

1.收集一些服装的标签,查看服装面料的纤维种类。

2.了解不同纤维制成的服装在洗涤熨烫时的注意事项。

3.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辩论赛准备资料。

4.家庭小实验。


相关内容

  • 自治区级科技专项资金项目绩效报告
    附件 3: 自治区级科技专项资金项目绩效报告 (自 评) 考评类型 项目名称 合同编号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主管部门 项目实施过程考评 项目完成结果考评 (公 章)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年 月 政 日 厅 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 广西 ...
  •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大纲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成果鉴定大纲 (软 科 学 类) 二.项目来源(只选一项): □ 国家各部委计划 □ 自治区各厅局计划 □ 市.县计划 □ 计划外项目 一.项目名称: 三.第一完成单位: 五.鉴定内容:(鉴定意见应主要按照以下内容和格式形 ...
  • 课题研究的现状与责任
    课题研究的现状与责任 一."课题"研究基本现状--必须克服的四种倾向 1.克服¡°二热一冷¡±倾向 ①骨干教师热:教学科研成为骨干或年轻教师的"专利" . ②学校领导热:将科研作为作秀的手段,贪大追新 ...
  • 五年级上册科学2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课题一: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 ...
  •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 城乡美景 课题名称:第1课 水乡的桥 课题名称:第2课 现代的桥 课题名称:第3课 漂亮的小船 单元主题:第二单元 亲近自然 课题名称:第4课 园林小亭 课题名称:第5课 晨练的人们 单元主题:第三单元 感受城市生活 课 ...
  • 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记录4
    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确定课题 一.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有两大来源: 1.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课题的源泉 教学工作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学生学习问题,提高质量与提高效率等都是研究的课题. 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培养什 ...
  • 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在教育这块沃土耕耘的十几个春秋中,姚xx同志始终把能够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作为学校的教导主任,为了提高自己的教科研工作水平,为了积极带领我校教师向科研型转化,进而提升全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她积极主持.指导和参与了" ...
  • 研究报告范例
    <农村幼儿园本土资源创设环境现状分析 与指导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执 笔 人 课 题 类 别 所 在 单 位 保定市清苑县魏村镇魏村东街幼儿园 联 系 电 话 [1**********] <农村幼儿园本土资源创设环境现状分 ...
  • 华阳中学教科室工作职责
    华阳中学教科室工作职责 一.宗旨 1.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2.学校教科室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受学校行政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研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3.学校教科室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应立足于"以育人为本 ...
  •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一.为什么要提倡小课题研究 说到小课题,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既然有小课题,当然应该还有大课题.其实,在教育科研领域,并没有分什么大课题.小课题.准确地说,"小课题"这个概念以前是不存在的,但在近几年的校本教研过程中,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