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 范文中心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02/20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节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情感目标:

1.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形态。

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3.设计并实施实验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

2.探究实验的组织教学。

四.教学方法:

观察、探究和启发相结合。

五、学法指导:

引入新课→提出问题→讨论、分析、综合→师生总结

六、课型:新授课

七、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片段;歌中提到一种我们最喜欢吃的生物是什么?蘑菇是植物吗?蘑菇是动物吗?那么,它究竟是什么生物呢? 再请同学们观看图片。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想解开这个谜,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们对细菌和真菌的了解有多少呢?是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确实很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肉眼才能看到。那么,这个集合体叫什么呢?如何培养细菌或真菌呢?

互动1

学习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菌落的概念及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菌落:指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培养的一般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6页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怎样配制培养基?

2.什么是接种?

回答非常好,你们想一想,在接种之前,我们把配置好的培养基应该如何处理,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接种后,应把培养基放在什么地方培养?

看来对于培养微生物并不那么简单,但大致过程是相同的。

制培养基→接种→培养

互动2

观察菌落(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

1.细菌的菌落大小如何?颜色怎样?(细菌的菌落较小,呈白色。)

2.你认为细菌的表面怎样?光滑黏稠,还是粗糙干燥?(有的光滑黏稠,有的粗糙干燥。)

3.和细菌菌落相比,真菌的菌落大小如何?形态如何?(真菌的菌落比细菌的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4.霉菌形成的菌落大小如何?形态如何?(霉菌的菌落往往较大,常呈绒毛状、絮状和蜘蛛网状,颜色多样。)

小结:

细菌菌落:较小,呈白色,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

互动3

探究活动

复习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

问:我们为什么要经常洗手?洗过的手和没有洗过的手上的细菌的数量有什么不同?是不是细菌可以在任何环境下生存?火星上有细菌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细菌和真菌在哪种环境中最适宜?我手上有细菌吗?等等

3.确定问题和假设

问题: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

假设: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存在。

4.制定探究计划。

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

参考计划:

(1)提出问题: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

(2)材料:每组两套装有牛奶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标签纸、透明胶带、放大镜等。

(3)实验步骤: ①.配制好培养基。(分成两套,一套培养皿不做处理,为对照组,另一套培养皿在选定的环境中处理,为实验组)

②.按要求在各种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 ③.把对照组和实验组都放在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3~4天。 (4)观察、填表。 表格参考

(4)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你的结论是:细菌和真菌存在十分广泛。

5.实施探究计划。(强调严格按照探究计划进行。)

6.引导各小组得出结论。

(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2).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和一定的

生存空间等。

知识小结:

1.菌落的概念:指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菌落形态:

细菌菌落:较小,白色,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

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十分广泛。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思考与练习:

1.下面各种环境中,可能有较多细菌存在的是:(A )

A. 夏天馊了的饭菜里 B.洗得很干净的手上

C. 经过严格灭菌、密封后的罐头里 D.洗净的苹果上

2. 你见过泡菜吗? 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 泡菜坛的结构, 既要加盖, 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 你能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吗?(泡菜坛加盖后封口, 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的缺氧环境. 因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作业:课后观察自己培养的细菌菌落的形态。

教学反思:

由于时间关系,培养基的配制过程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只能由教师提供;也由于时间短,学生自己培养的细菌菌落,无法当场观察到细菌菌落的形态,导致在总结细菌的分布和细菌的生存条件时,带来一定的难度。

作者:贵州省福泉市第一中学(550500) 王国平


相关内容

  •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目的要就 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用具 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 观察现象并记录 1.仔细观察酵母菌 取一滴酵母菌培 ...
  • 八上生物学案(1)
    八上生物知识整理 一.基础梳理: 1.运动系统组成 (1)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2)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合称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其特点是牢固且灵活. (3)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有受刺激而收缩特性,一块肌肉两端的肌腱 ...
  • _神奇的微生物_教学案例
    第23卷第9期中学生物学 Vol.23No.92007 2007年MiddleSchoolBiology 文件编号:1003-7586(2007)09-0040-03 教学案例"神奇的微生物" 龙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 影响植物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浅析_王海梅
    植物保护<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17期 影响植物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浅析 王海梅 (青海省民和县农作物脱毒中心,青海民和810800) 摘要介绍植物病害症状,分析植物病害流行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植物病害:症状:发生流行:影 ...
  • 第二章+微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案 见教学日历 授课时间 教学对象 章节 学时分配 授课地点 新阶-202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化学学院药学系 第三章 微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8学时 本章主要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原核微生物包括真细菌 ...
  • 好医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答案
    1\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几种:b 2\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几级:c 3\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由哪个部门统一采购b 4\下面关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的描述错误的是:c ...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基础知识部分 一.你会选吗(40分) 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土壤 B .空气 C .温 ...
  • 生物源农药材料--有机无公害
    新农业,生物农业 生物农药 讲述要点 I. II. III. IV. V. 定义及分类 生物农药的种类及其特点 生物农药发展动态及应用技术 生物农药的优缺点 生物农药发展前景 Ⅰ基本定义: 生物农药又称生物源农药,一般是指直接 生物农药又称 ...
  • 郑州碧沙岗公园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专业<城市生态与环境>课程 碧沙岗公园调研报告 生态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它探讨的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生态科学中的许多原理.法则,直接或衍生成为设计师们常常需要遵守的"理念",成为城市规划师的思想 ...
  • 第六章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微生物:真菌.病毒.细菌.原虫.藻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1.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 –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因摄入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 2.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分为 – 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