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国学大师的思想高度 - 范文中心

饶宗颐:国学大师的思想高度

03/30

饶宗颐:国学大师的思想高度

作者:汪小星

来源:《荣誉杂志》2012年第06期

饶宗颐大师迄今为止已出版著作五十余部,发表论文四百多篇,在敦煌学、甲骨学、 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书画、音乐、韵学等方面颇有造诣,蜚声海内外。香港大学副校长曾这样评价他:“香港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了。”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林伦伦曾评价他:“业精六学,才备九能。”专家叹服:“只要触角所及,饶宗颐莫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论者评价饶氏治学:“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张大千评价说:“饶氏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学者对他的书法评价是:“无所不能。”

古之学者必有师

书中对谈,古往今来,从艺术到佛学,话题涉及不同学术不同流派,说是文化艺术之旅,实际上谈的卻是学问。正如书中饶宗颐先生提到,他首次知道做学问的乐趣,与父亲饶锷有莫大关係。

“在我家里有很多藏书,自幼便看见父亲做学问的情景,知道读书是何等的乐事。”

饶宗颐先生早慧,从小便有神童之称,家中虽然开的是银庄,但父亲一直执著於对学问的追求,这也在无形中感染了饶宗颐先生後来走上学问之道。

“做学问是文化的大事,从古人的智慧里学到一点东西。”父亲壮年离世,饶宗颐先生继承其志,不足二十岁已完成父亲的遗志,续编《潮州艺文誌》,这成为他踏入学术界的第一步。 他於书中谈到:“我选择了学问之道是正确的。千金易散尽,但学问是不会背叛自己的,而是与时並进的。”家中银庄虽有千金,但随着时局的变化,终於散尽。

饶宗颐先生生於1917年,经历了中国近代的动荡与变迁,在抗战期间曾多次逃难,包括1943年任无锡国专教授时,随师生避难广西南迁蒙山,那时候有一青年学生陈文统拜他为师,学作诗填词,後来成为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饶宗颐先生亦曾在时局未稳之时,踏访偏远山区的瑶寨进行研究,抗战胜利後南下香港发展。

“我喜爱的诗人韩愈曾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对我来说,万卷诗书就如我的老师。”饶宗颐先生在与池田大作的对谈中如此说。年轻时一心想入大学进行研究的饶宗颐先生,因父亲逝世而不得不放棄进大学深造的计划,卻也因此而令他更想在大学做研究。

1939年8月,中山大学聘他为研究员,因战爭关係,大学被迫迁往云南澄江,饶宗颐先生取道鲨鱼涌至香港,本来打算经此转赴澄江-,但因途中曾深入地区调查而染上恶性疟疾,大病一场,就此滞留香港。1940年,他在香港完成了《楚辞地理考》。

天人互益

访问那天,众多亲朋正与饶宗颐先生庆祝93岁大寿。餐桌中一个偌大的寿桃,绯红的色彩冲淡了近日的一丝哀伤——访问前几天,国学大师季羡林、任继愈相继离世,饶宗颐先生痛书”国丧二宝,哀痛曷极”,哀悼二位挚友的离去。

季饶二人在学术界並称“北季南饶”,二人在学术研究上颇有交集。如季羡林赋予“天人合一”的现代观念,饶宗颐先生在书中则提出”天人互益”,把这个观念引申到环保问题上。饶宗颐先生指出,全球化同时意味著能源的大消耗,环境的恶化日甚一日,大自然正在惩罚人类肆意破坏所造成的恶果,不要“天人互害”,而要造成“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的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

“我对人类的未来是很悲观的。”饶宗颐先生说,“天人互害正是出於人的劣根性,人的本性是恶,人类自己制造各种仇恨,制造恐怖,追求各种欲望,变成物质的俘虏,掠夺地球资源不够,还要到火星去,最终是自己毁灭自己。最後人类可能要回到侏罗纪,回到恐龙时代。”於是从古人文化的智慧里学习便更加重要。“就像书中所讲,不要天人互害,而是互益,这比天人合一更为重要。”

学问是与时並进的

这只是饶宗颐先生在学术上的一小部分,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金石学等多个领域,饶宗颐先生的成就斐然。同时在书法方面,都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书法是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人格。”饶宗颐先生说,“向来中国的文人-亦多受讚誉,也因为书法同时可看到人的修为。虽然汉字的形貌不同,但是可反映出人的精神面貌。”

饶宗颐先生擅书法,曾多次举办书法展。在与池田大作的对谈之前,他曾写过两副对联相赠:“池荷消火宅,法句湧心田”、“大易尊大作,中庸致中和”,联中嵌入“池田大作”的名字。 “但现代有了计算机,有好多花样,和我的时代有差距,连观点都好唔同,但无论怎麽改变,我始终认为,书法就是人的精神。”时代不同,科技与传统的结合也产生了许多变化,例如城市大学研发水墨软件,饶宗颐先生说:“用计算机程序来教水墨是没问题的,都是一种艺术的方法。过去有过去的办法,现代有现代的办法,但书法应该要表现人的精神。”

做学问的方法有很多种,使用什麽工具,利用什麽途径,饶宗颐先生向来持开明态度。他本身治学,不但开明,更极具前瞻性。1996年他便曾主持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的甲骨文数据库计划,在计算机尚未如今天般普及的时候,在短短两年内将五千个甲骨文及八十餘万的卜辞,重新爬梳整理,存入数据库内,建立完善的甲骨文数据库。这正如饶宗颐先生所说,“学问是要与时並进的。”


相关内容

  • 钱穆推介的七本必读书
    民国是个无数人心向往之的读书人时代,无数想读书.爱读书的人都喜欢找人推荐书,而他们或许不知道的是,很多民国大师其实都罗列过必读书目,如胡适.梁启超.朱自清等等.但这些人推荐的书对于现代人有个问题,便是要么数量太多,要么太专业,要么太冷门,很 ...
  • 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苦涩异国恋
    2008年2月17日,一代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一生中的许多故事都感人至深,尤其令人扼腕的是他和一位德国姑娘的一段爱情经历,虽然他一直深埋心底,却给他带来绵延一生的怀想与快乐. & ...
  • 弘扬国学的当代意义
    弘扬国学的当代意义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2009-02-20 来源: 河北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 ...
  • 读[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有感
    读<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有感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为陈寅恪在王国维投昆明湖自沉两年后,为其撰写的碑文.虽寥寥数语,但字字用义深刻精要,发人深省.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 ...
  • 国学系列公开课第一课
    国学系列公开课第一课 孟子公开课在孟子故里邹城开讲 2013-04-27 11:27:01 来源:光明网 光明日报 2013年4月28日第2版 4月27日,2013孟子故里(邹城)中华母亲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的孟子公开课在邹城隆重开讲,此次孟 ...
  • 培训资料1(国学的当代价值)
    国学的当代价值 谈到传统国学的当代价值,至少有五个方面. 第一,重振国学 ,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 ...
  • 浅论张晓风散文的超性别书写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以散文集<地毯的另一端>蜇声文坛.当时诗人余光中在<我们需要几本书>一文里毫不讳言"至少有三个因素使早期的张晓风不能进入现代:中文系的教育,女作家的传统,五四新文学的余风 ...
  • 盛世华章乙未华西青少年国学冬令营结业典礼主持词
    盛世华章 乙未华西 青少年国学冬令营结业典礼主持词 戴昊宸:尊敬的各位爸爸妈妈, 李由: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齐读:欢迎大家观赏盛世华章-乙未华西青少年国学冬令营结业典礼文艺演出节目. 李由:<大学>是四书之一,宋朝朱熹说过,先 ...
  • 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
    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图)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3-16 16:29 责任编辑: 老北 最近,总能听到一些人在故弄玄虚地与人讲些为人的道理,把王国维的三重境界抬出来唬人,似懂非懂地 ...
  • 论中国文化与马云以及可为的关系
    论中国文化与马云以及可为的关系 先谈关系.中国是一个讲人伦关系的国家,与西方的人际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但是,自西风东渐以来,中国人也开始讲人际关系了,而忽略了人伦,甚至不懂人伦了,于是乎出现一些思想上的混乱,自然之理也.所以有必要扯扯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