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类 - 范文中心

创业故事类

12/21

在生活的五线谱中高歌猛进

—记刘涛和他创办的艺术学校

时下,在西安市东郊纺织城及周边地区,对于喜爱文艺的人来说,提起刘涛的名字,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刘涛艺术学校。

那么,刘涛究许何人?他又是怎样一个从农家子弟成长到至今拥有诸多头衔乃至光环的一个灞桥文化名人?他所创办的艺校又是怎样的一个创业历程?

我们不妨把时光倒移到十多年前,来追朔刘涛成长和创业的轨迹……

童年音乐梦

刘涛,1973年出生于陕西省泾阳县一个普通的农家。打从记事起,在农人平凡而艰辛的劳作之余,黑白电视机,收音机,农家红白喜事自乐班的吹拉弹唱,老碗会、庙会上的秦腔、歌舞、之类……这些文化活动,在给农家人单调的生活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象磁石般地吸引着小刘涛。致使他背着大人们经常看戏、看演出,有时回来很晚,让家人找得好苦,一度才成为村子里调皮的小顽童。

上小学时,家里的老式半导体收音机成为他的最爱。对音乐课有着浓厚兴趣的刘涛常拿着五线谱上‚豆芽菜‛请教老师问题,动不动将老师问得莫名其妙,因为在农村孩子当中,几乎没有遇到象刘涛这样对音乐痴迷的。

为了使自己的音乐爱好有所展现,刘涛将父母给他的零花钱积攒

下来,买了一把口琴和竹笛,通过听、看、揣摩,竟将这两种乐器吹得像模像样。

看到刘涛这种偏科,作为世代为农的父母,也只好作罢,由着他去。有时也只能说说诸如‚好好念书,将来有用的‛之类的宽慰话。

进入中学后,刘涛的音乐萌芽继续生长着。父母也省吃俭用给他买了录音机,供他听音乐、学乐理。打此以来,刘涛对音乐的兴趣有增无减,两把乐器常吹得口干舌燥,曲子也由最初的甘巴生硬,变得悠扬悦耳。特别是有时代表班上演奏的节目常常获奖,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这在普通农村中学可算是凤毛麟角。

基于刘涛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和特长,1990年,初中毕业后的他作为特招生被泾阳县永乐高中录取,在这次招的七名学生中,刘涛年龄较小,又最机灵,常常以幽默风趣的话,和音乐方面的特长令同行自叹不如。所有这些,都为他在以后的音乐方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求学艰辛路

在永乐镇特招高中班学习了一年多后,虽然在音乐方面,学校尽量给学生进行培训,委派了最好的音乐老师。然而,毕竟是小县城,由于经济文化师资等方面的局限,要真正使学生考入顺利高等艺术学府,仍显得力不从心。对此,学校和老师都很着急。在这种情形下,学校便动员学生自己到省城西安参加高考强训班。经过慎重考虑后,刘涛采纳了这个建议。

从泾阳到西安,遥遥数几十公里。路程远不说,光学习的有关费

用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父母勒紧裤带为他积攒着,希望他早日圆梦,学有所成。

此后,刘涛骑着旧自行车在父亲的陪送下,来到西安音乐学院报名参加了考前培训班。作为农家娃,舍近求远,求知若渴,虽苦犹乐。在饮食方面,锅盔辣子,蒸馍咸菜,乃家常便饭。偶尔吃上顿羊肉泡馍、方便面,对没有收入的刘涛来说,已是够奢侈的了。

最令人难堪的事便是住宿问题。当时,学校不提供住宿,老师上课又多在晚上,他不可能返回泾阳老家,更不可能住旅馆。于是刘涛便靠说好话,与同学挤在一起,有时甚至到小寨十字的大街路灯下呆上一夜…….

这些艰辛对刘涛来说,都无所谓。他总是抓紧一切时间找老师,要求上课练琴或请教问题。每过一周,他就找老师检查进度。每次弹琴的水平都让老师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个农村娃弹奏的水平。在这个音乐的殿堂里,德彪西、贝多芬、肖邦、莫扎特……这些音乐老前辈的作品让刘涛如痴如醉。一下子若牛逢草,久旱遇霖。

为了多学一点,聪明的刘涛总是想着法子亲近任课老师。他总是主动为班里打扫卫生,帮着老师提开水、搬乐器,而且心灵手巧、举止得当,让一个个代课老师好评有佳。刘涛的聪明好学吃苦耐劳的品质也深深地感动了老师。系主任王玉珍破例让刘涛为一座教学楼搞卫生、并负责看护,报酬是每月62元钱。这在当时,已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对刘涛来说更是雪中送炭。

有了这笔‚外快‛,刘涛舍不得吃饭,而是全部用于付老师的课

时费和购买参考书。鉴于刘涛对音乐的痴迷,系主任破例给他特别教授了很多的知识,使他的音乐基础更加牢固。

辛苦耕耘洒汗水,秋来硕果满园香。1992年7月,刘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音教系。尽管学费比较昂贵,但这对痴迷音乐艺术的刘涛来说,并不重要。这使他圆了多年以来的音乐之梦,更重要的是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9月份,在父母的努力下,刘涛终于靠贷款和借款交了学费,成为西安音乐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了。

立志办艺校

在音乐学院的学习中,刘涛因为天赋好,加之求拜名师,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因此他的成绩十分优异。为使自己及早地步入社会,还清贷款。从大二开始,刘涛就开始给学生代课,不管是家教、课堂或是社会演出等,他都积极参与,不久即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被许多学生家长竞相聘请。

光阴荏苒,四年大学生活转瞬即逝。1996年,刘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组织分配到渭南市官道乡中学任音乐教师。在教学岗位上,他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不用说,他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然而,一次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现象不时冲击着刘涛的心灵。在他任教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老师和同学接二连三地推荐学生让他带,他不可能来者不拒,更不可能全部接纳,因为,毕竟还得为所在学校考虑。

联想到自己求学的经历,再看看许多家长领着孩子却为找好的专

业老师而奔波却又难以如愿的现实,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的心目中开始筹划,创办艺校。这样,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有志于报考艺术院校的考生提供方便,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刘涛把自己的想法与校领导汇报后,立即得到了回应:全力支持。年轻人,血气方刚,说干就干,在一周之内办完了相关手续后,刘涛离开了渭南市,回到西安开始了新的创业。

当月,刘涛主办并请几个同学帮忙,以自己最拿手的键盘乐作为切入点,开办了‚刘涛电子琴音乐教室‛。从2000年6月开始,他先后在西安市、长安区、三原县等处数家学校开班授课。每天,他骑着一辆旧摩托走南闯北,一年四季,风霜雨雪,在所不辞。

为了不耽误上课时间,树立自己的诚信品牌,刘涛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有时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冬季的一天,风大雪厚,刘涛骑车到南郊电视塔附近,因车底打滑与一辆面包车迎面相撞,摔倒在地,当即不省人事。过了大概20分钟,他爬起来,以顽强的毅力赶到三原上课。当学生们看到了迟到‚圣诞老人‛,在了解了原委后,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类似这样地例子在他的代课生涯中还有许多。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骑车上课走过的历程累计超过了10万公里。足迹遍布了西安及周边地区。拜刘涛学艺的孩子,就像一个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吮吸着甘甜的乳汁。在生活的大地上,刘涛通过勤奋耕耘,一页一页的五线谱在他的琴声中不断延伸……

春花秋实,天道酬勤,从数千元起步到如今已拥有资产近200万的综合艺校,其间不乏创业的艰辛,同时,更多的是丰收的喜悦。

喜获丰收果

从2002年起,刘涛电子琴音乐教室,以其善教、业精、个性、诚信等终于闯出了品牌,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先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家长的赞誉,特别是引起了有关上级部门和专家的关注。2003年以来,刘涛连续数年被陕西省考级委员评为‚优秀辅导员‛,先后荣获宋庆龄基金会‚优秀园丁奖‛,日本SASIO株式会社‚杰出成就奖‛……

在历时十年的从教生涯中,经刘涛所带的55名学生先后考入了各类艺术院校,2200余名学生参加了中国音协、西安音乐学院的考级,以98%的优秀率和100%的及格率令各界瞩目。

鉴于刘涛在音乐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和社会影响,经过专家考核,1999年,他加入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同年当选为陕西省考级委员;2000年,出任西安音乐学院考区负责人;2001年应中国音协邀请亲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作为学术交流。2004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2006年任灞桥区青联委员,2007年被评为灞桥区十大杰出青年,2008年被评为区级劳模、西安市青年乡村文化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成为西安市劳模候选人,2012年8月,被共青团西安市委、西安市人社局评为‚首届西安市杰出青年创业者‛。

至于刘涛近年来,在有关省、市、区的各类演出比赛中担任评委、评审、艺术总监、策划等等,已是不计其数,或者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艺术爱好者,实干且负有挑战意识的刘涛并不满足现状,而是主动出击,进击市场。2005年以后,在原‘刘涛电子琴教室’的基础上,更名的‚刘涛文化艺术学校‛正式成立,迁址于纺织城正街,占地1000多平方米,在职员工30多人,现已有音乐、舞蹈、美术等21个专业。经过几年的打拼,时下学校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专业设臵日趋合理、成熟,已培养学生3000余人。

许多学生由原来的性格孤僻,变得开朗大方活泼,一些爱美的女士在这里卸掉了多余的脂肪。特别是今年以来,借着创文化强区的东风,学校的知名度不断攀升。春节过后,赛事连连,获奖多多。在纺织城第一家设立西安市拉丁舞考牌考点,取得最好成绩。参加了三次大型国家和省级拉丁舞比赛,获得各项名次奖达91%以上,令西安市同行刮目相看。三月份以来,学校在全市第一家创办了公益校报>,以普及群众文化,传播精神文明为重点,被人们竞相传阅,收藏。

所有这些,正如一首小诗所云‚这里不寂寞,这里有欢乐。来的丑小鸭,飞走的白天鹅‛这是对刘涛艺校的最好解释和评价。

奉献于社会

但凡熟悉刘涛的人,对他的初步印象总是朴实和憨厚。然而,当你熟悉他后,便会觉得除了在音乐专长外他还是一个多能和富有爱心的人。

他是一名校长、教师、管理人员、又是一名司机、音响师、摄影师、打字员等等。办学近十年来,虽然说经历了太多的‚山重水复‛,但最终归于‚柳暗花明‛。走过的是一条铺着鲜花的崎路,也正是他的这种执着而多能的钻劲,把事情当事业干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一切。

近年来,刘涛文化艺术学校作为一个非赢利性的机构,时刻不忘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从最早在‚拐的‛上作车身广告到社区公益展牌,创卫演讲赛,灞桥区钢琴汇报演出,以及节假日到省、市、区等有关单位、区内各社区等公益演出,总费用超过10万元。

不仅如此,在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各项中心工作方面,艺校更是义不容辞。2007年,刘涛在省内首创了农民工子女免费艺校,为农民工子女免费传教授艺,并向学生和社会捐赠乐器,总价值10万元以上。2008年,与团区委创办‚熊宁爱心屋‛、为汶川地震灾区举行义演,捐赠了5万余元钱物。这些事迹被《中国劳动保障报》、《陕西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广为宣传。

近年的樱桃节大型采摘活动,学校多次应邀作公益演出,为节日添彩争辉,区工会代表会上加盟义演,效果不凡……

累计各项演出超过百场。有关海内外知名行家的各种交流活动,络绎不绝,可以说,刘涛文化艺术学校为提升灞桥区的知名度,创文化强区立下汉马功劳。对此,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多次来学校指导工作鼓励艺校办出档次,打入市场。对此,学校深受鼓舞,正在努力打拼,以期进入佳境。

2010年,刘涛投资数十万元,购回一辆大型‚流动舞台车‛,填补了城郊演出无舞台车的空白,顺利实现了二次创业。

音乐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和弦‛,社会学上叫‚和谐‛,作为一校之长的刘涛就是一个讲求和谐的人。在教学上,他尊重老师,态度和蔼、不摆架子;在管理上,以制度约束人,不分亲疏。一切从自身做起,从不马虎。刘涛艺校的管理员工在众多应聘者当中先后聘用了十多个下岗失业人员。学校如此以人为本,员工们的敬业奉献,也为艺校聚集了‚人气‛。

今年春节过后,当得知一个断臂女青年李杏花有求知学艺的愿望,却因学费和交通犯愁的消息后,刘涛二话没说,亲自开车到高陵县做通家长的工作,将李杏花接到艺校吃住,减免了部分学费,并安排最好的老师为她上课。二个月后,李杏华顺利地考上了胃南师范美术专业。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每逢周末,刘涛艺校总是人头攒动,川流不息。学生和家长在这和温馨的艺术殿堂里,伴随着器乐声声,舞姿翩翩,,总是笑逐颜开,显得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总而言之,刘涛是一个凡人,也是一个名人。他和他创办的刘涛艺术学校及其品牌,,目前已和灞桥区的文化艺术密不可分,已经悄然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正在受到业内同行和上级专家的注目。

从刘涛成长和创业的轨迹中,目睹他所拓展的从艺之路,可以推知他取得赫然成果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所得的各种光环的现实性。

我们祝愿他在艺术的五线谱中,弹好社会主旋律,奏出时代最强

音。希望他高歌猛进,以自身过硬加诚信的品牌立于不败之地,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乐章!让我们拭目以待。(2006年6月撰稿,2012年12月修订。《中国创业网》2011年录入)

人间真情 大爱无疆

—梁丽莉素描

2012年10月17日,这是一个秋实果香的季节。一阵阵锣鼓、鞭炮之声,在洪庆街道燎原村的上空回荡,鞭炮声与农家臊子面的麦香味交织一起,煞是诱人。现场人头涌动,热火朝天,与农村人过事一样,好不热闹。原来‚灞桥区智力及重度残疾人安养院‛在这里隆重举行揭牌仪式。除了出席活动现场的省、市、区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外,院长梁丽莉作了建院介绍和表态发言。台上这位个子不高,齐耳短发,略施粉黛,集潇洒、干练于一身的‚白衣天使 ‛,让现场的领导、来宾眼前一亮。那么,这个昔日的下岗女工梁丽莉身上又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呢?那就让我们‚关注‛她吧---

‚方向对了,事情就成了事业‛

1996年,作为西安市曾经的著名国企----西安市华夏建材厂,因市场经济的调整和政策性原因,被上级批准依法实行破产。于是,大量裁员,员工自谋出路成为必然。作为这批大量裁员职工之一的梁丽莉,除了具有一般职工‚上有老,

下有小,文凭技能也不高‛的共性外,还有着她自己的另类艰难:因工伤致残的手指,离异带孩的无奈,父母的牵挂,多因一果,再就业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

她曾折腾了许多事情,比如:开店、打工、与人合作等等,但最后都无疾而终。她曾一度迷茫、徘徊,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聪明懂事的女儿文文早早当家,与她相依为命。这给了她无穷的希望和勇气。她带着女儿在厂门前的河边上漫步:目睹着一群群老年人散步、健身,牵手扶杖,颐养天年的场景,特别是联想

到本厂许多退休职工,年事已高,子女不在身边的凄凉现象,不禁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自己开办一个养老院?当晚,她失眠了。

翌日早上,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兄弟时,大家一起反对:‚你单身一人带着孩子,手有残疾,又没资金,谈何容易‛?的确,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是,看到女儿坚定的目光和做好了最坏打算的勇气后,父母心软了,转而动员家里人全力支持她。此后,她通过走访社区老人,咨询有关政策,协调租地手续等基础工作后,终于决定要大干一场。

万事开头难,其他事情都好办,仅凭‚脸皮厚、鞋底厚‛,就会有进展,最大的困惑就是资金。她找了许多业内人评估测算,少了十万元,没门。为此,梁丽莉投亲找友,不走的

路都走了,最终凑够了十万元。

为了节约资金,她恨不得有分身术,其执着的韧劲,感动了有关部门的领导,在租地、水电、设施等方面,都为她开了绿灯。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吃住工地,展示其‚十二能‛的本领。苍天不负有心人,1998年底,1200平方米的砖混房拔地而起,经实际结算,共花去了35万元。经过道路、院墙、绿化等布局后,起名为‚灞桥区夕阳红养老院‛。在区、街政府及区民政局等部门的支持下,敬老院开始投入使用,并稳健经营十四年至今。

现如今,西安市华清路 东段--- 西安市华夏建材厂对面的‚灞桥区敬老院‛、‚灞桥区社会福利院‛的牌子十分耀眼,古朴的门头,幽静的环境,周到的服务,成为灞桥区乃至西安市的龙头老大。笔者曾数次前往敬老院,与梁丽莉院长有过多次交流 。 她不善言谈,却慈眉善眼,活脱脱一副菩萨相。问她的感言时,她说:‚我当初,只是瞄准了这个方向,通过自身和大家的努力,不小心把事情干成了事业,如今再也放不下了‛。‚好一个方向对了,事情就成了事业‛----这句话,凡人要读懂,就得一辈子,甚至一辈子都未必能够读得懂。

‚敬老院的老人就是我的父母‛

多年来,由于忙于事业,梁丽莉经常不沾家,更是顾不

上照顾父母及女儿,家里人也能理解,替她分担了不少。

女儿文文聪慧可人,凭实力考上了研究生,现已成家立业,梁丽莉感到十分欣慰。然而,人间憾事有几多,梁丽莉就遇到过。事业背后的支撑者---年迈的父母,却都因病或意外事故相继离世,老人们谢世时,他都不在身边。每想到此,梁丽莉就会泪眼朦胧,自责不已……她把对父母的愧歉,全身心投入到院里。有道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丽莉常说:她要让大爱从她身上得以递延。

在这里,我们且不说她如何自学护理、研究配餐营养、心理疏导和康复保健;也不说她如何忍辱负重,寻找走失的老人,甚至遭到不明真相儿女们的责难;只想说说她善待老人如子女,甚至胜似子女的几件事。

有一位叫黄志杰的入住老人,80多岁,患偏瘫多年,大便干结,异常痛苦。见此,梁丽莉同志,当着员工的面,亲自用手指为老人抠掏,感动得老人的子女叹道:‚梁院长,我们子女给你磕头,我们没做到的,让你做到了‛。

还有一位78岁的女性老人杨珊影,一生无儿无女,重度残疾。梁丽莉待她如父母,经常为其梳头、擦身、换尿布。不仅如此,老人患病,她在辅仁医院二十四小时陪护,直到老人去世,她给老人整容换寿衣并帮其料理了后事,将骨灰寄存在殡仪馆,每年祭日都去祭奠。

有时,残疾人或患老年痴呆病人,精神异常,吵闹,甚

至发生肢体冲突者,屡见不解,对此,梁丽莉总是以心理疏导为主,采取对待小孩那样‚表扬‛‚哄骗‛的办法予以化解。

可以说,敬老院的老年人、智障人、残疾人,这些社会的弱势群体,已经占据了她大脑空间的绝对位臵。

一次,梁丽莉出席一次公务活动后,望着餐桌上残余的大量饭菜,于心不忍被倒掉。她想到了今天院里还有几位老人过生日,欲打包带回,当这一幕被酒店老板发现知情后,老板吩咐服务员为老人们带去了十几份 套 餐,且分文不收。

‚一花引来万花香‛,敬老院的大爱举措,公益之心,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西安二炮学院、西安能源学校、西安护士学校、西安理工大学等等,都定期不定期来学校进行共建,作为学生教育实习场所,更是提升了敬老院的知名度。

‚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这句话,在灞桥区敬老院得到了验证。许多人闻讯,要把老人送来,只因床位紧张,不得不提前预约,甚至托人找‚后门‛。因为,认梁丽莉作‚干女儿‛的老人太多了,这些老人的亲戚太多了,好一个蝴蝶效应!

十四年来,敬老院先后收住了1669位老人,送走了286名临终关怀老人,义务抚养了80多位‚五保户‛。孤寡老人600多,通过安养后,先后健康出院。累计安臵了近200余

人次的下岗失业、失地农民就业。

这些社会效益的取得,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因素,然而从梁丽莉‚敬老院的老人就是我的父母‛这句话中我们更容易找到答案。

‚手把胸口心无愧‛

春花秋实,天道酬勤,十多年艰辛打拼,敬老院已成为梁丽莉的事业,或者生命的全部。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级领导的支持,群众的需求,使得梁丽莉倍感肩上责任重大。从1999年至今,‚西安市十佳再就业明星、创业先进个人、巾帼建功标兵、西安市文明市民、西安市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灞桥区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这些光环令人目不暇接。另外,各级领导的视察,也给了她更大的信心。原陕西省委书记、陕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安启元同志,多次来院指导,并亲笔提写了‚真善美‛‚孝行天下‛等墨宝;市创业办主任焦维发来院建议她打造品牌;区委书记聂仲秋、政协主席刘军奇、常务副区长刘其智等领导同志,也给她寄予了莫大的希望。

当领导们问到敬老院的发展愿景时,梁丽莉的一席话,让我们更加读懂了她。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社会的需求很大,政府不能全部包办。这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文明、和谐社会的标志,我有今天的事业,离不开各级领

导的支持,特别是与区民政局、残联、人社局、妇联、工会等部门的支持分不开。大伙把我扶上台,我就像高山上的瀑布,别无退路,只有继续干下去,去拓展新的空间,才能‚手抚胸口无愧天‛!

她通过市场调研,跑项目,争资金,托人找关系,来为自己,不!为咱残疾人圆‚梦‛,‚脸皮厚、鞋底子厚‛的一贯做法,再次得到证明。

灞桥区人社局免担保为她无息贷款62万元,曾以数百万资金投入为群众办实事,以善做公益闻名区内外的灞桥街道务东村村委会主任寇朋捐款捐物5万元,‚秦灞园‛老总韩广菊为敬老院免费供菜数年,价值达3万余元,人间大爱资助她二次创业,可谓雪中送炭。在区上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灞桥区敬老院分院,‚灞桥区智力及重度残疾人安养院‛终于在洪庆街道办燎原村燎原小学旧址落成。它的落成,打破了原敬老院本院由于面积、位臵、空间限制,不能满足需求的瓶颈。

经过近两年的艰难跋涉,灞桥区残疾人安养院最终于2012年10月17日顺利落成。为了答谢燎原村民乡党,梁丽莉自费摆了十几桌农家臊子面,款待村民,这在当地绝无仅有。

灞桥区残疾人安养院的成功揭牌,标志着梁丽莉倾注人间真情、大爱无疆事业的再度升华。

离开了揭牌仪式现场,闻着空中农家臊子面的清香,望着脚下正在修建了一半的公路,令人浮想联翩。可不是吗?梁丽莉同志从敬老院拓展到安养院的创业经历,不也像这脚下的路一样,承载着人流、车流、社会的责任和厚望。尽管,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坚信:大爱之心的传承和递延,必将从这人杰地灵的燎原村辐射到霸上,乃至更远……

(2012年10月18日)

(写完这篇文章,似觉言犹未尽。偶发联想,口占一段,权作补遗。诗云:‚尊老—西北有个梁丽莉,爱幼—东北有个张丽莉。大爱—两人同名叫丽莉,无疆—尊老爱幼把礼立。‛)

山沟里飞出金凤凰

——记胡虎子和他创办的生态养鸡场

西安东郊灞河东岸,有一座洪庆山。山腰有一个近百年来以贫穷落后而闻名的村子——吴肖亚。然而,这个村近两年来却在西安城郊成为香饽饽,其缘于一个残疾人创办的土鸡养殖场。

这个残疾人,名字就叫胡虎子。

不向命运屈服

胡虎子出生在洪庆原上一个贫苦的农家,自幼双下肢残疾,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只能靠两个木棍支撑身体平衡,艰难行走。小小的他也希望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走进学校,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但是小伙伴们的嘲弄,蜿蜒起伏的坡路,深不见底的沟壑,使父母最终放弃了送他进学校的念头。孤单的虎子每天坐在家门口,用羡慕的眼神送走小伙伴们上学的身影后,便用木棍支撑着身体艰难的爬上原顶,遥望着远方。俗话说:‚儿女是娘心头肉‛。虎子娘每每看到儿子消瘦颠簸的身影便会自语道:‚我们老了,谁来照顾你呀?‛。站在原顶的虎子,望着隐隐若见、沟壑纵横的秦岭山脉,看着满原满谷郁郁葱葱的草木,心头总会萦绕着母亲伤心的眼神和忧心的话语,泪就会悄悄地流下来。

他开始试着外出打工,满怀希望的进入一场场招聘会,走进一个个企业,谁知还没等他结结巴巴的把话说完,就被对方打断了:‚你先回去等,我们商量后再通知你‛。而最终的结果总会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一次次求职中的难堪和失败浇灭了他外出打工的想法,迷茫的他又一次登上了原顶。

‚我要养活我自己,不能再让父母为我操心了‛。沉思中的虎子暗下决心:我绝不向命运屈服。从此,他开始听广播、看碟片、自学认字。山坡上、崖壁下,草木旁,代步的两根双棍伴随着苦涩的汗水,在吴肖亚村留下了深深的印

记。一次虎子不慎绊倒,只听到‚嘎‛的一声,一对野鸡从草丛中惊飞。望着升空远去的野鸡和在阳光照耀下艳丽的羽毛,虎子眼前一亮,他笑了,他终于找到自己的出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养鸡‛,这满山坡的草木不就是自己创办养鸡场的天然资源吗?他忘记了疼痛,高兴的回到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

‚虎子你终于长大了!‛父母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父母的支持下虎子借来许多关于养鸡的书籍,开始自学养鸡。2004年,虎子在残联办的残疾人培训班学习,学习期满后,怀着雀跃心情的胡虎子开始创办自己的养鸡场。

创业路上‚虎添翼‛

2006年5月,胡虎子筹款买来600只鸡苗,开始试养。白天他背着干馍、水,独自一人在坡上放养小鸡,晚上便吃住在鸡棚里,到了10月份,平均每只鸡长到了6-8斤,拿到市场上卖,没想到一听是散养的,竟然很受欢迎,很快就抢购一空。

初尝甜头的虎子,坚定了创办养鸡场的信心,但是资金、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残联等领导知道此事后,带领干部进行了实地考察,送去了养殖方面的书籍、光盘等资料,给予了技术上的指导,并且给胡虎子办理了20多万小额担保贷款,解决了其资金上的困

难。村里的乡亲们知道虎子建养鸡场的事,也纷纷出资帮助他。在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下,养鸡场终于建起来了,虎子叫来村里几名残疾人一起养鸡。小鸡们长势很好,很快就可以投入市场出售了,可是这样大批量的肉鸡销路又成为燃眉之急,胡虎子带着干粮每天到处奔波寻找销路,人社局在创业跟踪服务中了解了这一现状后,积极联系媒体、饭店,帮助虎子进行宣传,多方寻找销路。功夫不负苦心人,现在,虎子的养鸡场已经有了固定的销路,销售一批土鸡、土鸡蛋,就可以收益几万元。

短短几年,虎子的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他进一步扩大了养鸡场规模,还建起了3个蔬菜大棚,安装了固定电话,年收入达到几十万元。胡虎子的事迹在洪庆山上远近皆知,带动了周围不少群众的创业热情。一些意志消沉的残疾人朋友,从他身上汲取了无尽的力量,纷纷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一花引来万花开

经过近四年的摸爬打拼,胡虎子生态养殖厂规模不断扩大,土鸡的存栏量逐年上升,其以天然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客户,收入也显著提高。区、街道办相关部门也为山上打了机井,修了简易公路,并申报了商标保护。一片山野风光吸引了很多客商。

一时间山上车水马龙,应接不暇。生意红火得不得了,

许多宾馆饭店、食堂都提前预定。

虎子在创办养殖场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昔日吴肖亚,一片脏乱差,今日吴肖亚,姑娘不外嫁。‛过去山里姑娘都嫁到山下,如今国家惠农政策的兑现,养鸡场获得不菲的经济效益,这里也是别有洞天。

值得一提的是,虎子的创业事迹经媒体宣传报道后,引来了很多仰慕者。其中有一位叫李鹏英的姑娘自告奋勇愿作虎子的另一半,帮他打理企业,再创辉煌。今年国庆节期间,虎子在山上举办了简朴而隆重的婚礼,市、区相关部门、客户和各界朋友纷纷前来祝贺。有道是:山沟里建起养鸡场,山下姑娘有眼光。舍远求近同创业,山沟里要飞金凤凰。一首打油诗道出了此情此景。

问起他下一步的打算,虎子说:我准备让村里的残疾人都到自己建起的三个蔬菜大棚里上班,让媳妇学照、买车、送货、下订单,要让全村的人走出封闭,走上致富路。

感恩社会献爱心

在与虎子的一次交谈中,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党和国家的创业优惠政策,没有乡亲们的帮助,我可能还只是一个令人同情的残疾人,不会有今天的鸡场,不会有今天的胡虎子。

事业初成的胡虎子,不忘回报社会,奉献爱心。作为残

疾人,他深知残疾人内心的苦楚,2008年2月元宵节来临前,他带着鸡场的几名残疾人职工赶到西安市心心幼儿园,为那里的自闭症儿童送去了学习用品。2008年12月,他又给灞桥区残联捐出一万元,用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现在的养鸡场已经就近雇佣了十几名残疾人,部分下岗失业人员,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今天的虎子不仅绘出了自己的人生蓝图,更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真是月过朦胧霞满天呀。

服务求职姐妹 苦累在所不辞

--记下岗女工杨爱丽和她创办的

‚杨大姐‛家政服务站

(一)

杨爱丽,女 45岁,系唐华刘棉下岗职工,原在西安帮家乐家政公司上班。干了几年后,通过切身体验,她在思考一个问题,自己上班只能解决自身问题,而纺织城周边地区又有数以千计的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不到安臵,自己何不创办一个机构专为身边的姐妹服务,为社会做点贡献。她的这一想法立即得到六棉社区,纺织城街道办,特别是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于是,他在六棉社区租了几间办公室,于2006年4月成立了灞桥区首家家政服务站,成为灞桥区劳动力市场、职介中心指导下的一个公益机构。

由于她能吃苦,以情动人,不计得失,多方联系用人单位,在几

个月的时间内,便为数十名失地农民、下岗女工找到了岗位,此举在区内一度被传为佳话,受益的妇女姐妹更是有口皆碑。2006年,灞桥区妇联授予杨爱丽同志‚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就是对她前期工作的鼓励和鞭策。

从此以后,杨爱丽的干劲更大了,信心更足了,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她经常到周边农村,穿乡走户,拿上资料给广大妇女讲解如何转变就业观念,靠诚实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并亲自接他们到用工单位实习,让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的家政员做传帮带。总共有三百多人在她的说服下有了求职意向,借此机会,她因势利导,适时先后举办了三期以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为对象的家政服务员培训班,共有150多人参加培训、考试,并得到安臵。

(二)

凡熟悉杨爱丽的同志,都有一个感觉,她总是风风火火,说干就干,不分白昼和寒暑,只要有一个电话,不管是客户或是求职姐妹,他都以诚相待绝不怠慢。

为了使更多的求职姐妹得到安臵,她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和社区一线,并抓住庙会、农集日的有利时机发单子,留名片,大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并自己购买《金正昆》家政礼仪教学光盘,彻夜观看,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深入到田间、地头和社区村组讲给学员,然后在聘请家政公司、省医院、辅仁医院等专业人士亲临授课,使参加学习的家政员,受益匪浅,合格率在85%以上。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有一些远的从宝鸡、周至等地农村来的妇女,吃住在他家,直到

培训安臵,从未收取任何费用;有一位男士,有驾照不敢上路,杨爱丽让丈夫开车带他陪练,直到敢上路并得到安臵。有的家政员送到客户家不适应,她不厌其烦地调整人员,直到客户满意为止。有时自己送家政工到客户家,为了快捷,经常坐出租车,自己倒贴出租车费,也毫无怨言。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能让更多求职的家政服务人员干的舒心,让客户用的放心。

今年第三期家政班结束后,杨爱丽同志带领姐妹们到东林老年公寓,自筹了数百元为老人们带去了保健品和生活用品,并为老人们洗衣捶背,嘘寒问暖,令老人们感动不已。

鉴于杨爱丽同志,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热心公益,免费职介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服务的热心、耐心、诚心和爱心,以及所取得社会效益。去年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组》《华商报》、《西安晚报》省市电视台多次报道了她的事迹。2007年,在经过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推荐下杨爱丽成为灞桥区政协委员。

(三)

家政服务站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介绍并安臵了3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下岗失业人员,有力的推进了农场劳动力的转移,为广大农村家庭妇女和失业人员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再就业途径。一时间远道慕名而来的求职者络绎不绝。根据众多姐妹的意见,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从去年九月份开始,杨爱丽同志将原家政服务站更名为‚杨大姐‛家政服务站。此后,家政服务站的牌子更亮了,亲和力更强了。

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打造‚杨大姐‛这一家政品牌,为更多的姐妹服务好。年末,杨爱丽同志自筹资金购买了电脑设备,安装了固定电话,建立了自己的公益门户网站。在《中国西安家政网》上开辟了网页,定期发布用工信息,其点击率与日俱增,人气渐旺。同时,他还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将家政各种资料归档备用。网站开通后,来自北京、深圳的用工订单更是络绎不绝,更是激发了她的信心和勇气。

杨爱丽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得到支持,并主动出去,借助区劳动局的直通车,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田间地头和社区一线,现身说法、使更多的姐妹找到工作,使更多的用人单位和客户得到满意服务。2007年元旦刚过,针对春节前家政市场用人需求量以及市场上需求高素质技能型家政员的特点,杨爱丽同志紧密配合区劳动保障局、妇联再次举办了‚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家政工工艺钩编免费培训班‛共计培训学员217人,结业后,已有30多名培训人员入户上岗,100多名达成用人意向,其余学员也表示不等不靠,实现灵活就业或自主择业。在2011年杨爱丽同志又创办了西安百姓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50万元,任公司法人及总经理,期间曾接受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杨锦麟的《走读大中华》专题采访。目前,她在办公室里现设人力资源部、培训部、安臵部、月嫂部、客户服务部。管理步入网络化。现有管理人员11名,家政人员554人、钟点工140人,月嫂120人、医院陪护70人。百姓家政公司在2012年被评为‚全国千户百强‛称号,公司全年创GDP625万元,被国务院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2012年度全国千

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的‚百强企业‛。公司又注册了商标品牌《纺织月嫂》。陕西省人社厅鬲向前厅长亲自发来了贺电。省市人社部门农民工工作处,都给予该企业高度评价。

总之,杨爱丽同志作为一名下岗工人的代表,下岗不失志,自主创业,现身说法,是身边的大批失地农民、下岗工扬起了生活的风帆,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实现了再就业,为下岗工人,特别是‚4050人员树立了楷模‛。

面对已取得的成绩,杨爱丽同志不骄不躁,深感责任重大。同时,她还时刻不忘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关注弱势群体,回报社会。近年来,组织爱心志愿者下社区,敬老院、医院等,为灾区捐款、与贫困户结对子,累计金额达8万元。下一步,她打算借‚千户百强‛东风,进一步提升档次,组建家协,扩大影响。决心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行动为更多广大农村妇女、驻地下岗失业人员竭诚服务,为实现充分就业和高质量的就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8年6月9日作,2012年12月30日修订)


相关内容

  • 创业故事-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的创业故事
    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的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09-07-03 10:42:37 阅读:46 次 有着"小超人"美名的香港第二大富商李泽楷是李嘉诚之子,今天人们再谈论起大富豪的话题时,其父李嘉诚恐怕已是不能独享了. 李泽楷真 ...
  • 企业家名人故事:企业家马云的创业故事
    马云,于1964年10月15日出生于杭州一户普通人家.上中学时对英语有兴趣,星期天的时候经常到西湖边找老外用英语聊天.从初中到高中,马云几乎包揽了大小英语考试的年级第一名,但他偏科严重,其它的科目都很差.第一次高考,他的英语成绩是全年级第一 ...
  • 罗永浩推荐:20本将影响你一生的经典商业书籍
    导语 书乃获取商业智慧的源泉,从王健林.马云到巴菲特.比尔盖茨,他们均视书如水.而创业者突破瓶颈的最好办法亦是读书,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大师对话,明大是大非.获顿悟之商道."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今天砺石商业评论整理锤 ...
  • 创业前的准备工作
    创业前要做哪些准备 创业的21条基本准则: 1.不从无到有 2.不追逐夕阳 3.忘掉身份, 4.忘掉年龄 5.记住家人, 6.记住梦想 7.记得自己的资源 8.看到周围的资源 9.清楚今天的付出 10.看到明天的回报 11.搞懂商业模式的本 ...
  • 做好营销就是讲好一个故事
    做好营销就是讲好一个故事 互联网时代,处处都是媒体,如果愿意,品牌还可以拥有一块"自留地"--自媒体.微博.微信.淘宝页面.APP--那么,如何讲一个好故事? NewBalance讲了一个李宗盛<致匠心>的故 ...
  • 淘宝卖家创业故事分享3
    淘宝卖家创业故事分享三 从零开始逐步壮大的艰辛与摸索 这些网上搜索的淘宝创业故事一-与大家一起分享 我觉得坚持对于每一个创业的卖家都是很重要的. 坚持,再坚持.为了目标去奋斗,去找经验,去想办法,去 碰运气. 一直很想写这篇帖子参加淘宝创业 ...
  •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给大家举几个小实例,是我本人现我身边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创业故事,希望从这里大家都能得到启发. 第一例:无钱起楼房入住新房开店(二例):这是1998年的事了,我有一个同乡,穷到家里的破瓦房都不能加上一片新瓦片,已被列入危房, ...
  • "春天"的故事
    就业季,职校生迎来"春天".职校生有技能,有梦想,无论创业还是求职,他们都努力在各自的领域里编写着自己的故事,创造着自己的奇迹.他们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智慧,也有着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他们如同一朵朵鲜花,在职场的春 ...
  • 王延芬下岗创业竞芬芳的财富故事
    连云港市东海县芬芳工艺厂坐落于东海县青湖镇,是由王延芬于2003年投资兴办,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王延芬原是一名下岗工人,但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柳编行业摸爬滚打,干出了一番成绩,同时还带领家乡许多妇女姐妹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
  • 人生规划4-6单元
    第四单元 敲开就业大门 第九课 了解就业形势 [教学目标]: 1. 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国家在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了解创业素质. 2.通过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