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一 - 范文中心

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一

08/21

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一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指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

测到的宇宙叫做的“可见宇宙”,其半径约150亿~200亿光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2.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类型:恒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行星、人造天体等。

3.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4.天体系统:运动中者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5. 天体系统的层次和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距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金星距地球最近;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2. 八大行星中的“最大”和“最小”

① 距太阳最近的是 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

② 距地球最近的是 金星,最远的是海王星

③ 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 木星,最小的是水星

④ 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

⑤ 八大行星中逆向自转的是金星

⑥ 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

⑦ 八大行星中,距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公转周期越短。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海王星,最短的是水星。

3. 地球:地月系的中心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卫星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4.地球的普通性和地球的特殊性:在太阳系中无论是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

自转

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①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

②有液态水;——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

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三 月球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山脉和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2.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没有空气和水;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4.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

5.月相变化: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可以看到整个被太阳直射的月球部分,这就是满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而当首度再见到月球明亮的部分时,称为“新月”。当地月联线和日地联线正好成直角时,

我们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直射的部分的一半,这就是弦月。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

四.航天发射基地选址区位条件

1.良好的气象条件,风速小,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好;

2.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3.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

4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小,利于发射航天器,节约燃料;

5夜间发射,利于跟踪目标进行观察等。

6. 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

五.世界主要的发射基地

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28.5°N,81.0°W)、美国西部航天和导弹试验中心(31.4°N,120.4°W)、前苏联拜克努尔发射基地(45.6°N,63.4°E)、法属圭亚那境内的库鲁发射场(5.2°N,52.8°W)等。我国四大发射基地[西昌(约102°E、28°N)、酒泉(约99°E、40°N)、太原(约112°E、38°N)、海南文昌(约110°E、20°N)],对比分析各自的利弊及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相关内容

  • 03130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课程代码 03130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走向信息时 ...
  • [宇宙与人]观后感材料
    宇宙与人观后感 看了<宇宙与人>这部电影. 电影中详细的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宇宙中的核子结合产生核聚变,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人类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既然是宇宙给了我们生命,是小小核子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应 ...
  • 1.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刘丽敏 福建东山二中 一.概述 · 该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地理课的内容.为高一年上学期的第二节学习 · 本节课来自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课,该节课所需课时数为一课时. ·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关 ...
  • 20**年电大[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
    2016电大小教本科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 D.物资 2.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B.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 B .地心 4.现代信息技 ...
  • 不可抗拒的[地心引力]
    探索带来的机缘 自1971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以来,人类探索太空的试验就持续不断地展开.围绕着地球终将毁灭的这一假设,一大批科学家和宇宙探险者开展了对太空的长期探索. 人类探索宇宙,为的不仅仅是找到能够取代地球为人类 ...
  • 破解[圣经/创世纪]2
    创世第一日的破解 1,1:起初神创造天地. 1,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1,3: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1,4: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1,5: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 ...
  • 高一地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组 一.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科目不参加中考等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高一学生会感觉地理难 ...
  •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各册教材单元分布及课题 1 2 3 4 总体印象:每册四单元,三四年级每单元7课,五六年级每次8课.相对来说三四年级教学任务较重.课题目标指向性较强,如五年级的部分课题,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 ...
  • 六(2)班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科任教师:粟振兰    2011.2 一.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 ...
  • 宇宙航行导学案
    6.5 宇宙航行(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 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用两种方法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培养献身科学的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弄清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