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一诺"典故溯源研究 - 范文中心

"季布一诺"典故溯源研究

09/09

  中图分类号:H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146-02

  摘要:“季布一诺”的典故源于秦末季布和曹丘生的故事,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典故被后世应用广泛且形式灵活多样。“季布一诺”典故内涵丰富,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其现实意义亦十分丰富。

  关键词:季布一诺;典故溯源;变体形式;使用情况;内涵;意义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可知其也。”诚信被认为是一种人人都应必备的优良品格。在现实社会生活里,我们做人做事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人心,缺的是诚信。有的人只是要求别人有诚信讲诚信,而自己就很难用诚信来对待他人。

  本文将选取诚信典故之――“季布一诺”来研究,以求获得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一、“季布一诺”典故溯源

  [季布一诺]jì bù yí nuò

  [典源]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孟康曰:“招求也,以金钱事权贵,而求得其形势以自炫耀也。”文颖曰:“事权贵也。与通势,以其所有辜较,请托,金钱以自顾。”曰:义如孟康、文颖所说。辜较音姑角。曰:言曹丘生依倚贵人,用权势属请,数求他人。顾钱,赏金钱也。事贵人赵同等。徐广曰:“《汉书》作‘赵谈’司马迁以其父名谈,故改之。”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张晏曰:“欲使窦长君介于布,请见。”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据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兵扬之也。”

  二、“季布一诺”变体形式考察

  “季布一诺”典故形成之初,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多数用于季布的传文里,只有“季布诺 ”、“季布一诺”、“千金诺”和口语化的“然诺”。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史记・司马相如传》:“长闻季氏千金诺,更望刘公一纸书。”

  《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三》:“布立然诺之信。时人为之语曰。得黄金百镒。不如季布一诺。”

  唐宋时期为中华民族最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繁盛时期,在这时期,文人辈出,文学体裁丰富多样,特别是诗词文化发展到了顶峰。“季布一诺“典故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灵活应用,并出现了“百金诺”、“季布金”、“金诺”、“无二诺”、“一诺匪轻”、“一诺千金重”、“一诺轻黄金”、“一诺重”等多种变体形式。

  高�《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钱起《送李判官赴桂州幕》:“且感千金诺,宁辞万里游。”

  李白《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一睹无二诺,朝欢更胜昨。”

  卢照邻:“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

  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将期一诺重,�使寸心倾。”

  李白《韦太守良宰》:“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

  陆游 《重修大庆寺疏》:“�承金诺,敢请水衔。”

  苏轼《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元代,“季布一诺”典故的应用在元曲中出现,这算是一个新的文学体裁的应用,此外还出现了“一诺千金轻”新的形式。

  《湛然居士文集卷一和孟驾之韵》:“丁年黄卷乐平生,乡闾一诺千金轻。”

  明清时期,“季布一诺”典故又出现了新的使用高峰期,且被应用的文学体裁多为小说,使用频率比前期都高。同时还出现了“季布一言”、“千金一诺”、“一诺千金”、“一诺重黄金”、“一言千金”等新的变体形式。

  陈子龙:“季布一言何易罢,乐羊两箧有谁收。

  《鼓掌绝尘・第十一回・哈公子施恩收石蟹》:“片言假借心相契,一诺千金倍爽然。’”

  《�杌闲评・第三十五回・击缇骑五人仗义》:“千金一诺重如山,生死交情不等闲。”

  《褒铜印歌》:“友朋一诺重千金,何烦印信合符节。”

  《聊斋志异・卷八・嫦娥》:“翁笑,促子离席,使拜媪曰:‘一言千金矣!’”

  民国至现在,“季布一诺”典故仍然被沿用,但没有新的形体变化。“一诺千金”变体使用的频率增大,逐渐代替“季布一诺”被大家所熟知。

  柳亚子《骆宾基偕乃天来访,谈及狱中诸事,有感书赠》:“一诺千金君有感,弥天旷世我奚辞。”

  三、“季布一诺”典故的历代使用情况

  (一)词语结构。

  “季布一诺”典故在历代文献中出现时,词语结构多为偏正式,如“百金诺”、“黄金诺”、“季布金”、“季布诺”、“季布一诺”、“季布一言”、“季诺”、“金诺”、“千金诺”等;此外还有主谓式,如“一诺匪轻”、“一诺千金”、“一诺千金轻”、“一诺千金重”、“一诺重”、“一言千金”等;动宾式比较少,只有“无二诺”、“重一言”等。

  (二)句法结构。

  “季布一诺”在文献中使用,从句法结构上来看,多作宾语,也可作主语和谓语,在诗词中可独立成句。

  李瀚《蒙 求》:“季布一诺,阮瞻三语。”(独立成句)

  钱起《送李判官赴桂州幕》:“欲知儒道贵,缝掖见诸侯。且感千金诺,宁辞万里游。”(宾语)

  赵�《寄酬蔡州王陶正言》:“荆书一纸贤,季诺千金重。”(主语)

  《醋葫芦》第五回:“周员外设谋圆假梦都院君定计择良姻周智道:‘难得嫂嫂金诺!这打听人物,极是容易。’”(谓语)

  四、“季布一诺”典故内涵解析

  “季布一诺”的典故鲜明地体现了季布“诚信”的魅力。季布从小就仰慕古代的游侠,决心做一个说话讲信用,行动讲效果的人。季布沿着长江四处流浪,他沿途帮助穷苦人民,主持正义,凡是他答应过的事情他一定做到,在长江中游一带很有名声。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自然在搜捕之列。于是,刘邦便下令,赏千金捉拿季布。因为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人们宁愿冒着诛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千金的赏赐而出卖他。成语“一诺千金”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季布一诺”的典故主要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就能得道多助,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五、“季布一诺”典故的意义

  在当今这个诚信缺失的年代,我们继承并发扬传统美德是十分必要的。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从自我修养到交友,从学术到商业到执政,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诚信”。

  (一)诚信是立人之本。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可其知也。”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

  《扬子晚报》曾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安徽滁州一位50多岁的老农民来到南京,等他打算回家时才发现,口袋里的钱买车票还差5元。他在南京举目无亲,万般无奈之下,他向玄武区的一位民警借了5元钱。5元钱,也许,谁也不会放在心上。但是,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农民却将5元钱给这位民警送来了。这并非扣人心弦的情节,但它透露出来的质朴,折射出来的诚信,却不能不震撼人们的心灵。

  我们一定要践行胡锦涛“八荣八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公民。只有诚信,别人才会相信你、尊重你、帮助你,你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二)诚信是交友之基。

  孔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除了血缘、工作关系或是其他关系外,诚信是真正持久维系人于人之间亲疏关系的重要因素。诚信是朋友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与朋友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你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爱情是人生最神圣的精神追求,诚信更是是爱情大厦的基石。两个人在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感情。试想正在热恋中的两个人,如果一方突然发生了信任危机,这样的爱情恐怕将难以继续下去。

  (三)诚信是学术之魂。

  《光明日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学术的天空需要净化》,文章里提到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的一份报告震惊了全国,报告指出,我国买卖论文已成产业,2009年规模达到10亿元。①

  学术界的抄袭事件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由于论文指标的要求,一些学术研究者在种种原因下选择了走捷径,社会上漫天遍野都是“研究成果”,但仔细一看,真正值得欣赏的又屈指可数。此外,近年来,在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发展,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的繁荣景象背后,出现了一些跨越式发展带来的问题和弊端。这其中,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缺失,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阻碍和隐患。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净化学术天空,诚实做事显得十分必要,只有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诚信是经商之道。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

  2011年,中国人不敢吃了。双汇瘦肉精、地沟油、毒豆芽、回锅油、染色馒头、“味千”猪骨汤精、绿色猪肉等等,这些不免让我们惊憾,商人们的诚信都到哪去了?

  海尔集团总裁说过:“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宁可失去所有的财产,也不愿失去信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诚信的种子种在心里,它就会开出最美的花,结出最甜的果。”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诚信意味着企业的信誉,意味着企业的生命。诚信经营可以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口碑,支撑着企业的快速、持续成长。

  (五)诚信是执政之法。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

  政务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执政者只有取信于民,民众才会接受其理想教化,服从其指挥领导,才能团结一心,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否则,诚信这一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底线一旦崩溃,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政府只有保留民信,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断在前进。

  六、结语

  季布虽然离我们已有2000多年,但是“季布一诺”的美德千百年来被人们颂扬。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诚信是一种品格,是君子作风,是坦诚胸怀,是乐观豁达。我们的国家要建立诚信,我们的社会呼吁诚信,我们每一个人渴望诚信。广大同胞们,立刻行动起来吧,让诚信之花开得更加绚烂!

  参考文献:

  [1]袁林,张宇等・汉籍全文检索系统

  [2]陆樽梧,李志江・历代典故辞典[M]・作家出版社・1990

  [3]汉语大词典2.0版9(电子版)

  [4]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第三版

  [5]光明网

  [6]百度网

  注释:

  ①《光明日报》 2010.9.15 第5版,深度报道

  作者简介:邵珊(1989、12――),安徽亳州人,现就读于湖南省中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专业。

  

  

  


相关内容

  • 关于文言典故的运用
    张文海 什么是文言典故?古代诗文等文言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及短语.追根溯源,典都来自旧有的典籍.用典,就是用典故说事,以较少的词语或短语引举特指某一古事,或者用古语以表达更多的今意. 一.明用与暗用 所谓明用,是指不但照录 ...
  • [转载]绍兴行(7)--鉴湖与绍兴酒文化[原创]
    游罢越中名士苑,便可以去码头坐画舫畅游鉴湖. 鉴湖原名镜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据介绍,鉴湖水质特佳,驰名中外的绍兴老酒就是用鉴湖水酿造的. 追根溯源,绍兴的酒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鉴湖的葫芦醉岛,我们终于读懂了"壶酒兴邦& ...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案
    第五单元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第13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牛宗阳 [复习反馈 新课导入] 复习反馈: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导入:以图片&l ...
  • 浅析西部牛仔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探讨星巴克多样化顾客关怀及其推广性 2 <白鲸>与<老人与海>中的海之意象分析 3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4 浅谈商务合同 5 浅议中西 ...
  • 食品级CO2现状
    }ο <计量与测试技术>2006年第33卷第9期 我国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标准气体的研究现状 The P resen t S itua tion for the F ood A dditive L iqu id C a rbo ...
  • _天道酬勤_与检索成语_天道酬勤_
    [文化纵横] ""与检索成语 天道酬勤"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经常在一个公共场所碰到某君,也常海阔天空地闲聊. 天道酬勤",极为喜爱,装裱把玩,然而不知这个成一天,他说得到一位朋友书写的" ...
  • 高一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锦瑟>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科目 语文 二.研究单位(年.组.人) 三.课例名称 <锦瑟> 四.研究班级 高一(11) (12) (3) (4)班 第一次研究 研究主题: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材料:诗歌< ...
  • 论柳州奇石文化的成因及其溯源
    论柳州奇石文化的成因及其溯源 陆 文 清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编辑部, 广西柳州 545004) 摘 要:柳州奇石甲天下, 其形成与发展既有赖于大自然的无偿赠与, 也有赖于浓浓的历史文化遗留, 对柳州奇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探讨和溯源 ...
  • 标准物质的概念及作用
    标准物质的概念及作用 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的确定了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其作用一是作为校准物质用于仪器的定度.因为化学分析仪器一般都是按相对测量方法设计的,所以在使用 ...
  • 朱淑真_断肠词_用典艺术探微_姚大怀
    2011年第7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No.72011 朱淑真"断肠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