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间谍史上的"四大发明" - 范文中心

古代间谍史上的"四大发明"

11/23

  中国古代,除了有“四大发明”,中国人发明的东西多了去了,比如在间谍工具上的发明。  西方学者认为,间谍鼻祖是公元前十世纪名叫娣莱拉的菲利斯人。但事实上,中国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夏末,就出现了间谍,她的名字叫伊尹。  间谍出现这么早,搜集情报的间谍工具自然不会落后,其中有四种为国际情报界人士瞩目,可谓间谍史上的“四大发明”。  最原始的窃听器:听瓮  窃听是间谍搜集情报最古老的手段,也是现代间谍必学课程。中国人早就发明了人类最早的“窃听器”——听瓮。  听瓮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将听瓮埋在地下,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侦测时,侧耳伏在上面,听周边的动静。如果需要,可直接让专业情报人员坐于瓮中,听辨声响,这叫“罂听”。  为了减少听的失误,常会培训盲人来执行任务。盲人的听力往往超强,据说方圆数十里的动静,都能通过听瓮听出来。  听瓮在隧道攻城战中有奇效。清末曾国荃率湘军攻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时,城内太平军便于城墙下埋设听瓮,侦探城外湘军的动静,以致湘军一时无法得逞。但最后,天京还是让善挖地道的湘军攻破了,这不是听瓮出错,而是听瓮的人出了问题。  听瓮的发明距今约有2 500年,《墨子·备穴》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后来,听瓮经过不断的改进,成为现代窃听器出现前最有效的窃听工具。  唐代出现了葫芦形状的枕头窃听器,休息时将之枕在头下,外面一有动静便能察觉到。在宋代还出现了多功能窃听器“矢服”。沈括的《梦溪笔谈·器用》中记载了这种窃听器。矢服,就是装箭(矢)的器具,用牛皮制作。将矢服掏空,吹足气,夜里枕在头下,几里以内人马声都能监听到。这是利用空腔接纳声音的原理发明的。  此外,民间常用的窃听器还有“听管”,“隔墙有耳”这句成语就这么来的。  最难破解的密码:反切码  现代间谍已离不开密码,中国也是世界上使用密码最早的。  “阴符”,可算是最早的军事密码。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阴符依长短不同,代表相应的情报。上面没有文字,即便敌人缴获,也无法破译。  与阴符配合使用的还有“阴书”,就是将一份完整的情报写成三份,分别送出。在此基础上,古人后来又发明了代号、暗号、字验等间谍手段。  其中的字验,已与现代密码原理十分接近,不同的是,它是以汉字来代替阿拉伯数字。据《武经总要·前集》记载,宋朝时官方便将常用的40个军事短语,分别用40个字来代替,然后编出一首40个字的诗,作为“密码本”。  到十六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真正的密码——反切码。其原理与现代密码的设计原理完全一样,但却比现代密码更难破译,它是使用汉字的“反切”注音方法来进行编码的,其发明人是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  戚继光专门编了两首“诗歌”:“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前一首诗歌的前15个字作为声母,依次编号为1~15;后一首诗歌的36个字为韵母,按顺序编号为1~36;然后再将当时字音的8种声调,也按顺序编号为1~8,就编写出了完整的“反切码”体系。  根据东汉时期发明的反切注音法,如果密码的编码是“5—25—2”,5是声母“低”字,25是韵母“西”字,2是声调的二声。据此,“5—25—2”就可以读为“敌”字。戚继光还专门编写了一本《八音字义便览》,作为训练情报人员的专门教材。  最广泛使用的密写术:明矾水  因为中国自古多战事,时分时合,所以中国古代的情报研究工作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无论是阴符、阴书,还是字验、反切码,都是眼睛能看到的,为此,古人又发明了“密写术”。  密写术是借助特殊墨水,达到写字看不出的目的。古人使用的这种特殊墨水并非什么高科技,而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明矾水。明矾水写出的字,晾干后在纸上根本看不出来,但如果浸入水中,字迹顿现。  明矾水这一化学特性的发现,现在看来算是小儿科,但在中国古代,这一发现还是相当了不起的。  据《金史·宣宗本纪》记载,金宣宗贞佑四年(公元1216年),蒙古大军围攻太原城,太原宣抚使乌古论礼便“遣人间道赍矾书至京师告急”。乌古论礼派间谍带着明矾水写的密信,从秘密小道到京师告急求援。  而康熙年间的“矾书案”,则是由被废太子胤礽的明矾水密信引起的。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春,康熙亲征准噶尔。得到消息的胤礽决定利用这次机会翻盘。  他用重金买通了常为老婆看病的医生贺孟頫,让贺带着明矾水密信出宫。没想到密信竟让辅国公阿布兰截获,胤礽恢复自己皇太子地位的计划失败。  除了明矾水,古人还用米汤来写密件。  最简单的“无人机”:纸鸢  间谍能搞到情报是本事,如何将情报传递出去也是功夫。邮驿、烽火台都可以传递情报,但这并不能满足所有的间谍活动。  为此,古人想了很多法子,明人何守法的《投笔肤谈》就有“封鸽代谍”的记载,利用鸽子来传递情报。但鸽子要训养,一般间谍也用不了。于是,古人用纸鸢作为传递情报的工具。  纸鸢就是风筝,相当于最原始的无人机。此前,古人曾设计出“木鹊”,这也许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墨子·鲁问》载:“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能连续飞行72小时,这是现代高科技无人侦察机也无法做到的。可惜,这种技术早已失传。  纸鸢的发明距今有2 000多年了,发明人是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韩信是怎么想到发明纸鸢的呢?原来当时列侯陈豨造汉高祖刘邦的反,韩信与陈豨勾结,制作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这也是最早用纸鸢来传递情报的实例。  纸鸢一经发明,便在军事、间谍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中,被叛军侯景围困在都城建邺(今南京)台城内的梁太子萧纲,便是通过纸鸢传递情报搬来救兵的。  纸鸢可以飞得很高,即便被敌方发现,也奈何不了。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谋反,围攻临洺城。守将张伾遂放纸鸢与朝廷援军取得了联系。  当时田悦也发现了飘过营房上空的纸鸢,也知道是城内传递军情,赶紧找来“善射者”,但纸鸢飞得“高百余丈”,根本无法射落。


相关内容

  • 10谁是梁山情报界的"五虎上将"?
    解密水浒传10:梁山情报界的"五虎上将"? 精彩纷呈的<水浒传>除了荡气回肠的沙场争雄之外,在隐蔽战线上依然有着惊心动魄的谍战暗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梁山的成功,至少一半要感谢谍报系统的出色发挥,正是他们一次 ...
  • 山西省太原市20**年届高三模拟考试(一)语文
    太原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 ...
  • 14种最巧妙的设计
    14种最巧妙的仿生设计 人类科学,很大程度上说其实是仿生学,从飞机到潜艇,这些都是科学家根据自然界某些动物的某些特殊技能仿制而出,然后再加以天才的改进.仿生学的成果随处可见,下面博闻网就为您盘点世界14种最巧妙的仿生设计: 1.仿象鼻机器臂 ...
  • 公务员考试常识知识
    以下哪个国家设立了鸟蛋博物馆? 德国 海水的主要成分:氯化钠(78%),氯化镁 关于九大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都有固体外壳 我们可以看到的月亮最多占月亮表面积的多少? 59% 西安事变促成国共的第几次合作? 第2次合作 "大陆架 ...
  • 俄前美女间谍授成功经验 常借鉴乔布斯事迹
    2011-11-18 13:02:23|  分类:人生感悟 |字号 订阅 俄前美女间谍授成功经验 常借鉴乔布斯事迹 2011-11-18 09:59:06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 核心提示:俄罗斯前美女间谍安娜·查普曼称,她常常借鉴史蒂夫 ...
  • 易错字词S
    吮吸[shǔn xī] [suck] 合拢嘴唇吸取液体或半流体,现多用于比喻 吮吸人民的血汗 用嘴吸.亦比喻榨取.伤害.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袁圆 ﹞陡然低下头吮吸他手上的伤口." 茅盾 <大 ...
  • 普法系列=新[国家安全法]知识竞赛50题题库(最新:附答案)
    普法系列:国家安全知识题库(50题) 一.单选题 1.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规定,每年的(b)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A . 4月10日 B . 4月15日 C . 4月20 日 D . 4月25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作 ...
  • 美艳女间谍辛西娅偷情窃密
    在二战时期的知名间谍中,"辛西娅"是一个改变战争历史的人物.这位骄艳迷人.富有勇气和智慧的美国女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施展手腕.大显身手,为盟军在北非登陆建树了杰出的功勋.她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特长,具有一种准确无误地知道 ...
  • 老太太当间谍斗智斗狠
    两部谍战剧开播,酷男美女不再唱主角 老太太当间谍斗智斗狠 <摩西密码>剧照 <独刺>剧照 羊城晚报记者 余姝 通讯员 铁春雷 谍战剧一度是酷男美女的天下,而近日开播的两部谍战新剧中,谍战的主角却换成了老太太.既不能凭 ...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设计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 第三册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