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阳光 - 范文中心

让语文课堂充满阳光

06/21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摘要】 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 不难发现, 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斥, 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因此, 本文以“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阳光”为题, 从“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改“‘捡骨架’为‘见全身’”; “在学生与课本间架起一座桥梁”三方面进行论述。以具体实例论证上述观点。

【关键词】人文性 感性 体验

一、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 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 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 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 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可见阅读具有全息性、体验性、内隐性的特点, 阅读的内隐属性, 常表现为读者与文本的“会意”, 也就是指作者与读者心灵突发性的“碰撞”, 是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过程中境界的融合。

学生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不应该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学生阅读是从模糊情态中获得独特认识和体验的过程, 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 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 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 难懂的地方, 细枝末节都不放过, 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要引导学生按照“披之——感物——体情”或“寻言——明象——悟道”的顺序展开阅读, 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 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

思。

二、改“捡骨架”为“见全身”

语文和数学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 就在于数学的知识点是相当明确的, 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点的掌握, 各项技能的形成过程, 而语文学习科的学习并非是为了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点, 课文仅仅是案例而已, 语文学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将课文中蕴含的知识点从文本中剥离出来, 进行各个击破式的繁琐分析, 或者将知识物化为一张张雪片似的试卷, 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 完全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把语文课上得等同于理性居主导地位的数学课。比如,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是这样做的, 他在让学生反复阅读了文章后, 让学生当当船夫, 向“游人”吆喝, 招揽游人来坐自己的小艇。这一做法, 使得每个学生不仅仅去品读这一段文字, 还主动地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个体感悟的不同, 介绍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有人侧重介绍小艇的舒适, 有人侧重介绍自己行船之快, 有人侧重自己驾船的安全性„„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不是机械照搬课文原话, 而是经过自己感悟, 再加工后, 把原文的思想变成了自己的思想。三、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 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 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 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猜测, 期待的心里和批判精神去阅读, 评价作品。遇到疑难时, 要善于提出假设, 产生分歧时, 要敢于进行“二度创作”。发现空白时, 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填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常用

的方法如下。

1. 移情体验, 走入人物内心。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 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 感受, 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 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 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

2. 读写结合, 加深理解。运用读写结合的办法, 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感悟的好方法, 许多老师经常运用。但我们也常常会发现有些读写的训练完全是一种形式, 没有真正起到效果。读写训练点的选择能否使对课文的感悟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是关键。

(1)在“空白处补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 一些作者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这些“空白”的设置正因为是在“无字之处”、“无声之处”, 因此, 就带上了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可以因势利导, 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想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虽然说法不一定完全相同, 但只要不悖对主旨的把握应该给予鼓励。

(2)在“难以言传”处想象。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心理不仅有明晰的, 可以表述的一面, 而且也有模糊的, 难以描慕的一面。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就是针对这种心理现象的概括。这种心理现象反映到作品上往往“言”不能尽“意”, 读者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去还原。

(3)在“意犹未尽”处延伸。文章的结尾是门艺术, 一个好的结尾往往让人产生意犹未尽之感, 给读者留下无穷的遐思和不尽的魅力。这是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形成了一个“回路”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

础。

3. 表演再现。加工教材小学课本中, 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 学生的表演是对教材内化后的外在表现, 是学生在对作品的认知与自身原有经验的融洽与建构的基础上, 借助动作、语言、神态等手段来表达情绪, 展现自我的方式。在表演过程中, 没有对话的, 补上了对话, 为了更好地表现, 还外加一些动作。内心的想法变成了内心独自, 这是对教材再创造的结果。

此外, 教师还要树立“超文本”的大语文教育观, 即不要死死拖守教材钻坚仰高, 固守一隅, 应跳出语文教语文, 积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 学校内外的联系, 不断拓展信息渠道, 使学生拥有充满生机和意蕴的生活。引导学生看电视, 听广播、上网, 使课内、课外知识融化贯通。 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 也就是在教学中, 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 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 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


相关内容

  •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黄河浪[故乡的榕树]课堂练习卷.-教学教案
    试卷设计 李寿锋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触景生情的构思特点2.学习本文围绕主旨选择材料进行写作的方法 2.培养学生选材立意,提炼主旨的能力 3.领会作者以故乡的榕树为寄托所抒发的游子思乡的深情. 4.培养学生欣赏故乡风土人情的美 [重点 ...
  • 小学课堂评价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集锦 新理念下的课堂评价,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关注.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 ...
  • 课堂点睛九年级上语文答案
    语文<课堂点睛>第一课 1. 裹 xùn 骄 fèn hàn 驰 2.(1)只 (2)等到 (3)失.差 (4)失.差 (5)都 (6)这 3.(1)沁园春 雪 类型 主题 (2)豪放派 婉约派 李清照 柳永 (3)中调 (4) ...
  • 王海英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教学反思 对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是他们的入门课,也是基础课,所以必须让学生开始就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情况着手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 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 ...
  • 20**年春季学校工作行事历
    叶堂小学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 学 校 工 作 计 划 太和县叶堂小学 2013.2.24 叶堂小学 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一.基本概况 太和县叶堂小学地处倪邱镇北部与洪山接壤学区覆盖 叶堂村委会 11 ...
  •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用"心"传授知识 用"情"感悟文本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战争,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话题.虽然,我们身处和平之中,没有经历硝烟和炮火,但我们亲眼目睹了呼啸的导弹顷刻间让美丽的家园 ...
  • 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评课稿
    评论Bird's Paradise 不同的类为每个教练提供不同口味的味道.以下只是王老师教练阅读班的鸟类天堂做浅浅的评估,发表谦卑的意见. 在王的这两门课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年轻有前途的教师具有很强的掌握教室的能力,教学环节清晰,联锁 ...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让学生享受语文 看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而语文教师们也对如何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颇费心机,然而效果却不明显.笔者对此深感纳闷,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何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多姿.摇弋生辉 ...
  • 关于"成长的烦恼"的作文课 靖江初中
    关于"成长的烦恼"的作文课  靖江初中 2011年3月9日星期三 写在前面: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作文课.觉得有收获.作文教学不易,而她们通过针对性的精心设计的作文课堂,让学生在写作之路上一步一步走得更好更远.因此,我摘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