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 范文中心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04/25

  [提要]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对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我国“三农”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镇化;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14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3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既符合当前我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又适应我国发展实际和现代化的内在规律。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启动国内需求特别是农村市场的重要举措,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非常紧迫和现实的要求。对于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推进城镇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落实“五个统筹”的结合点,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建设质量提高了,能够有效增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推进城镇化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城镇作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较快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城镇化建设,能够依托城镇较好的经济基础,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的解决,进而带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能够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城镇化建设,让更多的农民实现身份、职业和观念的全新转换,缩小社会成员在财富分配、发展机会、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增强社会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城镇化建设,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变为城市居民,既可以转变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收入水平,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也可以使留在农村的人口提高资源占有水平,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共同富裕,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二、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推进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快速增长,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主要是依靠改革开放,调整工业化战略,发展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需要相应调整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从国际看,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供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欧等发达国家纷纷改变高负债的消费方式,政府缩减财政支出,居民降低消费率提高储蓄率,由此造成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需求下降;另一方面目前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洪都拉斯、越南等,正在利用比我国更加低廉的土地和劳动成本,生产与我国相同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欧市场上对我国产品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这给我国继续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外部阻力。从国内看,国内市场上已出现产品相对过剩的状况,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纵观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通过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有限,政府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社会总需求不足,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事实上,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全面过剩有本质上的不同,我国目前的产品积压过剩属于相对过剩,除了供求的结构性错位引起的产品销路不畅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相对于消费者购买力和消费力的过剩,尤其是相对于广大农村人口有限的购买力和消费力的过剩。由于农民收入长期徘徊不前,农民消费观念落后,使我国农村市场销售增长缓慢。农村人口恩格尔系数高达52%,农民人均购买力和消费力不及市民的1/3,农村社区因为公共基础设施较差,农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难以发生质变。据研究,持续的经济增长往往与城镇化发展相伴而行。当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有活力的城市是增长的发动机”。推进城镇化,可以增加城市人口,扩大消费;可以拉动投资,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增加群众收入;能够产生巨大的直接需求,同时还会创造巨大的投资机会。有专家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增加1,300多万城镇人口,新增投资6.6万亿元。可见,推进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大的内生动力和坚实支撑,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农村城镇化可以成为启动国内需求特别是农村市场的切入点。   第一,推进农村城镇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把部分农民转变成市民,通过减少农民的办法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农民转移到城镇成为市民后,彻底割断了同土地的“脐带”,耕地可以向种田能手集中,从而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的农民,不仅本身成为农副产品的消费者,而且其消费方式还将发生质的变化。这就可以增加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有利于解决当前农副产品需求不旺,农副产品“卖出难”、“卖价低”等问题。   第二,城镇化进程中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直接带动建筑、建材、轻工装饰、机械、化工、家电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农民进城镇居住,可以有效地带动家具、家用电器等生活消费品的相应消费,把农民的潜在购买力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   三、推进城镇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农村城镇化为农民的自由平等权拓展提供了现实的空间。新中国成立后,农民被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期被压抑的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但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实际上限制了农民与市民平等的发展权。近年来,我国为使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启动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等工程,实施了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普九教育、低保医保和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这些政策虽然能让农民得到实惠,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开辟了新的就业门路,使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能够有效改善农村人口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彻底改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落后现状,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迅速溶入现代社会。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让流入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取得城镇户口,不但实现了农民的职业转换,也实现了地域转移。而且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还可以带动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流动,从而打破城乡相互隔绝的格局,使农村由封闭状态逐步迈上开放发展的道路。农村人口进城定居,可以享受城镇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逐步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社会公平。   第二,城镇化是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传统农业和乡村工业一般具有显著的分散性和粗放式生产经营特征,这种生产经营通常规模小、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低、信息不灵、交通不便、多占土地、污染环境、劳动者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在无强大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长期陷入低水平经营循环陷阱而难以摆脱。相对于封闭、分散的农村,城镇是资本、人力、技术、信息等各种经济要素的集聚地,同时还由于直接面向市场的竞争压力,有利于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节约、高效、上规模与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行业不断涌现。一是可以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效益。首先,将分散的乡镇企业向交通方便、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城镇适当集中,可以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效益,可以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可以集中治理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污染型企业和产品为新兴的生态型无公害企业和环保型绿色产品所取代,从而提高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次,城镇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是沟通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城镇的快速发展,使农民能够方便地获得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信息,从而引导农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克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二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星罗棋布的城镇作为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可以创造新的就业领域和劳动力需求,提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同时,又会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展农村就业空间,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而且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第三,城镇化既可以缓和大城市人口过度集聚所产生的“城市病”,又可以消除农村非农产业过度分散所产生的“农村病”。依靠现有大城市来吸纳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顺应农村工业化发展和农民市民化梦想的需要,科学规划大力发展中小市镇建设,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可以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既可缓和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大城市引发的“城市病”,又可以消除农村非农产业过度分散所产生的“农村病”。


相关内容

  •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考点解读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张辛考点解读 解读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解读二 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
  •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五个"首次",展现中国新前景 1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 ...
  •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摘录) ----在陕西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陈德铭 (2006年1月17日) "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关键 ...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年-2020年) (全文)二
    作者:  时间:2014-03-17   浏览次数:4312 次 第一篇 规划背景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 ...
  • 20**年申论热点 城镇化建设
    2013申论热点 城镇化建设 官方管点 1.李克强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推进城镇化,要努力在改革攻坚中破解深层次矛盾," 围绕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户籍和社会管理.资源支撑和 ...
  • 一二五规划,农村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规划建议,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重要意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 ...
  • 盘锦 十二五规划
    盘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盘锦向海发展.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符合盘锦市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市人民意志的"十二五& ...
  • 深化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深化改革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作者:本刊评论员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04期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 ...
  • 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浅谈改善民生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政治学院 郑小容 2013000038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古今中外的治国经验表明:谋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然而,伴随着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