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2 - 范文中心

[孔孟论学习]2

08/11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读课文):《孔孟论学习》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准备背诵、默写。背的熟,写的准。

2.熟练翻译全文。

3.进一步积累文言词语、名句。

4.区分论学习的四个角度。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准确地背诵、默写、翻译重点句。

2.区分论学习的四个角度。

3.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

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进一步积累文言词语、名句。

评价任务:

1.能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翻译句子并理解意思。

2. 能积累重点字词,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3. 能熟练准确地背诵、默写、翻译重点句。

4.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总结上节课知识点,指名提问复习巩固,进一步讨论明确。

二.检查预习。

各组展示预习成果,小组长汇总,讲台上展示,互通有无。如一词多义、古今义、意动用法等。

三.示例讲解。

第三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这则语录讲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的后果是“罔”,思而不学的后果是“殆”,两种情况对举,从反面证明了“学”与

“思”的重要性,指出了它们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可见,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十则:翻译略

孟子以“一暴十寒”作比喻,解释了大王“不智”的原因,告诉人们,学习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又以“学弈”为喻,通过两人学习态度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即使是同一位老师来教,即使是最好的老师来教,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由此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

道理,并强调了学习的效果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学习态度决定的。 第十三则:“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它的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飘杵呢。”

《尚书》中有武王伐纣“流血飘杵,赤地千里”的记载,孟子是不相信的。他认为仁人无敌天下,武王是至仁之人,而纣王是至不仁之人,以至仁伐至不仁,不可能出现杀戮无数的血腥场面。虽然这个推断未必符合史实,但孟子的这种质疑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四、讨论质疑。

投影显示讨论题:

1.学而不思则罔(“而”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

提?)

3.弈之为数。(是翻译成“围棋是一种技艺”,还是“围棋作为一种技艺“更恰当?

4.惟弈秋之为听。(是翻译成“只听弈秋的”,还是“惟有弈秋的话听进去了”?)

5.“为是”(是翻译成“因为这样”还是“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讲解疑难,并总结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技巧和准确性。

一、探讨论学习的角度。

引导讨论,找出每一则论述的侧重点。投影明确:

 温习的重要(1、2)

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3)

 虚心好学(4、5、8)

 情感、态度对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6)

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7

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9)

 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主动获得(10)

 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11)

 做学问要有成就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12) 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13)

总结为四个方面:

学习方法:按时复习——总结复习,发现新知——学思结合——注重启发

学习态度:好学——谦虚老实——以学习为乐

学习原则:居之安,则资之深——积累重要——坚持不懈

学习意义:修养身心

五、写作、论证方式的特点。

 孔子的语录:语言精粹精策,内涵深厚,文字简洁,有格言色彩;语录虽

是片段的,但互相间有深刻联系,是一篇逻辑完整的文章。

 《论语》:事理论证、直接提出观点两种议论方式;哲理性强,格言警句多,发人深思

 孟子:善于作形象的类比,如“一曝十寒”和“掘井而不及泉”的故事。  《孟子》:事实论证(例证法,举例论证)、事理论证两种;逻辑性强,形象性强,富有说服力。

孔孟论学言简意赅,却讲究说理的方法:比喻 举例 对比

六、文章主旨 。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孟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孟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七、拓展延伸

1.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主动学习相一致?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

一则谈自己的体会。

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经验。按照孔孟之论学古为今用、发扬光大,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

教师建议:《孔孟论学习》这一课所引的孔子的语录,有两个特点。 第一,都很精粹警策,内涵深厚,文字简洁,有格言的色彩。虽然有具体的语境、上下文,但也可以成为独立的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自由地引用。第二,语录虽然是片断的,但是相互间有联系,不是一般的联系,而是深刻的联系。实际上有一定的系统性。把它联系起来,就是一篇逻辑完整的文章。

2.完成《助学》第72页刘开的《问说》片段第7——10题。

指导完成。积累名句“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八、巩固积累。

指导学生积累古今义不同字词:是、愤、资、可以、道、数、策。

通假字:说(悦)、知(智)、暴(曝)、奕(弈)、辟(譬)、轫(仞) 活用词语:不耻下问(耻:以„„为耻,意动用法。)

成语:不耻下问 功亏一篑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温故知新

九、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题。

2.整理课堂笔记,积累词语。

3.完成《助学》所有试题。

教后反思:


相关内容

  • 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
    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 --从培养医德做起 据中国医师协会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医疗纠纷都是由于医患沟通障碍引起.语言是医生战胜疾病的重要武器,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可能杀人于无形的匕首.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 董仲舒的新儒学
    摘自:http://wenda.so.com/q/[**************]9 三."董学"到底属于什么性质 即使撇看<三策>不谈,人们围绕董仲舒的主要著作<春秋繁露>所体现的董仲舒学说即& ...
  • 国学系列公开课第一课
    国学系列公开课第一课 孟子公开课在孟子故里邹城开讲 2013-04-27 11:27:01 来源:光明网 光明日报 2013年4月28日第2版 4月27日,2013孟子故里(邹城)中华母亲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的孟子公开课在邹城隆重开讲,此次孟 ...
  • 汉奸周作人写给周恩来的求助信
    汉奸周作人写给周恩来的求助信 2014-01-08 09:54:11 归档在 我的博文 1946年6月17日,周作人被国民党南京政府的首都高等法院,依据<惩治汉奸条例>提起公诉.11月16日,首都高等法院判决"周作人共 ...
  • 历史必修三测试题一
    专题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 ...
  • _虎妈_狼爸_的教育学反思_胡定荣
    DOI:10.16477/j.cnki.issn1674-2311.2014.05.018 教育学术月刊2014年第5期 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 "虎妈""狼爸"的教育学 ...
  • [红楼梦]与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
    作者:李广柏 红楼梦学刊 2005年03期 近一些年,中国学术界使用"人文主义"一词比较多,而且相当普遍地认为儒家的精神以及中国文化的精神即是"人文主义".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批评中国学术界对" ...
  • 20XX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及点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瑟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书下注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资料 一.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
  • 王安石的孟学思想
    第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月Oct.2012 ()45卷第5期JournalofYanbianUniversitocialScienceo.5Vol.45 N yS 王安石的孟学思想 胡 金 旺 ()宜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