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 范文中心

二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05/05

二年级地方课教学

万兴中心学校

李朝梅 2011年9月1日

二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地方课程是为了增进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进对家乡的认识和为家乡、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发展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课程目标:

1、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的活动氛围。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独特的自然环境。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了解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体态特征、生活环境。增强保护动物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措施:

1、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综合的特点

2、突出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实践性。 3、增强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情境的开放性

4、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教学内容的表达应避免成人化 教学安排:

第二周 独特的自然环境 第三、 四周 猴的乐园 第五、六周 大象的王国 第七周 长臂猿的家园 第八周 鸟的天堂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爬行动物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 两栖动物的栖息地 丰富的鱼类资源 昆虫的世界 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复习


相关内容

  • 三年级作文辅导[介绍自己]
    "介绍我自己"习作教学 [教学目标] 1.轻松作文,拓展思路,使每个学生有的写,乐于表达. 2.使学生初步知道抓住自己的特点介绍自己,要说真话.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拓思路 1.听老师讲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 ...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篇一: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习作二(2)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
  •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 ...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方向
    第三课时 认识方向 复习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日月潭
    日月潭 教学目的: 1.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练习默读课文. 3.能听写课后作业中的词语.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
  •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穷人>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 ...
  • 王菲四年级音乐教学案例及反思
    焉耆县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案例 <回声> 年级: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回声> 教学目标: 1. 在师生共同创设的情境下展开学习,能感受.体验回声这一自然现象: 能用强弱的对 ...
  • 二年级英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英语(English),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是由古代从丹麦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及德国.荷兰及周边移民至不列颠群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二年级英语 ...
  • 20**年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清水县西关小学 陈小红 紧张的一学期结束了,我圆满地完成本学期的各项任务.这学期我担任三年四班的班主任和三年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科教师共同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对于一些后进生,我经常 ...
  •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总结
    马桥初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中考已经结束.回顾一学期以来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较多.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最好的成绩.反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