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教育的意义 - 范文中心

生死教育的意义

10/30

第15卷·第1期

2012年2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Vol.15,No.1Feb.2012

JournalofSuzhouEducationInstitute

论生死教育的意义

许小东1

(南京师范大学

冯建军2

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当前的教育生活只关注人“生”而不关注人“死”。死亡作为一种生

命现象,其哲学内涵及其对于教育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并没有被教育工作者及教育学理论所关照。从教育的视野去审视死亡,思考死亡的教育学意义,将会重塑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青少年

生死教育

生命意识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1-0024-04

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亡,是人生的必然过程。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终极性和不可避免性,它是个体的自我消亡,是个体失去对世界的感知与把握,它既是人的生命的一部分,又是一个人的生命的终点。云格尔曾说:“死亡不只是作为赤裸裸的事实施行统治,而是已经在人固有的生存关系上对人做了基本规定。”[1]然而由于传统教育及文化观念的影响,在我们当前的教育情境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生活中,教育只注重人“生”而不关注人“死”,死亡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其哲学内涵及其对于教育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并没有被教育工作者及教育学理论所关照。从教育的视野去审视死亡,思考死亡的教育学意义,将会重塑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一、什么是死亡

死亡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开始对它进行研究,但死亡似乎总是一个不解之谜,因为生者永远无法体验和感知死亡,而逝去的人又不可能从未知之境给予我们任何反馈。我们对于死亡的理解通常涉及以下五个概念(Brend和

黑暗、可怕的深渊,但也揭示了我们不可避免的必死的命运。尽管死亡还不能为我们所直接认识,但随着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及社会和科学的进步,医学、宗教学、哲学等都在竭力探求生和死的本来意义,试图实现生命的自由自觉。

(一)医学中的死亡

在以自然科学为主导的医学中,死亡现象逐渐被认识、被接受,变成事实。1968年,美国哈佛医学院特设委员会将死亡定义为“不可逆转的昏迷或脑死”,世界卫生组织于1968年建立的“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对死亡的标准同哈佛委员会的死亡标准在内容上基本一致。现在世界上的多数学者都同意哈佛委员会的意见,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了脑死亡标准,一些国家还制订了相应的法律,但也有国家采用的是脑死亡和心脏死亡两种标准并存的方式。我国医学界对于死亡的概念还很模糊,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中华法学大辞典》将死亡定义为:“人的机体停止活动和新陈代谢终止。”1986年,我国首次提出将“脑死亡”作为死亡的判定标准,之后经过医学界、法学界等领域专家的多年研究论证,目前我国关于“脑死亡”的判定标准已逐步形成。由我国卫生部脑死亡标准起草小组制定的《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修订稿)》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成人)(修订稿)》将于2009

Speece、1993;Corr、1995):Universality(死亡的普遍

性)、Irreversibility(死亡的不可逆性)、Nonfunctionality

(躯体功能的失效性)、Causality(死亡的诱发性)和

Noncorporealcontinuation(非肉体的延续性)。[2]按照

古老的形而上学,死亡是极端、耗尽、虚无、不可见的

*[收稿日期]2011-12-4

[作者简介]1、许小东(1978—),男,南京师范大学学工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教育。

2、冯建军(1969—),男,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和道德

教育原理。

24


相关内容

  • 苟利国家生死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我只想送给你,最最亲爱的周总理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为中国 ...
  • 浅议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意义
    浅议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意义 摘 要:生命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和热爱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 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 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 ...
  • 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谁而鸣>中海明威的生死观 学生:姚春扬 指导教师:王芳 教学单位: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1 课题来源 一九三六年初秋到一九三九年春的西班牙内战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今天已不大为人们所提及.然而它实际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线的序 ...
  • 学术论文[孙子兵法 计篇]对国家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启示
    Vol.3No.3评 价 与 管 理 Evaluation&Management2005年9月Sept.2005 第3期 ・学术论文・ <孙子兵法・计篇>对国家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启示 侯经川 (湘潭大学管理学院,湘潭 41 ...
  • 深刻理解三个"必然要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论)
    --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3年07月15日03:55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推荐          字号 编者的话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 ...
  • 苏轼词中的禅宗思想及现实意义
    目录 前言 .................................................................................................................. ...
  • 论大自然的生命因果规律
    宿世因果是个体与大地自然统一程度的积累史,即自然道德年龄及其相应的社会序位本份为基本原理的,是一个个体的过去,从作为一个单独的思维能量个体(佛学称为有情)的形成以来的年龄(形成令),它的道德年龄即是形成龄与大地自然信息整体意志一致的年龄(福 ...
  • 殡葬服务心得体会
    [篇一] 通过规范的.专业的丧葬礼仪形式来告别死者,表达了生者对逝去人的尊重与敬仰,提高了死者的尊严,彰显了生命的价值. 老师反反复复强调"殡葬无小事".所以有形.规范.系统的服务礼仪,不仅可以树立员工和业主的良好形象, ...
  • 儒释道的生死观
    儒释道的生死观 儒释道三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它们对于生与死的界定从根本上诠释了它们对大千世界的的认识的不同.无论是儒家的畏天命,修身以俟:还是道家的不信天命,勇猛精进:以及释家的根尘幻化,业不可逃,都为我们对生命的认知与参悟提供了可贵的 ...
  • 鲁迅文艺评论的高度思想要求(1)
    一 首先就鲁迅对文艺创作的思想内容所表现出的文学性质和任务情况,来看鲁迅的评论对作品的高度思想要求. 一部文艺创作思想内容的高下及社会意义的大小,与作家思想的高低有关,也与作家从事创作所抱的态度有关. 人们都能回忆起,鲁迅是怎样投身到&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