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 范文中心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04/03

学号:[1**********]0

太原理工大学

采煤课程设计

学 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 业: 采矿工程 班 级: 09煤安1班 学生姓名: 赵卫华 指导教师: 浑宝炬 刘建庄

2011年 3月

目录

第一章 井田概况 .............................................................................................................................3 1.矿井煤层赋存条件 ...................................................................................................................3 2.瓦斯和水文条件 .......................................................................................................................3 3.开拓方式 .....................................................................................................................................4 第二章 井田开拓 .............................................................................................................................4 1 井田准备方式选择的原则 .....................................................................................................4 2 井田准备方式的选择: ..........................................................................................................4 第三章 采煤方法 .............................................................................................................................5 1采煤方法的选择 ...........................................................................................................................5 2采煤工艺 ........................................................................................................................................5 3、工作面设备选型与配套 ..........................................................................................................6 4.工作面回采工艺 ...........................................................................................................................8 5.工作面劳动组织 ...........................................................................................................................8 6、确定采区内工作面数目及接替顺序 ...................................................................................9 第四章 井底车场 .............................................................................................................................. 10 1 选择井底车场形式的原则 ...................................................................................................... 10 2设计依据 ...................................................................................................................................... 10 3井底车场线路布置 .................................................................................................................... 11 4存车线长度的计算 .................................................................................................................... 12 5井底车场线路的坡度及闭合计算 ......................................................................................... 13 6 、通过能力计算 ........................................................................................................................ 13 五章 采区的井巷布置 .................................................................................................................. 16 1 采区多煤层联合准备方式 ...................................................................................................... 16 2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 17 3采区车场布置 ............................................................................................................................. 18 4 采区煤仓形式 ............................................................................................................................ 18 5 采区回采和准备巷道断面选型............................................................................................. 18 备注:参考资料 ....................................................................................................................................... 23

第一章 井田概况

1.矿井煤层赋存条件

拟设计矿井井田可采煤层总计3层,煤层倾角20°,根据煤层埋藏深度自上而下分别为Ml、M2和M3煤层, 煤层厚度、层间距及顶底板岩性见综合柱状图。设计采(带)区走向东西,长度3000m,倾斜长度900m,采(带)区内各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M1煤层属简单结构煤层,普氏系数f=2,M2和M3煤层属中硬煤层。

设计矿井生产能力为120万t/a,生产布局为一井一面高产高效格局。

设计采(带)区综合柱状图

2.瓦斯和水文条件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较8.49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6.50m3/min,有自然发火

倾向性(发火期为1a)。

开采水平正常涌水量为118.8m3/h,最大涌水量为142.6m3/h。

3.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机械抽出式通风,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提升,井下大巷煤炭采用3t底卸式矿车运煤,辅助运输为1.5t固定式矿车,10t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矸石量占矿井产量的5%,掘进煤量占10%。

第二章 井田开拓

1 井田准备方式选择的原则

准备方式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工作面和矿井的生产效率,正确合理的准备方式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有利于矿井合理集中生产,使采准巷道系统有合理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 2)保证具备完善的生产系统,有利于充分发挥机电设备的效能,并为采用新技术、发展综合机械化和自动化创造条件;

3)力求在技术和经济上合理,尽量简化巷道系统,减少巷道掘进及维护工程量,减少设备占用台数和生产费用,便于采掘衔接;

4)煤炭损失少,有利于提高采出率; 5)安全生产条件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2 井田准备方式的选择:

除近水平煤层以外,井田一般按一定标高划分成若干个阶段。阶段内可有采区式、盘曲式以及带区式三种准备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采用采区式准备,即在阶段内沿走向划分成若干个生产系统相互独立的采区;倾角在12以下的煤层也可不划分采区,采用在大巷两侧直接布置工作面的带区式准备。

当煤层倾角较小时(一般小于16)时,可利用开采水平大巷来分别开采上、下山采区。开采水平标高以下的采区称下山采区,采区内布置采区下山等准备巷道,采用的煤通过下山由下往上运至开采水平反之则为上山采区。当煤层倾角较大时,采用下山开采,掘进、运输、通风、排水等困难较大,一般只开采上山采区。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即相关地质资料可选择上山采区式准备方式。

由于3个煤层间距较小(5-15m),走向长度3000m,倾斜长度900m,符合集中开采的条件。故采用联合准备方式。其特点有:

1)生产集中,采面回采数目多,有利于炮采和普采采区提高产量;

2)改善了巷道维护条件,维护费少;

3)改善了运输条件,简化了运输系统,利于发挥设备效能; 4)采出率高,煤损少;

5)岩巷工程量大,初期工程量大,准备时间长。

综上所述,设计采用上山采区集中上山联合准备方式,采区式准备采用采区多煤层联合准备方式。

第三章 采煤方法

1采煤方法的选择

1.1采煤方法的选择原则

采煤方法必须符合安全,经济,煤炭采出率高的基本原则。 1.2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1)煤层倾角; 2)煤层厚度;

3)煤层的地质构造情况; 4)煤层及围岩特征;

5)煤层的含水性,瓦斯涌出量及煤的自燃情况。 1.3采煤方法的选择

本矿井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性(1a),煤尘无爆炸性危险,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M1煤层构造简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较8.49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6.50m3/min,属低瓦斯矿井。

走向长壁采煤法适用于缓倾斜煤层,在我国适用广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技术比较成熟,而且具有布置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根据以上条件及采煤方法的选择原则,现决定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

2采煤工艺

2.1工艺选择

本矿井煤层倾角为20°,属于缓倾斜煤层,第一煤层厚度为6.9m,属于中硬煤层,故可用综合机械化采煤一次采全厚放顶煤工艺。 2.2、工作面走向推进长度

对于综放工作面,为了延长工作面寿命,减少搬家次数,应尽量加大工作面的推进长度,加大推进长度有力于高产高效综放工作面的能力发挥和降低成本。国内其它矿区的高产综放工作面一般都在1000m以上。根据移交采区的布置,首采工作面的

走向长度为1500m。

2.3、工作面割煤高度与放煤高度

工作面割煤高度除应满足通风行人的要求外,还应考虑设备投入和机道上方顶煤和煤壁的稳定性,采高越大,煤壁越高易发生片帮,同时支架的高度增加初期投入大。综合考虑,将工作面采煤机割煤高度定为2.4m。首采煤层工作面厚度为6.9m,则放顶煤高度为4.5m,采放比为1:1.875。 2.4、采煤机截深与放煤步距

根据放顶煤工作面的实际统计,也可用下面经验公式估算放煤步距: d=(0.15~~0.2)h d------放煤步距;h--------放煤高度

采煤机截深为0.6m时,为提高资源回收率并降低混矸率,采用2刀1放循环作业方式,则放煤步距为1.2 m。 2.5、工作面设计生产能力

采区生产能力的基础是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取决于煤层厚度、工作面长度和推进度。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可由下式计算:

A0= L采×V0×m×γ×C

式中:A0 ———— 工作面生产能力,万t/a ; L采———— 工作面长度;150m; V0———— 工作面推进度.综采面年推进度可达 1000—2000m,取1300m;

m——煤层厚度,6.9m; γ——煤容重,1.30t /m;

C——工作面采出率,一般为0.93~0.97,取0.93。 A0= L采×V0×m×γ×C =150×1080×6.9×1.3×0.93=135.2万t/a

工作面最大年生产能力,按年300d计算,日完成3个生产循环,则矿井工作面年产量可达135.2Wt,可以保证矿井一期120Wt/a的生产能力。

3

3、工作面设备选型与配套

3.1、工作面设备选型基本要求

(1)适应第一煤层的地质条件;

(2)单面年生产能力达到120Wt及以上;

(3)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 3.2、设备选型

(1)架型选择 ① 放顶煤支架

根据综放支架选型原则与当今我国综放开采液压支架发展现状,并结合6号煤层的开采条件,采用双输送机大插板式低位放顶煤支架。这种支架又可分为正四连杆和反四连杆放顶煤支架。设计采用正四连杆双输送机大插板式低位放顶煤支架。将工作面基本支架确定为ZFSB4200/18/28型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工作阻力4200KN。

② 工作面过渡支架

由于综放工作面前、后部输送机的电机和传动装置采用平行布置方式,将工作面普通放顶煤液压支架摆放到输送机的机头、机尾处,难以满足设备的几何尺寸配套要求。为此,在综放工作面上、下两端的机头、机尾处分别布置2组过渡支架。过渡支架支护强度与工作面中部基本支架相同,可选择。ZFSG4800/17/28过渡支架型,工作阻力4800KN。

(2) 采煤机

经计算,采煤机选用MG-360/B型采煤机,截深800mm。 (3)工作面输送机

工作面前后部输送机采用平行布置方式。 ① 前部输送机能力核算

按照输送机应满足的采煤机的生产能力并以其配套,可选用SGZ-764/264型刮板输送机,装机功率为2×132kW(双速).

② 后部输送机能力核算

要实现综放工作面高产高效,工作面采煤机割煤和放顶煤工序应最大限度地平行作业,按照输送机应满足的后部放煤能力要求,并考虑到割煤和放煤步距为0.8m,及前后输送机同一型号便于设备管理等因素,则选用与前部输送机同型号SGZ-764/264型刮板输送机,装机功率为2×315kW(双速)。

(4)转载机

按照转载机的运输能力要求,可选用SGW-150型箱式刮板转载机,装机功率

为315kW(双速)。 (5)胶带输送机

根据工作面生产能力,选用SSJ-1200/2×200型胶带输送机,功率为2×200kW (6)乳化液泵及喷雾泵站

采用WRB200/31.5乳化液泵及RS200泵箱,两泵一箱。

4.工作面回采工艺

工作面采煤机截深0.6m,双向割煤,一刀一放循环作业,放煤步距1.2m,割煤与放煤平行作业。

5.工作面劳动组织

工作面采用“三八”作业制,三采三准。放煤步距为“一采一放”工作 面作业循环图见下图

工作面劳动组织表

6、确定采区内工作面数目及接替顺序

采煤工作面参数:采煤工作面设计为综合机械化采煤一次采全高放顶煤工艺,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煤层倾角平均为20°。工作面长度初选为150m,上、下平巷留设8m煤柱,工作面煤厚平均6.9m,煤层容重1.30t/m3;

由于采区生产能力为120万t/a,且初步概算工作面生产能力为135.2万t,对于M1煤层布置一个工作面便可满足生产要求。而对于M2,M3煤层可采取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两个工作面同时回采,以满足生产要求。具体回采顺序如:表1.1所示:

M1煤层开采顺序:10101→10102→10103→10104→10105→10106→10107→10108→1019→10110

M2煤层开采顺序:(10201,10202)→(10203,10204)→(10205,10206)→(10207,10208)→(10209,10210)

M3煤层开采顺序:(10301,10302)→(10302,10303)→(10305,10306)→(10307,10308)→(10309,10310)

说明:以上箭头表示方向为工作面推进顺序,括号内为同采工作面。

综上所述,同一煤层的开采顺序在倾斜方向由上往下开采,采区的开采顺序为前进式,区内工作面的开采方式为后退式。

第四章 井底车场

1 选择井底车场形式的原则

井底车场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 车场的通过能力,应比矿井生产能力有30﹪以上的富余系数,有增产的可能性;

(2) 调车简单。管理方便,弯道及交叉点少; (3) 操作安全,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

(4) 井巷工程量小、建设投资省、便于维护、生产成本低;

(5) 施工方便,各井筒间、井底车场巷道与主要巷道间能迅速贯通,缩短建设时间。

2设计依据

(1) 矿井设计能力120Mt/a;,年工作日300d,两班生产,一班准备,每日净提升时间16h。

(2)立井开拓,主井采用箕斗提升,副井采用罐笼提升;

(3)大巷煤炭采用3t底卸式矿车运煤,每列车由20辆矿车组成,由两台10t架线式电机车一前一后牵引。辅助运输和掘进煤采用1.5t固定式矿车,煤矸列车由18辆矿车租车,一台10t架线式电机车牵引; (4)矸石量占矿井产量的5%,掘进煤量占10%

(5)该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采用中央分列机械抽出式通风。 主要参数的确定

车场形式初步确定为立式环形,矿车经石门进入井底车场

3井底车场线路布置

3.1. 单开道岔非平行线路连接 选用DK62451513

参数如下:a3258mm,b4142mm,112516,R20000mm,45.

Kp11731mmn8884mm,H6282mm,T6034mm,查表可得: m11218mm,。 选用DK62441216

参数如下:a3496mm,b3404mm,1415,R20000mm,60

Kp15970mmm13292mm,n11804mm,H10223mm,T8438mm,查表可得:。 3.2. 单开道岔平行线路联结

选用DK62451516,

参数如下: a3258mm,b4142mm, 112516,R20000mm,S1600mm。 查表可得: L13178mm,c1938mm,n6068mm,D11703mm 3.3.渡线道岔线路联接

选用 DX62441216

参数如下:1415,a3496mm,b3404mm,S1600mm,60。 查表可得:c1700mm, L13292mm 3.4.对称道岔线路连接

选用DC930420

参数如下:140210,a2300mm,b4858mm,L7122mm。 存车线有效长度的确定

确定存车线长度是井底车场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根据我国煤矿多年的实践经验,各类存车线可以选用下列长度:

(1)大中型矿井的主井空、重车线长度各为1.5~2.0列车长;

(2)副井空、重车线长度, 大中型矿井按1.0~1.5列车长; (3)材料车线长度,大中型矿井应能容纳15~20个材料车; (4)调车线长度通常为1.0列车和电机车长度之和。

4存车线长度的计算

(1) 主井空、重车线,副井进、出车线

L=mnLk+NLj+Lf (4-5-1)

式中 m——列车数目,1.5列; n——每列车的矿车数,20辆;

Lk——每辆矿车带缓冲器的长度,3.45m; N——机车数,2台;

Lj——每台机车的长数,4.5m;

Lf——附加长度,取10m。

经过计算,得L=1.5×20×3.45+2×4.5+10=122.5m ,取124m (2)副井进、出车线

L=mnLk+NLj+Lf 式中 m——列车数目,1.0列; n——每列车的矿车数,19辆;

Lk——每辆矿车带缓冲器的长度,3.45m; N——机车数,2台;

Lj——每台机车的长数,4.5m;

Lf——附加长度,取10m。

经过计算,得L=1.0×19×3.45+1×4.5+10=80.1m ,取85m

(3) 材料车线有效长度

L=ncLc+nsLs 式中 nc——材料车数,10辆;

Lc——每辆材料车带缓冲器的长度,2.4m; ns——设备车数,台;1

Ls——每辆设备车带缓冲器的长度,2.5m;

L=10×2.4+1×2.5=26.5m

4-5-1)

4-5-2)

((

取材料车线长30m。

根据副井出车线布置要求A点距副井110m。副井出车线轨道中线至主井空车线轨道中线间距离为B点与主井中线间距离为161.3m

5井底车场线路的坡度及闭合计算

井底车场线路的坡度按表5—4—1选取(《采矿工程设计手册中》),具体数值见下表:

线路坡度闭合计算

副井进车线高差 + 副井出车线高差 + 回车线高差 = 0.235

主井环线高差 = - 0.348

6 、通过能力计算

6.1.调车作业程序及时间

3吨底卸式煤列车调车作业程序及时间

区段

运行状况

运行距离 (m)

92 161.3 124 330 92

运行速度

(m/s) 2.0 2.0 2.0 1.5 2.0

运行时间 (s)

46 81 60 62 220 46 515

Ⅰ Ⅱ Ⅲ Ⅳ

机车牵引列车至2#道岔

牵引列车 列车过卸载坑 牵引空车至道岔1# 机车牵引空车运行 机车牵引列车运行

总计

1.5吨煤矸混合列车调车作业程序及时间 区段 运行状况 运行距离 运行速度

Ⅰ 机车牵引列车至2#岔道92 2.0

停车 挂钩、启动 单机过2#道岔

Ⅱ Ⅳ

单机换向运行至③ 单机运行换向 单机过1#道岔

单机运行

挂钩、启动 机车顶列车运行 机车换向

机车牵引矸石车运行

机车牵引矸石车运行 摘钩换向启动 单机运行 机车换向 单机运行 单机运行 挂钩,换向启动

运行时间

46

20 11 9 46 11 10 20 61 10 32 22 20 21 10 10 110 20

17 17 92 17 10 92 48 32 41 19 220

1.5 2.0 2.0 1.5 1.0 1.5 1.5 1.5 2.0 2.0 2.0

Ⅱ Ⅳ

机车牵引空列车运行 机车牵引空列车运行 合计

72 92

2.0 2.0

36 46 691

6.2.调度图表

每一调度循环进入井底车场的列车数比可用两种方法计算: 1)按运量和净载重计算:

矿井工作面日产原煤3744t; 掘进煤占矿井产量10%,日产掘进煤为

3744÷8.5=440t;矸石占产量的5%,为220t 。3t底卸式矿车列车数为3744/(3×20)=63列。根据矿井矸石量与掘进煤的比例((5%)/(10%)=1/2),确定1.5吨煤矸石混合列车由4辆矸石与15辆煤车组成,每列矸石车与煤车载重之比为(2.7×4)/(1.3×15)=0.55,故符合要求,每日混合列车数为(220+440)/(2.7×4+1.3×15)=22(列)。每日进入井底车场的3t底卸式矿车数与1.5吨混合列车数之比为63/22 ≈3/1

2)按运量比和净载重计算:

0.85

0.050.10

列车数比=151.342.7≈3/1

每一调度循环时间=2.88+2.90+2.90+15.00=23.68;列车进入井底车场的平均时间隔时间为23.68/4=5.92;列车在井底车场平均运行时间=(3×515+691)/4=559s≈10min 6.3. 核算通过能力

当采用电机车运输时,井底车场通过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Gg=

nG3001660

1.15tag1K

式中,Gg—井底车场的通过能力; n—每一列车的矿车数,20辆; G—每辆矿车的实际载重量,2.50t; 330—年工作日数;

16—每日工作小时数; 60—每小时分钟数;

1.15—运输不均衡系数;

K—矿井矸石系数,一般情况可取煤产量的1025%(以车计)。 tag—列车进入井底车场的平均时间间隔,根据运行图表确定,取其平

均值;tag按下式求出: n=20,G=2.5,K=0.15

所以 Gg=

nG3001660

1.15tag1K

2.5203001660

=1.155.9210.15t

≈183.9mt/a

故有,通过能力富裕系数=183.9/120=1.53,满足规范要求。

井底线路布置见附图

五章 采区的井巷布置

1 采区多煤层联合准备方式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可知:采区工业储量 由公式Zg=H*S*(m1+m3)*r

式中 Zg----- 采区工业储量,万t H------ 采区倾斜长度,900m S------- 采区走向长度,3000m r-------- 煤的容重 ,1.30t/m

mi------ 第i层煤的厚度,6.9+3.0+2.2=12.1m Zg=900*3000*12.1*1.3 =4247.1(万t)

设计可采储量

设计可采储量 Zk=(Zg-p)*C

3

式中:Zk------ 设计可采储量,,万t

Zg------ 工业储量,万t p-------- 永久煤柱损失,万t

C--------- 采区采出率,厚煤层可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

煤层85%。 说明:p可取其为工业储量的10%来计算,即p=10%*Zg Zk=(4247.1-4247.1*10﹪)*80﹪=3057.91 万t 则采区服务年限

由 T= Zk/(A*k)

式中: T——— 采区服务年限,a; A—— 采区生产能力,120万t; Zk—— 设计可采储量,3057.91万t K—— 储量备用系数,取1.4 T=3057.91 /(120*1.4) = 18.2 a

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煤层间距小且上山服务年限长,可选择在煤层底板岩层中布置两条岩石上山,一为运输上山,一为轨道上山。

2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

煤层群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方式大致有:机轨分煤岩巷布置、机轨双岩巷布置、机轨合一巷布置、机轨双煤巷布置。

采区煤层间距小,采用机轨双煤巷布置时受采动影响大且受多次采动影响,加以集中平巷的服务年限较长,维护工程量大。采用双岩巷布置时巷道压力小维护费用低,能长期处于良好状态,但岩石巷道掘进工程量大掘进费用高。煤岩巷布置比双岩巷布置少掘一条岩石平巷,掘进速度快,轨道集中平巷沿煤层超前掘进,可以探明煤层的变化情况,为绝境岩石运输集中平巷时取直定向创造了条件,在下区段投产时,还可以利用轨道集中平巷回风。综合以上因素,并考虑到煤层煤质中硬、围岩稳定、地质构造简单,选用机轨分煤岩巷布置。区段集中巷与超前平巷间的联系方式采用石门联系

3采区车场布置

根据采区条件,采区上部车场采用逆向平车场,这种车场摘挂钩方便安全,由于这种车场车辆需反向运行,故调车时间较长,运量较小,因此,车场采用双轨线路布置,以增大运输量。

采区中部车场多为甩车场,故此处选用单侧甩车场,这种车场优点是甩车时间短,操作劳动强度小,车场能自溜,提升能力大,缺点是矿车易掉道,甩车处易磨钢丝绳,工程量大。

采区下部车场由采区装车站和辅助提升下部车场组合而成,集合本矿实际情况,本着工程量省,调车方便的原则,采区下部车场形式为卧式车场,底板绕道。

4 采区煤仓形式

由于本采区采用溜煤眼溜煤,煤仓高度不会受到限制,所以煤仓形式采用垂直式。由于圆形断面利用率高,不易形成死角,便于维护,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因此,垂直煤仓为圆形断面,自由降落式。

1、支护形式

根据各类巷道的不同用途、服务年限、巷道所在位置的岩性及其稳定性而确定其支护方式。

根据各类巷道的不同用途及服务年限,原有井筒采用砌碹和矿工钢架厢,新掘井筒采用锚喷支护,运输大巷、采区提升上山、采区回风上山及采区溜煤上山采用锚喷支护,绞车硐室、变电所、水泵房硐室等大断面巷道采用砼支护。各巷道断面必须达到设计要求,以满足行人、运输、管线敷设、通风等要求。

5 采区回采和准备巷道断面选型

5.1运输大巷

矿山年产量为120万吨。其服务年限为18.2年,则在沿下煤层M3煤层走向布置煤层底板运输大巷,采用600mm轨距双轨运输,其净宽在3米以上,选用半圆拱形巷道。 1)、确定巷道净断面尺寸 1.1)确定巷道净宽度B

查表2.2知ZK10-600/550电机车宽A1=1060mm、高h=1600mm,YCC1.2(6)矿车宽1050mm、高1200mm。

根据《煤矿安全工程》,取巷道人行宽度c=840mm、非人行道一侧宽a=400mm。查

表2.3知该巷双轨中线距b=1350mm,

则两电机车之间的距离为1350-(1050/2+1050/2)=300mm

故巷道净宽度:B= a1+b+c1=(400+1060/2)+1350+(1060/2+840)=3650mm,取B=3700.

1.2)确定巷道拱高h0

半圆拱形巷道拱高h0= B/2=1850mm。半圆拱半径R=h0=1850mm。 1.3)确定巷道壁高h3

(1)按架线式电机车导电弓子要求确定h3。 由表2.5中半圆拱形巷道壁高公式得: h3≥h4+hc-(Rn)2(Kb1)2

式中 h4——轨面起电机车架线高度,按《煤矿安全工程》取h4=2000mm;

hc——道床总高度,查表2.9选30kg/m钢轨,再查表2.11得hc=410 mm,

道渣高度hb=220 mm;

n——导电弓子距拱璧安全距离,取n =300 mm;

K——导电弓子宽度之半,K=718mm/2=359 mm,取K=360mm;

b1——轨道中线与巷道中线距离,b1= B/2-a1=3700 mm/2-930

mm=920mm。

故h3≥2000 mm +410 mm-(1850300)2(360920)2 mm =1536mm (2)按管道装设要求确定h3

h3≥h5+h7+hb-R2(KmD/2b2)2

式中 h5——渣面至管子底高度,按《煤矿安全规程》取h5=1800 mm;

h7——管子悬吊件总高度,取h7=900 mm; m——导电弓子距管子距离

D——压气管法兰盘直径,D=335 mm; b2——轨道中线与巷道中线间距,b2=B/2-c1

=3700 mm/2-1375 mm=475 mm;

故h3≥1800 mm +900 mm +220 mm-2(360300335/2475)2

mm=1606 mm

(3)按人行高度要求确定

h3≥1800+hb-R2(Rj)2

式中 j——距壁j处的巷道有效高不小于1800 mm ,j100mm,一般取j=200mm。 h31800+200-2(1850200)2=837mm 综上计算,并考虑一定的余量,确定该巷道壁高h3=1770mm。 该巷道高度

H= h3- hb+h0=1770mm-220mm+1850mm=3400mm。 运输大巷断面图

5.2回风大巷

回风大巷布置在M3煤层底板中,设计为半圆拱断面,净宽2.4m,墙高1.2m,净断面

5.14m2,锚喷支护(锚喷厚度100mm,采用φ16mm锚杆,间距800mm)。

回风大巷断面图1:50

5.3运输石门

石门布置在运输大巷垂直穿层布置至M1、M2煤层,分别在采区下车场附近的运输大巷中开口,巷道设计为半圆拱断面,净宽2.4m,墙高1.4m,净断面5.67m2,锚喷支护(锚喷厚度100mm,采用φ16mm锚杆,锚杆间距800mm)。

石门断面图1:50

5.4采区运输上山和轨道上山断面

运输上山断面图

采区轨道上山断面图

5.5区段回风平巷和区段运输平巷

区段回风平巷和区段运输平巷均采用锚杆支护。详见下面示意图。

区段回风巷道断面示意图

备注:参考资料

1.《煤矿开采学》 徐永圻 主编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 上册 煤炭工业出版社

3.《中国采矿设备手册》 下册 王运敏 主编 科学出版社

4.《中国采煤学》 煤炭工业出版社

5.《井巷工程》 宋宏伟 主编 煤炭工业出版社


相关内容

  • 毕业设计目录
    目 录 1 毕业设计(论文)简介------------------------------------------------------1 2 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要求 --------------------------------- ...
  • 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毕业设计(论文)/ Graduation practice 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学分:共13周/13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包装工程专业学生 ...
  • 轮机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撰写指南
    大连海事大学 二○一六年六月 轮机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撰写指南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轮机工程学院 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通过摘要了解整个论文的必要信息,帮助读者决定这篇文献对自 ...
  • 投标(商务标)文件毕业设计任务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毕业设计工作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毕业设计的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工程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巩固和加强学生所学知识,通过对实际工程施工投标文件的编制 ...
  • 论文格式(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2011级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业余)大专班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一.论文内容要求 1.论文字数要求:4000-5000字. 2.论文的格式要求: 1)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标题居中,宋体小二号,其他宋体4号) 设单页-----20 ...
  • 硕士论文选题要求
    工程硕士论文选题要求 第一条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技术攻 ...
  • 最新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稿演讲自述范文
    最新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答辩稿自述优秀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们好!(鞠躬致意) 首先,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倾听我的毕业论文答辩.我叫××,是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这里改成测绘与地 ...
  • 20**年毕业论文实施方案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2014届大专毕业论文与顶岗实习工作实施方案 汽车工程系2014届高职毕业生共计132人,其中汽车运用技术专业72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35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25人.为了顺利推进此项工作,确保毕业论文与顶岗 ...
  • 地质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 年 三月 二十 日 地质工程硕士毕业论文 本团队专业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 ...
  •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差距,在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新型的适合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体系,详细阐述了对于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教学创新.以及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