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范文中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08/24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它作为一个口号,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正式提出的。 中文名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特 点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

口 号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正式提出的

用 途

保障人权平等

历史发展

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上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它作为一个口号,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正式提出的。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先驱便提出了“人权”的思想。到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J.洛克、J.-J.卢梭等人系统地阐述了“天赋人权”学说,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洛克:《政府论两篇》),“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作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卢梭:《社会契约论》)。这一理论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资本主义法制建设提供了原则依据。1789年法国正式确认了这一原则,明确规定“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即“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平等表现

这种法律上的平等具体表现为:①全体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②“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③他们可以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1791年的法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这些原则。法国《人权宣言》和法国宪法所确认的这种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上,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后来被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成为资本主义法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资产阶级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而私有制是产生一切不平等的社会根源。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是确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因而资产阶级所谓的法律上平等,掩盖着实际存在的人们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 意义

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抓住了资产阶级的话柄: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无产阶级平等要

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146页)。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之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所以社会主义法律中所体现的平等性原则是真实的,具有实质性的内容。中国的法律,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国人民制定的,是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在这样的法律面前,在它的实施上,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任何公民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1982年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具体规定了公民的各种基本权利,包括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和其他各项自由权利。为了保证这些公民权的真正实现,还采取相应措施,在司法、行政等方面切实加以保障。对于一切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这种法律上的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客观要求,对于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内容

  • 试论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试论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在西方国家的历史上,很早就产生了关于平等的观念.例如,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法律应具有平等的品质:在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认为一切人都具有原罪上的平等,人人都是上帝的选民. 在我国 ...
  • 汉简品读:草民与县级官员打官司,早在汉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早在汉朝中国人已经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共有36枚的<建武三年十二月候粟君所责(债)寇恩事>简册,因为记录了一件两千年前的经济纠纷案件,成为居延汉简最知名的简册. 根据简上的内容,我们试着将其还原成一个故事:建武三年(公元3 ...
  • 思修论文ccccccccc
    河南师范大学课程结业论文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思修课结业论文 作者: 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 学号: 指导教师:孟攀科 日期: 2014年11月 21日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 ...
  • 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
    改革开放的一大成果,是有着深厚人治传统的中国社会在法治目标上达成了基本共识.不过,这个共识大体上属于在政治口号层面上的表象,在法治目标的具体内涵上,仍然存在着深刻的分歧.这个分歧相当于向两个方向延伸的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光谱,而两个方向的极点则 ...
  •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缺陷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缺陷,障碍及其克服 (2009-03-17 20:26:15) 转载 标签: 法律 平等原则 刑法 司法 公权力 中国 杂谈 <摘要> :本文通过我国适用刑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试图分析刑法规范在运行中所遇 ...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李建国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05日 06 版)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 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
    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 ▲考点1.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知识梳理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民主政治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文明发展以海洋为依托.(地理位置) 2.城邦制度:(政治基础) ①公元前8-前6世纪 ②特征: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③ ...
  • 学生----特殊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研究
    学生--特殊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研究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者,亦称" 教育权利主体" .在众多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即教育行政机关.其它国家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
  • 从严治党 依法治权
    作者:王利明 <光明日报>( 2017年02月13日 11版)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任重道远.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指出,深入推进 ...
  • 佛教与现代法律的关系
    2010年3月 第30卷第2期(总100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明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MEli".2010 V01.30(SumNo.100) 佛教与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