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炼答案 - 范文中心

创新精炼答案

10/18

>

5.A(戾:罪)

6.C(C项介词,表处置,“用”/连词,表目的,“来”;A项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是介词,表被动;D项是连词,表转折关系,“然而”)

7.D(①是说自己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是属于自己平素的行为高洁。③是说自己遇上董卓叛乱时不扩充军队的原因。⑤是表达自己不称雄的后果。⑥虽然是讲作者自己读乐毅、蒙恬书后的感受,但是同样也从侧面表现了自己志向高洁的情怀)

8.A(文中第三自然段作者提到他不想多拥有也没有拥有很多兵马,汴水之战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如此再三说明自己的志向本不高)

9.(1)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2)①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②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

《王定国诗集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

忝:羞辱,有愧于。B自恨期人之浅也

期:看待。

C畏其敏

畏:担忧。 D饮酒不衰

衰:减退。

[答案]C

[解析][“畏”,敬畏,敬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定国且不我怨/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梅以曲为美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置杯焉则胶

[答案]B

[解析][B项中“且”均为连词,尚且。A项第一句中的“乎”为介词,相当于“于”;第二句中的“乎”为介词,“比”。C项第一句中“以”为介词,“因为”;第二句中“以”为介词,“把”。D项第一句中“焉”为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第二句中“焉”为兼词,“于此”。]

1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D

[解析][①句指“先王之泽”;③句“恐死”,显然不是“豁达或洒脱”;④句是苏轼的心理。]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

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答案] B

[解析] [“幽忧愤叹之作”是王定国诗歌的一部分作品,苏轼并无微词;“废卷而叹”的原因是“自恨其人之浅也”。]

1)把文盲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3分)

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2分)

[答案] (1)①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②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创新精炼65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弱年众以国器许之 许:期望 B.尚太祖长女东阳献公主 尚:崇尚、尊敬

C.且庶人始亡 始: 才 D.弟亦恨君不直 恨:怨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僧绰密以表闻 愿以义割恩,略小不忍

B.父昙首与王华并为太祖所任 及为侍中,时年二十九

C.朝政小大,皆与参焉 撰毕,送与江湛、徐湛之

D.逡巡良久乃答 僧绰乃求吴郡及广州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间接或直接表现王僧绰才识过人的一项是 (3分)

A.众以国器许之 好学有理思,练悉朝典

B.二十八年,迁侍中,任以机密 僧绰乃求吴郡及广州,上并不许

C.方欲大相付托,朝政小大,皆与参焉 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D.会二凶巫蛊事泄,上独先召僧绰具言之 事机虽密,易致宣广,不可使难生虑表,取笑千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僧绰天资颖悟,好学不倦,少年老成,思虑周全,深受朝廷上下的器重;担任官职,对太祖始终忠心耿耿,正直敢言。

B.王华的儿子王嗣与王僧绰一样出身名门,但因为与皇帝没有姻亲关系,所以官职和待遇一直都不如王僧绰。

C.刘义隆想废黜太子,为防止朝野的非议,叫王僧绰辑录前代旧例,但最终没有果断听从王僧绰的建议,反而被太子杀害

D.太子刘劭弑父篡位之前,不知道王僧绰曾经参与罢黜之事,依然委以重任。后来发现真相,就逮捕王僧绰,并将其杀害。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 劭 弑 逆 江 湛 在 尚 书 上 省 闻 变 叹 曰 不 用 僧 绰 言 以 至 于 此 劭 既 立 转 为 吏 部 尚 书 委 以 事 任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好学有理思,练悉朝典。

②不尔,便应坦怀如初,无烦疑论。

5.C (许:称赞;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始:才,刚。恨:遗憾)

6.A (以:介词,用;为:介词,被;动词,担任;与:动词,参与;动词,

给;乃:副词,才;连词,于是。)

7.B (求吴郡及广州的事不能体现他才识过人,只能说明他能听从建议。)

8.B (“与皇帝没有姻亲关系”错,王华“人才既劣”才是根本原因。)

9.(1) 及劭弑逆/江湛在尚书上省/闻变/叹曰/不用僧绰言/以至于此/劭既立/

转为吏部尚书/委以事任(标点:及劭弑逆,江湛在尚书上省,闻变,叹曰:“

不用僧绰言,以至于此。”劭既立,转为吏部尚书,委以事任。

(2)①他喜欢学习,有思考能力,熟悉朝廷的典章制度。

②如果不这样,就应该像当初一样对太子坦然相待,不必再怀疑、计较。

创新精炼66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5分)

答: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6分)

答: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创新精炼67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

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创新精炼68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请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3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5分)

  (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3分,每个特点1分)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写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半山园主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更衬托出诗歌境界之幽。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5分。答出“以动衬静”给1分,分析恰当2分;答出“寓情于景”1分,分析恰当1分)

创新精炼69

可分两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叙事与写景,概括表现了山间的美景,详细描绘了山下的田野风光;最后两句为第二层,议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眷恋之情和独到的审美感悟。

⑵“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无限眷恋之意,并抒发了生活中的一种审美体验:欣赏美景需要心境闲适,细细观摩,慢慢体味,只有这样才能深人认识事物美的真谛。

创新精炼70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答:清。一个“清”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⑵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1分)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逗出第四句来。(2分)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相关内容

  • 油脂加工工艺学习题及答案
    一.分水箱的分水原理:(1)溶剂和水互不溶解(2)溶剂与水的相对密度不同 二.成品粕的评价指标(低温粕评价指标):1. 粕残溶要求合格: 粕残溶700ppm ,引爆试验合格:2. 蒸脱中尽可能使粕熟化: 脱毒.钝化或破坏抗营养物,降低毒性. ...
  • [走近反式脂肪酸]主题阅读(系列)题
    <走近反式脂肪酸>主题阅读(系列)题 (一)走近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它是在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的,能防止油脂变质,改变食品风味,一般用于食品添加以增加货架期和产品稳定性.所以一般来说,口感很香.脆 ...
  • 安徽省第四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试题(内部)
    安徽省省第三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 基础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40分,每空1分) 1.辅导员的职业守则是: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 3. 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 .证据充分. 依据明确 .定性准确. 处分 ...
  • 09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结尾技巧教案
    09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结尾技巧 "结尾"是作文的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则可以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添异彩,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 ...
  • 数学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培养研究
    数学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培养研究 语言能力,特别是表达和理解能力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极大,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想要跨越这些语言障碍,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的脚手架,为学生提供物质.心理环境支持,改变教师灌输.学生被 ...
  • [培根随笔]习题与答案
    <培根随笔>试卷 蔡岳嵩 Presents. 一. 填空题 1.<培根随笔>为( 英国 )十七世纪著名( 思想家 ),( 政治家 )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2,本书分为: <论求知>,& ...
  • 20**年申论写作技巧
    大家看本次的申论作文满分文章,我们能发现此文章中诸多的优点,其实我们在平时都知道,并且是烂熟于心的.在应考者备考的过程中,每一位考生都不是消极地等待在考试中或考试后出现奇迹,他们都付出了自己艰辛的劳作.精神.物质与肉体的多重重压使得他们不敢 ...
  • 化学教学法课程指导书
    现代远程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法> 课 程 学 习 指 导 书 作者:韩春亮 2009年 3月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优劣.好的学习方法使你事半功倍,不良的学习方法使你事倍功半,因此学习<中学 ...
  • [苏州园林]导学案及答案
    <苏州园林>导学案 学科:语文 课型:新授 设计:马希英 时间:2014.5.19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 ...
  • [实用应用文写作]习题答案
    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应用文写作概述 1.什么是应用文?应用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答:应用文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办理公务和个人事务时经常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文书.应用文的写作特点有实用性.时效性.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