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湘学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 范文中心

充分发挥湘学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08/21

王伟光 《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08日   13 版)

编者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湘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承继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承载着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责任。本刊特以“弘扬湘学优良传统,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主题,约请王伟光、杨胜群、文选德三位专家学者撰文,系统阐述湘学优良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期为地域文化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更多有益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湘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精华的发扬光大可以充实、扩展、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湘学的发展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同时又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服务。

湘学精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营养要素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固其根本、浚其源泉之道。反之,抛弃传统,就会丢掉根本、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在中华文化的大传统中,有着众多绚丽多姿的地域文化传统,它们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鲜活的文化质料、丰富的实践载体、深厚的群众基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湘学作为产生和传承于湖湘大地的极富湖湘特点、时代特征与个体特性的地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价值传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湖南应当以继承发扬湘学优良传统为切入点,做好湘学优良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文章,通过着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文化认同、文化体验,不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向前进。

湘学思想精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滋养。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奋斗史、发展史,湘学以崇尚事实、经世致用、忠诚图强的特点在其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潇湘大地的无数先贤,用他们的聪慧、才智和体悟,书写着修身齐家治国的人文精神华章,为丰富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千年湘学积淀孕育了内涵丰富的价值思想,绵延流淌着湖湘士人特色鲜明的价值追求。激活传扬一个个鲜活湘学人物身上的价值原素,挖掘整理湘学优良传统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要素,有助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塑造湖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形象。

湘学文化始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是其爱国主义情怀的集中体现。宋明理学奠基人周敦颐所著的《通书》,整部以“诚”立意,认为诚乃“五常之本”“百行之源”,“诚”是包括诚信、诚实、忠诚、友善等的传统美德。周敦颐倡导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品性,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思想,都是对人的道德规范和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清朝著名政治家曾国藩认为“习勤劳以尽职”“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主张敬业勤奋是保持活力不致懒腐的根本。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总结批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唯心主义思潮,继承发扬了中国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奠定了湘学人文道德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

近现代以来,优秀的湘人湘事湘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早有黄兴、蔡锷响应民主呼唤致力推翻清王朝的中华民族复兴精神,亦有杨度大力提倡“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担当精神;后有湖南农民积极组织革命运动,点燃中国革命火种的大无畏气概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系列湘籍共产党人为建立新中国牺牲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毛泽东吸收改造了湘学尚实的优良传承,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引,形成了“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行动指南。一代代湘人,尤其是当今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湖南人民,为实现经济腾飞、社会安康在祖国建设中贡献出智慧与血汗,形成了“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从中折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风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批判继承、科学扬弃,大力推进湘学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当代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意识、精神文明方面的集中体现。对湘学的研究和宣传,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批判继承、科学扬弃,加强文化认同、文化体验和文化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湘学源于封建社会、儒家文化,其中有不少唯心主义、剥削阶级的思想糟粕。批判继承就是要吸收湘学文化和思想的精粹,对糟粕的内容要弃之如敝履,深入挖掘和阐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物、事迹、思想等精神模范,以及文物、书院、古籍等物质存在,明确重点、针对时政、归纳保护,深入研究和全面宣传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湘人、湘事、湘物、湘思,包括那些受到湘学文化影响的非湘籍人士的贡献。要结合当今时代特征,以史鉴今、与时俱进,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东风,进一步推进湘学发展。

推进湘学发展,要通过宣传湘学优良传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源自深层的文化认同。离开文化上的认同,核心价值观便如空中楼阁,失去根基。地域文化具有地缘亲和力与文化接近性等优势,易于获得当地群众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可以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域化,让其接上“地气”,扎根地域文化土壤,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实现途径。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域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结合地域文化传统,塑造和培育地域精神。湖南应该通过塑造和培育“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实现对湘学优良传统的传承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湖南的具体化、特色化、地域化和民族化。当前,湖南应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宣传弘扬湖南精神内在统一起来,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湘学优良传统有机结合起来,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

推进湘学发展,要通过弘扬湘学优良传统,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验。人们对一种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需要经过一个文化体验过程。也就是说,只有不断获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验,才能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使人们从大量的生活体验中逐渐形成文化体验,不断强化和固化人们的价值标准、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因而对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验,具有重要价值。以湘学优良传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验,就要建设湘学优良传统传承体系,就要开展湘学优良传统宣传普及活动,就要深入研究探讨湘学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的载体途径和方式方法,把湘学优良传统和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学习中,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它、领悟它,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湘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是互融互促的辩证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文化滋养,后者为前者指引正确方向。湘学优良传统总体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但它必然带有历史时代的烙印,或多或少存在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观念,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背离的。这就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对湘学优良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实现湘学优良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发展。

湘学研究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与弘扬服务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就要融汇发扬与之相承的传统文化,让湘学思想文化发出璀璨的光芒。湘学研究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培育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作为开千古之大变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上创造了诸多奇迹,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党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基础上,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孕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初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努力构建和大力倡导,发展升华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集中体现,其以优秀的时代精神发挥了统领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社会功能。湘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服务。这就要求湘学研究必须搞清楚湘学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其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采用宣讲、授课、实践等多种方法,运用微博、微信、电视等多种媒体手段,进入学校、企业、街道等多种环境,动员党员、学生、工人等多个群体共同参与,使湘学研究成为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千百年来,湘学思想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秀的一支,更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湘学研究宣传中要注重以鲜活生动的人物形塑人,以模范高尚的事迹感召人,以简明朴实的道理说服人,以真诚质朴的感情打动人。在方式和结果上,既要有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鼓与呼,又要有随风入夜、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和指导,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火热实践,注意历史性、时代性、实践性的接合,湘学的研究和宣传才能得以正确的发展和进一步的提高,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王伟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湖南省湘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相关内容

  • 马克思与人文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是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审视人的历史主体性的产物,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认识,以及由此而内化为实践主体的理想.信念.情感和道德.以人为本是对 ...
  • 育英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2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追随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学校教 ...
  • 党委工作报告4
    加强"三个建设" 筑牢"五大平台" 给力"二次创业"为实 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可靠政治保障 严 卫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
  • 热点八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热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时政热点 一.2015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一)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 ...
  •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企业党建工作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必须紧密联系企业改革发展实际,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发展这个大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抓住" ...
  • 信息化环境开展教学环节的优化1
    如何根据不同的信息化环境开展教学环节的优化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日益深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教学媒体的日新月异.反过来讲,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媒体保障.现代教学媒体所处的媒体环境也较 ...
  • 走向合作的社会管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趋向之述评
    走向合作的社会管理 走向合作的社会管理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趋向之述评-- 陈朋 内容提要社会转型使得社会管理改革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必须 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管理的部署经历了不断 ...
  • 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济南5月24日电(记者 张岩)今天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济南隆重开幕.姜异康代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姜大明主持会议. 中共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议程是:一.听取和审查中共山东省第九届 ...
  • 青岛公布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 率先建成小康社会
    2016年01月06日 07:06 来源:青岛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青岛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 ...
  • 社会道德现状初探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在道家老庄那里,道德是个哲学范畴."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