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相关性 - 范文中心

预设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相关性

04/23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大学英语诸多考试中出现的翻译试题失分严重的问题,以语用学中的预设与翻译的结合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预设的特点和作用探讨预设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相关性。以此论证为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在翻译教学中向学生传递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18957.htm

  关键词:翻译 预设 大学英语

  

  在国际化的今天,翻译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化事务对翻译人员尤其是精通不同专业的翻译人才需求日益增强。为适应社会需求,中国各大高校陆续将英语翻译课设为必修或者选修课程,以便培养适合各专业的翻译人才。穆雷在《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最终成果简介”中指出,翻译能力是学生外语语言知识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

  虽然国家和教育部对大学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和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但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翻译过程中学生往往脱离上下文,孤立地译一个词或词组,因而他们很难准确地表达某个词或词组的具体含义,造成翻译不准确,不达意(邬妹丽,2002)。造成翻译不准确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与不能充分理解原文或误解原文含义有很大关系,而语用知识的学习将会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原文的准确理解。近年,我国高校教育对大学生的英语培养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国内的翻译教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断发展的。国内的翻译教学研究中,既有对翻译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对教学模式的探讨,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关于翻译的技能培训和翻译技巧的教学探讨。

  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原文和译文语言进行充分的理解与分析不失为一种完成翻译的好方法。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过程包括理解、转换和表达三个部分,语用知识可帮助读者透彻理解原文,而用译入语再现原文仍需语用学知识。在翻译过程中最容易因缺乏语用知识而导致译者的误读与误译。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交际过程,将语用理论引入翻译,可以更贴切地传达出文本的内在含义。而其中的预设理论对于实现这种语言的转换意义重大,因为翻译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取决于意义。曾文雄(2005;2007)、曾利沙(2006)、福斯特(Fawcett,2000)以及戈玲玲也都论述过语用预设与翻译的作用。他们认为运用语用预设推理并结合语境分析对正确理解源语言的内涵及避免语言转换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误解与误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明,2009)。重庆三峡学院王杨教授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语用预设作了认知阐释,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和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对语用预设有很强的解释力。通过对预设的认知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原文,为成功实现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译者与原作者的语言不同,文化知识和文化传统以及地理环境都不尽相同,因此译者和原文作者的话语“预设”也就不同,译者必须根据原文本的地理、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的语义和语用预设为译文读者提供语义和语用准确的译文。

  国外最早用语用学来研究翻译的著作是哈提姆与梅森合著的《话语与翻译》。哈提姆与梅森从语用学的角度讨论了言语行为与翻译、合作原则与翻译,他们认为利用语用学的理论能够充分挖掘原文的意图,最后把原文的意图在译语中充分传达出来。国内的语用翻译理论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何自然教授(1988;1997)借助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论,把语用学看做一种等效翻译观。

  尤尔(Yule 1996)认为预设包括存在预设、事实预设、词汇预设、结构预设等。预设称为先设或前提,指一种潜在的已知信息,或者交际双方共同认知的背景知识。在翻译的交际过程中,预设主要表现为一种推理,是在已有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感知(曾文雄,2007)。德国著名哲学家弗雷格于1892年在《意义与所指》(On Sense and Reference)一书中提出了语言使用中的预设现象,他认为如果要断言一件事,总需要有一个明显的预设。

  王文博认为,对预设触发语的理想化的认知可以把一个句子分成两部分:陈述部分和预设 部分,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预设是语言所处的一种认知环境,而陈述部分作为话语所要表达的主要意图是注意的焦点。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如能把握住语言所处的这种认知环境即预设部分,可以准确清晰地理解源语言的内在含义。曾利沙(2006)在《翻译教学中的预设思维训练》一文中,将翻译活动中的预设思维的性质和特征与译者主体主观能动性的思维动因结合起来,以此探讨翻译教学实践中的理论化途径。一些学者讨论了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对翻译的作用;运用语用预设推理结合语境分析对正确理解源语言的内涵及避免翻译转换过程中出现的误解与误译起着关键作用。

  在翻译过程中准确把握预设,全面而准确地解析源语言的前提信息和语境,可以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原文。把预设理论运用到翻译教学中,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设思维,是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源语言文本的一种有效途径。曾利沙认为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若能将各种形态的预设思维训练与翻译实践结合起来,会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认知关联性思维,使他们对翻译过程中选词择句的心理机制和认知思维形态有个理性的认识(曾利沙,2006)。

  

  参考文献:

  [1]Seuren, P.A.M.(1994) Presupposition. In Asher and Simpson(eds.):3311-3320.

  [2] 蔡平语.用预设理论对翻译方法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7,138(5):114-117

  [3]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 王文博.预设的认知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3,1,35(1)

  [5] 曾利沙.翻译教学中的预设思维训练[J].外国语言文学,2006,89(3)

  [6] 曾文雄.语用学翻译研究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设,2007,5

  

  作者简介:马红艳,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教学。


相关内容

  • 广告语中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 2 英语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 3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4 试究中国古诗词英 ...
  • 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方法
    摘要: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 ...
  • 从世博标语翻译中的看中西方思维的不同
    从世博标语翻译中的看中西方思维的不同 时间:2011-04-22 11:45:0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胡维(2008)一般来讲,思维方式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根源.这里的翻译是不对等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以上海世博会标语为例.原标语的潜在之意 ...
  • [智能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智能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 (2)知道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工作过程 (3)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 (1)尝试使用信息智能处理工具"手写板"输 ...
  •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体裁法.过程法与结果法的整合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体裁法.过程法与结果法的整合 上海市第八中学 孙篱秋 一.课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版)>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
  • 九上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2课时)
    学科:语文 年级:九 班级: 姓名: [课题]<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整体感知两封家书中作者对人生的体会,对儿子的期望. 3.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领悟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 ...
  • 如何学好英语翻译
    如何学好英语翻译 作为一名从事英语翻译的译者,尤其是初学翻译者,要想学好翻译,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有一些基本的概念性问题是必须搞清楚的: 一.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尽可能恰当而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跨文化信息传递活 动,其本质是 ...
  • 在听课中成长
    在"听课"中成长 --浅谈中学英语课"听课"的艺术 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听课.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听课是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所以学习如何听课对一线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做 ...
  •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论文]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摘要:预设是修辞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预设先在地介入修辞活动,成为双向交流的认知前提.生成是生命发展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语文课堂是一种双边交流形式,小学语文课堂需要预设,更强调生成.关注预设.关注生成,不仅 ...
  • 国内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综述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国内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综述 丁 惠 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摘要: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是科技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将对国内科技英语翻译教学进行历时研究,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