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印象(二)从远古走来的神话 - 范文中心

邢台印象(二)从远古走来的神话

07/29

  走进邢台,你会与一个美丽神话不期而遇,会与一种传说不期而遇,会与一段历史不期而遇。

  邢台城最初为春秋时邢侯所建,十六国时期由后赵皇帝石勒扩修,北宋时又进行重修。城墙周九里十三步,阔六步,上可卧牛,故俗称卧牛城。

  传说很久以前,这一带土肥水美,人们初来此地,看到一头神牛,头南尾北,席地而卧。人们便在神牛卧过的地方定居下来,繁衍生息,逐渐形成“卧牛城”。后来,当洪水淹没农田,神牛便从天而降,吓退洪水,庇护着牛城的子民。

  优美的传说源远流长,从一个个与“牛”有关的地名,可以深切感受的这座城市神话般的魅力。直到今天,邢台市还有许多关于牛的掌故与遗迹。南面有东牛角村和西牛角村,北面有牛尾河横贯东西。“老邢台”都记得,市内有南肠街和北肠街,传说便是神牛肠子变化而成。不过现在已经把“肠”字写成“长”字,叫成南长街和北长街了。牛耳石、牛的左右前后蹄、牛肚子、牛肠子、阴门洞……都有具体位置。邢台影院附近还有牛头桥、饮牛井和栓牛橛的记载。据乾隆十五年顺德府志记载,栓牛石出地三尺,前任郡守派人挖丈余不见根。这些地名有的因城市改造或者已经缩小改变,或者现已不存。

  小黄河流到顺德路的下游部分称为“牛尾河”,流经高庄桥、先于桥,与其他支流汇合,那条长长的尾巴一直甩到了任县境内。

  而邢台开元寺(俗称东大寺),是牛城文化的另一处映照。寺庙位于旧城区东北隅,建于唐开元年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开元寺原占地四十五亩,座北面南,气势宏伟。

  寺门前有大型影壁一座,影壁上有滚龙团花,彩色硫璃瓦拼砌而成,飞龙姿态雄健、造型优美,且暴出影壁数寸,活灵活现,颇有欲跃欲飞的神态。雕塑细腻逼真,砌工高超卓绝,为北方罕见。弥勒佛殿四壁字题刚劲。相传是钟离权为拜访该寺主持有道高僧万安而作。其诗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佳个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另一诗云:“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见得清平有几人”。据史载,自唐、宋、元和明初,该寺有僧数千,良田数顷,游僧、佛徒更是不可胜数。“每当朝暾初上,暮烟缭绕,僧人唪经,撞钟之声远闻十里之外”。开元寺内的巨型铁钟,重达三万多斤,堪称稀世巨“金”。钟壁有日、月、人、兽、牛、鱼等十二种图案,与黄道十二宫相对应。另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图象,含乾坤浑圆之说。该钟铸成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因铸造技术高超绝伦,铁质火候纯精,不显氧化痕迹,棕红色钟体仍然荤荤发亮。每当以巨木击撞时,信徒僧众双手合十,异地同拜,钟声粗犷沉鸣,声震远近。成为邢台八景之一“野寺钟声”。

  寺西有唐代的尊胜陀罗尼经幢,雕刻精细,为不多见的浮雕珍品。该寺虽历经破坏,但雄姿犹存。90年代末期由邢台市人民政府重修,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变换不同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城市如水的风韵,可以看到那些铺洒在城郊的如花的幸福。

  周末,我和儿子徒步北郊,从古老的会宁镇开始,我们邂逅了正在施工的“南水北调工程”,一条宽阔的施工土路、一辆辆运送建材的车轮轰鸣而过……我们又沿着一条新修的宽阔公路,走进古韵悠扬的北郊森林公园,这里从高耸的祖乙山,挺拔苍劲如虬龙在天的古槐,开始诉说着牛城的文化。碧波荡漾的商韵湖,微波里泛出蓝天白日的光阴之歌。追喜坡、七星吟月、半亩荷,都与邢台的风土人情有关,读书林、春华路虽然不算大,但微微起伏的草地上绿树掩映,曲径清幽透着清新的芳香。从留芳坡到秋语林,再到鸣飞亭、栖雁池、桧香丘,踏着“青青牧歌”沐浴着丝路花雨,追忆似水流年,千百年文化缩影,都能在这片起伏的绿地上找到。

  三月的商韵湖水,已然被风吹皱。三月的七里河,依旧泛着微微的波澜。水中的涟漪,荡漾着深深浅浅的从前,从无到有,从缓至急。而我们,不必沉入水底,去打捞过去的烟尘。只需,将从太行山流出的记忆和传奇,从容地装进囊中。留一个美丽的梦,留一段诗意,深藏在人生记忆中。

  这里没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不是百草园,也不是那座“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院子,但在一个个古韵悠悠的名字里,我们隐隐地嗅到那一丝淡淡的,与流年有关的味道。

  这里很静。仿佛顺德府的小花园,优雅地隔开闹市的喧嚣。草色青翠依旧,轻盈地拨开似水的流年。读书林的树叶依稀将阳光折成斑驳的颜色。草木幽深处那几座古旧房屋的白墙黑瓦的浓重里,依旧生气勃勃,透出凝重的当世风情。

  午后,光影摇晃的梧桐下,掩映着那些锣鼓,那些胡琴,那些绑子,和那些依依呀呀的戏声,那洗练的身段,充满感情的声音,抑扬顿挫的唱腔,仿佛我们进入了一个大都市的文化广场。

  邢台,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她开放的文化理念,包容的文化气息,孕育了古朴而独特的邢襄文化。邢台,正像她的市树国槐那样遒劲有力的生长着;邢台,是一朵月季在流年似水里绽放,留下无数美丽的花瓣,永远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相关内容

  •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 学习先秦文学(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 •1,注意文学史和作品相结合,以史为线,而以阅读作品为主. •2,知人论世,做到明史.明人而后知文. •3,培养研究型学习的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先秦文学总论 •先秦" ...
  • 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 其实,生活中的乐趣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乐趣,勤于观察生活,乐于欣赏美好,并时常怀着一颗快乐的心,你就会发现生活中乐趣,从而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学会享受生活的乐趣.就那读书来说吧,只要你用心体会,你就会发现:原来,读书也是一件快 ...
  •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三课 华夏之祖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炎黄联盟(炎黄战蚩尤) 1 "涿鹿之战":时间 地点 交战部落 2 华夏族形成:后人尊崇 和 为中华民族的 ,海内外的华人也以" ...
  • 我们的远古祖先(2)
    <我们的远古祖先> 教学设计(2课时 第2次) 1 2 3 一.河姆渡氏族 (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吃.穿.住.用.行,那么河姆渡人在这些方面是怎样的情况呢? [住][图片展示] [提问]你能猜想这些木柱 ...
  • 翻译中的借鉴之道--英语习语翻译对旅游公示语翻译的启示
    2014年3月上旬刊文化语言西江月 翻译中的借鉴之道 -英语习语翻译对旅游公示语翻译的启示-- 河北保定071000:(1.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2.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若习语得到恰到好处的运[摘要]英语习语是人们喜欢的熟语类 ...
  • 英雄末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末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 [提要] 古希腊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特别体现了古代世界的人们对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深入思考.古希腊时代显赫的英雄行为和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都在文学作品中得以深 ...
  • 六年级语文下册长江之歌5教案苏教版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 ...
  • 语文天生浪漫
    熊芳芳 熊芳芳,广州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系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封面人物.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刊<语文世界& ...
  • 被损害与被侮辱的圣母玛利亚
    在天主教的历史上,耶稣的母亲得到了最高的尊敬.最高的礼遇和最高的褒奖:一个在圣经中着墨不多,始终默默无闻的女人,一个出生在拿撒勒山村的贫穷少女,一个犹太木匠的妻子,一个儿子被无端虐杀的母亲,也许只有在死后,才能走进故事,走进教堂,然后成为金 ...
  • 衡水中学超级高考工厂
    衡水中学的"封神"之路 超级高考工厂 衡中校门街道边,今年考入北大清华的104名学生头像一字排开.街道不够长,考入港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77名学生没能露脸. 衡水的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但衡中撑起了"教育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