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世界 - 范文中心

我的精神世界

08/23

我的精神世界

土木1403班 2014002255 杨倩

摘要:小时候,父母是我的天,一直在父母的教育下,建造了我的精神世界,初中,离开父母,独自求学,书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让小小的我从书中经历了很多,懂了很多。高中大学,朋友成了我的精神支柱,在那个年代,你得有个闺蜜,能陪你吃夜宵,陪你补作业,陪你一起八卦。他们教会了我的精神世界不只我一个人,还有很多的人一起来填充我的精神世界。 关键字:书 朋友 父母

正文:

我生在90后,骑着自行车上学,谈过恋爱做过弊,和同龄人一样既平凡又普通,但是我的父母让我又变得与众不同。父母塑造了我对世界一开始的认识,构造了我的精神世界,使我成为了独一无二。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对于父母,小时候就是盲目崇拜,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很喜欢模仿我的爸爸所做过的事,比如爸爸爱看小说,我也看,我爸爸还会用此激励我,比如我考试考了班上前几,就给我买小说,考不好,也会安慰我,给我买小说看,当然,我爸还喜欢嚼槟榔,尤其是我们湖南,盛产!于是,我也就嚼槟榔,于是我就跟我爸说我还要吃,然后我爸爸就一次性给我买了几包,我就一直吃,后面觉得也就那样,也不喜欢吃了,父母他们不会直接告诉我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自己体验以后,自己做出判断,因此我的心态还算比较正常,不羡慕别人也不自卑自弃。当然,人无完人。爸爸妈妈在我还小的时候,他们也喜欢玩,因此我也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睡觉,大概就是那个时候就练出了独立吧,一个人做饭,一个人睡觉。但是,小时候再乖,也有不听话的时候,比如抽烟,他们对于不能做的是严禁我做的,比如不偷不抢,自尊自爱之类的,可是小孩子好奇啊,就好玩的抽了一根,很难受,从此再也不好奇抽烟喝酒了,因祸得福吧。长大以后,父母的爱就是风筝的线,走的再远,也会回来。

不过小时候也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看书。因为初中就离开父母一个人去求学,所以书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他们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他们日日夜夜的陪伴我,真的受益匪浅。

方明光教授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小学的时候因为比较害羞,所以几乎没有朋友,初中换了一个地方,更没有好朋友,因此我就沉浸在了书的世界,龙应台的《目送》当时让我感慨于人生的无常,余华的《活着》让我意识到大悲的极致,当然像读者,意林,以及花火等等各类杂志小说我都有涉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年级略小的我来说,只有通过书本来了解这个世界,在我一个人孤独的时候,通过书,我能静下来,这也是一种修行吧。无论是在高中还是越来越浮躁的大学,我都能坚持读书,丰富自己,小时候的习惯会影响一生,而使我养成这个习惯的就是我的父母,就行佟大为说“我的女儿在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得了第一,为什么她可以得第一呢,因为我每天坚持让她早上早起跑步,女儿那么小,怎么会愿意起来呢,可是我知道这个对她好,所以我坚持让她做,长大以后她就会明白这对她的好处的。”这就是父母的爱,而看书也是我唯一一个能够一直坚持的习惯。通过书本,可以和不同的人进行精神交流,也是孤独的我的精神寄托吧。

高中不像小学初中那样不懂事,我也明白了一个朋友是多么的重要,也断断续续交了不少朋友,当时年少,觉得自己朋友多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于是别人有事都争着帮忙,希望和每一个人成为朋友,后来才发现,朋友在精不在多。亏自己看过那么多书,连这么简答的道理都不懂,更加让自己虚心好学。在学校里,老师以及同学成了最好的朋友,和大多数人一样,对校花校草发花痴,说说老师的八卦,和固定的同学一起玩,对于在高考的压力下,可以让我的精神不用那么紧绷,和同学翘课去书店,下晚自习去操场散步,会因为一些小事生气,也会因为一些小事成为好朋友,和老师吵吵架,悄悄的喜欢某位同学,在背后咒骂政教处主任,觉得食堂阿姨和门卫叔叔很有夫妻脸。这就是最美的高中。一个无忧无虐,肆意青春的年代,我想,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三年,一个永远的精神烙印。

就像一首歌的歌词中写道:“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歌谣的歌谣,藏着通话的影子,孩子的孩子,该要飞往哪去„„” 没有人一出生就会写字,大家都是懵懵懂懂,在与人交流,在自己学习中,构造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不是一个好人,捐钱的时候做不到把自己的零用钱全交,我也会无理取闹。但是我想,只要我自己问心无愧,我就是独一无二的。


相关内容

  •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人教版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的反作用: 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特殊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与经济的 ...
  • [文摘]从证明到相遇,如何理解上帝?(二)
    作者:黄裕生摘自:<浙江学刊>1999年第6期摘要 如何理解上帝的存在,这一直是基督教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说,有了这一问题,才有所谓基督教哲学.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只有在信仰上帝存在的基础上,才会有这一问题,而从纯粹信 ...
  • 24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
    4.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精神文明建设 选择题 [2010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真题]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2009年10月16日 晚在_________兰州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 宣布运动会开幕 ...
  • 世界精神病日走村讲座活动总结
    10月10日下午,白峰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来到盛岙村,100来名村民听取了此次讲座.这次讲座由白峰镇卫生院郑康军主管防疫师主讲,郑医师通过介绍援川抗震救灾的情况,以及在XX的所见所闻,描述XX人民在这次地震中所表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强的斗志. ...
  • 中国·林州世界水资源博物馆项目评估组莅林
    8月22日.2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执行官芭芭拉·布拉卡丽(Barbara  Bracaglia).威尼斯世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袁萃明.威尼斯水馆政府事务主任弗兰西斯科·米奇安尼(Francesco  Miggiani),以及中国低碳 ...
  • 哲学的当代境界
    作者:丛大川 哈尔滨师专学报 2000年03期 哲学还能生存下去吗?哲学真的该终结了吗?当代哲人们在自我拷问. 其实,在时代的转折点上,这个"哲学危机"或"哲学终结"问题总要被人们提出,但哲学不仅生存 ...
  • 意识的作用教案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2单元第5课的第2框的内容.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明白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 ...
  • 八.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建议:课程·教材·教法
    ● 柯领 引言:教育跟着社会跑,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这是当代世界教育犯的一个严重错误.在 我看来,教育应该用唯美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普世价值来引领社会发展,而不是跟着社会跑.课程的本质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而是人格,是一种"野性而 ...
  • 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困惑分析
    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困惑分析 在社会转型期以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使得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难免发生精神困惑和信仰危机.因此,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在要求,又是现实社会的呼唤. 一.当代大学生 ...
  • 孟繁华:一朵开放在时代精神世界的"恶之花"
    一朵开放在时代精神世界的"恶之花" --评吴玄长篇小说<陌生人> □孟繁华 相关内容 中国文学三十年 中国文学三十年 比苦难严酷的是精神遭遇 重塑文艺批评的是非观 现代性与中国的乡村转型 孟繁华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