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张爱玲弟弟张子静 - 范文中心

有关张爱玲弟弟张子静

10/20

有关张子静(zhuan)

读了一段有关张爱玲幼年家庭背景的文字,其中提到比她小一岁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张子静。对他的记录诸如他小时候生的比爱玲生的漂亮,让爱玲有些嫉妒,还有他年少时逃学,忤逆和没志气。对其他读者而言,爱玲笔下的弟弟只是散文中的某人,即使附上那张一再被引用的扎着冲天小辫的童年照,也很难想象出这个爱玲内心对其充满失望和怜悯的弟弟。而我却在这点上从未有过的亲近爱玲。因为子静曾是我的邻居,他家的门就在我家窗户对面。在那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他度过了晚年。

人们介绍起子静总是离不开两个人,说他是张爱玲的弟弟,说他的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但当你透过那幅进门出门都会被撞的嘭嘭作响的纱门,看他那间小屋时,里面分明只是一个独居老人的陋室,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偶尔我会想,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也富不过三代啊!当年李鸿章嫁女儿时是备了很大一份嫁妆的,基本上他的后人不劳不作不败,过个几代都没问题。可到了李家小姐的女儿儿子分家时,很多家产已经败完。在子静和爱玲的父亲手里,还剩八幢房产和不少田产,这样算来在当时家道还算殷实。可以供孩子们读私塾,有仆人司机伺候。再往下看,爱玲断然和这个家族脱离的关系,作为张家唯一的男子,子静责无旁贷地守着东西和母亲相依为命。解放加上文化大革命充公了大部分,只留了些生活必需品和简单的家具。他们从宫殿似的大宅转展到这间小屋,想必个中的变迁故事令人唏嘘无数。换个多愁善感地子孙,或许有另一部《红楼梦》诞生。

我刚认识子静时,还是个刚刚小学毕业的孩子,第一次的印象已经模糊。如今回想起来,每次走进他的屋子,总先闻到扑面一股酒味,他的深褐色圆桌上也时常摆着喝了一半的小酒盅,也许这是一个退休老人的唯一消遣吧。他看上去很和善的,即使不笑,脸上也是带着笑意。他总是那么客气,不招惹是非,遇到邻里纠纷也常常退让三分,从不大声和别人发生过争执。从他的眉眼看,年轻时他当属于那种美丽的男人,只是我认识他时他已老了,木讷了许多。 翻看爱玲的作品及传记,用才华横溢形容她决不过分,这就更衬着子静的平庸和怯弱。同样一个乱世,同样的家世却塑造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爱玲逃了出去,子静却没有,也正是那种遗老遗少的生活塑造了他的性格。青春期本是最有可塑性的,他被家庭扭曲着,不得不顺从。在一个漠然的家庭即使被下人照顾地再好,也丝毫不能感受到爱。他无力反抗,逃避成了他的一种处世。缺乏爱的环境让他变得小心翼翼,最后也失去了爱的能力。这于对爱对生活有着敏锐触觉的爱玲而言,几乎是不能容忍的。子静从没有一段正式的男欢女爱经历,家庭里那些利欲斗争,刻画了太多厉害的女人角色。当时也斗不过,于是后来索性试也不试了。结果他终生孑然一身未娶,成了那个畸形家庭的牺牲品。

爱玲看不起弟弟,觉得他太软弱,虚度年华,没一技之长,况且他们也只是同父异母而已,没什么好留连的。成年后的子静和姐姐并没有太多的联系,那些姐姐对他的看法,也是和其他读者一样从她的文章里读到。所以当年爱玲解放前只身去美国,拒绝了带上弟弟。

子静当个少爷或许已够格了,可之后社会形态的巨变,他显然没有准备好,他缺乏太多家族没有教会他的生存技巧。他胆小谨慎,有时又是固执的。年轻时愤然从洋行辞职后就再也没多大起色,最后在一所郊县的中学教英文。由于从小受西式教育,英文是他的家族唯一给他的能力。他没有家人,当远在美国的姐姐被发现在公寓里死亡后,在心灵上就更加孤单了。

他只求可以太平的无声息的度过余生。连姐姐的晚年都如此凄凉,他又夫复何求呢?爱玲的死让媒体开始追踪到这个一直默默无闻的独居老人――爱玲的弟弟。掀起的爱玲热潮,也让他家的小屋变得热闹起来。借着姐姐的光,他在晚年出版了《我的姐姐张爱玲》一书。热潮渐渐退去,当他也渐渐隐入已往的无名生活时,未知还是有人不放过这个孤独的老人。先是有邻居愿意用照顾他余生为代价,来换他死后的这间无人继承的小屋。他拒绝了,一如年轻时的固执。不想,没多久又有个外地的远房亲戚来动他房子的脑筋,想把外地的女儿的户口迁到他的名下。条件也是一样,会好好的照顾他。一无所有的他当抖完所有关于爱玲的回忆后,只剩一间小屋让人惦记。他拒绝过邻居,可这次怎么说也是远房亲戚,真有些为难。是一如往昔的逃避退让吗,他闷闷不乐了很久。那头还是十分热情,特地从外地来看他,好当面谈谈。约好了吃饭的酒家就在马路对面,那天子静还是穿戴整齐的去了,每一步靠近酒店都显得步履沉重。酒家是用老式洋房改装的,配上霓虹灯,晚上看来灯红酒绿。亲戚见了他连忙起身让座,可是他却还没等的及张口就倒下了,是突发的脑溢血。他用这种方法离世,了结了恩怨,告别了人世,只是太过突然及深刻。房子最后归了他原来的单位,房子被封,所有的物件都被清理走了,包括那一套完整的台湾版《张爱玲全传》。

他身后事办得很完整,单位邻居还有那个亲戚都参加了葬礼。这最后的谢幕比起爱玲来仿佛多了份普通人的人情,不似寂寞如爱玲。然而,他在人世间的一生却终生活在爱玲的盛名之下,仿佛来来去去都是为爱玲当个回陪衬和注解。


相关内容

  • 张爱玲的姑姑将剩女做到极致 78岁嫁人(图)
    张爱玲祖父是晚清名臣张佩纶,外曾祖父是更有名的李鸿章,父亲是旧式才子,母亲是新派淑女,还有剩女姑姑.弃儿弟弟. <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讲述了与张爱玲有关的一群人--她的祖父.父母.姑姑.弟弟,还有两任丈夫.借对他们性格.际遇的观 ...
  •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毕业论文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摘 要:张爱玲的小说以悲剧性著称,本文以悲剧意识为切入口,探讨了作家悲剧意识产生的根源,从对人性的探索.对爱情和婚姻的探索.对人生的感悟等三方面探讨了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以及为表现悲剧意识所采用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张 ...
  • [茉莉香片]解读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母亲形象
    ... 论童年母爱缺失性体验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作者:Q_鱼吧 提交日期: 2006-3-8 23:21:00 /王亚平//咸宁学院学报... news.blcu.edu.cn/xbwx/admin/News_Show.asp ... ...
  • 隐忍的阙失与痛快的宣泄
    隐忍的阙失与痛快的宣泄 隐忍的阙失与痛快的宣泄 --<对照记>与<小团圆>的互文性 摘要:自传体小说与自传文本以及回忆录之间往往有一种显隐相间.虚实相生的互文关系.本文以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与自传 ...
  • 大齐坨张氏家族与天津
    河北省丰润县(今唐山市丰润区)欢喜庄乡大齐坨村张氏家族,耕读传家,科举起家,清末以来涌现出一批著名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不小的影响.其声名最著者,包括清末的清流健将张佩纶.两广总督张人骏.大清银行总监督张允言,以及民国的交通总长张志潭. ...
  • 风飒飒兮木萧萧
    除了要承受战乱.饥饿,繁重的家务.感情的折磨,萧红还要承受妇科病.怀孕的复担.产后的虚弱.这一点,被人们忽略了.在大家眼中,萧红只是一位女作家,很少有人想到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在一个男性中心的社会里,萧红的悲剧是宿命的.而对根深蒂固的 ...
  • 爱情的遗憾
    爱情的遗憾: 以前,看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一场恋爱等了50年,78岁才等到自己的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就觉得不值,难道真如电影里上演的那幕:我只爱你沧桑的容颜? 还是旁人感叹着,说男女主角真是痴情,考验了那么多年,终于结婚了. 可是我看到的 ...
  • 感动女朋友的文章
    感动女朋友的文章 篇一:和我在一起,你后悔吗 世上有一句话,似乎每对在爱着的情侣或夫妻都喜欢互问,而那句话就是:和我在一起,你后悔吗? 当然,她也不能脱俗地遭遇上这句话-- 那晚,她正在客厅里边看着电视,边吃着他为她削好的一个苹果,突然,他 ...
  • 女作家迟子建书写好"文学边疆" 
    记者万建辉 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女作家迟子建在小说和散文创作两个方面都收获累累,其散文集<我的世界下雪了>出版后好评不断,最新发表的中篇小说<空色林澡屋>更是登上各种"当代文学作品排行榜".尤其后者 ...
  • 浅析张爱玲的爱情观
    浅析张爱玲的爱情观 刘 畅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0007) 摘要: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却没有常人想象得那么美好.她所描写的爱情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及.她在爱情观上持悲观的态度.不论小说中人物对命运是积极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