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 - 范文中心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

05/05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 要: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健身意识形成、健身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学校体育教育应转变长期以来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健身运动兴趣的培养,提高健身意识,以支配健身行为的产生,培养健身能力,带动全民健身。根据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分析,提出改善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不良状态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体育;健身意识;全民健身路径 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

我们都知道大学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健身意识形成、身体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鉴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尤其重要,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这方面错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原因所在,并且结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现在错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我们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有所借鉴。

本次调查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主要用试卷调查法,同时也看一些当前大学生总体锻炼情况的报纸和资料.

这次调查试卷六十份,分三次进行。在调查中力求试卷被重视,而不是为了赶时间就匆匆完事,其用时一周。

下面就是数据分析与总结。这是这次调查的最后个环节,也是反映这次调查成果的部分。在数据统计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细微因素的影响,但力求把错误降到最低。在根据数据和相关资料,分析一下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所在。 最后对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结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数据统计与分析:

1.大学生对体育的喜欢的总体程度只占到38.6 %,不到总人数的一半。这一原因与大学生的体育爱好有直接的个关系,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来自爱好所占的比例看,其总体只占36.84%.可见我们大学生没有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与大学生课余活动

有很大关系。调查发现, 玩手机电脑占到36.84%、兼职占到20.33%、逛街(以女生为主体)占到26.32%。从这里看到,平时我们大学生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八大部分时间没有从分利用。

2.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所占 的比例过半了,总体占到68.42%、或许坐在这里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在上表一中看到,虽然大学生普遍自身身体素质了解度不是很高。但是为什么在锻炼动机上普遍较高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较普遍的 认为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另外进行体育锻炼还有不同的目的,保持体形和爱好占到30%左右,前者而女孩子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后者则相反,受他人影响而进行锻炼的人数也不少,但主要以学校活动为主。这些因素反映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目的是多元化。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没有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认识。尤其存在应付大学体育的心态。

3.还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项目的过分单一.都侧重于跑步与散步等项目。应在体育锻炼上多元发展.,培养自己的兴趣.其次是缺乏体育锻炼的计划,调查发现总体总体只有21.67%的同学有自己的锻炼计划。这方面还有待加强.应该制订适当的计划,有规律的进行训练。

4.

分析评论与建议:

从学生自身而言,是由于没有体育锻炼的氛围和兴趣。在忙碌的学习之余,许多人选择上网等方式放松,很少有人去锻炼身体。偶尔有人想去做健身运动,但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需要多人一起完成,因为找不到志同道合者,这些人也最终选择放弃。一位高职学生对笔者坦言自己对体育锻炼没兴趣。除此之外,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不善于安排时间、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问题的存在,也是大学生放弃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

从上述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并作为重点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去。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体育多种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我们有以下几点做法。

1、 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注意及时消除避免学生运动厌倦心理教学手段的新颖,可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直接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学生也容易接受。

2 、充分利用体育的各种手段,有助于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强调学习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要靠

培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有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在选择锻炼项目时也存在一定的兴趣差异、而这种个别差异往往又决定着知觉和选择性。学生会把不感兴趣的事情排列到知觉的对象之外,而集中感兴趣的事情。我们除了搞好传统的田径、球类、体操之外。近二年还新开了一些在我校还比较年青的项目,网球、棒垒球、健身健美中心等。

3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加实践锻炼机会、促进自我锻炼习惯的形成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也受一定动机的影响。动机是推动学生课余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是社会和教育对大学生客观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大学生上课不同于中学上课,一些学生渴望上一些韵律操的课,有些希望打球等等,并不希望老师满堂灌,希望自己多实践,对不合口味的课,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只求得过且过,因此,我们针对体育课实践性很强,必须多练的特点,我们采用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法,促使学生加强锻炼,培养学生自己教自己的能力。

拥有健康的体格,是每个人的愿望。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在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好的体质,将会使我们受益终身。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进健康,愉悦身心,而且可以预防疾病。鉴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我校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原因所在,并且结合实际提出提出一些具体化建议,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并且体育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希望新一代的大学生不仅是智慧的,更是健康的!

综上所述,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在学校付出努力的同时,我们每一位学生更应端正思想,培养健身的自觉性,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同学,让我们一起锻炼!


相关内容

  •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调查问卷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调查问卷 敬爱的同学们:我们为了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特此进行调查问卷.我们诚恳地希望您的支持和配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独立的回答有关问题.占用了您宝贵的时间,向您致以深切的谢意! 性别 : 所在学校: 年级: ...
  • 大学生体育测试
    大学生体能测试半数不合格 大多沉迷网络不爱动 2011年12月05日 11:26 来源:中安在线 参与互动(1) [字体:↑大 ↓小] "你过了吗? "12月3日下午,冬日里照常吹着凛冽的风,安徽大学2011级计算机专业 ...
  • 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活快到一年了,在这一年中同学们除了学习,还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有让人充满了向往的学生会,年级会竞选面试,充满诱惑的讲座,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就是--大学生社团--一个听起来充满了同学们兴趣的 ...
  • 后天环境对中青年人终身体育的影响
    第18卷第5期2001年10月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HangzhouTeachersCollege(NaturalScience) Vol.18No.5Oct.2001 文章编号:1008-9403(2001) ...
  • 大学生研究报告
    篇一: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调查研究报告 重庆师范大学2010级<形势与政策> 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调查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邓娜 专业:特殊教育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2011年6月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调查研究报告 ...
  • 柔韧性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体育心理发展的影响
    摘要:提高大学生柔韧性素质,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柔韧性的改善不仅能提高动作幅度.技术水平.促进运动后恢复,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更能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和体育学习的兴趣,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体育心理保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 ...
  • 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马 婧:关于邢台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03级通信工程4班 马婧 作者:马婧 来源:转载 随着我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为了解我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在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与 ...
  • 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2 摘 要 曲阜师范大学作为山东省的一所重点师范类大学,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下,迫切地需要对目前的公共体育课 ...
  • 上海首次发布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
    2012 7 总第一百三十五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七月九日 本 期 要 目 专讯  深化课改 加快转型 提升内涵 --"上海市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顺利 ...
  • 体育课时计划
    双楠中学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课时计划 四川成都市双楠中学 钟福碧 指导教师:张艳群 范翔 课的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教材的设计是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尤其是信息技术与 ...